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宅在家裡看歷史:塞外承德美食說烤羊

宅在家裡看歷史:塞外承德美食說烤羊

1.這幾年,呼啦一下,承德的烤羊火了,市內禁菸火,周邊的農家飯很多都有烤羊,一隻烤羊,送十幾個葷素涼菜,外地朋友來了,香嫩可口,客人吃的高興,主人也有面子。

其實,承德的烤羊真的歷史悠久,還帶有皇家的風味。

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皇帝第二次親征葛爾丹。

康熙出征,心中掛念祖母孝莊皇太后,每有新鮮見聞、美食或有意思的物件,都會隨戰報一起送回北京,這一次,來到的是塞外。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蒙古王爺憨厚,皇帝來了,得到沿途王公貴族和百姓的熱烈歡迎,他們都把自己最好的東西拿出來獻給皇帝。一天,康熙吃到一種石烤羊肉,覺風味甚佳,吃完後,便親自盯人又烤好一隻,去骨後,打包六百里加急送京。

他還擔心路途遙遠,影響口感,特意叮囑:“再烹蒸,食之良佳”。

孝莊皇太后吃完烤羊,感覺口味甚佳,就問送烤羊的人:這是哪裡的烤羊呀?

送羊的人有些懵,因為塞外苦寒地,他也不知道具體的地名。

但是他知道在北京有一個南苑,是皇帝打獵的地方,這個烤羊來自北邊的塞外,也是皇帝狩獵的地方,就順嘴說:這是北苑烤羊。

現在承德市區北邊的雙峰寺老西營,還有一家北苑烤羊,應該還有所傳承。

宅在家裡看歷史:塞外承德美食說烤羊

2.內蒙古高原水清草美,晝夜溫差大,為抵禦寒冷,這裡的羊都有厚厚的脂肪。因為環境優美,水草豐厚,在所有的羊裡,錫林郭勒盟羊肉最為上乘。

最關鍵的是,內蒙古人民對牛羊的感情都非常的深,他們用愛心去牧養牛羊。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有過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為了搶救集體的羊群,小姐倆不惜自己的生命,至今還令人感動。

前幾年有一個電視節目說過,內蒙古草原的羊,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拉的都是六味地黃丸,有些誇張,但很形象。

康熙皇帝近臣高士奇的《扈從紀行》描寫了這裡當時的景象:

張家口外皆國家育牧之場,牛羊不下數千百萬,望若雲錦。(皇)上緩轡巡行,罕其勤惰,蕃育之盛自古無媲,賜挏馬酒、塞外乳餅枯蘆等物。

宅在家裡看歷史:塞外承德美食說烤羊

康熙皇帝親征葛爾丹後,烤羊就正式登上了御筵,滿漢全席裡有一道“烤琵琶羊腿”,是乾隆皇帝的最愛。具體做法是:

選羊小腿下部,把邊緣修飾整齊,呈琵琶形,在腿的內部劃2分深的斜十字花邊,用料酒、鹽、醬油、花椒、小茴香、薑片、蔥段、蒜片、洋蔥、芹菜挫末,醃漬3—4小時。

醃漬好後,用一米長鐵籤子或不鏽鋼籤子穿羊腿,放到烤架上,用事先燒好的炭火烤制一個小時左右,一邊烤一邊轉動籤子,將羊腿烤至糊黃色。取下,放在專門盛放烤羊的盤子裡,底部用竹簾墊起,起到控油湯之用。吃的時候用刀叉、配黃醬、蔥段、椒鹽、辣椒麵兒等(故宮出版社《滿漢全席》)。

宅在家裡看歷史:塞外承德美食說烤羊

3.滿漢全席的菜譜和做法密不外傳,現在人們研究滿漢全席,多是從李鬥寫的《揚州畫舫錄》裡的描述而進行研究的。

乾隆皇帝南巡,駐蹕揚州天寧寺行宮,地方官為皇帝隨行官員準備的招待筵食。李鬥參加了這次宴會,把他所見所聞記錄下來。

這些記錄是後人研發滿漢全席的基礎。在這個菜單裡,羊肉出現了好幾次,有風羊片子、油炸豬羊肉、羊雜什、燎毛豬羊肉、白煮豬羊肉、白蒸小豬子小羊子雞鴨鵝... ...

可見,御筵裡除了烤羊外,還有羊下貨等多種吃法。

宅在家裡看歷史:塞外承德美食說烤羊

4.在過去,羊肉一直都是貴族和有錢人的食品,蘇東坡在海南的時候,市場上羊肉都被地位較高的官員們買去,他只好買些羊脊骨回來,

煮熟、過水、灑酒、抹鹽,烤至微焦。剔撥一天,往往只有一銖半兩些許肉,但是味極美,品嚐起來呀有蟹的味道!每隔三五天他就要吃一次,感覺大補。

這是他給弟弟蘇轍的信裡說的。

可憐的蘇東坡,在海南不去吃螃蟹,而是在烤羊脊裡吃出螃蟹的味道來,有些傷心呢。

現存蘇東坡書法有寒食帖,被當代人極為推崇,其實那就是蘇東坡的日常寫作。

老羊鏟史經常思考,書法是藝術嗎?是嗎?真的是嗎?!

那麼多瘋癲大師靠著寫字就能浪蕩江湖,他們寫的真的好嗎?

