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三国演义》里刘备为啥会有那么多人支持?他有什么优点?

琲琲


三国时代战乱纷飞,要想招兵买马,囤积实力必须得有一定地位和背景,否则寸步难行,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也正因为这个背景,刘备才能顺理成章组建自己势力,展现自己抱负,不然他一个卖草席的怎能称霸帝业,说到刘备此人他的性格是多元化的,也是当时环境所造就的。

笼络豪杰,深得人心。刘备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能谦恭待人,城府极深。刘备年轻时师从东汉大儒卢植不爱读书,喜欢弄狗骑马,喜欢结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时代就有不少年轻人争相依附他,这是他性格的优点。刘备宽仁、忠厚、慈善、好施、善于收买、笼络人心。刘备入蜀后,实行拉拢当地豪门士族的政策,发还他们的田地和房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因而深得民心。识人善用,君臣融洽。刘备礼贤下士,慧眼识才。在爱才、用才上,尽管刘备、曹操、孙权三人有共同的特点,但刘备比他们两人更胜一筹,在用人方面,毛主席曾对人评价:“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这是他成功的关键。”陈寿也评价刘备为:“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刘备创业之初,势单力薄,颠沛流离。虽然两次占据徐州,但都最终失败,但是他注意收买人心,不论什么情况,他都以民为先。后来,三顾茅庐得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对”,形成自己的立国纲要。他一生重用诸葛亮,如鱼得水,共谋大业。他在乡党之中得到后来勇冠三军的关羽、张飞,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镇守了汉中这个战略重地……从另一方面说明刘备知人善任的本色,很会笼络人心。坚韧不拔,终成大事。刘备性格中还有坚韧不拔、屡败屡战的优点。刘备创业之初,艰辛异常,东奔西走如丧家之犬,依靠袁绍时,受到节制,依附曹操时,曹操众谋臣想诛杀他。曹操两次都免杀,并以礼相待,后他又趁机逃脱,联吴拒曹。他也曾依赖刘表,却被刘表暗地里提防,忍辱存身,以图称霸。可见他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个打不败、拖不垮的硬骨头。宽以待人,心胸广阔夷陵之战中,刘备大军溃败,部将黄权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率军投降曹魏,当时大臣们都劝刘备将黄权全家满门抄斩,刘备却说,黄权投降曹魏是不得以的举动,还说:“黄权并没有辜负我,是我辜负了黄权!”,身居高位,有如此广阔的胸襟,实为难得。

综上所述,刘备其实是个很难有架子的人,他是以真正的个人魅力和实干业绩笼络人才的。





小c看影视


从公元184年—公元207年的二十三年间,刘备人马一直不过是千人、数千、万余。真正算的上一方诸侯的也只是据有徐州那一年多时间,人马有数万人。刘备收聚的文武人才有:关羽、张飞、赵云、陈到、简雍、刘琰、孙乾、麋竺、麋芳等。历来成就霸业者明主加三杰缺一不可。刘备是明主,这个是不容质疑的。三杰是股肱、谋主、爪牙。股肱指的是辅佐帝王的重臣,如萧何。谋主指的是出谋划策的谋士,如张良。爪牙指的是战克之战,如韩信。刘备的这些人才中关羽、张飞、赵云、陈到称得上爪牙。但并没有股肱和谋主。简雍、刘琰、孙乾、麋竺、麋芳等人。虽然是人才,但并不是俊杰。简雍、孙乾、麋竺的才能主要是在外交上。刘备就曾派孙乾、麋竺使袁绍、刘表。简雍最大的功劳是劝降刘璋。麋芳倒是文武双全,不然刘备不会让他守江陵。



从公元184年——公元207年二十三年间,刘备还是一事无成。刘备是鱼,一直不能鲤鱼跌龙门,因为没有水。就是刘备没有股肱和谋主。没有一个为其规划战略计划的人。反观曹操、孙权他们是有的,而且对将来的路是很清晰的。这也是刘备虽然有雄才,但终一事无成。刘备夺蜀时,曹操这边就有人认为不能成功。丞相掾赵戩认为刘备不会用兵,每战必败,每经常逃跑,怎么能夺下蜀地。而丞相参军傅干则认为以刘备之雄略,诸葛亮、关羽、张飞三位人杰辅佐,肯定能夺下蜀地。公元215年曹操攻下汉中,刘晔就劝说趁胜攻蜀。刘晔讲: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就是说诸葛亮有丞相之才,能稳定蜀人心。关羽、张飞为将,据险而守。那样我们就没有办法了。



