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耿寶昌——弘治時期瓷器鑑定

弘治時期瓷器的概況


據文獻記載,弘治一朝幾次停工役,罷內官燒造瓷器。因此,署“大明弘治年制”款的官窯傳世品比較少見。

弘治時期瓷器風貌與成化時的大體相同,但在全面繼承前代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又創新出許多富有時代特色的品種,如色調特殊的茄皮紫釉,獨出心裁的露胎火石紅色紋飾和青金藍釉著彩。最為突出的,則是最負盛名的黃釉器,其色澤嬌嫩鮮豔,超越宣德、成化,燒製技術已經爐火純青之境地,堪稱為明代黃釉的典型,以後清代各朝大量燒造黃釉,就是受弘治黃釉器影響的結果。

耿寶昌——弘治時期瓷器鑑定

黃釉金彩犧耳罐


在民窯中,發現署有“弘治三年”款的青花纏枝蓮碗與底面雙方欄圈“壬子年造”四字楷書款的弘治五年青花松鶴碗。近年來,四川省遺出土了弘治十一年紀年墓葬青花瓷器,現藏於四川省博物館,有繪人物的梅瓶與三足筒爐及纏枝牡丹盒等;另外,南京、北京和景德鎮地區的同仁也都曾拾到不少這一時期的瓷器殘片。所有這些,都為研究弘治瓷提供了豐富的資料,英國大維德博物館藏有一件青花纏枝蓮雙獸耳人瓶,高達62.1釐米,外口沿有銘文:“江西饒州府浮樑縣里仁都程家巷信士弟子程彪喜舍香爐花瓶三件共一副送到北京順天府關王廟永遠供養專保閤家清吉買賣享(亨)通弘治九年五月初十吉日信士弟子程存二造”。瓶上粗獷的紋飾。濃重的青花色調及紀年的銘文,反映了弘治時期部分民窯青花瓷器的面貌。此瓶的造型與該館所藏的兩件元代至正十一年銘文青花龍紋雙獸耳大瓶相似。


成化於弘治兩朝,絕大部分瓷器風貌極其相似,無款器尤易混淆,故有“成、弘不分”之說,但如將二者仔細對比,仍可發現細微的差別,並非不同區分。如果說成化瓷器造型和紋飾線條偏於纖細,畫意柔和,那麼弘治時期的更有過之。


造型特點


弘治時期繼承了成化一朝的製作工藝,瓷器造型輕盈秀逸,線條柔和,傳世品中,大件琢器不多,常見盤、碗類圓器,其圈足較成化略矮,盤多見收口式,腹垂壁深,由於胎坯質軟,形成圈足裡外(即器底與垂腹)下榻。


器型選例:


雙獸耳瓶——細口長頸,溜肩,長腹,足外撇,砂底。肩部有凸起的弦紋,頸部飾有雙獸耳並繪青花焦葉、垂雲、朵花的每個,腹繪纏枝蓮或纏枝牡丹紋,腹下部飾以海水江芽紋等。繪畫風格渾厚豪放,青花色調濃重深沉。

耿寶昌——弘治時期瓷器鑑定

1.銀錠式壺 2.雙犠耳尊 3.雙綬帶耳尊 4.長方四足盒 5.水注 6.獸鈕蓋爐 7. 圓盒8.葫蘆瓶 9.葫蘆瓶 10.洗口


樽——器型較大,高32釐米,收口,溜肩,斂腹,平砂底有火石紅斑,有的於肩部堆雕獸耳裝飾。有黃釉、藍釉、白釉等品種。常見的黃釉器,口、腹有金飾的弦紋。


綬帶耳樽----與上述樽器身相似,所不同的只是於口至肩處飾有綬帶雙耳,故宮博物院藏有黃釉與藍釉器。


葫蘆——弘治時期鮮見。器型渾圓,胎體輕盈,釉面白潤或略泛青灰色,其紋飾有纏枝蓮八寶、飛龍、嬰戲人物等,運筆較成化時更纖細,山水景物渺小,如同遠眺。


筒爐——器身呈筒狀,唇口,三足,與天順款爐及墨書成化廿年青花團花爐造型基本一致,此種造型的爐為成化前後所多見。器均胎薄體輕,釉麵肥腴,紋飾鐵線柔和、清晰疏朗,青花色調豔麗並有暈散,器壁常繪山水人物圖景。


