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孩子做錯了事情,應不應該受到懲罰?如何讓他長記性?

Norman的啟航筆記


孩子做錯了事情當然要受到懲罰了!

我對我的孩子就是這樣的,她小的時候老是喜歡摳鼻孔。我問她,我說你有沒有看見過你大伯的手,她說看見過,和我們有什麼區別?她說,大伯的有一個手指頭少了一段。我對她笑了,我說你知道為什麼嗎?就是因為小時候它摳鼻孔被你大奶把他手指頭剁掉了!女兒很驚恐!從那再也不敢摳鼻孔了!當然這是她很小的時候。也不是說這樣就是好,只是覺得小孩不好的習慣一定要想辦法給他改掉!

當然我堂哥呢手指頭也不是我大媽剁掉的,而是他喜歡打麻將,被我大媽罵的沒辦法了,自己一個人在廚房砍掉了一個手指頭!不過現在50來歲了,還是打麻將,我大媽快80歲了,看見他打麻將,還罵!


嶽金哲


我認為,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認識事情。我家兩個孩子,六歲的女兒,三歲的兒子。昨晚女兒從老家打電話來說,她的鼻子被小弟咬出血了。一般認為,小兒子肯定錯了,不應該咬姐姐。後來,我問兒子,為什麼咬姐姐,他可愛地說,是她姐姐和表姐一起欺負他,他去咬。聽到這時,我才意識到,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是多麼純真。我也只能笑笑


葵花籽籽


我覺得首先要判斷孩子犯錯的嚴重性與否,後續才能決定用何種方法教育,輕易還是不要懲罰。

我的小女兒剛上一年級不久,我發現她開始學會了撒謊,結果我知道後狠狠懲罰了她。後來我後悔了,因為我意識到她這個年紀的撒謊是無意識的在保護自己,是因為害怕說實話會引來我們的批評。

於是我換了種方式,我用小獎勵的方法鼓勵她說實話,讓她明白說實話其實沒有想象中那麼恐怖。打那以後她也沒再犯過這種錯。

堵不如疏,很多時候還是需要我們家長更耐心地去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才能對症下藥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做父親這件事情


家長先平復好自己的情緒,告訴自己,此時正是教育孩子改正錯誤,幫助孩子成長的時候,千萬不要被自己的情緒所影響。

冷靜下來,態度平和的跟孩子交流,用心去體會孩子的感受。

一來也許孩子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家長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告訴孩子這樣做為什麼不對,並且可以進行“責任”教育,來代替懲罰,告訴孩子做了錯事,就要勇於承擔責任,爸爸媽媽也是一樣的,並告訴孩子,做了錯事能夠勇於承擔責任的,也是好孩子,也非常棒;

二來如果孩子已經意識到自己做錯了,自己內心也很內疚,如果錯誤只是孩子不小心造成的,那也可以適當選擇原諒,並告訴孩子自己小時候也由於不小心犯過錯誤,讓孩子不必過於內疚,並且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愛,這是“愛”的教育;

用“承擔責任”來代替“懲罰”或許會更好些,也能讓孩子意識到問題所在,一味“懲罰”的話,孩子記住的可能不是自己的錯誤,而是被“懲罰”的感覺,而孩子無時無刻不在學習,一旦一些不好的方法被孩子學到了,對孩子是會造成不好的影響的。

希望家長記住,自己的初心是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好,這就需要不斷的學習更好的教育方法,並且以身作則,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讓孩子有安全感和歸屬感,不管身在何處,孩子永遠會記得家的溫暖。

希望對您有用哈。


阿星讀書


我的答案是孩子做錯事一定要收到懲罰。但是要注意懲罰的方法。這裡所說的懲罰並不是打罵。

一.懲罰的辦法:

1.適當減少孩子的零花錢。在我們的成年人的生活中,做錯事情經常面臨這被罰款,比如違反交通規定,違反公司規定。家長朋友們一定要那孩子當做成人來對待,孩子的零花錢相當於我們平時的工資可以來購買他需要或者喜歡的東西。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的這種意識,做錯了事就一定會造成一定的損失。

2.適當的讓孩子做一些家務。我們做錯了事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儘可能的來彌補。同理,讓孩子做一些家務讓他們知道做錯了事情就需要做一些事情來彌補。

二.必須懲罰的原因

1.讓孩子明白做錯事就一定要承擔相應的後果。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應該做的事,學生就應該好好學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要從小給孩子灌輸這種理念。

2.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沒有受到相應的懲罰。那麼他們就會覺得做錯事也沒有什麼後果,他們就會對犯錯不以為意。這非常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只有我們通過適當的懲罰讓他們記住做錯事的後果,讓他們知錯就才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3.當孩子步入社會後,有助於讓他們更輕鬆的融入這個社會。我們可以對我們的孩子嬌生慣養,但是我們終於有老去的一天,孩子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只有我們對他們足夠嚴格,讓他們擁有良好的品質才能讓孩子在社會中盡情翱翔。

三.注意事項

1.家長朋友們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不可採用過激的行為甚至是打罵孩子。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意識到錯誤。讓孩子知錯就改。讓他們明白做錯事就要承擔後果。

2.要尊重孩子,孩子雖然犯了錯誤。如果孩子及時改成且不可翻舊賬。我們在懲罰孩子的同時要顧及孩子的感受。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就改善莫大焉!