曹操征徐州时,吕布偷袭兖州。要不是程昱保住三城,曹操连家都没有了。曹操就是让程昱镇守后方,足兵足食。刘备也是让诸葛亮镇守成都,足兵足食。而刘备当年据有徐州时是让张飞、关羽守后方,结果徐州丢了。小说三国演义中司马徽问刘备:吾久闻明公大名,何故至 今犹落魄不偶耶?刘备只得说命不好呀。司马徽:不是。那是因为将军您没有俊杰辅佐。刘备讲:我武有关、张、赵,文有孙、 糜等。司马徽讲: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若孙乾、 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虽然是小说,但道理是对的。据襄阳记司马徽向刘备举荐的俊杰是诸葛亮和庞统。



刘备在荆州待了数年,有次上厕所看见大腿髀肉了,感慨而流泪。刘表感到奇怪,于是询问。刘备讲:我常常身不离鞍,大腿上的肉都消失。现在不能再骑,大腿内侧肌肉生。时间飞逝,年纪也将老了,而功业没有建立,所以悲伤。从刘备这段话是非常渴望功业,情感上非常失落。刘备一直没有自己的战略规划,但在遇到诸葛亮之前从来没有人对刘备这样讲过。诸葛亮的隆中对的规划内容跟东吴、曹魏的谋士的一些规划建议都有相同之处。那是因为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刘备于是跟诸葛亮情关系越来越好,好到关羽、张飞等旧人都有意见。刘备对他们讲: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就是说刘备把自己比做鱼,诸葛亮是水。鱼有了水自然就活了,能畅游。 那么多人追随当时非常弱小的刘备,我认为有以下原因,即刘备的优点。

刘备是英雄:

公元199年的时候有一天曹操突然对刘备讲: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所以刘备马上决定要跑了。在曹操看来整个天下能称得上英雄的只是刘备跟他。而实力强大的袁绍,曹操根本看不上眼。曹操一生中看得上眼的只有刘备和孙权。刘备投曹操时,手下谋士也认为刘备是英雄。以程昱为代表主张除掉刘备,因为刘备有英雄之志。魏书:或谓太祖曰:备有英雄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曹操当时犹豫不决,于是询问郭嘉的意见。郭嘉认为不能杀,刘备势穷来投,却杀之。以后还有谁愿意归附。当时曹操听了大笑,说明曹操也不愿意杀。公元199年袁术要北投袁绍,刘备请求去阻止。曹操当时答应了,郭嘉、程昱都赶来劝阻。当时刘备已经带兵离开许昌。刘备到了徐州下邳,同行的纪灵回去后,刘备杀掉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刘备则返回小沛。徐州诸郡县皆叛曹操响应刘备,人马数万人。刘备派孙乾去见袁绍,两家联合。曹操派刘岱、王忠等率军攻打刘备,败而回。刘备要跑是因为他是英雄,不甘于居人下。当年曹操丢失兖州时不投袁绍的原因是一样的。赤壁之战前孙权不投降曹操也是这个原因。刘备、曹操、孙权投降,富贵一生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他们都想建功立业,不会居于人下。诸葛亮使吴时,孙权就问刘备为何不投降。诸葛亮讲刘备是英雄,就算功业不成。那是天意,怎么能做曹操的下属。



公元199年八月,曹操进军进军黎阳。派臧霸等入攻打青州。九月,曹操返回许都,分兵守官渡。十二月,曹操又率军进驻官渡。公元200年正月曹操决定亲征刘备。当时诸将都反对,他们对曹操讲:跟主公争天下的是袁绍,如果我们打刘备时,袁绍进攻该怎么办?曹操对他们讲刘备才是真正的人杰,现在不趁他立足未稳时去打,一旦他在徐州建立稳固的政权。将来就是我的大敌了。郭嘉也力劝东征刘备: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郭嘉当年也曾在袁绍手下效力,但认为袁绍不能成事才离开。郭嘉看不上袁绍,却看重弱小的刘备。曹操打刘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他跟袁绍开战的时候,刘备很有可能在后面捅他一刀。曹操亲征,刘备大败而逃。按照魏书的记载刘备认为曹操不会打他,后来听说曹操亲自来了。刘备带着数十骑去观察,看见曹操旗帜。刘备马上抛弃众人跑了。我认为刘备确实去看了,也确实跑了。但不是还没打就跑。当年刘备只有两千人就敢援救徐州,现在数万人难道不敢一战乎?曹操打刘备时,袁绍真的没有行动。 刘备在袁绍待了一段时间,觉得袁绍也不能成事。刘备对袁绍讲去联合刘表,于是带着数千人去豫州汝南郡。



