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林沖在老婆被調戲後不打高衙內究竟是因為懦弱還是以大局為重,考慮自己的前途?

薛-旭


林沖為什麼不敢打高衙內?這似乎是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可是細細品來,就可以發現真相遠不是那麼簡單。

  林沖趕到跟前把那後生肩胛只一扳過來,喝道:“調戲良人妻子當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時,認得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高衙內……當時林沖扳將過來,卻認得是本管高衙內,先自軟了。高衙內說道:“林沖,幹你甚事,你來多管!”

  書中說得明白,林沖不敢動手,只因為高衙內是“本管高太尉”義子,也就是說,高俅是林沖的主管領導。後文魯智深帶著二三十個潑皮要來幫林沖打架,林沖反倒勸說魯智深,魯智深就看不懂了。林沖解釋說:“不怕官只怕管。林沖不合吃著他的請受。”

  按照林沖的思維,既然是受高俅的管轄,實在沒有辦法,只能嚥下這口惡氣了。可是魯智深並不接受這個理由。魯智深說:“你卻怕他本管太尉,灑家怕他甚鳥!俺若撞見那撮鳥時,且教他吃灑家三百禪杖了去!”魯智深對所謂高俅、殿帥府太尉一點不放在眼裡,只要得罪了他,得罪了他的兄弟,那就要三百禪杖打下去。雖然我在之前文字中總是揭魯智深的短,可是對於魯智深蔑視權貴,看重情義這一點,是絕對不敢抹煞的。

  可是,妻子受辱的林沖竟然勸說魯智深:“師兄說得是;林沖一時被眾勸了,權且饒他。”林沖的這種行為就很讓我不解了。確實,林沖是位水滸世界難得的君子,可是對朋友講究義,對妻子講究情,對本管領導講究尊重,本身是不錯,但凡是都應該有個度。當自己的妻子被人調戲之後還能向林沖一樣冷靜,並且主動勸說幫忙的朋友,這樣的人估計不會很多吧。

  其實,要仔細分析林沖的話,甚至可以看出林沖內心許多的怯弱。如果我說林沖是個膽小鬼,是個懦夫,多少有些苛刻,可當魯智深衝出來幫忙時,我們看看林沖是怎麼介紹那段糾紛的:“原來是本管高太尉的衙內,不認得荊婦,適才無禮。林沖本待要痛打那廝一頓,太尉面上須不好看。”

  我們對比下林沖的敘述,和林沖所見到的事情的真相,就可以很輕易的發現,林沖竟然在下意識的為高衙內開脫。原來,高衙內調戲自己老婆是因為不認識,只要是認識,就不會做出無禮的事情了。為什麼呢?因為林沖我也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在東京算是一號人物。可事實呢?在得知是林沖娘子之後高衙內有沒有就此罷手呢?沒有。有沒有因為林沖是什麼槍棒教頭就給幾分面子呢?沒有。林沖完全是在自我安慰,自我掩飾。

  至於下一句就更顯出林沖的蒼白無力了。說什麼本待要痛打高衙內,為什麼不打呢?因為不想讓自己的主管領導高俅面子上難堪。林沖並非是不想讓高俅難堪,而是不敢動手。林沖真正恐懼的,是害怕高俅打擊報復自己。

  在本書第一回就寫到高俅曾經打擊報復王進,和林沖一樣,擔任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的王進。為什麼要報復王進呢?只不過因為王進的父親在高俅發跡前,曾經和高俅比武,把高俅一棒打翻。然後高俅一心要整死王進,王進看風頭不對,就帶上母親遠遠逃離到邊疆,尋找老種經略相公去了。老種經略相公是北宋名將,即便是高俅也不敢如何,且在軍前效力,即便犯有什麼重罪,老種經略相公也可以戴罪立功,由黑變白。

