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康熙若不和索尼联姻,会不会被鳌拜废掉?

穿越历史君


索尼,满洲正黄旗人,出身名门望族赫舍里家族,其父硕色是大学士赫舍里·希福的兄长。皇太极时,被授为御前一等侍卫。在宁锦之战中,索尼跟从清太宗皇太极攻打锦州,并在宁远周边侦察明军动向。天聪三年(1629年),索尼跟从皇太极率大军突入内地,逼近明朝京师,史称“己巳之变”。天聪六年(1632年),索尼跟随清军征讨察哈尔,攻掠山西大同等地,夺取了阜台寨。

崇德八年(1643年)九月二十一日,太宗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死前没有留下册立皇储的遗诏,故而皇位空悬,睿亲王多尔衮与肃亲王豪格两派矛盾骤发。从利害关系而论,两黄旗大臣都希望由皇子继位,以继续保持两旗的优越地位。索尼充当了多尔衮与豪格两大集团的缓冲剂。

顺治元年(1644年),索尼跟从睿亲王多尔衮率清军入关,进入了北京。一直到顺治八年,顺治皇帝亲政之前,索尼一直受多尔衮打压。特别是顺治五年,直接被遣到昭陵,负责看守。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亲政之后特召索尼回来,恢复之前的世职。累进世袭一等伯,提拔为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 ,成为顺治朝位首席满洲大臣。

论战功、论地位,索尼绝对在鳌拜之上,要不然也不会位居四大辅政大臣之首,而鳌拜位居末位了。孝庄太后绝对深谋远虑,索尼是个老狐狸,他的影响力巨大,鳌拜此时明显不是索尼的对手,他也不敢去招惹索尼。而索尼呢,此时年已老迈,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样下来,是对朝廷不利,对鳌拜来说确是争权夺利的大好时机。

因此,孝庄太后决定和索府联姻,来维护皇权,将索尼之孙女赫舍里嫁给康熙为皇后,这可是赫舍里家族的荣耀。因此,索尼就是拼了老命,也会和鳌拜斗下去。

综上所述,若不是索尼站出来制衡鳌拜,任由鳌拜势力扩大。历史还真有可能被改写!





穿越历史君


关于康熙若不和索尼联姻,会不会被鳌拜废掉的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

——辅臣的由来以及作用

一开始小皇帝刚刚继位的时候,为了稳定朝堂上的秩序,清廷汲取顺治初年多尔衮摄政时给统治阶级带来混乱的教训,不复以亲贵辅政。

所以,孝庄太后不得不拜托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四位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请他们看在先帝的面子上竭力辅佐康熙,史称“四辅政时期”。四位辅政大臣确实使得当时的朝堂没有陷入混乱的局面。

——鳌拜权力的鼎盛时期

康熙五年,鳌拜利用圈换土地,沉重打击了一正白旗为首的反对势力,他自己的势力急剧增长,康熙六年五月,索尼病死七月苏克沙哈,由于鳌拜的威胁而请求退出政界,去给先皇守灵去了,让苏克萨哈没有想到的是,尽管他做出了巨大的让步,他还是被鳌拜定为不满康熙帝亲政的大罪杀害。

就这样,康熙初期的四位辅臣中,就只剩下一个唯唯诺诺的遏必隆。当时的鳌拜执掌着全国大部分军政大权,再加上鳌拜本身武艺高强,权势已到达顶峰。

——鳌拜无法废掉的康熙几大因素

鳌拜权势虽然到达了顶峰,但还没达到完全一手遮天无所顾忌的地步,帝位可不是随便能废立的,鳌拜主要权势在朝廷,且一部分朝廷人员都是表面依附,在加上地方还有很多百姓和朝廷大员反对。

再者旗人分满蒙汉。辅政大臣都是满上三旗中的人这意味着有太多可以制衡他们的力量。更何况鳌拜还把其他两旗得罪干净了。

还有就是鳌拜在满清八旗军中很有威望,但是在朝政中,鳌拜,闭塞言路、倚仗凶恶、残害百姓、弃毁国典,与其相好者荐拔之,不相好者陷害之。种种劣迹斑斑……


左史右经


怎么可能?鳌拜只是一个普通的八旗将领,加上辅政大臣而已,区区鳌拜就能废皇帝?你把孝庄太后和那些八旗王爷当什么了?

皇帝是什么?皇帝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因为他在皇位上,大家的利益可以保证,如果皇帝换人了,那这些人怎么办?

比如,玄烨是皇帝,那么,他的叔叔伯伯哥哥们、八旗旗主们、跟他叔叔伯伯联姻的萌古王爷们、外戚大臣们,都能维持权力,是以玄烨为中心分配权力。

如果鳌拜篡位了,那么,将以鳌拜为中心分配权力,就是鳌拜的兄弟子侄亲戚分配权力了,那玄烨的叔叔伯伯哥哥们及联姻的贵族大臣们,他们的利益怎么办?

