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豬副嗜血桿菌病,養殖戶不可不防


豬副嗜血桿菌病又稱多發性纖維素性漿膜炎和關節炎,感染率在10%~15%,病死率可達50%。臨床上以體溫升高、關節腫脹、呼吸困難、多發性漿膜炎、關節炎和高死亡率為主要特徵,嚴重危害仔豬和青年豬的健康,養殖戶不可不防。

1、流行特點

豬副嗜血桿菌屬條件性致病菌,5~8周齡的仔豬(仔豬斷奶前後)和保育階段高發,主要通過呼吸系統傳播。當豬群中存在繁殖呼吸綜合徵、流感或地方性肺炎病豬時容易發生,飼養環境不良或斷水、斷奶、轉群和長途運輸等應激情況都可誘發此病的發生。

2、臨床症狀

急性病例往往發生於膘情良好的豬,病豬發熱(40.5~42.0℃)、呼吸困難、關節腫脹、皮膚及黏膜發紺、共濟失調、站立困難甚至癱瘓,臨死前側臥或四肢呈划水樣,有時會無明顯症狀而突然死亡。

慢性病例多見於仔豬和保育豬,主要表現為食慾下降、越來越瘦,肚子明顯脹大,出現“兩頭尖,中間圓”的現象。咳嗽、呼吸困難,多伴隨喘氣症狀,被毛粗亂,四肢無力或跛行,常見後肢關節腫大,生長不良,直至衰竭而死亡。

3、病理剖檢

多數可發現腹腔內有大量黃色腹水,胸膜炎明顯,關節炎次之,以漿液性、纖維素性滲出為炎症特徵,嚴重的會呈現豆腐渣樣。喉氣管內有大量黏液,肺間質水腫,胸黏膜與肺臟粘連,心包內有多量渾濁積液。出現“絨毛心”,即心臟外膜有大量纖維素性滲出物。關節液增多,粘稠且渾濁,特別是後肢關節切開有膠凍樣物。肝臟和脾臟腫大,常與腹腔粘連。脾臟有出血,邊緣可隆起米粒大小的血泡且有梗死。

4、防治措施

(1)接種疫苗免疫。注射豬副嗜血桿菌多價滅活苗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母豬初免在產前40天,二免在產前20天,經產母豬在產前30天免疫1次即可。仔豬免疫可根據豬場該病的具體發病時間,一般選在7~30天進行,每次1ml,在15天后進行二次免疫預防效果更好。

(2)使用藥物預防。在仔豬哺乳期間可用頭孢喹肟或者頭孢噻呋鈉混懸液做好仔豬三針保健,斷奶之後用以上藥物進行斷奶保健。

(3)加強飼養管理。豬舍勤消毒,使仔豬有一個乾淨衛生的生活環境。儘早補料,在仔豬斷奶、轉群或運輸後,可在飲水中加入維生素C粉等抗應激藥物,飲水5~7天,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減少應激反應。

(4)對病豬,要施行“早發現、早治療”原則。發病豬可用氟苯尼考、磺胺二甲、阿莫西林等拌料,連用7天,或單獨注射1.5倍劑量的頭孢類、替米考星、林可黴素等來治療,連用3天。給病豬口服纖維素溶解酶,對個別不吃料或食慾差的豬,用阿莫西林飲水,並用氟苯尼考注射。

斷奶仔豬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較差,環境改變、食物改變等都會讓仔豬受到巨大應激,除了腹瀉之外,副豬病也經常發生,值得養殖戶高度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