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讓“世界工廠”心不慌

新華社廣州2月29日電 (記者吳濤、詹奕嘉)莫道嶺南春來早,田中更有早行人。在有“絲苗米之鄉”美譽的廣州市增城區,林升家庭農場負責人熊東林天剛亮就起床開動機器,搶抓時間把自家700畝水田翻耕、浸水。

從珠三角地區到粵東西北、從沿海平原到內陸山區……廣東春耕復產正如火如荼。“手裡有糧,心裡不慌”。嶺南“三農人”正耕耘在3000多萬畝土地上,為保障“世界工廠”珠三角碗裡有糧、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糧餉”灑下勤勞的汗水。

水稻翻田忙 瓜果正出倉

廣東省普寧市下架山鎮和寮村,美香源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秋泉駕著翻土機械穿梭于田間。“突突”聲裡,堅硬的土塊不斷被搗碎,一塊塊犁好的精細土地呈現在眼前。

離普寧900公里外的湛江“菠蘿之鄉”徐聞縣,全國3個菠蘿裡有一個出自這裡。面對疫情讓銷售渠道受阻的問題,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農村科技特派員劉義存利用“廣東徐聞菠蘿”騰訊微視官方平臺,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宣傳徐聞菠蘿,日均銷售數千斤。

疫情陰影未散,但廣東春耕備耕進度仍與去年同期持平。截至2月23日,廣東春耕辦田面積200多萬畝,播種育秧150多萬畝,花生、大豆等作物播種300多萬畝。

“現在我一邊收著辣椒和南瓜,一邊種下黃瓜、苦瓜、豆角和冬瓜。”雷州市客路鎮綠富公司總經理吳志德掰著指頭說,黃瓜種了46畝、冬瓜種了230畝,到四月黃瓜就可以上市了。

為確保春耕生產正常開展,廣東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積極推動農業企業復工復產,農藥生產企業復工率達60%,肥料生產企業復工率為76%,種植基地復工接近90%。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預計,全省春播總面積3216.34萬畝,比去年增0.8%,糧食保持穩定。

搶抓好春光 有備心不慌

今年春耕,廣東氣候良好。

各地爭時間、搶速度進行生產,防疫與春耕“兩不誤”。廣東陽春種植大戶陳百計帶領村民種下480畝花生和175畝玉米,水稻、果蔬種植也在緊鑼密鼓進行。

從南到北,廣東春耕在次第展開。部分沿海地區秧苗已處於三葉期,中南部2月下旬陸續播種育秧,全省預計於4月上旬基本插完秧。

(下轉5版) (上接1版)不誤農時的背後,是春耕農資準備充足、惠農政策有序落地。“水稻種子、春播用藥、春耕化肥使用均有保障。”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顧幸偉說,廣東全省已備好雜交稻種子約700萬公斤,農藥生產企業農藥庫存量達1萬噸,化肥儲備量為120萬噸。

與此同時,廣東還及時下達中央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22.92億元。加大保險力度,將水稻、花生保額由400元提高到800元,馬鈴薯由800元提高到1200元。

為解決運輸問題,廣東農業部門為農資加工生產及銷售企業發放了3228份《民生保供企業資質證明》,保障春耕所需農資。

“黑科技”頻現田間

科技興農正當時

龍舟履帶式旋耕機、水稻精量穴直播、乘坐式井關插秧機、測深施肥機技術……廣東春耕的田間地頭宛如“黑科技”演示臺。這是廣東農業現代化、科技含金量不斷提高的縮影。

今年春耕,廣東計劃機械耕整地2000多萬畝,其中水稻精量穴直播、無人機直播面積近10萬畝。

今年春耕廣州市派出30個農業技術指導服務小分隊,下到田間地頭服務春耕。剛指導完農民催芽的第五小隊領隊、增城農業科學研究所高級農藝師劉成枝告訴記者,在政府補貼、技術進步等推動下,從播種到打藥、收割、烘乾,增城絲苗米已實現全程機械化,且機械設備越來越先進。

先進科技正被更廣泛的接受和應用。“無人機播種、打藥高效環保,還能緩解勞力緊缺難題。但早兩年不怎麼受歡迎,現在很多農戶都主動接受了。”廣州市興農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卿潔說。

作為工業大省,廣東不僅保證了約三分之二的糧食自給率,還有不少蔬菜、水產和家禽等銷往全國。廣東正不斷推動農業生產中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保證農產品產量和質量。

“全省春耕已投入40多萬臺(套)機械,預計總動力將超1200萬千瓦。”顧幸偉說,廣東將進一步擴大機械作業面積,推進“機器換人”,推進農業現代化,確保春耕農時不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