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不要與自己的平凡為敵

《奇葩說第六季》結束了,最後一個辯題是:終其一生只是個平凡人,你會後悔嗎?


我以前寫過關於平凡的稿子,今天我想再一次說說平凡,因為最近認識的好幾位朋友都因創業失敗自殺了。

不要與自己的平凡為敵

- 01 -


《奇葩說》在辯論這道題的時候,我想起了去年元旦自殺的薇子。


薇子讀高中時就誕生了電影夢,“我想成為章子怡那樣的演員。”


2001年,她考北影失敗;2002年,她嫁給了一個公務員;2004年,她生了女兒雙雙;2006年,她的電影夢死灰復燃。


她丟下女兒,毅然去了北京:“我一定要實現我的電影夢。”


隨後幾年,丈夫和父母多次給她打電話:“混得不好,就趕緊回來吧!”


薇子回答:“不成功,我絕不回來。”


2010年,丈夫和她離了婚。


在接下來七年裡,薇子雖然全力以赴,但終究還是沒能成為另一個幸運的“王寶強”。


她接受不了自己的“失敗”,終於在去年1月1日凌晨喝了藥。


自殺前,她給父母發了一條信息:“爸爸媽媽,對不起,請原諒我這個不孝女,我不能給您們養老送終了……”


薇子,無法接受那個不成功的自己。


不要與自己的平凡為敵

- 02 -


不久前,在電視上看到了一則新聞:


有兩口子為了兒子能上個好中學,四處借錢買了套學區房,兒子讀完高中後,也如願考上了好大學。


兩口子高興得不得了,可哪知道兒子剛唸完大一就退學了,“我要組建一個樂隊。”


兩口子怎麼勸都沒用,媽媽越想越生氣,越想越失望:


“20年來,我省吃儉用,在你身上投入了這麼多時間和鈔票,就是希望你將來有大出息,沒想到你竟然這麼不爭氣,我20年的努力都白費了。”

說完,她從23樓陽臺跳了下去。


她,無法接受那個不成功的孩子。


不要與自己的平凡為敵

- 03 -


作家聞敬講過一段自己的故事。


有一天吃飯時,兒子突然對她說:“媽媽,你應該有更好的發展。”


聞敬問兒子:“怎麼發展?”


兒子說:“去競爭副局長吧!”


聞敬不由得感嘆了一句:“原來我們在望子成龍的同時,孩子也在望母成鳳。”


很多對生活不太滿意的年輕人,都常常抱怨自己有個不爭氣的爸媽,我家樓上一哥們就是這樣。


他讀了熱門文章《階層上升通道的大門即將關閉》後,便經常拿長輩們開涮。


爺爺來玩,他就懟爺爺:“你當年幹嘛去了?咋不參加紅軍?要是你當年參軍,我家至於這樣嗎?”


爸爸來玩,他就懟爸爸:“你當年幹嘛去了?咋不下海創業呢?要是當年你下海,我家至於這樣嗎?”


他,難以接受那個不成功的爸媽。


不要與自己的平凡為敵

- 04 -


很多中國人,一生都在與平凡為敵。


我們,痛恨那個不成功的自己;我們,抱怨那個不成功的孩子;我們,埋怨那個不成功的父母。


雙十一看到一個數據:80後、90後購買了85%的助眠產品。


為什麼80後90後有著如此大的精神壓力?


一個網友的回答說:“我們這兩代人,成長於經濟高速增長的年代,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教我們怎麼變得優秀,怎麼在競爭中勝過別人。”


作家梁曉聲受邀到某大學舉辦講座,與學子交流時,一男生語出驚人:“如果30歲以前,最遲35歲以前,我還不能脫離平凡,那我就自殺。”


梁曉聲問:“那什麼是不平凡呢?”


“要有一定社會地位,要有一筆數目可觀的錢,或者掌握一定的權力……”


後來,梁曉聲接待一美國朋友時。


朋友問:“你們中國人心裡好像都暗怕著什麼,那是什麼?”


梁曉聲答:“怕一種平凡的東西。”


朋友追問:“究竟是什麼?”


梁曉聲說:“就是平凡之人的人生本身。”

朋友無比驚訝:“太不可理解了,我們大多數美國人都挺願意做平凡人,過平凡的日子,走完平凡的一生。你們真的認為平凡不好到應該與可怕的東西歸在一起麼?”


可不是嗎?我們不怕死,只怕平凡。


不要與自己的平凡為敵

- 05 -


網友“飯糰醬”講過一個故事:


她去美國留學時,加入了學校交響樂團。


飯糰醬特別佩服學校的小提琴手,“他出身音樂世家,父母都是音樂家。他的琴拉得太好了,我真是嫉妒。”


有一天,兩人一起閒聊時,小提琴手說:“畢業後,我就去中學當音樂老師。”


飯糰醬問:“你為什麼不進專業樂團?”


小提琴手的眼睛一下就紅了:“我也很想去,但我不夠優秀。”


飯糰醬很吃驚:“你還不夠優秀?”


小提琴手嘆了一口氣說:“樂團今年空缺了一個小提琴位置,但有四百個樂手在競爭,那四百個人每一個水平都比我高。”


聽到這句話,飯糰醬一下如遭電擊:“我原來的夢想也是搞音樂,但這一天與小提琴手對話後,我終於意識到自己不過是個普通人,很多夢想不是光靠努力就能實現的。”


不要與自己的平凡為敵

- 06 -


小學時,我們都學過課文《坐井觀天》:


一隻青蛙坐在井裡,一隻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


青蛙問:“你從哪兒飛來呀?”