  可以說,前任王進的遭遇,林沖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一拳頭下去,林沖要面對的就不是什麼減工資穿小鞋之類的小事了。用書中高衙內的心腹富安的話,“他見在帳下聽使喚,大請大受,怎敢惡了太尉,輕則便刺配了他,重則害了他性命”。富安對事情看得很透,對高俅的性格也很瞭解。在後文中高俅得知真相,果然設計,在白虎節堂抓到了林沖,並且以帶刀闖入,意圖刺殺罪名,提請開封府處死林沖,可謂心狠手辣。

  那麼,林沖面對高衙內的挑釁,是不是就完全沒有反抗的餘力呢?我看也不盡然。

  當高衙內勾結陸虞侯,讓陸虞侯引林沖去樊樓喝酒,然後引誘林沖娘子到陸虞侯家中相會。因為錦兒及時報信,林沖前往陸家。當知道林沖就在面外,高衙內反應如何?“高衙內吃了一驚,斡開了樓窗,跳牆走了。”高衙內並不敢和林沖正面交鋒,翻牆逃走了。陸虞侯家隔壁就是高俅府呢。

  高衙內為什麼不敢面對林沖?很簡單,林沖武藝高強,在整部水滸,馬上和關勝相當,步下和魯智深齊名,是橫行天下、罕有敵手的頂尖高手。可以說,只要林沖願意,可以很輕鬆的殺掉高衙內,即便是高衙內躲在太尉府,林沖也可以輕鬆來去。

那為什麼林沖還怕高俅,不敢動高衙內呢?

  在妻子二次被調戲之後,林沖很生氣,“叵耐這陸謙畜生廝趕著稱兄稱弟——你也來騙我!只怕不撞見高衙內,也管著他頭面!”然後林沖拿了一把尖刀出門找尋陸虞侯,等了一晚上沒等到。他想殺掉陸虞侯。後來知道陸虞侯就躲在隔壁高太尉家中,林沖又在門口徘徊了三天。可都等不到人。

  很奇怪,林沖對高衙內和陸虞侯兩個人的怨恨程度和我們一般人的理解應不同。林沖恨幫兇陸虞侯遠遠要多過罪魁高衙內。表面上是因為陸虞侯曾經和林沖稱兄道弟,林沖感覺自己被騙了。真實原因呢?不過就是陸虞侯和林沖身份彷彿,而高衙內是本管太尉之子,得罪不起。

  究竟為什麼林沖這麼害怕高俅呢?是什麼讓林沖沒有選擇像王進一樣帶上家眷逃離東京呢?

  因為林沖渴望功名。

  世人都渴望富貴,魯智深當了和尚也高喊著“殺也要都寺、監寺!”林沖也不能免俗。當然林沖渴望功名不是簡單的升官發財。

  在陸虞侯邀請林沖喝酒的時候,林沖敘述自己的懷抱:“陸兄不知!男子漢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沈在小人之下,受這般腌臢的氣!”林沖武藝超群,一直希望征戰沙場,以武揚名。林沖此時感嘆自己不遇明主,自己懷才不遇,壯志未酬。

  事實是這樣的嗎?

  陸虞侯說:“如今禁軍中雖有幾個教頭,誰人及兄的本事?太尉又看承得好,卻受誰的氣?”在陸虞侯看來,高俅是很看重林沖的。這句話並非是陸虞侯簡單的奉承,而是事實。

  有兩處證據。一處是高衙內從陸虞侯家中翻牆逃走後“不敢對太尉說知,因此在府中臥病”,高衙內正是因為高俅非常看重林沖,而自己調戲林沖的娘子,萬一高俅得知,很可能斥責自己,責罰自己,於是不敢告訴高俅,壓抑到自己都生病了。第二處是老都管求高俅幫忙整死林沖的時候,高俅說:“我尋思起來,若為惜林沖一個人時,須送了我孩兒性命,卻怎生得好?”從此句看來,高俅還是比較看重林沖的,不然怎麼會用到一個“惜”字呢?