耿寶昌——弘治時期瓷器鑑定

明弘治青花茅山道士圖三足香爐


諸葛碗——俗稱孔明碗,書上介紹該碗成化時始見,很可能是供器。胎薄體輕,紋飾線條柔和。其造型似臥足淺盤與墩式碗疊套相接一般,碗腹中空,足底面有一圓孔相通。有青花、彩器、藍釉等品種。龍泉窯中也常有此種造型。


耿寶昌——弘治時期瓷器鑑定


碗——有收口、撇口、墩式等型制,均為深腹,足下部向外直撇,圈足較深,足脊圓滑細膩。其高足碗的撇口,較之前期有收攏趨向,後來嘉靖、萬曆時變現的更為明顯。


耿寶昌——弘治時期瓷器鑑定


盤——有收口、撇口、菱花折沿等式。其中民窯菱花式折沿盤,胎薄體輕,釉面泛青,青花色調灰藍,盤心繪松鶴紋,內外器壁凹凸瓜稜,菱花板沿繪海獸奔馳於落花流水中,紋飾風格同於弘治五年的青花松鶴碗。


圖案紋飾特徵


弘治時期繪畫技法與成化時期大致相同,紋飾佈局較成化更為纖巧細柔、舒展流暢,畫面顯見收縮,空間較多。如所繪的青花魚紋,常於身後魚身前後流出大片的空白,似魚兒優哉遊哉於天水一色的碧波之中。


常見圖案紋飾:


五龍、九龍、行龍、雲龍、穿花龍、荷塘龍、海八怪、海馬、海馬異獸、犠獸、四魚、海螺水紋、獅球、松鶴、松鹿、花鳥、松鼠葡萄。松竹梅、花葉、花果、石榴、荷蓮、玉蘭、菊花、蕉葉、梔子花、苜宿花、月影梅花、落花流水、靈芝、纏枝葡萄、纏枝牡丹、八葉牡丹、山石芭蕉、海水、水波紋、忍冬紋、如意紋、蓮瓣、吉祥語、(“金玉滿堂、長命富貴”等)詩句(“春踏芳草地,夏賞緑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等)梵文、仕女、影戲人物等。