小鳥答:“我從遠處飛來,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


青蛙說:“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


小鳥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呢!”


青蛙笑了:“我天天坐在井裡,一抬頭就看見天,怎麼會弄錯呢!”


小鳥說:“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


小時候讀到這篇課文時,我們都嘲笑青蛙目光短淺。


但長大後,我對作家王建平的解讀深有同感:“即使這隻青蛙知道天有多大,它也跳不出這口井呀!”


王建平也曾經夢想要改變世界,但努力了十幾年後,他終於發現自己不過是一個普通人。

“當我扛著行李回到小縣城時,我就明白了一點:我就是那隻跳不出井口的青蛙。


有人說,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時,必定會給你打開一扇窗。但在井裡沒有門也沒有窗,只有一個洞,遠遠的高高的,任你怎麼撲騰都夠不著。”


坐井觀天,其實就是我們大多數人的人生。


不要與自己的平凡為敵

- 07 -


從小到大,我們被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你的夢想是什麼?”


我們爭先恐後地搶著回答:“我要當明星”,“我要當企業家”……


如果你的夢想只是做個普通人,就會被長輩和老師嗤之以鼻。


一位叫“TT”的讀者在拾遺後臺留言說:“中學時,爺爺問我們幾個孫兒女:‘理想是什麼?’


我回答:家庭主婦。爺爺當即召開了家庭會議,對我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教育……”


從小到大,我們就這樣被教育要做一個不甘平凡的人中龍鳳。


所以我們往往對自己懷有很高的期望,當我們無法完成這樣的期望時,就把期望加註到了孩子身上。


但我們忘記或忽略了一點:一個人的人生,大概率是平凡的。


世界上90%的人都是普通人,9%的人有小成,1%的人能大成。


所以,對絕大多數人而言,走向平凡,就是我們最終的結局。


就像古語所說:“幼有神童之譽,少懷大志,長而無聞,終乃與草木同朽。”

總有一天,我會變成那個看著兒子盪鞦韆的父親,你會變成默默疊著襯衣想著從前的女人,早晚而已。


不要與自己的平凡為敵

- 08 -


喜歡電影《艋舺》的一句臺詞:


“你知道嗎?風往哪個方向吹,草就要往那個方向倒。年輕的時候,我也曾經以為自己是風,可是最後遍體鱗傷,我才知道,原來我們都是草。”


所謂成長,就是一個發現並接受“自己很平凡”的過程——終於明白自己能力有限,於是開始接受自己的普通和渺小。


也許,一個人這輩子最重要的事,就是承認自己是個普通人。

哲學家周國平說:


“人生有三次成長:一是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時候,二是發現再怎麼努力也無能為力的時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並去享受平凡的時候。”


接受平凡,比超越平凡更重要。


不要與自己的平凡為敵

- 09 -


我父親兒時的夢想是當鋼琴家,後來幾經努力,但終沒有成功。


有一天,我問他:“對夢想繳械後,您痛苦和後悔嗎?”


父親笑了笑,說:“一開始心有不甘,但最後釋懷了:我努力過了,不成,那我就有資格做一個普通人了。”


然後,他說了兩句讓我醍醐灌頂的話:


“勇於承認並接受自己的平凡,才是對生活真正的誠意。”


“只有接受了自己的平凡,我們才能真正理性地規劃未來。”


我知道父親的意思,接受平凡就是要懂得:


“有多大的腳就穿多大的鞋,有多大本領就畫多大的餅,不好高騖遠,也不妄自菲薄;不逞能逞強,也不自暴自棄。”

接受了“自己是個普通人”的他,生活態度發生了翻天蛻變:


“我雖然不再做鋼琴夢了,但我把工作盡力做到了完美,我把老婆照顧得是那麼舒服,我讓兒子吃上了很好的奶粉,我像鬧鐘一樣定期去看望父母,我每年都帶全家人出去旅遊……”


父親這輩子雖然很平凡,但我依然覺得他偉大。


我永遠記得他說過的那句話:“我這輩子做過最英勇的事,就是承認自己的平凡無奇。”


不要與自己的平凡為敵

- 10 -


王建平最後改寫了《坐井觀天》:


青蛙笑了:“我天天坐在井裡,一抬頭就看見天,怎麼會弄錯呢。”


小鳥說:“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


青蛙說:“這井太深,我根本跳不出來啊。所以對我來說,天就是這麼大。”


小鳥說:“那你太可憐了,要是像我一樣有雙翅膀就好了。”


青蛙說:“我不可能有你這樣的翅膀,所以能看見井口大的天空,就已經很幸福了。”


人這一生,所謂成熟,就是四個接受吧:


接受父母是個普通人,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接受伴侶是個普通人,接受孩子是個普通人。


然後在接受的基礎上,再去錘鍊從平凡生活中攫取幸福的能力。

林語堂說,幸福很簡單:


“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說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陳道明說,幸福就是夫妻同坐窗下:


“她繡她的花草,我裁我的皮包。窗外落葉無聲,屋內時光靜好。”


人世間本來就有大的不朽和小的不朽,大的不朽是世人對你言必稱名,是那些陌不相識的人在你死後記得你,而小的不朽,不過是愛你的人記得你。


有一天,一個朋友問我:“你這輩子做過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我回答說:“我這輩子做過最重要的事,就是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就是接受家人是個普通人。”


然後,他又問:“你不覺得普通過一生很沒意思嗎?”


我回答說:“作為一個普通人所能感受到的酸甜苦辣,已足夠報償我來這煙火凡世間走一遭。”


如果我們不能成為詩人,我們還可以做詩一樣的人。

不要與自己的平凡為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