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让你的孩子守规矩

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变得合作?

你那点“为人父母”的技巧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样的话,试试为你提供的策略吧!这里要提醒一点:多动症或其他行为问题,常常源自生理因素,而不是心理因素。我们吃的食物,包括大米、小麦、或者牛奶这些看似无害的食物,其中含有糖、咖啡因、以及任何有可能让您的孩子产生过敏的物质,正是这些成分导致了严重的心理失衡。

让你的孩子守规矩

记住:一个年幼的孩子,即使只呷那么一点点可乐,与成人灌上两、三听可乐所产生的反应也没什么两样。千万别低估饮食对孩子行为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呵呵,如果您的孩子吃了不该吃的东西,一天到晚精力过剩,一刻都不停,根本就无法集中注意力,那么此时即使最有效的教养技巧也帮不了您。

让你的孩子守规矩

让孩子(对任何成人也一样有效)跟你合作,可以从两大基本的要素做起:

其一、让他觉得控制权在他;

其二、劝说时,动之以情。

这两大要素是怎么用的呢?分别单独用?结合起来用?接下来的例子将为你一一展示。

怎样让孩子听话?比如:不肯在规定的时间睡觉,不肯穿衣服……,这些都是问题。一筹莫展之际,不妨试试这个技巧:给他一个选择。在选择中隐含你希望他合作的项目,这样不仅让他参与了选择的过程,还让他选择了合作。

举个例子,别对孩子说:“我的小祖宗,能不能坐到餐桌前吃饭啊?”;你可以这么说:“宝宝,想坐在电视机对面的椅子上吃饭吗?哦,或者你更想坐到餐桌这儿来,这里可以看到窗外好多好玩的东西!”。如果你让他产生了“控制错觉”,那么他将更愿意跟你合作;并且一旦他答应了,他就会做下去,毕竟那是“他自己”选的。以上技巧在成人身上,也一样管用。

让你的孩子守规矩

研究显示,如果让囚犯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控制权,比如:移动家俱摆设;电视节目的选台;开、关灯等等,那么他们体验的压力较小,故意破坏公物的行为也较少。该领域的研究还得出一项不容置疑的结论:如果员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享受适当的自由度(如:时间、空间、金钱等等),并且让他们体验参与决策的过程,那么他们的工作激情会大大提高。

让你的孩子守规矩

人们(也包括小孩)应该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生活。

如果他们不相信,或者说他们认为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生活,那么在他们身上可能会逐渐产生一种名为“习得性无助”的症状。该症状的主要特征就是:认为自己无法控制生活中一再重复的不良后果,甚至无法控制日常生活中的一般事件。“习得性无助”可能会导致个体行为失控,并引发心理疾病。在此,我们必须说明:给予孩子过多的自由度,没有适当的限制,也有可能造成严重的问题,不过这回是纪律方面的。孩子的行为应该有个尺度,这样才能不断推动他们向前,直到达成目标。要是没有适当的限制,孩子就会行为乖张,任性跋扈,直到撞了南墙头破血流才会罢休。所以,教育孩子,既要让他有“随心所欲”的感觉,又不能让他“逾了矩”。

让你的孩子守规矩

还有一个要点,那就是:千万别想用大道理说服孩子。怎样让他去做那件“对他来说,是最好的事”?把那些冷冰冰的、生硬的大道理,“翻译成”影响他实际生活的“切身”事件。举个例子,如果你想让他刷牙。现在你跟他讲“不刷牙会有蛀牙”,可是他对“蛀牙”没概念啊,所以你这么说一点意义也没有。你应该这么跟他讲:“我们应该刷牙,这样我们就能吃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还可以列举一些他爱吃的食品,比如:棒棒糖或者小熊饼干之类)。”他不知道“蛀牙”是什么玩意儿,但他知道“吃好东西”是什么滋味。

让你的孩子守规矩

策略大盘点

1.行为问题常常源自生理因素,而不是心理因素。食物中含有糖、咖啡因、或者任何有可能让您的孩子产生过敏的物质,正是这些成分导致了严重的心理失衡。

2.让您的孩子感觉他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如果你让孩子产生“控制错觉”,那么他将更愿意合作;并且一旦他答应了,他就会做下去,毕竟那是“他自己”选的。

3.劝说时,动之以情。把冷硬的事实,“翻译成”能影响他生活的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