  正史中的高俅如何且不必說,即便是在水滸中的高俅雖然無才無德,但處理政事也並非一無是處。高俅還是知道基本的是非輕重的。只是當林沖的性命和自己義子的性命放在一個天平衡量的時候,自然的選擇了和自己關係親近的義子。

  也正是因為高俅大面上還過的去,對有真才實學,也比較尊重自己的下屬林沖,還比較欣賞,所以,林沖才會一忍再忍,即便高衙內一再調戲自己妻子,也不敢痛下殺手,斷絕自己的官運前途。











筆墨清茶


林沖在老婆被調戲後不打高衙內是以大局為重嗎,絕對不是,那麼是在考慮自己的前途嗎,肯定是有這種考慮的。

那麼我認為林沖不打高衙內,其實有兩個原因,一是林沖的性格原因,二是我們對他職位的誤解。


一、性格原因。

林沖這個人確實比較有本事,但是呢,這個人的性格缺點也很明顯,就我個人看書的理解是,林沖性格主要有這樣幾個特點。

1、懦弱,或者說不果斷,做事喜歡猶猶豫豫。

《水滸傳》裡我最喜歡的人就是魯智深了,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跟魯智深相比,我們能看到林沖做事情猶猶豫豫。別說什麼大局這樣的話,奸臣當道,作為八十萬禁軍教頭的林沖能不知道?但是在自己的妻子受辱後,他怎麼做的,反正我沒看到他拿出來了一個作為男人該有的擔當,說他懦弱毫不過分。

2、隱忍,或者說能忍受委屈。

這一點在後來林沖上了梁山,數次見到自己的仇人高俅,都隱忍不發沒有下手就能看出來。

在老婆被高衙內調戲後,他內心還是對大宋朝廷抱有希望的,然而事實卻狠狠的打了他的臉。

3、或許多少還有些自私自利。


通讀《水滸傳》,你見過林沖為誰路見不平就出手過?林沖出手一般有兩個條件:一是要麼是自己的利益受損,二是要麼是受人恩惠,總之,在《水滸傳》中,我沒有看到林沖主動為誰打抱不平過。

另外,不管是在禁軍中還是上了梁山,你可曾見過林沖跟誰親近過,沒有過吧,是的就練他的師兄們和他都不是很親,這或許也是林沖患難後沒有幾個人為他出頭的原因。

為什麼會這樣,除了說情商低外,我覺得他性格里是有一些自私自利的。

二、我們對林沖職位的誤解。

從字面上來看,八十萬禁軍教頭,真心威風八面啊。實際上,我們要知道的是,林沖這個教頭的官職真心不高。且不說八十萬禁軍是不是有八十萬,你知道在禁軍中教禁軍刷槍弄棒的教頭有多少個嗎,所以林沖這個教頭的職位是沒有多少含金量的。

實際上,高衙內敢欺負林沖媳婦兒,他就知道林沖只是一個小官,有高俅撐腰,林沖奈何不了他。


史海鉤沉


林沖的本性絕非懦弱之徒,這從書中的描述以及種種事蹟,我們能夠看得出來。

之所以未打高衙內,自然是大局為重,考慮將來的工作生活,不得不強忍下這口氣。

原因呢,大致以下幾點:

1.高俅是自己領導,俗話說“打狗還看主人面”,而且高衙內不認識夫人,就當是個“誤會”吧。

林沖是體制內人,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有一個溫馨的家庭。普通人都是這樣,不到萬不得已,誰都不願意招惹麻煩,尤其是招惹自己的上司。

2.林沖是個本分人,沒有看清高俅父子的品性,想象不到壞人之壞可以到什麼程度。以為自己吃下這口氣,息事寧人,可以換來平安。而且高衙內知道了關係,以後就不會再惹到自己頭上。

3.從這件事上也能看出林沖的性格:任俠重義,又沉穩識大體,能忍辱負重。只是,太善良,對人心險惡認識不夠!

4.網上有句話說得好:“年少不知林教頭,讀懂已是中年人!”

為什麼?