公元200年十月官渡之战以曹操胜告终。曹操立马调头亲自率军去打刘备,可见曹操始终把刘备作为头号对手。三国志: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公元207年曹操准备远征乌丸,诸将皆反对。理由是刘备必定劝刘表偷袭许都。郭嘉力主征乌丸,刘表也不会听刘备的。而刘表也确实没有听刘备的。曹操远征乌丸回来,刘表才后悔。如果当时据有荆州的是刘备,曹操必然也不敢远征。刘备也必然会偷袭许都。曹操诸将不怕据有荆州的刘表,而惧实力弱的刘备。因为他们都把刘备视为英雄。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征荆州,八月刘表去世。当时荆州文武皆劝刘琮投降。刘琮还是想保全荆州,傅巽说服了刘琮。傅巽当时讲:如果刘备不能打败曹操,败不能保全荆州。如果刘备能打败曹操,则刘备不会做将军您的手下。荆州有十万人不能拒曹,却把包袱甩给只有数千人的刘备。 刘琮投降曹操,并不敢告诉刘备。后来才派宋忠告知。刘备只得率众南逃,派关羽率水军顺汉水直下江陵。



曹操怕刘备占据江陵这个要地,轻军速进到襄阳。得知刘备已经走了,曹操亲率五千骑兵急追,一日一夜行军三百余里。可见曹操始终把刘备作为大敌,在南郡当阳县长坂追上了刘备。关羽率水军接应刘备,到江夏郡夏口跟刘琦汇合。刘表去世时,东吴鲁肃觉得形势严峻。鲁肃对孙权讲:刘备是天下枭雄,如果刘备跟刘琮他们同心协力。我们就应该跟荆州结盟抗曹。请让我去荆州吊丧,劝说刘备安抚荆州人跟我们一起抗曹。鲁肃把刘备看作英雄,直接勿略刘琮。鲁肃晨夜兼行在当阳长阪碰到刘备,劝说跟江东联盟抗曹。 公元208年十月、十一月曹操安抚荆州人,大嘉封赏。这时无论是曹操也好,还是其谋士、诸将等,并不把江东放在眼里。他们所顾虑的唯有刘备耳。当时众人皆认为孙权必惧而杀刘备。程昱则认为孙权虽然有谋,但不能独当一面。刘备有英雄名,关张都是万人敌。孙权肯定会资助刘备以对抗我们。刘备得到孙权的资助,要击败就难了。十二月曹操亲自率水陆军打刘备,打江东只是顺便的事。三国志:公自江陵征备、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曹操是把刘备做为对手。曹操从华容道冲出时大喜,诸将皆问原因。曹操讲:刘备确实是我的对手,但还是计划不周,如果早点来华容道放火,我就死在这里了。刘备确实放火了,只是曹操已经走了。


后来曹操给孙权书信讲:我烧余船自退,让周瑜徒获虚名。 赤壁之战、乌林之役很多人认为功劳主要是周瑜,其实不然。当时周瑜是三万人,刘备也有两万人。从三国志和其他史料的记载,刘备的功劳也不小。三国志: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刘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备(刘备)、瑜(周瑜)等复追至南郡。吴书曰: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公元210年曹操得知孙权把半个南郡给刘备,并默认刘备据有荆州南部四郡。当时曹操正在书写,笔都掉到地上。三国志: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刘备),方作书,落笔於地。曹操会如此紧张的原因在于刘备这个英雄一旦有了地盘,将来会成为大敌。所以当初刘备才据有徐州,曹操弃袁绍而东征。曹操击败袁绍,又立马南征。在刘琮已投降时,立马急追击刘备。在荆州还没有完全安抚,顺江征刘备。三国志:公(曹操)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诸葛亮对刘备的评价是英才盖世、雄才盖世。当时无论是曹魏还是东吴那边的人都认为刘备是英雄。

刘备得人心:

三国之主创立基业,刘备是最艰难的。因为他的起点最低。曹操其祖父曹腾三十年间侍候过四任皇帝,还推举过不少贤士。其父曹嵩曾花一亿钱买三公之一的太尉来当,说明曹家富的流油。曹操起兵诛董卓时,夏曹两个家族相助。又有大批士人相助。豫州名士任峻带着宗族跟随。荀彧、程昱、毛玠、戏志才(郭嘉之前的谋士)等纷纷相投,鲍信把兖州送给曹操。孙权就更好了,父兄留下一批文武人才,又有现成的地盘。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但已经是远的不能再远了。连爵位都没有了。其祖父不过是县令,其父不过小吏。到了刘备时已经沦落为贩履织席。汉中之战时刘备派刘封率军挑战,曹操就曾大骂:卖履舍儿。刘备有后来的成就,也得益于其母。家境虽然不好,其母还是让刘备读书。当时跟同族刘德然、公孙瓒一起在大儒卢植那里学习。刘备并不喜欢读书,反而喜欢狗马、音乐、美衣服等。刘备不喜欢读书并不是不读,只是不是为成为大儒而读。 刘备起点低,对人才更加渴望。诸葛亮在隆中对讲思贤若渴。加上其出身不高,也不会有门第之见。


公元184年黄巾之乱暴发,朝廷无力征讨,只得让各州郡募兵征讨。刘备集结了一些人马跟随校尉邹靖讨黄巾。邹靖曾跟公孙瓒一起讨胡人,也许是因为这层关系。关张也是在这时候跟随刘备的。刘备跟关张同床而睡,跟兄弟一样。关羽在曹操那里时,曹操知道关羽不会留下。曾让张辽询问。关羽讲我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会背弃。刘备依附公孙瓒时,结识了赵云。赵云也有意为刘备效力。后来赵云以兄丧离开,刘备知道赵云不会回来。刘备抓着赵云的手告别,当时赵云讲:终不背德也。意思是讲我肯定不会忘了你(刘备)的恩德。公元200年刘备在袁绍那里时,赵云马上去邺城。刘备对待赵云也是同床眠卧,这跟关张的待遇是一样的。赵云不投袁绍和离开公孙瓒,却选择实力最弱的刘备。赵云投公孙瓒时,两人有一段对话。赵云讲我是从仁政所在,离开而投刘备也是如此。


公元208年在当阳长阪赵云保刘禅和甘夫人,当时有人对刘备讲赵云已经投曹操。刘备认为赵云不会背弃他。郭嘉、傅干等人曾说刘备得众心(宽仁),所以手下愿意拼死效力。 刘备在担任平原相时,郡民刘平曾派人刺杀。刺客不忍心下手,把刘平的事告诉刘备。魏书倒是记载了刺客不忍下手的原因。刘备当时不知道是刺客,对待他非常好。只要有人来投,无论出身刘备必然厚待。魏书:备(刘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公元194年陶谦去世,临终前交待麋竺等人让刘备掌管徐州。麋家是徐州的大族,世代经商。在吕布偷袭徐州后,麋竺把家产都资助刘备。曹操为拉拢麋家,表麋竺为嬴郡太守,麋芳为彭城相。但两兄弟都弃官,跟着刘备颠沛流离。关张、简雍是公元184年左右开始跟随,麋竺、芳、孙乾是公元194年开始跟随,赵云、陈到、刘琰是公元200年开始跟随。这些人跟着刘备颠沛流离十多二十年。他们跟刘备依附邹靖、毌丘毅、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刘备征战多年功业不成,自己都感到悲伤。他的依然对刘备不离不弃。


刘备在荆州时,豪杰纷纷归附刘备。刘琮投降时,刘琮部下纷纷投刘备。刘备往南逃时,荆州士人纷纷跟随。三国志: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益多。琮(刘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先主奔江南,荆、楚群士从之如云。刘备得到荆州四郡后,连淮南雷绪都带着几万人相投。雷绪并没有就近投孙权。三国志: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既使是在曹魏效力人,曾经在刘备手下都感恩。不知道什么时候北方流传刘备死了,众人皆贺。袁涣独不贺。因为刘备担任豫州牧时曾举荐他为茂才。公元223年投降魏国的黄权得知刘备去世,也不贺。公元219年东吴偷袭荆州时,习珍宏兄弟伪降。公元220年时举七县起事,并联合武陵太守樊胄。后粮、箭皆尽,习珍对部下讲:受汉厚恩,不得不报之以死。诸君何为者?然后自杀。受汉厚恩当然不是汉朝,而是指汉中王刘备。



