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地震是怎樣產生的?怎樣預防地震?

戴利TomDaley


地球內部時刻都在發生著化學變化,這是學者人所共知的,在化學實驗室裡,做化學實驗,我們知道在化學變化中會產生很多種化學現象,都有哪些化學現象呢?新物質出現,有顏色變化,有氣體產生,有沉澱,有放熱,有突然爆炸,等等。這是在實驗室裡少量物質做的化學實驗,這些現象都是能看到的,我想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地球內部的化學反應,他們參與反應的物質量是以噸計算的,那麼,以噸計算的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就一定會讓我們看到它的化學現象,大自然存在的各種現象很多,哪一種是因為地球內部發生化學變化而形成的自然現象?


地震是有地下的沉積物質所決定的,沉積物質在地下會轉化成能量物質,沉積物質量越大,引發的地震震級越大,比如汶川地震,華縣地震,唐山地震,以及塔里木盆地的地震。按照這個思維,你們把世界所有大地震與大盆地對照一下,看看能否得出你們自己的結論?


解讀地震我最牛


2019年6月17日夜間10點55分,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並伴隨餘震。地震總共造成13人死亡,220人受傷,受災人口達24萬,四川、雲南、重慶多地均有震感。截止6月21日16時,地震搜救工作基本結束,初步統計直接經濟損失高達88.89億元。

6月17日,不少在四川的同學發朋友圈說“好可怕,發生地震了,趕緊整個地面都在搖晃。”談及地震都會想起當年的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玉樹地震,人員、財產都遭受極大的損害,人人談“震”色變。那麼地震是如何產生的呢?該怎麼預防地震呢?

地震是由於地殼以及地殼以內物質收到地心重力的持續吸引導致的。地殼也就是地球最堅硬的外表,它負擔著建築、山巒以及人類活動建造物的支撐。一旦它因為地心重力作用,發生少許偏移,在地殼薄弱處就會發生地殼破裂、凹陷等情況,就會導致地震。並且在地殼受到重力持續作用時,地幔或者軟流層中物質會被擠壓從而向地面滲透,遇到薄弱之處時,會向上噴發,所以一般火山活動或者岩漿活動往往伴隨著地震現象。“ 6.17”長寧地震就是很典型的地殼薄弱處“地震帶”地殼活動引發的地震。地震發生會引發地震區地面振動,振動分為橫波和縱波,其中橫波傳播較慢衰減較慢,所以地震對人類的危害基本來源於橫波,但是橫波速度較慢,這也為預測地震,減少地震帶來的損失提供了機會。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發明的地震預測儀,它就是靠檢測地震發生時產生的縱波進行預警的。縱波傳播速度快,如果在橫波到來之前及時提醒地震區發生地震了,能夠有效地較少人員傷亡。“6.17”長寧地震就是被成功預測到的地震之一。在長寧地震發生時,大陸地震預警網提前10秒向宜賓預警,提前61秒向成都預警。我國也是世界上繼日本、墨西哥後的第三個擁有地震預警系統的國家。

地震是地球地殼活動引發的自然災害,而地震預警是人類通過技術手段觀測地震產生的縱波後的預警,所以地震預警是在地震發生後發出的,只能夠提醒人們地震來了,注意人身財產安全。地震預警往往被稱之為“電波與地震波的賽跑”。

因為地震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尤其是處於地震帶的童鞋們,應該特別注意平時的地震演練。在收到預警後,我們應該有序下樓,找到空曠的地方避難。如果實在來不及逃下樓,應該尋找安全的地方躲起來,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

眾志成城的中國人是不會被地震打倒的,也祝願“6.17”長寧地震受災的兄弟姐妹們能夠好好應對災後次生災害的防範,早日重建。

祝長寧安寧。


陽陽論檢測


地震,山洪,海嘯等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其中地震又是爆發次數最多的一種。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平均每天會發生上萬次的地震,在地球的某些地方,但其中大部分震級比較小或者離人群居住地很遠,以至於人們感覺不到。

早在我國東漢時期科學家張衡就發明了候風地動儀,地動儀有八個方位,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都可以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架地動儀。

地震產生的原因也是科學家研究的一個重大問題,1965年加拿大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威爾遜首先提出“板塊”概念,1968年法國人把全球岩石圈劃分成六大板塊,即歐亞、太平洋、美洲、印度洋、非洲和南極洲板塊,而板塊的交界處就是地殼活躍的地帶,也是火山、地震頻發的地帶。

地球表層的岩石圈稱作地殼。地殼活躍使岩層受力擠壓後錯動引發地表破壞或者振動,就形成了地震,由於地球會一直自轉和公轉,使地球的內部物質不停的運動,也就是地球自轉或者公轉的同時,其內部物質也一樣在轉動,由此可以確定各個板塊也是在不斷的運動的,每次的運動造成細微的活動或者板塊之前的“摩擦”“相互擠壓”所以會引發地震。

人類怎樣預防地震,首先地震的前兆,大多數動物的感知力要比人類好很多,各種家畜牛羊豬等首先會有一些反常的表現,不吃東西,亂跑亂叫等,附近的池塘的還會發現有成群的魚狂遊,跳出水面的現象,

一旦發生地震 如果人是在家裡應及時逃到室外比較空曠的地方,不要靠近樓房、煙囪、電線杆等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築物或樹木,如來不及逃出室外的,應選擇桌子底下或者床底下 房間內側的牆角,同時用被褥、枕頭、臉盆等物護住頭部。可以減輕地震帶來的傷害,可見,學習地震知識非常重要。


寶哥影視劇


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此外,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會產生地震,如大隕石衝擊地面(隕石衝擊地震)等。引起地球表層振動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為以下幾種:

1、構造地震 由於地下深處岩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稱為構造地震。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佔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作用,如岩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動區才可能發生火山地震,這類地震只佔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於地下巖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稱為塌陷地震。這類地震的規模比較小,次數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發生在溶洞密佈的石灰岩地區或大規模地下開採的礦區">礦區。

4、誘發地震 由於水庫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動而引發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這類地震僅僅在某些特定的水庫庫區或油田地區發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藥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一般來說,板塊交界處易形成地震,比如我國四川與青藏交界處(位於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再比如日本多地震,因為他位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板塊碰撞擠壓形成。



地震的預防

目前科技還在進一步探索提前預測地震的方法,不過前不久四川地震據說30秒前有預感。未來科技在自然災害預防方面會有重大貢獻的。

對於普通人而言,預防地震帶來的傷害才是主要的。


LYuanY205362193


地震成因是地震學科中的一個重大課題。目前有如大陸漂移學說、海底擴張學說等。現在比較流行的是大家普遍認同的板塊構造學說。1965年加拿大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威爾遜首先提出“板塊”概念,1968年法國人把全球岩石圈劃分成六大板塊,即歐亞、太平洋、美洲、印度洋、非洲和南極洲板塊。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是地殼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帶,也是火山、地震較為集中的地帶。板塊學說是大陸漂移、海底擴張等學說的綜合與延伸,它雖不能解決地殼運動的所有問題,卻為地震成因的理論研究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