因為只有人到中年,才更知道生活之不易,才更知道人生不能意氣用事。他必須隱藏起鋒芒,按捺住脾氣,他必須為身後的人,為家庭,撐起一片天空。忍得了一時之氣,才能換得來一世安穩。

5.想想咱們自己,每一箇中年人,誰不是這樣?網上曾經有個段子:

“不要輕易責罵那些九零後,因為他們隨時會辭職的。要罵就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家有業有孩子的那些!”

說是段子,其實又哪裡是段子!這就是現實啊!


天地過客1971


導語:


長槍虎膽豹子頭,身世飄零雨打塵!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一把長槍在手,敢問東京敵手幾何?即使是上了梁山之後,也是罕逢敵手,生平未曾一敗,從來就沒有能夠把林沖逼到絕境的高手。


可林沖這樣一個武功絕頂的高手,面對調戲自己老婆的高衙內,卻畏畏縮縮、敢怒而不敢言,最終被高太尉設計,發配滄州,如果不是魯智深相救,已經死在了野豬林。


對於林沖一個小小槍棒教頭而言,位卑言輕、無足輕重,哪裡有什麼大局需要他來成全?大局一說,與林沖無干。那麼,林沖是不是懦弱呢?與其說他懦弱,不如說他缺乏人生中最重要的決斷能力。


一、林沖的忍讓,是性格中固有的缺陷


林沖與高俅的衝突,是因為林娘子的美貌姿容,引起了高衙內的窺覷垂涎,林沖得知有人調戲自己的夫人後,立刻趕到現場,以林沖的身手,哪怕十個高衙內也不是對手,偏偏高衙內有個好爹,於是林沖退縮了,在這兒,我們看到了林沖的軟弱,更看到了宋朝的黑暗。


而對於高衙內而言,林沖一個小小的槍棒教頭,根本入不了他的眼。在他的認知裡:我既然看上了你的娘子,你應該將娘子雙手奉上才是!事實上,林沖所有的反應,都在高衙內的意料之中!


1、林沖也是有火氣的人,當他“正待下拳,才認出是太尉高俅之子高衙內,先自軟了手”!為什麼會“軟”了手?因為高衙內的爹是太尉,太尉是宋朝武官的最高階,是軍中第一人,是自己頂頭上司的上司的上司的上司!林沖只是一個小小的教頭,驟然看到太尉的兒子,他的拳還能打出去嗎?以林沖的身份和地位,只要這一拳打了出去,從此就要面對高太尉的權勢與壓力,林沖能不思量一下嗎?


2、林沖的成長經歷裡,沒有“反抗基因”。林沖的武藝是家傳,世世代代在軍中以教授槍棒為業,雖然地位不高,卻也是體制中人,享受著體制的穩定與安逸。能夠在京城擁有一套小院,有一個不是大富大貴的家,有一個溫柔賢淑的老婆,對林沖而言這就是他的全部!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夠在體制中更進一步!如果動了手,就代表著跟這個體制的決裂,要在短短時間內跳出自己三十多年的生活道路,林沖根本沒有想過,他也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會有這麼一天。


3、林沖的性格並不是那種一觸即發的霹靂雷火,不壓榨到極限,他永遠都不會爆發,這與武松、魯智深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武松尋仇西門慶、大戰飛雲浦、夜襲張都監,行事果斷,根本不給敵人以反應之機。魯智深更是如此!林沖遇到一忍再忍,讓對手步步緊逼,才造成了家破人亡的悲劇。


林沖之所以沒有反抗,既是因為成長環境和成長經歷對性格的塑造,也是當時客觀社會環境對人思維的限制,實際上像武松這樣敢於反抗的人,並不具有普遍性的意義,林沖這樣的反而更多一些。


二、缺乏決斷,一再忍讓的林沖註定悲劇


林沖並不是沒有火氣,只是他的火氣更偏向於陰柔,始終缺乏爆發的力量。從高衙內對林娘子無禮、高太尉陷害林沖、到刺配滄州、休掉林娘子,林沖每一步都是錯,最後差一點送了自己的性命,這不得不說是性格決定命運。


