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梁山縣戚甫英:義務為各村青年牽紅線,分文不取

戚甫英,1954年6月出生,是壽張集鎮李樓村的一位普通村民。

戚甫英是村裡一名助人為樂、誠實守信的好村民。她開辦了一家婚姻介紹所,多年來,她義務為各村青年牽紅線,搭鵲橋,幫助大齡男女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另一半,成績斐然,光是本村就有16人,不收取費用,贏得周圍群眾的讚許。

剛開始是鄰居家託她幫自己的親戚介紹對象,恰巧戚甫英正好有合適的人選,就請雙方來家裡做客,互相認識一下,沒想到的事,兩個人一見鍾情,很快就確定戀愛關係,走進婚姻殿堂。一次不經意的牽線,就能讓有緣人相會並相愛,她非常開心,找到了一種成就感,所有她慢慢的特別留意那些適齡的單身男女,凡是找她的,都四處張羅,給人介紹。一來二去,戚甫英就出名了,來找她說媒的人越來越多,她把那些人的信息都認真地記錄在本子上,隨手電話聯繫,還把家裡的客廳變成接待室,凡是有人來,都備好茶水、點心,熱情接待,有人看她辛苦,給介紹費,她都沒收過。

在給雙方介紹前,她都要掌握詳細情況,牽線時也不隱瞞對方,對自己不瞭解的就去進行調查,直接去對方家裡或者側面瞭解,充分掌握他們的愛好、性格、脾氣等,再瞭解他們心儀對象的標準,根據情況進行介紹。雖然過程很辛苦,但每次看到年輕人成功牽手,她都特別高興。


梁山縣戚甫英:義務為各村青年牽紅線,分文不取

她經常給貧困的青年介紹對象,並且對女方說,只要男孩人品好,肯吃苦,生活肯定會越來越好的,不能只看一時貧富。經過她的介紹,不少貧困青年找到了合適的對象。在介紹的過程中,她一直在宣傳新事新辦,要少要彩禮,結婚後兩個人過日子才是實在的,也更幸福。婚姻以事業和共同理想為基礎才是牢固的、幸福的。要對社會和家庭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樹立新型婚姻理念,立志成才,成就事業,做提倡婚慶新風的新時代青年。

她常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看到一對對男女相識、相知、相愛,再共同走入結婚禮堂得到一生的幸福,是非常美好的事情,從小處來說是撮合了他們,從大處來說,是為社會做了一點有益的事,為別人的幸福出一份力也算是老有所養,老有所為,這種事我會一直堅持下去,爭取介紹更多的人手牽手,走進婚姻的殿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