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拾荒老人為什麼要拾荒,這些老人沒有退休金嗎?沒有兒女嗎?

四根弦


我大爺79歲了,每天還要出去拾荒掙錢,他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幫助58歲的兒子。

理論上,為了生活而拾荒的現象應該不存在了。就算有特殊案例,無非是以下四種情況之一。

1、有兒有女,但是沒有贍養能力。

2、無兒無女,因此沒有人贍養。

3、無人贍養也沒有退休金。

4、不喜歡養老院的生活。

大家別小看第一種情況,就現在的生存壓力來說,子女沒有能力贍養老人的情況並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情。我堂哥已經58歲了,老婆多年前就不翼而飛,現在拖著兩個上高中的孩子在外打工謀生,頭上還有80歲的老父老母,過得是讓人揪心。他在一個工地幫老闆看大門,沒有工資1800元,三個人的衣食住行,還要供兩個孩子上學,拿什麼贍養老人呢?沒辦法,79歲的老父親還在拾荒掙錢幫助他。

無兒無女的情況就比較簡單,如果自己財產,侄兒侄女們看在遺產的份上,可以給他們養老送終,如果沒有值錢的財產的話,養老院也是唯一的選擇。

如果自己有退休金,上面的兩種情況都不怕,退休金完全夠養活自己,如果健康狀況不錯,還可以有點存款為以後打點一下。

既沒有贍養人也沒有退休金,不是還有低保可以領嗎?這個靠不住,不同地方的低保區別很大,就拿高一點的地方來說,每月也就500元左右吧,這點錢肯定不夠解決基本生存問題。不去養老院、不工作又不拾荒的話,只有等著餓肚子。

上面我們說了,最不濟的情況,至少還有養老院可以依靠,這是每個老年人都可以享受到的權利。當然,也有少數性格比較古怪的老年人,他們不喜歡養老院的生活,寧可通過拾荒的方式自己謀生。

最特殊最揪心也是最偉大的一種特殊情況,少數拾荒老人不是為了自己,而是幫助困難的子女或孫子,就像我大爺一樣。

回答完畢 。


秋一刀


70多歲的劉奶奶就是一個拾荒老人,劉奶奶拾荒並非衣食無著落,她每個月有2000多元的退休金,這麼多錢在鄉下小鎮如果沒有疾病困擾,基本上是用不完的。

但劉奶奶就是“喜歡”拾荒,而且不止一年二年了。

劉奶奶的兒子為了這件事,沒有少跟她發生爭吵。

有一次趁劉奶奶出門拾荒,劉奶奶的兒子叫了輛手扶拖拉機過來,想把劉奶奶到處撿來、堆滿了屋子的“垃圾”拖走,誰知一車垃圾還沒裝完,劉奶奶就回來了。

原來,劉奶奶出門後總感覺心裡不踏實,擔心有人“偷”她的寶貝,出門不遠便掉了頭。

劉奶奶看到兒子帶來拖垃圾的車很“傷心”,倒在地上大哭大鬧,罵兒子不孝,開車來搶她的東西,劉奶奶的兒子又氣又急又尷尬。

後來,兒子拿劉奶奶沒辦法了,只好任由她依舊拾荒……

這件事從表面上看是劉奶奶拾荒與兒子無關,實際上,兒子對劑奶奶拾荒的行為是有責任的!

劉奶奶拾荒的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劉奶奶剛開始“拾荒”的時候,兒子幹嘛去了?

剛開始不勸阻,等到劉奶奶拾荒成了習慣再想到制止,有用嗎?

劉奶奶以前並不拾荒,老伴去世後,獨居的劉奶奶感覺日子無聊、不好打發,所以一生節儉慣了的她就開始拾荒“打發時間”。

劉奶奶撿來的垃圾很少賣掉,她拾荒本來就不是為了賣錢。撿來的垃圾都堆積在屋裡,門口堆滿了、房間堆滿了、就連睡覺的床上也堆滿了。真不知劉奶奶晚上是怎麼睡覺的!

劉奶奶的兒子平時多關心多陪伴一下老人,劉奶奶會不會“拾荒”呢?

人老了,需要兒女的關愛,如果來自兒女的愛出現了缺失,老人在寂寞之餘就會用自己的行為來“充實”自己的生活。

當然,也有一些拾荒老人是沒有退休金的,但是,現在真正生活無著落的老人、地方政府也不會視而不見,雖不能確保他們過得很“幸福”,但是至少基本生活還是會有保障的。

所以真正的拾荒老人很少,基本上拾荒都是一種為了排遣寂寞的選擇。

假若不想自家的老人四處拾荒,還是要注意:多給他們一點愛!