蜀汉虽然在三国之中最弱,但依然偏霸一方多年。蜀汉灭亡时诸葛亮子瞻孙尚、张飞孙遵、赵云子广、傅彤子佥、李恢侄球、黄权子崇等人皆战死。司马炎评价:天下之善一也。刘禅投降后霍峻子弋、罗蒙子宪各保一方。刘禅投降的消息传来他们的反应:(罗宪)乃率所统临于都亭三日。(霍弋)弋素服号哭,大临三日。(姜维军中)将士咸怒,拔刀砍石。据汉晋春秋霍弋不投降的原因是要看魏国如何待刘禅。汉晋春秋:若主上与魏和,见遇以礼,则保境而降,不晚也。若万一危辱,吾将以死拒之,何论迟速邪!当年霍弋他父亲霍峻去世时,刘备带着众人亲临祭拜,并在墓地留宿。公元264年刘禅去了洛阳并封为安乐公。霍弋才率南中六郡上表投降。刘禅对他们并没有多好。罗宪因得罪黄皓贬官。霍弋要北上勤王,刘禅不许。他们还在为刘禅着想,原因在诸葛亮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刘备)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意思是说他们这些受刘备之厚恩,想要报答在刘禅身上。


小鸿哥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关于刘备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支持,有以下几个原因。

—.刘备是汉室宗亲。刘备在跟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总是说自己是“山中靖王之后,孝景皇帝之玄孙”,并且得到汉献帝的承认。刘备一直打着“复兴汉室”为旗号,所谓名正言顺。当然他的宗亲问题一直都争议,我们在此不做讨论。

二.礼贤下士。乱世之中,诸侯之争,也是人才之争,能招募天下英才为已所用,自然能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刘备三请诸葛亮,因此的到“三顾茅庐”的古典,就是最好的证明。

三.不忘初心。刘备起兵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势力弱小,不得已先后屈身于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割据军阀。征战时,刘备也多次兵败而面临绝境。但其总能振奋精神,越挫越勇。

刘备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仁德。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仁德。

以知人善用为例:刘备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辅佐他,得到了诸葛亮,如鱼得水,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基础,还有就是刘备没杀过大臣,没杀过手下,在刘备手下的人可以随意发表言论 。以感情用事举例:因为想报二弟关羽被东吴杀害之仇,置江山社稷于不顾,不听诸葛亮等谋臣的劝阻,贸然负气出兵。结果被东吴打得大败而归,自己无颜再回成都见诸葛亮和文武百官,死在四川省东部奉节县东的白帝城。


福尔摩小黑


三国时期为什么刘备能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呢?因为刘备是英雄

在一般人心目中,刘备是很窝囊的。他的本事,一是会跑,二是会哭。这是《三国演义》给我们的印象。其实这是误解。

那么为什么说刘备是英雄呢?首先,刘备有英雄之志。《三国志·陈登传》记载,刘备在荆州的时候,曾经和刘表一起讨论天下英雄,说到陈登。一个名叫许汜的人说,陈元龙(陈登字元龙)架子大,不讲礼貌。鄙人到下邳见元龙,元龙半天不和鄙人说话,然后自己去睡大床,让我睡小床。刘备说,足下素有国士之名,可惜并无国士之实。现在天下大乱,帝王失所,大家都希望足下“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然而足下怎么样呢?“求田问舍,言无可采”,这正是元龙所不齿的,他为什么要和足下说话?这也就是碰上元龙了,还算客气。如果是小人我,恨不得自己睡在百尺高楼,让足下睡在地上,还说什么大床小床!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刘备不但有英雄之志,而且有英雄之气。刘备也是个豪气冲天的性情中人,也有怒发冲冠拍案而起的时候。比方说那个“督邮”,就是刘备打的,不是张飞打的。同样,

由于性格的原因,或者斗争的需要,刘备沉默寡言,不动声色,不像曹操那样高谈阔论,眉飞色舞,肆无忌惮地表现出英雄本色。但这不等于说刘备就不是英雄。在他那沉默寡言不动声色甚至忍气吞声的背后,仍然荡漾着一股英雄气。这种英雄气不是表面上的,而是骨子里的。

刘备有英雄之气,是因为他有英雄之魂。这个“魂”,表现为他的坚忍不拔。刘备起兵以来,一直不顺,可以说是人不窝囊事窝囊,几乎没过过一天舒心的日子。但我们何曾见过他垂头丧气?只见他屡败屡战。可以说,赤壁之战前,刘备一直寄人篱下,而且频繁地更换投靠对象,不断地在敌我友之间周旋。换了别人,尤其是那些以英雄自许的人,恐怕早就不耐烦了,甚至早就自杀了。然而刘备却一直隐忍了下来。

刘备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气,英雄之魂,也有英雄之义

据《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袁绍对刘备有一个评价:“刘玄德弘雅有信义。”这个评价,应该说是准确的。

刘备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气,英雄之魂,英雄之义,难道还不是英雄吗?