耿寶昌——弘治時期瓷器鑑定

1.蓮塘游龍 2.梵文佛語


各品種特徵


弘治時期雖因從儉,官窯曾幾度停燒,但民窯生產並未停止,與“空白期”的禁燒情況不同,因此,弘治器物並非廖若星辰,各類品種仍時有見。青花----弘治青花傳世品不多,官窯中琢器更不多見,其胎釉、青花色調、紋飾圖案等,均與成化大體相同,釉色青亮中閃灰或泛白,紋飾纖巧、柔和、仍用“平等青”料,髮色大都淺淡;少數濃豔者則呈現深沉的灰藍色調,較接近於正德時的青花色澤。民窯青花器色調有兩類:一類以弘治五年。署款壬子年造,寫有“長命富貴、金玉滿堂”的青花松鶴碗為代表,紋飾纖細,髮色淺淡;另一類以弘治九年的青花纏枝蓮雙獸耳瓶為代表,線條粗放,髮色濃豔。兩件均為民窯中具紀年款的上乘作品,即有成化時的特點,又具本時期的風貌,這兩種色調的器物在當時並非少數,完全可以作為我們鑑定弘治時期官、民窯瓷器的可靠依據。釉裡紅----因燒製火度未把握好,其色泛灰黃,如署弘治官窯款的三葉大盤。 五彩----繼成化以後,弘治官窯也生產這一品種,造型以盤、碗為主,所用彩色有紅、綠、黑、孔雀綠等。與嘉靖、萬曆濃豔的五彩相比,其色調幽靜淡雅,綠色淺淡,微微閃黃,紋飾亦柔和舒展。所見有弘治青花官窯款五彩松竹梅盤與民窯梵文或福字款五彩荷蓮盤、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明代白地五彩纏枝蓮大盤,造型類似宣德器,但胎體略厚,砂底也不及前朝器手感細潤;其紋飾風格與四川省弘治十一年出土的青花器一致,且色彩較淡而明豔,,據其特徵,也應為弘治時期的作品。黃綠紫三彩----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弘治三彩纏枝牡丹紋高足碗,與成化時的器型相同,釉彩表面無光亮。另有一種釉面較光亮的三彩器,如佛像座,刻有“大明弘治六年”款識,器型及色彩、紋飾、線條都很柔和。此外,臺灣省故宮博物院還收藏有外綠釉裡黃釉的撇口盤,較為新穎。金彩----弘治時多在黃釉、藍釉、茄皮紫釉等樽、爵、盤類大器上飾金彩,尤其黃釉飾更為光耀奪目,富麗堂皇。其金彩紋飾多繪獨角獸和絃紋。青花紅彩----這類器物,多數無款,常繪有海水、海獸、龍紋、魚藻等圖案,其青花色調閃黑,或淺淡鮮亮。斷代時,應綜合各時紅彩的不同色調、器型的差異和其他方面的特徵,做細緻精確的分析。黃釉青花----此品種從宣德傳至嘉靖時期。弘治時的黃釉青花盤,其黃釉凝厚光亮,青花色調黑藍,器型及紋飾與前後各朝基本相同。盤心繪青花梔子花,圖以折枝石榴、柿子、葡萄、蓮寶,盤心壁為纏枝花,如掩蓋其款識,往往很難辨別朝代。但宣德、成化器多為邊款砂底,而弘治、正德、嘉靖器均為釉底寫款。黃釉綠彩----所見弘治器多為盤、碗,器外以黃釉做底,以暗刻工藝處理龍紋,不同於宣德、成化時的凸印法,所填綠彩色淡而閃黃,器裡多為肥腴的灰白釉。後仿者器裡白釉閃青,欠潤澤,造型呆滯,釉面色澤不及真品嬌嫩。臺灣省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弘治黃釉綠彩彩雲龍高足碗,於黃釉器裡碗心處,有暗刻“弘治年制”四字篆書款。白釉紅彩----僅單獨用紅彩描繪紋飾的品種,如紅彩四魚碗、盤,其彩薄且清新,紋飾疏簡,色調有光亮和不光亮兩種,後者表面顯得凝膩,有的還在紅彩魚下襯托以綠的海水紋,其綠色(或是孔雀綠色)淺淡,閃黃且鮮亮。除署有弘治官窯款的以外,有些器物還有“上用”字樣,或者無款。此類器物一般多出於弘治、正德、嘉靖時期,無款者往往易於混淆。但弘治正德紅彩較薄,色澤凝膩淺淡,嘉靖時所施紅彩多數較厚,閃黑紅,清代康熙時亦多是如此。白釉綠彩----此品種造型和紋飾都沿襲成化舊制,常見有盤、碗之類。釉泛青白色,刻有龍紋或暗海水紋,並填以綠彩,其綠閃黃,色調較嫩,清代康熙仿品雖很相似,但龍紋呆板,色彩稍麗. 白釉青綠花----此時這一品種與宣德同類器造型、紋飾、釉色完全一致,其青綠花髮色淡青,猶如尚沒有成熟的青蘋果,又與清代雍正時釉裡紅三葉碗釉下的綠葉顏色相似,色調新鮮,是稀有的珍品,只能憑款識鑑別,清代康熙、雍正時多有仿效。白釉醬花----造型、紋飾等都與宣德、成化的白釉醬花或黃釉青花花葉盤相同,所填醬釉凝厚,光澤極強。白釉火石紅----其製作方法是,先在胎體上刻出海水龍紋,施釉時留出龍紋圖案,燒製後,露胎的龍紋即泛火石紅色。此為別具特色的一個品種,但也可視為彩瓷的半成品,或者是弘治官窯停燒的遺物。此品種最早見於宣德朝,正德時也較為常見。青金藍釉----弘治時這一釉色較特殊,色調不同於宣德時的青金藍釉,而近似於藕荷色或雪青色,其淡紫色效果頗似雪花藍。此類器物製作精細,見有龍紋盤,裡與底為白釉,外以青金藍釉為地,暗刻龍身施淡孔雀綠彩,頗為別緻。茄皮紫釉----其中紫中泛藍,釉質肥厚光潤。所見有綬帶式雙耳樽之類,因大所無紀年款,所以只能據器物的造型特點定其為弘治時期。嘉靖、萬曆時雖然都有茄皮紫釉品種,但造型並不及弘治時規整。孔雀綠釉----從實物考察,自元代始,景德鎮便有孔雀綠釉的燒製,迄至永樂、宣德時已具有相當水平,但成色之佳應首推成化時的產品,故宮博物院藏有弘治孔雀綠釉暗刻魚藻紋大碗,口徑約30釐米,器呈撇口,深腹、圈足。白釉裡泛青灰色;外腹壁暗刻魚藻紋,紋飾生動,覆罩的孔雀綠釉,色澤勻淨,較正德器淺淡,又較永樂、宣德器略深。弘治時,精細的青花器上,也時有罩孔雀綠釉的,其青花呈黑色,綠釉鮮豔勻淨,成為一名貴品種。藍釉----釉質肥厚,釉面光亮,藍中泛黑或閃灰,無桔皮紋。傳世品中除一色釉外,還有留白花有三葉紋飾的大盤。 鑑定明代藍釉器,要注意用上下推移、對比分析方法。例如一些無款的器物,釉面即無宣德時的桔皮紋特點,又不同於嘉靖藍釉的藍中泛灰色調,這類與上下時代都不同的泛黑藍色釉的器物,根據器型特點,大體上可認定其為弘治、正德時期的。黃釉----明代各朝黃釉的釉色,首推弘治器最佳,其黃色嬌嫩,如雞油一般,釉面光亮,此時的釉色和釉面,較之成化那類泛白的淡黃釉顯得深且厚,但比之後來正德的黃釉,則有淺淡適中。弘治黃釉超群出眾,在陶瓷史上常把他作為明代黃釉的典型。白釉----釉質肥厚,釉色潔白細潤,部分釉面白中閃灰,而多數卻很光潔平靜,底部釉面呈亮青色,至嘉靖時依然如此。署青花弘治年款的官窯白釉盤、碗類傳世品較多,但究屬時尚白的祭器,還是彩瓷的半成品,以及是否與停燒有關,至今尚難推知。這類舊器後人加彩做偽以可乘之機,並給鑑別工作造成許多困難。直到目前,這類做偽的器物在國內外仍時有所見,尚未全被識破。如日本《世界陶瓷全集》第14輯明代圖錄中所列弘治紅綠彩四魚碗和1979年10月英國倫敦出版的《東方藝術》一書圖錄中所列弘治款紅綠彩四魚盤,均為民國時後掛彩的贗品。


