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攝影愛好者,如何理解”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呢?通過拍照,你都瞭解過哪些其它知識呢?

柳侍墨


很多人認為,攝影重在實踐,許多對理論知識掌握的並不十分紮實的人也能拍出十分驚豔或者是震撼的作品,但我覺得若想在攝影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績,必定應該知其所以然。

要把攝影這件事做好,怎麼能不瞭解相機的成像原理呢?攝影是光和影的藝術,不瞭解光圈怎麼調節光線呢。不瞭解快門,怎麼拍高低速快門的照片呢?

即便這些都可以通過摸索的來,但不知其所以然就不能把握拍照時的度,不瞭解構圖就不能拍出更有美感的照片。

當然也有人不知道構圖也拍的不錯的但是更多的是靠巧合,而瞭解構圖是可以通過學習佈局讓你每一幅照片都富有美感。

實踐固然重要,拋棄理論卻是萬萬不可行的。






南山囈


我是一名攝影愛好者,喜歡攝影已經有好幾年了。我還記得我買的第1臺相機是三星卡片機,大概是兩千零幾年。那時女兒出生了,想買一臺相機來記錄家庭生活的點點滴滴,留作以後的紀念。當時的我對相機品牌也沒有什麼深入的瞭解,都不知道索尼呀,佳能啊,尼康之類的,只是覺得三星的名字挺響亮的,就買了它。

那時候出去玩,拍照就是隨手拍,景物、背景、人物樣樣俱全,基本上的標準就是想把眼睛看到的一切全部攝入到鏡頭裡面去,都要在照片當中表現出來,我那時評判好照片的標準非常的簡單,就是看這篇照片到底有沒有把人物拍清楚,人物臉部表情越清晰,光線越強,覺得越好,從來不會去想拍什麼背影之類的,逆光的照片肯定是不會去嘗試的。

真正接觸攝影,應該是最近四五年。當時有一個朋友特別喜歡攝影,我大致膽子把自己認為比較好的幾張照片發給她,讓點評一下。當時心裡肯定是想得到對方的肯定,能夠讚揚自己幾句,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事實的情況證明了沒有人是天才,或許世上有,但自己絕對不是。從滿懷希望都被潑了一大桶冷水,心裡很是不服氣。還會想盡一切辦法去給自己辯解,還會去找出一些類似的照片去批駁她,有時她會慍怒地說,這個學生不大好教哦!儘管如此,但是評判好作品的一些標準還是在自己的腦海裡生了根,一個好的照片,要有主題,要簡潔,要讓人看著是舒服的。

我是從看一張舒服的照片開始更深層地瞭解攝影的。一張照片為什麼會讓人看起來感覺舒服?最根本的原因有以下幾個,一構圖合理;第2色彩和諧統一;第三畫面簡潔乾淨。

一張合理構圖的照片,主體總是鮮明,近景遠景的層次,主體與整前景背景的比例,畫面的主次平衡總是恰當和諧。

色彩的和諧統一是指顏色不會太雜亂,整體顏色是比較統一純淨,在深入瞭解色彩搭配的同時,我又去了解了色環,什麼是衝突色什麼是互補色。並在自己拍照的實踐過程當中去嘗試搭配。

照片的簡潔乾淨這一點,是我最難做到的。比如說在古詩當中,有些詩詞所塑造的畫面是非常美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簡簡單單的一句涉及的景物就有六七種之多。枯藤老樹小橋流水人家,到底哪一個才是畫面的主體,是不是應該把這所有的景物都在同一個畫面當中表現出來。再比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其中的景物就有大漠炊煙,黃河夕陽。如果一張照片裡真的把這所有的景物都拍全了,或許就不像想象中的那麼唯美。像上面所舉的例子,在我們攝影的過程當中比比皆是特別是當我們面對廣闊壯美的風景的時候,總是會認為,除了全景圖以外,沒有其他方式能更好的表現這種高山大川的壯美。總會想讓自己的鏡頭融入進去更多的東西。

再後來我又看了一些大師的紀實照片,比如說呂克貝松。我又發現了他的一些照片,非常的震撼,很有打動人心的力量,但是這些照片的結構跟我們理論中說是不一致。認真學習分析以後我又知道了,照片中除了色彩除了景物,除了人物以外,還有一些叫做情緒叫做故事性的東西在裡面。這些東西的重要性甚至凌駕於構圖。

真正擁有一臺單反相機也是三四年來的事兒,不敢說自己拍照有多大的進步,只能說對照片的理解有了更深的一層。這個理解的加深,大概就是樓主所問的知其人然後知其所以然的過程吧。


匆匆過客之秋水


1.“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的原義。“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語出《朱子語類》卷九《論知行》,意思是:知道它是這樣的,而且知道它為什麼是這樣的。

2.“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的引申義。“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其引申意為:既知道事物的表面現象,而且知道事物的本質及其產生的原因。這就是做學問的要義,追根求源的精神。

3.“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在攝影實踐中的應用。我們是攝影愛好者,學習攝影理論或攝影實踐也應該如此,也應該“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我從事攝影這麼多年,很慚愧地講對攝影理論知之甚少,更不用說“知其所以然”了。

然而,在攝影實戰中卻自覺不自覺地用到了。2019年,我在拍攝當地河流系列時,從拍攝方案的設計到實際拍攝,接觸了大量的攝影以外的知識。

對所拍的每一條河流,從它的名稱、由來、變遷,發源地、流經地、注入地,流域內的重大事件、重大工程、名勝古蹟、歷史人物、民間故事或傳說等等,都要收集到。於是我係統地閱讀了當地的縣誌、水利志、地名志。基本掌握了當地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歷史,並由此擴展開來,進而學習了社會學、地理學、生態學方面的知識,斷斷續續地閱讀了《水經注校證》、《水資源學》等書籍。

我深深地感到要做好一個攝影者首先得做好一個學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