總結,家長朋友還是應該以思想教育為主。孩子的在思想上認識到錯誤。適當的懲罰對孩子是有幫助的。有利於他們認識到錯誤,有利於讓他們改正,有利於他們成長。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Excel函數編程實例


每一個人做錯事,都要為自己的過錯承擔責任。

比如:很多孩子不寫作業,家長就逼著孩子去寫,這樣孩子非常反感父母囉嗦。

如何做效果更好呢?

第一、先明確:告訴孩子,學習是為你自己去學習,和學習有關的事,也應該自己負責。

第二、如果孩子不寫作業,我們不要去管,讓老師懲罰他。

老師懲罰完,家長也不是不管不顧。

而是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與孩子談話。

溝通的時候要做到同頻。(就是在一個電視頻道上)

父母與孩子溝通四種情況

家長不高興,孩子不高興(痛苦同頻)不適合講道理,打罵,反而會適得其反。要想辦法共同開心。

家長高興,孩子不高興(這個時候也不適合講道理,說任何事孩子都會煩,就好比家長心情不好,旁邊的人嘮叨不停)

家長不高興,孩子高興。(不適合溝通,家長看孩子,越看越來氣,不懂事,沒心沒肺、不懂好賴臉的形容詞都來了,溝通容易發生打罵)

家長孩子都高興,適合溝通。這種情況屬於同頻。

家長與孩子溝通要用問,不要用講,給大家示範。

家長:聽老師說你作業沒完成,被罰了是麼?

孩子:是的

家長:你現在什麼感受呀?(注意不要說對錯,諷刺、羞辱,)

孩子:心理不舒服。

家長:媽媽(爸爸)理解你的心情,你不想讓老師說你對不對?

孩子:是的

家長:沒有寫作業,會不會讓同學笑話你。

孩子:會的。

家長:你說時間長了依然這樣不寫作業,老師對你的印象會不會不好?同學是不是也覺得你不愛學習呀?

孩子:是的。

家長:如果小學一直都這樣,天天被老師同學看不起,啥感覺呀?

孩子:很失落。

家長:那寶貝,我們用什麼方法解決呢?(注意讓孩子自己想辦法,家長不要教,家長負責引導)

孩子:放學回來就寫作業。

家長:除了這方法還有沒有其他的呢?(注意這只是開始不是結束,要引導孩子說出3個以上的解決方案)

然後家長在問:你在學習上有沒有困難呀?耐心傾聽,寫字慢,作業多呀。不會呀。沒時間看電視呀,沒時間玩手機呀。

家長需要做的就是用語言引導,別以為自己聰明,自己方法好。

每個人都喜歡自己做主,不喜歡別人對自己指手畫腳。



慧愛幸福家


第一,怎樣對待做錯了事的學齡前的幼兒?這個年齡段的孩正處在“人之初”的階段。天真活潑,無拘無束,撒嬌任性是他(她)們的天性。此時尚不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家長也好,老師也罷,對待孩子必須要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無論孩子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必須先給孩子講清楚規則和方法。什麼樣是正確的?什麼樣是不對的?怎樣去做?等等諸多問題。即使是這樣,有的孩子必定還會出問題的,即使孩子做錯了事,千萬也不要對孩子大喊大叫,大打出手。你可以利用物質獎罰的辦法,讓孩子長長記性,以便今後改正錯誤。比如,本來答應給孩子買什麼小食品,小玩具,新衣服的,告訴孩子因為做錯了事情,這個要求就必須取消了,等孩子改正錯誤之後,再以獎勵方式賣給孩子,豈不是更好嗎?

第二,怎樣對待做錯了事的小學生?因為小學階段的孩子,都已經受過三年的學前教育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已經有所提高了。可是由於有的孩子的自制能力較差,難免會做錯事,對待他(她)們,也不要大喊大叫,大打出手。如果孩子在家裡,家長可以罰他(她)多做些家務活,或者禁止他(她)們幾天之內不準上網,不準看電視節目等等。這樣也能讓他們長長記性的。在學校裡,那就更不能體罰和變相體罰了。

第三、怎樣對待做錯了事的中學生?大致和對待小學生的手段相同,不同之處是,中學生大都已進入了青春期,逆反心理特別強。對待他(她)們首先要考慮到孩子的自尊心問題,千萬不要把孩子逼上絕路。

以上三點,就是我對這問題的觀點,希望能夠給您有所幫助,我在此拋磚引玉了,敬請老師們賜教!謝謝閱讀!








