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放在漢朝說韓信,放在唐朝說的誰?

有副對聯是這樣寫的——

生死一知己

存亡兩婦人

說的是誰呢?

在漢朝,說的是韓信。

我們知道,韓信想追隨漢王卻不受重用,憤而自離,連工資都不要了。

此事被蕭何知曉,他連夜騎馬追趕韓信,說你怎麼辭工單都不交就走了呢?嫌職務低你就說出來,你不說,我怎麼知道呢?來,跟我回去,我保你做大將。

韓信於是就跟著回去了,從此,鹹魚翻身,飛黃騰達。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放在漢朝說韓信,放在唐朝說的誰?

(韓信 劇照)

存亡兩婦人,則是他年少時無所依歸時給他飯吃的洗紗老大娘,以及要了他命的呂后。

更關鍵是的,蕭何在殺他的過程中,也出了大力。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講的就是這事了。

因此,不但婦人關勿他的存亡,蕭何也關乎他的生死。

到了唐朝,又有一個人,差不多可以用這對聯來形容了。

他就是長孫無忌。

長孫皇后的哥哥。

昨天有朋友在我寫長孫皇后的文章後回覆——

如果他早聽妹妹的話,也不至於死得那麼慘。

不過,先賣個關子,我們先來講講,誰是他的知己呢?

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了。

他們很早就認識,一起扛過槍,一起滅過王,一起獵過狼。

長孫無忌功勳卓著,凌煙閣裡,排在第一。

然則,功高會震主,高處不勝寒,有一次,有人密奏,“無忌權寵過盛”。

按說,哪怕李世民並不懷疑他,但也不能把密報者給出賣了呀。

但他怎樣做的?

《舊唐書》記載:

太宗以表示無忌曰:“朕與卿君臣之間,凡事無疑。若各懷所聞而不言,則君臣之意無以獲通。”

意思是,我與你之間,無話不說,別藏著掖著啊。

這還不算,他又召集群臣開大會,直接表明對長孫無忌的信任:

朕今有子皆幼,無忌於朕,實有大功,今者委之,猶如子也。疏間親,新間舊,謂之不順,朕所不取也。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放在漢朝說韓信,放在唐朝說的誰?

他跟我兒子一樣親,又是我的舊臣,你們有些人,千萬不要離間我們。非但沒用,還讓我對你有意見啊!

我相信,長孫無忌是感動得涕淚橫流啊,心中默唸了一萬遍——

知我者,世民也……

好,說完知己,再說婦人。

一個是他的妹妹長孫皇后。

她曾對皇帝說到:

妾既託身紫宮,尊貴已極,實不願兄弟子侄佈列朝廷。漢之呂、霍可為切骨之誡,特願聖朝勿以妾兄為宰執。

意思是,請您不讓我的兄弟子侄居於高位,漢朝外戚之亂的教訓,不可不防啊。

但李世民卻認為,長孫無忌確實有功又有才。我用人,舉賢不避親。那些沒才的,再親我也不會用。

然而,長孫皇后還是不放心啊,又派人送密信給哥哥,說的大概是功成身退之類的話,你現在目標這麼大,最好是辭官保身。

長孫無忌信了姐姐的,但卻未能全退。這也就導致了後來的悲劇。

多少年後,當李治想立武昭儀為後,長孫無忌“屢言不可”,哪怕李治“密遣使賜無忌金銀寶器各一車、綾錦十車,以悅其意。昭儀母楊氏復自詣無忌宅,屢加祈請。時禮部尚書許敬宗又屢申勸請”,他都油鹽不進。

最終,李治不再顧及大臣們的反對,一意孤行,立武媚娘為皇后。

媚娘得勢,長孫無忌便被許敬宗所讒。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放在漢朝說韓信,放在唐朝說的誰?

謀反這麼大的事,李治連對質的機會都不給他,直接便下狠手,“遂去其官爵,流黔州……其子秘書監、駙馬都尉衝等併除名,流於嶺外”。

之後,長孫無忌更被許敬宗等派人逼得自縊而死。

我們嘗在古書裡,看到什麼祖制祖訓,其實有什麼用呢?

長孫無忌跟禇遂良,都是託孤大臣。在李治奪嫡之路上,長孫無忌還出力不少,結果,都毀在一個女人手裡。

當然,最不厚道的,還是耳根子軟的李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