林沖武藝高強,聲名遠播,江湖聞名,無論走到哪裡,還怕沒有一口飯吃?可他因為環境形成的慣性與懦弱,更缺乏看清世事的慧眼,導致它一輸到底,從一個體制內吃皇糧的變成了落草為寇的盜賊,這固然是封建黑暗的社會對普通人的壓榨,與林沖自身的性格也脫不了干係。


1,在禁軍教頭當中,還有一個人與林沖有相同的遭遇。同樣也是禁軍教頭的王進,父親與高俅有仇,曾經在一次衝突中一棍將高俅打得三四個月下不了床。高俅小人得志得居高位後,第一件事就是拿王進開刀。如果王進跟林沖一樣步步忍讓,只怕性命難保。但王進看事情比林沖通透地多,趁著夜色帶著老孃逃之夭夭,投奔延安府舊交。高俅的手再長,也伸不到延安府去。王進丟了一個教頭的職位,卻保全了性命。


2、林沖缺乏對危險的判斷。當高俅命他帶刀一觀時,他就應該意識到其中有詐,卻義無反顧地跳了進去。當他被刺配滄州時,兩個差拔一路上的表現,居然沒有引起林沖的警惕,一個堂堂的絕頂高手,居然被兩個四五流的差役害得死去活來,被人捆在了樹上死在旦夕。與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武松。武松一旦發現兩個差人有異,主動出擊,將四個殺手全部幹掉,又連夜返回州城,殺了對方一個猝不及防。兩相比較我們會發現,無論是身居廟堂還是行走江湖,最難得的就是預知危險並能果斷應對,林沖就屬於那種毫無江湖經驗和政治經驗的小白。


3、林沖的一再退讓是高衙內步步緊逼的原因。高衙內固然是仗著高太尉的“勢”,但林沖的第一步就錯了。當他忍了第一次,就讓高衙內看清了林沖的“底線”,在人情世故這方面,高衙內比林沖高明太多了。所以高衙內才敢於第二次非禮林娘子。如果說第一次林沖是出於種種原因忍了,但是第二次忍讓,卻讓所有的人失望,包括林娘子。換一個人,只怕早已經把高衙內打個半死,然後一走了之了!


事後,林沖把陸謙當成了罪魁禍首,拿著尖刀去尋他,無論林沖是否能夠找到陸謙,他的內心仍然是怯弱的,他不敢動高衙內,卻把所有的火都撒在了陸謙身上。從表面上來看這是林沖的反抗,不如說這是他給自己和林娘子一個交待。


一忍再忍,是林沖悲劇的根源,面對高衙內,他忍了,兩個差拔一路上惡言相向並加害於他,他忍了,到了梁山被王倫排擠,他也忍了,高俅被梁山抓獲,面對仇人,他也忍了,忍到最後,別人可曾放過他?別人會因為他的忍讓高抬貴手放他一馬嗎?並沒有!


三、林沖這個角色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梁山精神的核心是“替天行道”,“替天行道”的前提是有一批“逼上梁山”的好漢。如果大宋國泰民安、政治清明、刑罰嚴正,高俅這樣的人無法小人得志,高衙內這樣的人無所倚仗,那麼還會有“逼上梁山”的好漢嗎?安安穩穩地過日子不香嗎?


作者既然要塑造這樣一群代表“道義”的梁山好漢,就必須讓他們遭遇到種種的“不公”待遇,為他們上梁山尋找一個“正義”的理由。與其它好漢相比,林沖上梁山的過程更有現實意義,更讓人感受到當時社會的不公與黑暗。


1、高俅是與林沖對立的角色。它原本是個街上混的潑皮無賴,只因為球踢得好,得以被皇帝看中,最後居然成為了宋朝武官最高品階的太尉。而武藝高強的林沖、王進等人,只因為不會迎逢,不會巴結權貴,沒有媚上的軟骨頭,只能是一個寂寂無名的教頭,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諷刺。而禁軍中的這些高手,最終卻被高俅一個一個逼上了梁山。作者想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流氓永遠是最後的贏家。


2、林沖的結局,更具有悲劇意義。梁山好漢被招安後,出征遼國、方臘,歷盡千辛萬苦,兄弟死傷累累,卻又遭受高太尉陷害,或中毒而亡,或草草安置了事,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何等威風,讓人忍不住哀嘆。而林沖一生英雄,徵方臘歸來之後,卻早已經心灰意冷,沒有接受朝廷的封賞,中了風癱之後在六合寺,最後是武松陪伴了他生命中最後的時光。蓋世英雄,一生不得志,最後病死他鄉,何等悲涼!