見聞感想一一談


我院裡有個老大姐,七十多了,住在一樓樓梯下的角落裡,每天去撿,賣點錢買點面回來烙餅喝糊糊。她有倆兒倆女,誰也不給生活費。她生病了就硬扛,每 次都說這次活不過去了,可就活過來了,她沒有養老金。每次都給她帶點吃的,可她是回族,不能吃。我給她女兒發短信,她女兒卻說我:不要參予她家的事。說她媽愛在家裡堆破爛。


手機用戶51569378504


我過去的小區裡有一位七十歲歲的老人 ,每天很早起床去拾荒,因為是單位小區,大家都互相認識,誰家有廢品都留著給她,她是一位高級教師,退休工資不低,當人們問起她,她說:退休了,閒不住,撿廢品靠自己辛苦掙錢,不偷不搶不丟人,手中有錢想給誰就給誰,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就圖個高興。她兒子女兒多次勸她不要去拾荒,覺得挺沒面子的,但老人家不聽,每天騎個小三輪車,走東家串西家,走走停停也不給自己定任務,只當是鍛鍊身體,出去曬太陽,出去轉轉。


用戶Aili


一次看到一個老太太拉一車破爛走過去;一次看到,很大歲數,拄著柺杖的老人去扒拉垃圾箱;一個女的夏天穿著髒的長衣褲,扒拉垃圾桶,說餓了,跟我要了5元錢買吃的;一個早上一個看起來有點瘋癲的青少年,一邊用力拍打著後腦勺,另一手提一袋瓶罐從下坡跑上來,猜想他是不是在撿垃圾過程中受氣了?……看了這些場景,讓人感觸頗深……[快哭了],這些人多半是窮人和精神智力殘疾,也不懂不會如何能從當地社區部門申請到自己的福利,作為一個普通人,是不是往街角的垃圾桶扔幾個易拉罐、塑料瓶,也算是對如此生活的人的一種幫助,希望環衛工人把能賣錢的垃圾留給他們吧,希望吃財政飯的工作人員不要無視這些人的存在,儘量給到他們起碼的生活醫療保障!


新宿老貓


一部分拾荒老人是被生活所迫,另一部分拾荒老人是心理問題。我八旬的繼父在農村種了大半輩子的地,依舊不肯放棄種地,除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之外,繼父在村裡到處開荒,家裡現儲存的糧食恐怕十幾年都吃不完,六間房子幾乎全部塞滿了糧食,家裡連走路的地方几乎都沒了。儘管我媽媽不願再種地,也儘管我們子女給二老的生活費也足夠改善生活,但繼父就認準種地的理,雖因大量存糧常造就很多糧食黴變,也雖因存糧太多家裡已老鼠成災,但繼父仍愛糧如命!為了為他的親兒子存錢,繼父的節省程度也讓我們很不適應!比如,為了節省衛生紙,只要不是拉稀,繼父大便從不擦屁股!繼父的“節省”和“勤勞”與很多拾荒老人有著相同的心理問題,他們的節省帶給子女的往往是更大的浪費!節省一張衛生紙,意味著子女要浪費更多的水為他洗褲子;家裡老鼠成災,意味著家人的健康投資要提高;常吃黴變的糧食對身體不好;父母太節省,子女易被人誤會不孝……


無無二十五


年前我在印象濟南給老戰友做事捎帶看管工地。天天白天到晚接觸到拾荒的老人。這些拾荒老人年齡基本60多歲以上。穿著挺乾淨挺愛面子,也挺自覺。工地上的物品他們知道不該拿的一動不動,很自覺很知情達理。我即同情他們也很尊重他們。有個看樣子70歲的老大姐,每天都是抱著個5,6歲的孩子來,手裡拉著個四個軸承的小平板車,撿點碎紙板碎木柴,別人見了給她搭訕,她眼裡就會含著淚想哭的樣子。很是讓人動情。這樣拾荒的老人據我所知,都是農民,是來濟南給兒女看孩子的。眼看著自己的孩子在城裡打拼混不上,馱著房貸車貸,為孩父母的是在無奈之下,才趁著一早一晚出來拾荒。還有的是在夜深人靜無人的時候挨個翻看垃圾箱挑撿廢品。這些拾荒老人,不會有什麼退休金,如果不是有困難,誰不想風風光光的安享晚年呢?


華夏廚師


這樣的老人有幾種情況:

1,看見能賣錢的東西不撿起來心裡難受。與生活習慣有關。而且每月撿垃圾收入不少。

2,生活所迫,退休金不多。

3,也有故意而為之。我見過一個老太太,她兒媳當領導,她故意在兒媳單位附近撿垃圾。

4,我認識的一個熟人,一次無意在垃圾箱裡撿到一條金項鍊,從此就一發不可收。

5,撿垃圾畢竟不是偷,所以也不應該被歧視。


8763327539201


有的老人為老不尊,就喜歡這個踐,就我們領居搞了個叫花子旅社,每晚5元,下雨天就玩牌,比那些退休奶奶打的還大,有的沒老伴的就鄰時做個老伴,唉呀,真無語


13574731680


窮人就是窮人,有錢誰願拾垃圾,有誰見過拿七八千退休金的老幹部去拾垃圾的。這個社會有許多窮人在含著眼淚生存,只是那些享受受高福利的人假裝沒看見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