所以,玄烨的亲戚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必然维护选择的权力,并不是他们忠于皇帝。

这也是为什么像曹操、司马懿这些权臣篡位得两三代人,十几年时间来篡位了,因为必须把以皇帝为中心分配权力的人都杀了,才能完成篡位。

鳌拜只是跋扈将军而已,远远到不了权臣的位置,只是御用文人为了拍马屁,把鳌拜写成了权臣而已


南朝居士


我的答案是:鳌拜废除康熙与否,和康熙联姻索尼关系不是很大,且不是直接关系

首先,鳌拜废除康熙,必须得先是自己有想法!其次才是,是否自己有实力,而康熙与索尼联姻,只是增强了康熙的实力,相当于间接降低鳌拜的实力,但在当时的情况,索尼已经年龄很大,对于朝廷的政治格局有一定的话语权,但是在逐渐变弱,鳌拜在当时是四大辅臣之一,根据顺治皇帝托孤时的状态,四大辅臣应该势均力敌,不会有哪一个特别突出,而此时索尼年事已高,实力在下降,但并不是没有!鳌拜之所以厉害,在于自己的年龄上的优势,还有自己的亲家苏克撒哈,相当于当时北京的实力占了1/2,最多再多一点儿就打比方算占一半吧!这里我想说的是,朝廷不仅仅只有四大辅臣,而且还有三番,还有好多王公大臣,这种情况大家不敢明着对抗,但是真撕破脸也未必会追随你,在此时的情况,康熙年幼,吴三桂三藩势力,未必会臣服于鳌拜,这些都是未知数!鳌拜的能力局限于北京城的势力可能占一半,但放眼全国鳌拜未必能取胜!还有最主要的一个原因,鳌拜自己从始至终从未想过要称帝!这时,我们可能会忽略还有一位政治大佬,孝庄太后!在康熙王朝后期,孝庄太后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孝庄的家奴图海,在当时是如何叱咤风云,如何背水一战?历史都有佐证而在此时,鳌拜,虽然在朝堂横行霸道但在孝庄面前也是乖乖臣子!

结合以上,可以得出结论,鳌拜

一是自己没有那个想法,二能力完全不足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小鸡观影


感谢提问者,个人认为康熙皇帝被废的可能性并不大,首先,清王朝至康熙帝时,已是数代基业,虽然还有边疆领土问题,但基本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从沈阳迁都北京以后,中央对于各个地方的集权约束更是大大增强,无论统治能力还是民心所向都有极大改善。

其次,鳌拜和历史上曹操,司马懿等人易政所面对的环境和背景不一样,三国时期,群雄逐鹿,长期处于战争阴影下,而割据现象尤甚,孱弱的政权朝不保夕,才使政权的过度变得尤为顺畅。但鳌拜虽为三朝老臣,战功赫赫,但皇太极时期也好,顺治朝也好,其所面对的敌人或者矛盾,主要是维护政权稳定,边疆巩固,且两位皇帝的管理约束严格,鳌拜并不具备考虑该问题的时机和能力。且康熙登基尚未亲政之前,鳌拜虽贵为内阁首辅,太子太保,但是却是顺治帝托孤时四位中的一位,由于政见不同,利益不同,索尼,苏克萨哈他们都给了鳌拜很大的压力和阻力。至于说联姻索尼,这不过是孝庄皇后政治平衡战术的一步棋,利用联姻使索尼牵制鳌拜,降低其在朝廷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最后使康熙政权有得以喘息和发展的时机,在这方面孝庄是最擅长的,就如当年的多尔衮,就是一个例子。所以,单凭鳌拜个人一己之力,做不到改变历史。



春天的小小菠菜


从历史上来说,康熙登基是很小的时候,那时候鳌拜权势滔天丝毫不把他这个小皇帝看在眼里,处处欺辱。而,康熙帝本人身为皇家本心傲气无比,被鳌拜如此欺辱让他发奋图强最终灭掉了鳌拜。再说撤藩,由于藩王权利滔天,威胁到了天下安定和康熙的地位,再加上康熙本人就是一个拥有雄图伟业的霸心,所以藩王不得不撤。撤藩虽然给清朝带来了战祸,但也为康熙的盛世皇朝鉴定下基础。


乙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


首先被废的可能性不大,但会对康熙形成不利影响,对康熙亲政处处掣肘,值得注意的是康熙和索尼联姻是孝庄太后的提议,孝庄太后是何等的精明,所以康熙和索尼联姻是一步上上棋,可以说一举三得!


南凉影视


将领鳌拜废不了皇帝,影视片上,鳌拜最后被活擒,康熙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