3、林沖並不是單獨一人。與林沖命運相似的還有很多,如果看得更深一點,宋江又與林沖有何區別?麾下兵強馬壯,梁山所向無敵,何愁大事不成?可他腦子裡成天想的卻是招安,重新回到體制內!宋江何嘗不是個懦弱的可憐人?拴住它的東西,與林沖又有何區別?


造成林沖悲劇的原因很多,既有當時宋朝的黑暗,又有自身的原因,但是當林沖走投無路時,他便選擇了爆發,在山神廟將陸謙等前來滅口的眾人,殺得乾乾淨淨!如果林沖早一點爆發,甚至是早一點拖家帶口逃遁,也不會有後來的橫禍。


事實上,林沖一直有幻想,他一直以為只要自己忍讓就能夠博得同情,別人就不會再與他計較,卻不知道人家是想要他的性命,只有當他家破人亡時才醒悟到自己的想法有多麼地幼稚。他自以為休掉林娘子,便能夠逃脫高俅的迫害,可最終的結果卻出乎他的意料。不得不說,林事是個遇事糊塗的老好人!


結語:林沖是一個根本沒有什麼大志向、大智慧的人,雖然有一身蓋世武藝,卻終生碌碌無為,在體制內,是個鬱郁不得志的教頭,在梁山,是個坐“冷板凳”的邊緣人,他的一生求的過個安穩的日子,現實卻擊碎了他的美夢。他哪裡有什麼大局觀啊!


事實上,就算林沖爆發,幹掉了高衙內,或者拼了一身膽,再將高太尉幹掉,又能影響什麼大局?以高太尉的本事和能力,如果被林沖除掉,非但不會影響大局,甚至能大宋的局面更好。林沖的一生,就是一個小人物的一生,有沒有他,不會影響、更不可能改變任何事情。


象林沖這樣一身好武藝的人,內心深處何嘗沒有“學成文武世、賣於帝王家”的想法,可現實是:最後得居高位的,未必是有本事的,林沖的遭遇就是梁山好漢的遭遇。少時不懂林沖,覺得林沖是個窩囊廢,等到讀懂了林沖,只覺得林沖可憐、可嘆!等到讀懂了這個社會,才覺得林沖正是現實中的你我他。作者深諳人性,把人性和社會寫得入骨三分。


什麼時候隱忍不發,什麼時候果斷出手,什麼時候忍氣吞聲,什麼時候以死相拼,林沖的遭遇告訴了我們很多,梁山那麼多好漢,值得學習的唯有燕青、武松數人而已。林沖生命中最後的時光,偏偏就是已經出家的武松陪他度過,我相信重病的林沖,在回憶起走過的路時,一定會羨慕武松的快意恩仇。


脂肪故事


我認為,林沖是懦弱的,也是目光短淺的。

林沖的老婆在岳廟第一次被高衙內調戲的時候,林沖在聽到自己老婆被調戲的消息後,直接衝到岳廟。這說明,林沖內心相當憤怒,這是一個男人應該有的正常反應。但當他揪住淫賊準備打的時候,發現是高衙內,直接停住了手,然後只是側面警告了一下,“衙內莫要冒犯我家拙荊,以前,這岳廟出過命案,可不安全,為了安全起見,衙內還是快些回府吧。”並在高衙內後背敲了一下,高衙內就踉蹌的跑了。回到家裡還安慰老婆說得罪不起。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林沖聽到老婆調戲後直接要去打人,這是觸犯了作為一個男人的底線後的正常表現。但當發現對方是自己上司的兒子之後卻直接收手了,還不敢正面警告,直接變得沒有底線了,這不是懦弱是什麼。再看第二次調戲,也不敢報復,只是拿刀在門口嚇唬嚇唬就不了了之了。作為一個男人,自己老婆被調戲了兩次,你受得了?

