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南溝村,窗花要在歌聲中剪而且是黑色的

新京報訊(記者 王紀辛)臘月三十,亥豬年的最後一天,這天家家戶戶都會在門楣貼上春聯、福字、窗花。在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西張村鎮南溝村,村民在自家門窗貼上了精緻的剪紙,不同的是,這個村的剪紙是黑色的。三門峽市南溝村剪紙協會會長任更厚告訴新京報記者,“我們南溝村祖祖輩輩都是剪黑色窗花,從沒覺得有什麼特別的,後來有學者看到後,告訴我們,喜事布黑花的傳統,是從夏朝沿襲下來。圍繞剪紙,我們村形成了三大奇觀。”


南溝村,窗花要在歌聲中剪而且是黑色的

三門峽市陝州區南溝村農民過大年,貼黑色窗花。受訪者供圖


奇觀一:進村不見房 地平線下古村落


“幾”字型黃河向東流去的拐點處,在南岸,這裡的村子建在地平線以下。任更厚的家就是這樣一個坐落在地平線下的村子。這種民居建築被稱為“地坑院”。


南溝村,窗花要在歌聲中剪而且是黑色的

南溝地坑院風光。圖片來源於陝州區政府網站


年近70歲的任更厚至今還住在西張村鎮南溝村的窯洞裡。“進村不見人,見樹不見村。”“只聞人言笑語,雞鳴犬吠,卻不見村舍房屋。”是當地最直觀的景象。


據介紹,地坑院是全國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築,被譽為地平線下的古村落、人類穴居的活化石,是我國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築之一。具有堅固耐用、冬暖夏涼、擋風隔音、防震抗震的特點。任更厚告訴記者,他家窯洞,冬季室溫在10℃以上,夏天在20℃左右,是“天然空調,恆溫住宅”。


南溝村,窗花要在歌聲中剪而且是黑色的

俯拍地坑院。圖片來源於陝州區政府網站


奇觀二:家家戶戶貼黑色窗花


任更厚告訴記者,南溝村的任姓是大戶,全村621戶,2400口人,90%都姓任。“記憶裡,村裡剪紙就是用黑紙,要問‘為什麼?’村民自己也說不清原由。”


“學者考察我們村,看到家家戶戶貼著黑色窗花,研究後發現,這個習俗是從夏朝沿襲來的,黑色是夏的國色,村裡至今保留著‘喜事布黑花’的傳統。”


剪窗花用的黑紙也有變化。任更厚說,以前的黑紙都是用墨刷在白紙上,晾乾做成黑色原料紙,再剪成窗花,現在用的是黑色宣紙和黑色蠟紙兩種。


南溝村,窗花要在歌聲中剪而且是黑色的

三門峽市陝州區南溝村農民過大年,貼黑色窗花。受訪者供圖


“十九大前夕,我創作了一幅‘剪不斷的鄉愁’,接到這個題目,我想,到底什麼是鄉愁?”任更厚最後提交的作品是南溝村民居,“南溝村就在黃河邊,母親河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這裡的‘地坑院風光’是我們的家鄉記憶,我就把南溝地坑剪出來,大家都很喜歡。”


這裡的剪紙紋樣也有獨特之處。圖案通常帶有蛇、蝴蝶、牡丹、蓮花等。“春節貼的剪紙都是吉祥喜慶的,一般會剪‘蜂撲蝶’‘太子挽蓮花’‘孔雀戲牡丹’‘連年有魚’等,會貼在頂棚、炕圍、門窗上。”


據介紹,除了吉祥剪紙,南溝村在臘月二十三還要剪太上老君、金牛等圖案,象徵“四季保平安”。


奇觀三:地坑院裡飄出帶“聲”的剪紙


擁有歷史淵源的南溝村剪紙,連同當地戲曲、小調也一併流傳下來。


“村民會聚在一起剪紙,邊唱邊剪,這也是南溝村獨有的。”任更厚自豪地說。據介紹,剪紙歌謠原是邊剪邊唱的,現在剪紙手藝有了發展,唱歌的方式也起了變化。


地坑院裡飄出帶“聲”的剪紙,村裡人能剪還能唱,“三月裡來是清明,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然笑著春風……”


任更厚說:“這祖宗的東西,我們要珍惜它,要唱好,現在還增加了簡單的樂器,這樣的剪紙方式一定要傳承好。” 


新京報記者 王紀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