海角天涯1988


第一,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呢,我們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這個問題,然後你才能給我解決問題,怎樣去分析問題呢?首先我們要看孩子在什麼情況下犯的這個錯誤,他當時是怎麼想的?然後又是怎麼做的?當你分析完了以後,你會沉下心來去想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他的本質的原因是出在哪裡?

第二怎樣去和孩子溝通呢?首先你根據第一條你分析的原因,首先你應該理解孩子,並且尊重孩子所做出的決定以及做法,當孩子能夠接受到你是關心她的,那麼她在心理上就會解除對你的防備,當孩子沒有了防備心,他就能夠聽取你的意見和建議,那麼這個解決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如果你是一味的責罰,或者是批評孩子,那麼孩子會在根本上不接受你!會產生你和他之間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礙!那麼你再說出你的意見,或者是建議孩子根本聽不進去大吼大叫,以及棍棒相加,都是無濟於事的

第三,總結,尊重做法,理解感受,說出建議,一起努力!


快樂著的寶媽


有關孩子做錯事,我們的懲罰不是目的,我認為可以把孩子犯的錯分為兩大類,然後再根據類別進行處理。

一、原則性錯誤 社會規則和家庭的家規家法。諸如破壞公物。對於這一類的錯誤,我們可以這樣做:

1、預先的約定和告知,事前和孩子約定哪些屬於原則性的錯誤,對於家規家法可以以家庭會議的方式全家一同商榷制定;

2、和孩子約定好懲罰的方式和數量,如原則性的問題要用戒尺來幫助我們,打X個;

3、告訴孩子會打痛,在打的時候讓孩子自己說出為什麼要捱打,打的個數和約定的一致;

4、打完以後擁抱,告訴孩子只是為錯誤的行為負責而被打。

二、非原則性的錯誤 如把花瓶打破了,把牛奶弄撒了,把同學衣服上畫了筆跡等。對於這一類的錯誤,我們可以這樣做:

1、正面覆蓋,不去強調錯誤的行為,問孩子下一次怎麼做就可以有想要的結果了呢?

2、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如牛奶撒了,你打算怎麼負責呢?給孩子建立“我是一個負責任的人”的信念,孩子可以想辦法解決問題,家長做正面的肯定。

讓孩子有了正向的信念,願意自己積極主動去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迫於家長的威嚴去行為。


艾熙媽媽


不能以簡單的犯錯該不該懲罰的問題來回答。犯錯是需要適當懲罰的(甚至包括體罰),方能讓孩子意識到錯誤,但在說服教育與懲罰前,先弄清楚孩子在課堂上不學習是經常現象還是偶爾為之,孩子有無疾病等?

如果孩子是經常如此,我們必須首先要排除孩子身體方面是否有問題,比方多動症孩子等等。如果有,則需要對應治療,而不是簡單的去懲罰。

如果身體沒有問題,孩子經常上課不學習,那麼就需要從孩子對學習重要性、學習目標和學習動力等等方面給予孩子以教育,要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他自己的未來發展與學習的相關性,可以列舉當今社會上影響較大的一些正反面人物或事件來教育孩子,讓其意思到自己不能玩了,而應該以學習為重。同時,可以適當結合某種家中覺得與年齡大致相符的適當的某種懲戒。最好不要採取簡單的棍棒教育,可以採取幹家務,體力運動等等方式相結合的說服教育與懲戒相結合的方法。

正確的方法

錯誤的方法

如果只是偶爾或者一回的問題,我覺得家長朋友也不必過於緊張,哪個孩子不在課堂上偶爾調皮一下的。如果從來都是聽話的孩子,從來不在課堂犯錯的孩子,我想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自律能力特別強的孩子,還有一種就是特別膽小怕事,特別怕老師,我覺得如果是膽小怕事,怕老師,那可比偶爾調皮的孩子可能還要麻煩。如果是自律能力超前的孩子,那麼恭喜你。

所以,個人認為,對於偶爾犯錯的孩子,大可不必驚慌,回家後,在私下適當的提醒還在需要在課堂上認真學習,學習的重要性簡單說幾句即可,不必過多,千萬不要棍棒教育,粗暴的方式不可取,尤其是當著別人的面更不可取,也會傷了自己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但對於孩子犯錯了,無論是偶爾還是經常,都不能說不聞不問,聽之任之,是不可取的。必須要適當教育與某種與年齡相符的懲罰,但一定要注意把握分寸。

你覺得我的分析在理嗎?歡迎留言交流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