胎釉特徵


胎體:


胎質與。成化相同,亦很細潤,修胎規整


釉面:


釉面釉麵肥腴滋潤,潔白光亮(白色居多,也有的白中頭顯灰),晚期接近正德時的釉面,呈亮青色。這個時期釉面的嬗變過程為:白中閃灰——灰中閃青——青亮。


鑑定要點


1、弘治瓷器胎體處理規整纖巧,與成化時期相同。


2、釉麵肥潤如一泓清水;器底部釉面色樣,由初期的白色逐漸轉變為灰色。後期則為亮清色。


3、紋飾線條纖細舒展,比成化時的更為柔和秀逸。


4、器型更加規整、柔美。盤中塌底現象,由於器底整個收縮下凹,使器裡圈足襯托出微顯凸;此點在成化時已露端倪,弘治時最為顯著。


5 圈足處理光滑圓潤,足牆比成化時略矮,內牆直立,深淺不一,官窯青花盤、碗之類和成化時基本一樣,亦有“圈足雙邊線”的特徵。


6、民窯器與官窯器風格一致,細柔與粗獷兼而有之。


耿寶昌——弘治時期瓷器鑑定

耿寶昌——弘治時期瓷器鑑定

您每按下“在看”,小編就多開出一朵花。將文章傳遞給更多的人,那小編就擁有一片花海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