那是古人的基本功,就是寫字。

寫得好是真的好,蘇東坡是仙。

在當時,蘇軾除了詩文出名外,他的書法在已經非常有名。

蘇軾的朋友韓宗儒也酷愛吃羊肉,可惜家裡窮,買不起。韓宗儒就把蘇軾寫給他的信,送給殿帥姚麟,送一次,姚麟就能送給他十幾斤羊肉。

自從發現了這個好辦法,韓宗儒不斷給蘇軾寫信,讓蘇軾回信。次數多了,終於有人告訴了蘇軾:“東晉的時候王羲之用字和道士換鵝。現在你的字被人拿去換羊肉了。”

蘇軾聽完大笑。之後不久,韓宗儒又讓僕人給蘇軾送信,並要求把回信快點拿回來。僕人見到蘇軾,一再催促蘇軾回信。

蘇軾笑著說:“你回去說,今天屠戶休息,沒肉吃了。”

黃魯直戲東坡曰:“昔右軍書為換鵝書,今日韓宗儒性饕餮,每得公一帖,於殿帥姚麟家換羊肉數斤,可名公書為換羊書矣。”公在翰苑,一日宗儒致相寄,以圖報書。來人督索甚急,公笑曰:“傳語本官,今日斷屠。”(《侯鯖錄》)

宅在家裡看歷史:塞外承德美食說烤羊

5.羊肉溫補,對人健康有多種益處,清代還在制度上規定了皇帝每天都要吃羊肉,按照故宮出版社的《滿漢全席》記載:

皇帝每日的膳食原料有:盤肉二十二斤,湯肉五斤,豬油一斤,羊二隻,雞五隻,鴨三隻,白菜、菠菜、香菜、芹菜、韭菜共十九斤,大蘿蔔、水蘿蔔、胡蘿蔔共六十斤、包瓜、冬瓜各一斤,苤藍、幹閉蕹菜各五斤,蔥六斤,玉泉酒四兩,醬、清醬各三斤、醋二斤,牛乳一百斤,玉泉水十二罐,乳油一斤,茶葉十五斤。

始於康熙、盛於乾隆的千叟宴,是清宮中規模最大、與筵者最多的盛大皇家御筵,在清朝共計舉辦過四次。千叟宴的主次兩份菜單裡,羊肉均出現了兩次,分別是配銅火鍋的羊肉片一份、烤羊肉烏叉一盤。

宅在家裡看歷史:塞外承德美食說烤羊

6.容妃是電視劇裡的香妃,聰明善良,貌美體香,深受乾隆皇帝的寵愛,她曾十次陪皇帝來承德避暑。

香妃是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在北京的時候,飲食就和其他嬪妃不同,宮中有一個穆斯林廚師叫努倪馬特,專門為她烹飪清真食品。

乾隆皇帝在承德的時間比較長,為了讓香妃高興,專門從北京遷來的三戶“紅帽子”回回落戶承德,香妃來的時候,專門請阿訇宰牛羊,設專人專灶侍奉。

在承德市現在的中心廣場,有一個清真寺,在過去叫東清真寺,香妃按照教規去瞻仰,還贈給這個寺裡宮燈、寶葫蘆等物,以作紀念。

現在承德回族馬姓,就應該有他們的後代,紅頂子。

香妃走了,回回落戶承德,承德獨特的風俗習慣和烤羊也就流傳了下來。

宅在家裡看歷史:塞外承德美食說烤羊

7.斗轉星移,世事變遷,很多事都是後人乾著急沒辦法。

愛新覺羅·溥佳是愛新覺羅·載濤的長子,末代皇帝溥儀的堂弟,當年他和溥儀一起被驅逐出紫禁城,在他的回憶文章《清宮回憶》裡,寫到了末代皇帝的吃飯:

我看見每逢開飯時,溥儀吩咐一聲“傳膳”,御前太監就照樣向殿外高喊一聲,殿上的太監便趕忙應一聲“嗻”!真是堂上一呼,階下百諾。

上菜時,“殿上的”把菜飯送到東暖閣門外,然後再由御前太監擺到桌上,沒有薄儀的吩咐,他們是不能隨便進入東暖閣的。

......宮內的飲食也達到了窮奢極欲的程度。我初到養心殿時,溥儀曾叫我同他一起吃飯,宮中叫“同桌”。這也是皇帝對臣下一種了不起的“殊遇”,按規矩是要叩頭謝恩的,不過溥儀嫌麻煩,以後就免了。溥儀用飯是在東暖閣,每餐的飯菜,總要擺三、四張八仙桌。據說,皇帝每餐都有定製,辛亥革命後已有所削減,但菜還是有六、七十種之多。這些都是御膳房做的,另外還有四位太妃送來的二十幾種精緻的家常菜。米飯有三、四種,小菜有十幾種,粥有五、六種。在官內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吃一看二眼觀三”,大概就是形容飯菜多的意思。

這是末代皇帝。

宅在家裡看歷史:塞外承德美食說烤羊

8.在記載康熙皇帝征伐葛爾丹的時候,每天只吃一頓飯,即便是吃烤羊的時候,也是和將士們一起吃。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皇帝。

創業年代,可以同甘苦,到了後代怎麼就不行了呢?!

剎四風怎麼就這麼難呢?

1625年,正在創業的努爾哈赤召集眾貝勒訓話時說:

爾等與其進各種食物適聯之口,何若秉承朕意,將國家之事精心治理之為愈也。爾等於有利於國者,心有所得,務即陳述,以備採擇,施於國中。否則遇事務遵朕行之。

意思是說,你們不用總是哄我高興,如果真的按照我的心意,把自己承擔的治理國家的事情做好就行了,有了好的治理國家的想法,都告訴我,讓我推廣。

大臣們要以國事為重,不要在飲食上揮霍。

努爾哈赤說:“筵延或飲食時,不可為朕一人獨宴”。

末代皇帝溥儀,看到祖輩們打江山時的辛苦,能不能羞死。

宅在家裡看歷史:塞外承德美食說烤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