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關乎納粹命運:希特勒為何沒能佔領蘇聯高加索油田?

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茨曾說「一場戰役的最重要目的是擊敗對方的作戰力量,奪取經濟或政治目標只能尾隨其後,不能置前」。

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戰爭的形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戰爭的主力由士兵變成了技術裝備,尤其是摩托化、機械化裝備,技術裝備消耗著驚人的資源。比起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消滅或者佔有敵人的戰略物資也是奪取戰爭勝利的重要方式。

關乎納粹命運:希特勒為何沒能佔領蘇聯高加索油田?

1940年的德國坦克工廠

石油成了關乎德國未來的資源

對於二戰前的德國來說,石油無疑是最重要的戰略物資,坦克裝甲車汽車需要汽油,空軍的飛機海軍的戰艦也需要石油,僅在1934年年度石油消耗量就達到400萬噸,到了1938年,則達到了750萬噸。

德國國內的產量最多隻能滿足40%的需求,其餘的主要來自羅馬尼亞進口以及委內瑞拉、美國等,其中海外石油在戰爭期間無法保障,德國只能在戰前儘可能多的儲備。

德國最重要的石油來源是羅馬尼亞,事實上直到現在羅馬尼亞的石油產量仍在前列。1939年,德國與羅馬尼亞簽訂經濟協議,主要就是從羅馬尼亞進口石油。1939年羅馬尼亞向德國出口石油97.4萬噸,1940年出口100.7萬噸,佔全年德國進口石油總量的94%,1941年達到高峰,出口208.6萬噸。

關乎納粹命運:希特勒為何沒能佔領蘇聯高加索油田?

德國的斯圖卡轟炸機

也正因為羅馬尼亞的石油,在羅馬尼亞面臨被匈牙利、蘇聯肢解的命運時,德國果斷出手干預,保住了羅馬尼亞的大部分領土,但羅馬尼亞從此也就被綁在了德國的戰車上。

除了羅馬尼亞,德國還從美國、伊朗、委內瑞拉進口石油。另外德國還從蘇聯進口一部分石油,1940年從蘇聯進口60萬噸,1941年仍進口28萬噸。可以想見的是,一旦戰爭開始,德國的海外運輸線將面臨英法海軍的巨大威脅,基本沒什麼指望。而蘇聯遲早會切斷對德國的石油供應。

關乎納粹命運:希特勒為何沒能佔領蘇聯高加索油田?

油料是裝甲部隊的血液

德國還希望以技術手段解決部分燃料危機,20年代時,德國研發出生產合成燃料的技術,但是規模較小。希特勒上臺後開始大力支持相關產業發展,1938年時,相關產品產量達到160萬噸,1939年達到220萬噸。

對德國來說,本國產的石油加上進口石油加上合成品,總量仍不足以滿足消耗,一旦開戰石油消耗量勢必劇增,屆時德國將面臨資源斷絕的局面。對德國來說,燃料意味著一切,這已經不光關乎德國能否稱霸世界,更是關乎生死存亡。放眼歐陸,德國距離最近的能提供足夠石油的便是高加索地區。

資源豐富且位置重要的高加索

廣袤的高加索地區被高加索山脈分割成北方的北高加索與南高加索,雄偉的高加索山脈有著歐洲脊樑之稱,是機械化部隊的天然障礙。在北高加索,邁科普與格羅茲尼出產的石油佔全蘇聯的15%。

在南高加索,阿塞拜疆首都巴庫的油田更大,幾乎供應了蘇聯70%的石油,英國估計

巴庫一年石油產量能達到2400萬噸,差不多是德國戰前一年需求量的三倍多。另外,格魯吉亞境內還有全世界最好的錳礦,供應蘇聯一半以上的錳。至於糧食之類的物資也是無比充足,可謂是一個巨大的寶庫。

關乎納粹命運:希特勒為何沒能佔領蘇聯高加索油田?

