03.01 儿子才五岁就开始拿自杀威胁我们了怎么办?

没有人72152276


首先我们看到孩子5岁开始拿自杀威胁我们,我们要先了解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到底有那些心理发展的特点才能对症下药。孩子五岁,是学前期:儿童从三岁到六七岁这一时期,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以前的一个时期。

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下,经过前三年的时间,孩子已从一个软弱无能的个体发展到能够直立行走,广泛操纵物体,进行初步的言语交际,并且能从事一些最初步的游戏活动。就在这样发展的基础上,儿童进入了学前时期。

进入学前时期的儿童,由于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初步产生了参加社会生活的愿望。成人也对儿童提出了比以前更高的要求,开始要求儿童独立地担负某些简单的职责,如自己穿衣、吃饭、收拾玩具、当值日生等等。开始要求儿童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活动。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会看到,学前儿童的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他还不能很好地掌握自己的行动,他的知识经验还非常缺乏,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比较远大的目的。

学前儿童由于知识经验的贫乏,由于言语还不够发展,同时,也正由于学前儿童知识经验的贫乏和言语的不够发展,儿童还不能经常有意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一般心理过程都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他的心理活动也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学前儿童还是受外界印象的调节支配的,他很容易受外界新颖的事物的吸引而改变自己的心理活动,有目的有系统的独立思考能力很差。

当然,在整个学前时期内,在教育影响下一般说来,从中班开始,特别是到了大班的时候,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的随意性和稳定性都在不断地增长着。

幼儿教育工作者和父母们应当从儿童很小的时候起,就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使儿童的个性从一开始就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儿童从4岁起,就可以通过直观教具、动作和情景、游戏、唱歌、故事等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方法开始学习外语。有的研究认为,5~6岁的儿童普遍具有识字的可能性和巩固性。

在整个学前期,甚至学前晚期,儿童对自己评价的能力还是较差的,成人对儿童的评价在儿童个性发展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成人对儿童的评价必须适当、客观、公正,对儿童任何过高、过低或其他不恰当的评价都是有害的。例如,如果成人对儿童说“你永远也学不会”“你总是不会安静”“你老是爱打人”等等,儿童就会认为自己真的是毫无希望的人,以致失去力求前进的信心与动力。

(1)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各年龄间存在明显差异,而5岁是自我意识明显提高的转折点;(2)自我意识各因素的发展速度与程度不同,自我评价能力略高于自我情绪体验和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速度比较平稳,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则呈明显的转折点,在5岁左右变化较大。

所以了解以上学前期孩子的发展特点我们就知道,孩子有了这种举动,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心理过程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而5岁是自我意识明显提高的转折点,“初生牛犊不怕虎”,他根本不明白死是什么意思 。家长不过分担心,但一定重视正确的去引导和关爱孩子。

家长正确的做法:

1、不要带着孩子玩电脑和看成人节目

很多成人节目并不适合孩子,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误认知,且长期看电视对孩子的发育不利。孩子的行为很可能是从电脑或者电视里学来的,新闻中也经常看到,很多孩子会模拟动画片里的人物,比如撑着一把伞就从楼上跳下来,就是因为大脑认知发育还很浅显,他们不觉得那个是危险的事情。

改变:给孩子看节目或者玩电脑一定要适合孩子的发展阶段,内容健康,且小孩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也要严格规定。最好用亲子游戏来代替。

2、关爱孩子,但不要溺爱

孩子认为这种方式可以威胁到家长,孩子平时,其实是能感知到家长对他的疼爱的。而当他的某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试图用激烈的方式来让爸妈“疼”,让爸爸妈妈后悔。这似乎是每个小孩用过的方法。6岁之前一定要懂得对孩子说“不”,不该答应的事情坚持原则,立规矩。拒绝的方式一定要有巧,先共情,安慰,但是要讲明白为什么不能答应他。

3.家长脾气大,随时发,孩子善于模仿

家长乱发脾气,不恰当的行为,首先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增加孩子的恐惧情绪,也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建设。同时会让孩子也成为一个暴躁的人,不能很好的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父母的争吵会给孩子提供一个坏榜样,让他学会攻击性行为,如说脏话、粗话,父母的极端处理的方式,极端的情绪,导致孩子也不会采用正确的方式来和父母沟通,而是采用极端的这种情绪表达。

我们家长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实在没办法控制时,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爆发,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4、孩子和父母的沟通不畅

可能,平时父母对于孩子,就是试图通过打骂来控制孩子,孩子忍受不了这些,也无法和父母和沟通,再加上对生死又没有太多的感知,就想直接采取极端的手段。

总之在育儿的道路上我们都是初学者,家长的学习和成长,才能让孩子改变,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