後來林沖被陷害,準備發配充軍的時候,竟然休妻,這不是給高衙內名正言順的機會嗎?在野豬林差點被殺死,幸好被魯智深救了下來。明知高衙內作的鬼,而林沖卻任然忍氣吞聲,繼續老實去當配軍,指望著重新能回朝廷當官。直到後來火燒草料場,希望破滅了才放棄的。

林沖之所以有這樣的行為,是因為在他看來,人生唯一的出路,就是在朝為官。為了當官,休妻,給高衙內名正言順的機會,這不就是在討好高太尉。就連自己的小命都差點沒了,還繼續隱忍,就不能想王進王教頭一樣,另尋出路。把人生方向都定死了,這不就是目光短淺嗎?

其實,說來說去,林沖想反抗又放棄,內心渴望著當官;宋江反抗朝廷後又招安;還有很多梁山好漢也渴望著被朝廷招安。他們都認為這是人生的唯一出路,雖然內心曾有過反抗的念頭,但仍改變不了他們的人生觀。這是其實也代表著作者的人生觀,我們生活在現在這個社會,和以前那個社會的生活環境相差天遠,無法感同身受,所以不做評價。




小旺讀書筆記


林沖具有大英雄素質,但是無法擺脫普通人氣質。說得好聽點就是逆來順受,說的難聽點就是膽小怕事“怯懦”。

1、顧慮太多。不敢得罪上司,不想失去家庭。 當他聽到有人調戲他的妻子時本要出手,但一聽是“本管高衙內,就先自手軟了”。林沖自己也說過“不怕官,只怕管”。

2、忍氣吞聲。陸謙騙林沖出門,誘林娘子去自家,由著高衙內逼奸。林沖奔到陸家時,聽到妻子喊叫,沒有破門而入,而是在樓梯處讓娘子開門,只為驚走高衙內。

3、略顯自私。與妻子離婚,是為了撇開自己,非丈夫所為。

到了後來,林沖風雪山神廟,逼上梁山,就已經不再是有血有肉了,只是發一聲喊,或是擒敵或是殺人的魔王了。




致遠君說


林沖老婆被高衙內調戲後不打高衙內,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第一, 林沖性格屬隱忍型的。我覺得隱忍和懦弱還是有區別的。大家知道林沖武藝高強,將高衙內打殘甚至是打死是輕而易舉的,但林沖沒有這麼做,他這樣做是“熬得住,把得牢”性格使然,可以說林沖這麼做是必然的。

第二, 林沖考慮的還是大局。首先,高衙內是高俅的義子,可以說是高俅非常親近的人,如果將高衙內打了或者是打壞,這就是打了高俅的臉。試問,在前朝古代,如果你打了一個官級比你大好多級別的官員的臉,你的下場會是如何。林沖考慮的是他的家庭,考慮的是整個大局。如果高俅給林沖穿小鞋,讓林沖失業,一個軍事教頭,最起碼家裡都沒吃飯的營生了。連吃飯的地方都沒有了,可想,他和他妻子該流落何處。

第三, 林沖還是有些自私自利的。

從人性角度來講,林沖還是想在官場有一番抱負的,對於他來講,能當上八十萬禁軍的總教頭,也是非常榮耀的事。尤其是沒有任何靠山,憑本事吃飯的官場人。所以,林沖還是有些自私自利的,只考慮了自己切身利益。沒有考慮到老婆的想法。

當然,林沖最後被逼到落草為寇,也是必然,因為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也真是實在把人逼到份上了。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觀史鑑今


林沖在老婆被調戲後不打高衙內,不是因為性格懦弱,而是從所謂大局考慮。

首先,林沖性格並不懦弱,這從殺掉陸虞候,殺掉王倫,以及上梁山以後戰場上的拼殺過程就能證明。林沖性格不僅不懦弱,反而很剛性,只不過這種剛性很理智,林沖特能忍辱負重,不過這種忍辱負重非常可怕,因為這種忍辱負重是非常自私的心裡驅使的。當知道老婆被欺負時,林沖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迅速告別魯智深,怒氣衝衝地趕到現場,這哪是性格懦弱?