总结

正是因为刘备是英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支持他。


壹零壹肆


《三国演义》里,刘备受欢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人们的正统观念思想,刘备起初是以平黄巾起义起家,在当时人们的思想中,黄巾起义是反贼,是社会动乱的根源,刘备的所做所为是为国分忧,黄巾动乱后,刘备做平原县令,后又以皇室宗亲的名义,平动乱,攻董卓、伐曹操,在朝廷、民间都认为是正义之师,为民乞命,替天行道。

二是刘备仁慈善良,刘备治军严谨,所到之处,不掠夺百姓,烧、杀、抢丶掳、严格禁止,在新野被攻破时不忘百姓,保护百姓一起逃亡,体恤百姓疾苦,同情弱小,正义办事,逢恶必惩。

三是礼贤下士,通过桃园三结义,弟兄齐心不变,同甘共苦,肝胆相照,这在当时主公与臣下这种关系是决无仅有的,三顾茅庐也是众所周知的。不以貌取人,如庞统、张松、等人投曹均遭闲弃,后为刘备所用,一时文臣武将云集。

四是谦虚谨慎,知人善用,不忌贤妒能,虚心纳柬,但凡大事,不私自主张,经众议交付诸葛亮实施,做到了人尽其才。

从这几个方面看,刘备在当时是相当受欢迎的,以至于三国评说刘备占尽人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天时,孙权凭长江天险占地利是有道理的。


木火燊辉


刘备字玄德,前半生都在跑路当中,打着中山靖王之后拜师卢植,卢植曾言刘备此人文不成武不就。但架不住刘备的人生就想开挂一样。

五虎上将,给他打工。没有地盘的时候,得到公孙瓒的赏识,然后陶谦三让徐州,有了栖息之地。

最关键的是还有龙凤二人相助,诸葛亮和庞统,庞统死的早,主要靠诸葛亮。最初的时候刘备忽悠了关羽和张飞三人结拜,张飞变卖家产帮刘备筹兵。

对于刘备我倒是有几点想法:

1,诸葛亮这种自比管仲乐毅,自视甚高。这样的人不可能去曹操那,曹操手下将才太多,有关系的也不少,去了之后很难脱颖而出。

2,刘备的虚伪和假善满足了其他人的虚荣。像大多数去到曹操处因为外貌被嫌弃,到刘备这里,刘备说了点好话,就将蜀道正确的通往方法告诉刘备,还有徐庶。新野的时候拖着全县的人逃跑。

3,刘备装的比较接地气,让兄弟觉得好相处。时常和关羽,张飞一起睡觉,非常接地气,也不高高在上,这让两兄弟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借势,冒充中山靖王之后,表现出求贤若渴,

三国的时候还是很注重家世的,很多读书人很吃这一套,比如上面说的陶谦和关羽都在这一类。





单木子李


刘备这个人眼睛毒,看人很厉害。在他还沒发迹的时候,就能慧眼识英雄,结交到了关羽、张飞这兩个万人敌,并使他俩心甘情愿,死心踏地的追随在自己的鞍前马后,始终不离不弃。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张飞性如烈火,家境富裕,喜结交有地位的人。刘备在当时不过是一个卖草鞋的小贩,虽打着皇家之后的旗号,毕竟身处底层,在这样境况下的刘备,竟能让眼皮向上翻的张飞服服贴贴,刘备的心机之深和手段之高可见一斑。

关公那更是战神般的存在。他的脾气同张飞正相反,″傲上而不忍下"。关羽生性孤傲,篾视权贵,反倒是对底层人等关爱有加。能同时得到关张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得力助手,说明了刘备有驾驭不同类型人才的过人领导能力。

诸葛亮隐身南阳,躬耕陇亩,不为世人所知。刘备就能从零碎的信息中,敏锐的捕捉到宝贵的闪光点,准确的判断出诸葛亮的价值。刘备诚心诚意的三顾茅庐,终于感动了诸葛亮。刘备识别人才的独到眼光,沒有人比得上。

刘备一生勤政爱民,即使在兵败新野,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仍然不忘带上大批新野的老百姓一同逃难。纵观蜀汉政权从兴到亡,从未发生过一起屠城事件,这在中国古代的军阀混战中实属罕见。刘备称得上是大仁大义之人。