高加索地區

高加索的地理位置也極為重要,西接黑海東臨裡海,二戰中後期英法支援蘇聯的物資就是經高加索運往蘇聯。且高加索地區的克里米亞有蘇聯的大型空軍基地,從這裡起飛的飛機可以威脅到羅馬尼亞的油田。另有一點,高加速地區民族宗教複雜,對蘇聯的認可程度不高,如果德國佔領這裡,當地居民的反抗程度可能不會太高。

1941年的巴巴羅薩計劃中,德國152個師在2000多公里長的戰線上對蘇聯發動了史無前例的龐大攻勢。儘管德軍用凌厲的攻勢消滅了幾百萬蘇軍,打出了一些令人驚歎的戰役,可蘇聯的國土面積與人口優勢讓德國的閃電戰力不從心。

關乎納粹命運:希特勒為何沒能佔領蘇聯高加索油田?

巴巴羅薩行動中的德軍

11月21日,馮•馬克森的第三裝甲集團軍佔領羅斯托夫,眼看著邁科普就在眼前。但很快被鐵木辛哥反攻回來。宣告著在這個冬天德國將不再有機會威脅高加索。冬季的到來又讓德軍不太充足的油料消耗的更快,簡直是雪上加霜。

戰爭的進行卻讓德國對高加索的渴望更加劇烈,戰端一開海外運輸線基本不用指望,而法國戰役後德國短暫的緩解了燃料的緊張局面,畢竟法國還有相當多的庫存。可是隨之而來的是更嚴重的緊張,因為法國也被英國封鎖,德國還要拿出部分資源去滿足法國需要,羅馬尼亞因為參與戰爭,石油產量有所下降。

關乎納粹命運:希特勒為何沒能佔領蘇聯高加索油田?

在羅斯托夫的德軍士兵

更坑爹的是,意大利加入軸心國後,這個不產油的國家還要去消耗德國的石油。德國在1942年初的石油儲備僅夠一個月使用,羅馬尼亞也在動用國內儲備供應德國。

1942年的夏季攻勢

1942年初的一些好消息讓希特勒重拾信心,英國在北非與東南亞慘敗,德國海軍突破了英國皇家海軍的封鎖。德國最高統帥部在3月份開始制定新的名為「藍色方案」的作戰計劃,主要內容就是殲滅頓涅茨河與頓河間的蘇軍,隨後由羅馬尼亞、匈牙利等盟國軍隊建立防線,德軍作為預備隊在後方,保證德軍進攻羅斯托夫進而進軍高加索部隊的側翼安全。

1942年5月8日,德軍發動了消滅克里米亞蘇軍的獵鴇戰役,歷時一個月拿下塞瓦斯托波爾要塞,保證蘇聯空軍威脅不到羅馬尼亞的油田。5月9日,鐵木辛哥發動進攻,企圖奪回哈爾科夫,結果遭遇德國重創。僅20天,第6、第57兩個集團軍共20多萬人被俘,讓頓河一線的蘇軍防線變得空虛,這次勝利讓德軍士氣高漲,勝利似乎就在眼前。

關乎納粹命運:希特勒為何沒能佔領蘇聯高加索油田?

古斯塔夫列車炮被用在攻打塞瓦斯托波爾要塞

6月28日,德國南方集團軍群的魏克斯集團(B集團軍群)拉開了夏季攻勢的序幕,浩浩蕩蕩的開向沃羅涅日,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在魏克斯集團的右翼掩護其行動。士氣高昂的德軍一路勢如破竹,蘇軍連頓河上的橋樑都來不及破壞,一路潰退。

過於順利的戰事讓德軍出現選擇困難症,是順勢拿下沃羅涅日還是包圍逃跑的蘇軍?在德軍猶豫時,蘇軍趁機會逃出德軍包圍圈,這讓希特勒大為惱火。在南線,A集團軍群也未能將蘇聯南方方面軍包圍。

兩次合圍不成,希特勒仍希望德軍能將大股蘇軍包圍在羅斯托夫城下,令第4裝甲集群南下。只是第4裝甲集群除了多跑了700公里以外一無所獲,反而錯失了趁斯大林格勒防線建立前攻城的時機。