其次,當林沖看到是高衙內欺負老婆時,立馬蔫了,為什麼?因為在老婆和前途這兩個重要內容上,他選擇了前途大局。置老婆的名譽於不顧,置老婆的生死於不顧。因為那個時代名譽對於女子來說就是生命。林沖的大局就是寧肯犧牲老婆也要保住自己的前途。

所以林沖在老婆被調戲時選擇逃避,不是性格懦弱,而是為了所謂大局,只不過這種大局不是什麼光彩的大局,不是什麼正確的大局,而是林沖自私自利道德品質低下的必然結果。





共鳴共勉共賞


“愛娘子,更愛前程”

有什麼大局需要這個從九品的教頭去顧全?林沖無非是怕丟掉個人前程罷了:

1.話說高衙內路遇林娘子(其美貌、氣質看成水滸第一美人,堪比李師師,個人觀點),林沖作為一個丈夫,第一反應不是為娘子報仇,而是忍氣吞聲息事寧人,一聽他是自己上司的乾兒子就敢怒不敢言了。有什麼氣魄!

2.話說高衙內二次非禮林娘子,當時高衙內已然知道這個女人是林沖的娘子,而林沖是自己父親的下屬!令人氣憤寒心的是林沖又忍了下來。暫不提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就是換做尋常百姓,蒙受這種奇恥大辱也是無法忍受的。但是林沖還是怕得罪高太尉,而又一次放了高衙內。有什麼出息!

林沖是自私的,為了自己的前程,罔顧自己妻子所受的委屈,妄想上層統治階級能心慈手軟,歸根結底就是捨不得自己的前程。可以說逼死林娘子的不是高太尉,而是林沖的一味遷就與忍氣吞聲。





偉哥談古


林沖正在和魯智深喝酒,忽然丫鬟錦兒慌慌張張來報,有人調戲他的娘子,林沖急忙趕去,舉起拳頭剛要打,扳過此人一看是高衙內,手自軟了。魯智深要去找高衙內被林沖勸住。後來林沖娘子被陸虞侯騙到他家樓上,險些被高衙內得逞,然而林沖趕去的時候,陸虞侯和高衙內已跑,他的反抗只是砸了陸虞侯的家。試想作為一個男人,自己的老婆被人調戲,不要說以命相搏,最起碼暴打一頓,但林沖都忍受了。他是不是顧全大局?我們想想,這時候有什

麼大局,難道就是因為高衙內是自己上司的乾兒子就可以任由他調戲自己的老婆嗎?是怕得罪上司丟掉自己的工作,堂堂正正七尺男兒,一身本事,非要做八十萬禁軍教頭才能安身嗎?

再看他後來的命運,被騙入白虎節堂,發配滄州,路上在野朱林險些被高球等人謀害,要不是魯智深出手相助,他就命喪黃泉了,到滄州之後他也沒有擺脫惡人的追殺,這就是他忍耐的結果。他一次次的忍耐,是為了顧全大局,如果這就是他所謂的大局,那他的做人格局有點太小,他這個大局是建立在安於現狀的基礎上,他不願意因此而丟掉穩定的生活,也不願意丟掉自己的前途。大局就是整個局面,整個形勢,他的忍耐還是建立在自我為中心的基礎上的,試想如果高衙內得逞,按照古代對女子貞操觀的教育,他的娘子還會苟且偷生嗎?他都家破人亡了,他顧的是什麼大局,從他後來一直被迫害,他一直忍耐,隨遇而安來看,他主要是性格的軟弱所導致的,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所以他忍耐到忍無可忍的時候只能被動的反抗,他也沒有逃脫被逼上梁山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