托孤白帝城,让人看到了刘备宽广的胸怀。″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世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是刘备对三国形势和世子刘禅的个人能力,做出正确判断后的明智之言。虽然这是刘备的无奈之举,但还是让人很钦佩刘备的宽广胸怀。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的这句千古名言,是他一生行为的写照。刘备知人善任,礼贤下士,宽厚待人,善待百姓。但做为君王,他也有善权谋工心计的一面,但他从不会主动去害人。这些特点成功的帮助刘备从一个小商贩逆袭成为了一个开国君王。





大河桥下流


都说三国割据里面,曹操占据天时,孙权占据地利,而刘备占据的就是人和,说的就是他在用人方面的独到之处。

与曹操、孙权相比,刘备受人支持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他的出身,即汉室子孙的正统地位。此外,他礼贤下士的求贤态度、知人善任的用人方法和以情留人的领导艺术,使得刘备的麾下一直人才济济。

汉室后裔的正统性

刘备汉室后裔的身份,就是其招揽人才的一个活招牌。

在当时汉皇室倾颓,董卓、曹操先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下,刘备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是很得人心的。

一方面,在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政策下,儒家思想中的正统地位是很浓厚的。曹操、孙权哪怕雄踞一方、雄才大略,但在时人的眼中,总归名不正言不顺,曹操把持着汉献帝更是被人骂作“曹贼”。刘备虽然在发迹之前只是个织鞋贩履的,是汉皇室的落魄旁支,但就凭他姓“刘”,就占了大义的名分。而刘备也非常善于利用这一优势,表现出忧国忧民、心忧皇室的情怀。在对别人介绍自己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备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

另一方面,汉朝末年、三国割据时期是一个很讲究名声的时代,一位长者的评价可能就跟随着这个人的一生。许多将领、谋士可能内心并不认可所谓皇室正宗的说法,但是迫于外界口碑压力,能够选择一个看似正确的道路是最好不过的了。况且,当时多少百姓将匡扶汉室的希望寄托在刘备刘皇叔身上,如果这些谋士、将领帮助刘备成事,不就事业和名声都赚了?

当然,汉皇室不止刘备这样一个后裔,远的不说,荆州刘表就比他更有基础、更有名声,为什么最后刘备能够取而代之并且成为三国鼎立格局中的一鼎呢?这还与刘备的选人和用人方法密切相关。

礼贤下士的求贤态度和知人善任的用人方法

刘备虽然说是皇室后裔,汉献帝也称他为一声“皇叔”,但这些也都是他发迹之后的待遇了。在黄巾起义之前,刘备不过是个织鞋贩履的商贩,如果没有国家的变故,他估计一生也就这样落魄下去了。

在争雄初期,刘备既无寸土,又无兵士,经常寄人篱下、居无定所,所以,他在对待人才方面,是很能够弯的下腰的。比如,对待诸葛亮的三顾茅庐,对待黄忠的亲自登门等等,摆足了求贤若渴的态度,一点也没有架子。

从某种程度上说,刘备论才干是不如曹操和孙权的,但正是因为他缺少才干,他的手下才有发挥的空间。而刘备也对自己有比较清醒的认知(兴兵伐吴的时候他已经飘了),所以他在“知人”和“善任”两方面都表现良好。

刘备对于属下的长处和短处都了解的很清楚,并且善于将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同样是武艺卓绝,关羽、张飞、赵云三人,关羽较为沉稳,可以给一城池驻守,赵云“常胜将军”,多为先锋,张飞性格莽撞,就经常放在身边看顾。而对于诸葛亮这样的大才,刘备也充分给予其施展的空间,任命其为军师,让他有足够的决定权,不至于误事,也不会让他产生大材小用的感觉。

刘备识人和用人的高光时刻,应该是白帝城托孤时说嘱托的两件事:一是将蜀国一干事宜尽数托付给诸葛亮——这份信任让诸葛亮更加肝脑涂地为刘禅考虑;二是“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预言,最后一语成谶。

以情留人的领导艺术

如果说曹操的驭下方法是以权术驭人,孙权的驭下方法是以恩义驭人,那么刘备的驭下方法就是以情取胜。

在乱世之中,良禽择木而栖是非常正常的事,许多谋士、将领也会改投他主,这在《三国演义》之中很常见。但刘备的核心团队,却从来没有过叛逃事件。这是因为刘备善于用情来留住人才。

对待关羽、张飞自不用说,一开始的桃园结义兄弟,刘备对他们俩也真是做到了“兄弟如手足”,以家人相托,有所功业时也对关张二人给予充分封赏,很是照顾。

刘备曾将尚在襁褓之中的独子阿斗掷于地下,“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将出生入死但其救主的赵云感动地连连泣拜:“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刘备还在临死之际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为了打消诸葛

亮的疑虑,便于他施政,刘备更是诏敕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是将诸葛亮视作自己的兄弟,才让儿子视其如父啊!诸葛亮怎能不肝脑涂地?