7月23日,希特勒下達了新的命令,在新的命令中,A集團軍群將以第17集團軍為主,從羅斯托夫南下,沿著黑海東海岸一路橫掃蘇軍,佔領黑海中的港口並消滅蘇聯黑海艦隊,隨後佔領邁科普和阿爾馬維爾高地。在完成上述目標後A集團軍群還要繼續攻佔格羅茲尼,進而拿下巴庫,這一系列作戰計劃被稱為「火絨草」。

B集團軍群則要先在頓河建立防線,殲滅頓河與伏爾加河間的蘇軍重兵集團,然後佔領斯大林格勒,在伏爾加河與頓河間建立防線,封鎖伏爾加河,阻止蘇軍南下支援以及高加速地區資源的北上。B集團的計劃被命名為「蒼鷹」。

關乎納粹命運:希特勒為何沒能佔領蘇聯高加索油田?

堵車的德軍裝甲部隊

這一計劃顯然超出了德軍的能力,A集團軍群將要行軍700-1000公里,B集團軍群也要長途跋涉600公里。對於二戰時期的裝甲部隊來說,作戰距離一般不會超過500公里,否則將面臨補給斷絕的危險。事實證明,再優秀的軍隊也無法超越客觀規律,A集團的德軍在長途跋涉後只能望黑海興嘆,所佔領的邁科普油田幾乎全毀。

B集團的德軍則在斯大林格勒陷入苦戰,精銳的裝甲部隊在斯大林格勒的街巷裡消耗殆盡。到1942年年底,德軍兩大集團先後被擊敗,不得不放棄好不容易佔領的陣地一路後撤。至此,德國佔領高加索地區的企圖宣告失敗,也就失去了打贏戰爭的機會。

關乎納粹命運:希特勒為何沒能佔領蘇聯高加索油田?

斯大林格勒的德軍士兵

高明的戰略仍需科學的戰術支撐

希特勒對高加索地區的痴迷不無道理,他很清楚的明白那裡的石油對德國有多重要,因此不惜將全部精銳投入到對高加索的爭奪中。從戰略上看,這一決定無疑是正確的。然而戰略方向正確只是贏得戰爭的第一步,實現戰略目標仍需一個個正確的戰術動作。

顯然希特勒對一些技術上的細節關注不夠,且不說如何佔領高加索地區,戰領後,如何將那裡的石油為德國所用仍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關乎納粹命運:希特勒為何沒能佔領蘇聯高加索油田?

德國的二號坦克

高加索對於德國太過遙遠,將那裡的石油運到德國難度頗大,以往蘇聯是先通過石油管線運輸到羅斯托夫或黑海的港口,然後經內河運輸或者黑海運往蘇聯的主要工業區。要想將這些石油運到德國,路上的石油管線以及鐵路都太慢了,海運的話,德軍難以保證海上航線安全,尤其是地中海

在夏季攻勢時,希特勒過於執著殲滅蘇聯的重兵集團,以至於暫時的忽略了爭奪斯大林格勒以及高加索的重要性,這讓德軍的裝甲部隊疲於奔命。他甚至還將第1、第4兩個裝甲集團軍安排在同一條路線,導致了嚴重的擁堵,加劇了德軍前線的混亂與消耗。

關乎納粹命運:希特勒為何沒能佔領蘇聯高加索油田?

蘇聯糟糕的道路讓德軍步履維艱

7月末開始的作戰計劃更是超出德軍能力範圍,過長的戰線讓德軍陷入補給困難,圍攻斯大林格勒的部隊又不斷被抽走。更別提空投元帥委任狀這種過於唯心主義的作法。

按照希特勒的估計,如果不能佔領高加索地區,德國將陷入崩潰,但德軍居然死撐到了1945年,可以說是個奇蹟。尤其在1943年意大利投降後,沒有意大利人的浪費,德軍反而有了更多的石油可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