可以说,刘备是一名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明确自身优势,善于识人、用人、留人,刘备才能在乱世之中白手起家,赢得大批人才跟随,创下一份基业。

人才就是最宝贵的资源,你认同这个看法吗?


月酿酒


1:才华卓著,刘备年轻时遍访名师学艺。

2:了解民间疾苦,同情贫苦百姓,得民心。刘备出身贫寒,年轻时曾四处游历,中年又奔走各处,对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和诸侯纷争造成的百姓困苦,有很深的认识。

3:把匡扶汉室,救民疾苦的使命扛在自己肩上,由此在道义上得到了忠于汉朝的士大夫们的同情和支持,也得到中下层百姓的爱戴。

4:以汉朝皇室后裔自居,又得献帝认可,在法理上占据优势,使自己立于正义的高地,为民办事,杀伐征战名正言顺。

5:求贤若渴,爱惜人才;礼贤下士,以真心实意打动人才。

6:知人善任,宽以待人。

7:能屈能伸,百折不挠。

8:光明磊落,不趁人之危。

9:对天下大势有清楚的认识,政策措施得当。





南公懿


这问题问的,若刘备泉下有知,也会脸红,老夫哪里有那么多人支持呦!

实在说来,当时无论是曹操团队,还是孙权团队,都比刘备的三人帮强大的多,即便是后来借荆州,联手东吴,巧取巴蜀,刘备的队伍与曹操孙权相比也是相形见绌。

刘备为什么常常伤心流泪,那是在自怨自艾,底子薄,兄弟少啊!

但少是与人家相较而言,作为贩履织席出身,刘备能获得那么多拥趸,也着实不易,也从侧面说明他还是有吸引力的,有其优点的。

刘备有哪些优点呢?分析下来,也就那么三点,一,长一副好脸蛋。二,有一个好祖先。三,打一面仁义大旗。

首先,如果刘备没有一副好脸蛋,那么怕他将还在市井上卖草鞋,这可不是言过其实,古代识人,对无名头无背景的陌生人,大都是以貌取人,刘关张三人集市初遇,刘备看中了关张二人,打心眼里喜欢,但如果刘备长得不大耳垂肩一副帝王相,怕关羽张飞也不会屁颠颠的与他在桃园子里拜把子。比如韩信,那么有才,可就因为形象欠佳,差一点都找不到饭碗,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他何去何从还未可知也。

光有一副好脸蛋还不够,还要有一个好背景。

拉虎皮做大旗,这是聪明人抬高自己身价的不二法门。当无可比拟时,抬出自家老祖先,也是个金字招牌。

刘备就是这么干的,逢人开口闭口就是鄙人乃中山靖王之后,唬得人一愣一愣的,但效果显著,多少人就是奔着汉室正统来的,跟着你刘皇叔干有出路,有底气。

但人来了,怎么维系团队,怎么才能拴住人心?

刘备无钱无势无地盘,收买人心,此路不通,那只有打出一面仁义大旗,以笼络天下仁义之士。

“伸大义与天下!”刘备定了调子,三顾茅庐见到诸葛亮时,刘备说:“备不量力,预伸大义与天下。”诸葛亮听了很以为然,慷慨激扬,隆中作对,三分天下。

何止大义,哥们义气,也被刘备做到了极致。

赵云赵子龙七进七出救阿斗,刘备接过看了一眼,立马就给扔在地上,流着眼泪说了句名人名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没了可新置,手足断了奈若何!

就问你感动不感动,为了兄弟,老婆孩子都可以弃之不顾,你再不感动那你就是铁石心肠了!

这样的主公,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再不死心塌地的跟随,岂不是愧对天地!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综合起来,长相 的好坏是爹妈给的,刘备有个好爹娘,占了先天优势。有个好祖先也是他刘备左右不了的,躺着受益命里注定。

只有打着仁义大旗,才是刘备自创,既是别出心裁,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什么优点?时势造英雄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