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何賞析韋莊的《臺城》?

只要堅持夢想總會實現


韋莊以地名為詩歌的題名,除了突出地點外,還突出了該地方的歷史,或該地方曾經的重要性,因有特殊的意義而以地名作題。

那麼《臺城》是什麼地方?有何歷史呢?韋莊寫它的意義何在呢?讓我們慢慢地走進韋莊的《臺城》的詩句意境中去了解一番。

1.詩詞及釋義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大意是:江南的煙雨紛繁,江邊的青草長得茂盛高齊,歷史上的六朝繁華就像一場夢,現今只剩下春鳥在空中啼鳴。

現今看來,臺城上生長著的楊柳是最無情的,依舊像煙霧一樣籠罩著十里長堤。

2.背景與來歷

臺城原為孫吳苑城故址,到了東晉時期,謝安主持改建臺城。

自始至南陳,臺城成六朝的國家政治中心,宮殿壯麗巍峨,殿閣崇偉,臺城內由多重城垣構成,包括百官議政的尚書朝堂區、皇帝朝宴的太極殿區以及後宮內殿區、宮後園囿區等。

“臺”指當時以尚書檯為主體的中央政府,因尚書檯位於宮城之內,因此宮城又被稱作“臺城”。

臺城為六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承載和見證了六朝的繁茶昌盛與衰敗,但隨著歷史的變遷,昔日的繁華已成為現今的殘垣斷瓦。

臺城,曾經讓人嚮往的地方,最終被歷史淹沒,只成為世人偶爾瞻仰追憶之處。

公元883年(中和三年),韋莊客遊江南,來到臺城,憑弔六朝遺蹟,感嘆歷史興亡,便成此弔古傷今之作。

3.當夢埋在煙雨中

江南是歷朝詩人喜愛的地方,而作為曾經的政治中心臺城更是文人嚮往的地方。

詩人韋莊來臺城客遊,正是它曾經的繁華以及仕人們心中嚮往的夢想吸引著他。

在看到煙雨籠罩下的臺城,似夢似幻,在夢與實中交錯,終是迴歸現實,只剩下無情的嘆息。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江面煙雨迷濛,江邊綠草茵茵。六朝先後衰亡,宛如南柯一夢。江鳥哀婉啼叫,聽來悲悲切切。

在這詩句中,用江雨、江草還有鳥構成了一幅江南夢幻圖,詩人似乎走進了迷濛的仙境中,但隨著鳥啼聲傳達,原來不是仙境,而是身在其中的煙雨江邊。

這迷濛的仙境與六朝的盛衰相呼應,在清醒地看待時,都是夢一場。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只有臺城柳樹最是無情,依舊煙籠十里長堤。

柳樹在春天中,在萬物中是最具生命力的植物,但因生長在臺城,因沒有隨臺城衰落而消失,卻成了最無情的。

柳樹的無情,是因為它不管不顧,按照自身規律去生長,而六朝的興亡,何嘗不是社會發展規律的結果。

柳的無情,正透露出人的無限傷痛,因為萬物都有其發展規律,誰也不能阻擋。

4.結束語

詩人在煙雨朦朧中憑弔臺城古蹟,回顧六朝舊事,回想到現實的唐朝社會,流露濃重的傷感情緒,社會發展的車輪是不斷前進的,六朝三百年一晃而過,唐王朝的發展也會如此,半點不由人。

於是,韋莊在從 “六朝如夢”的感受裡聯想到嚴峻的現實危機,悲悼大唐也將走向衰落。

韋莊面對煙柳的生機勃勃、逢春必發景象,排遣無計中,託辭他向,歸於 “臺城柳”的“無情”。但這“無情”,又是人世間多少人的羨慕,可以永久地屹立在天地間!

但再怎麼羨慕也無法實現,只能當夢埋在煙雨中,粘住了無數的人生過客的思念!


經緯國學


真實的經驗扣觀點:搞笑領域也不好混了。寫作幾千字的臺城賞析,結果臺城也死了。真應驗:六朝如夢鳥空啼!

賞析任何一篇文字,你一定要讀心。強調三遍:讀心!讀心!讀心!因為心是什麼,外在的文字遊戲就是什麼。請注意“遊戲"二字,含蓄深度耐人尋味的文字,只是增加了讀者的解讀興趣,同樣也增加解讀難度。遊戲文字即隱藏著,覆蓋了,偽裝自己偽善良心等等。試試比較《芙蓉樓送辛漸》與《臺城》,再次比較王昌齡與韋莊,各人的品行品質有什麼特殊特點,異同是什麼,賞析之類就簡單些。

兩首詩相同之處都用環境烘托氣氛,然後表情達意,都屬於移情於景。分別把兩首詩句中涉及物象找到,加入感覺感情的詞彙,又是一句詩。有興趣加入你的另樣滋味詞彙,就成了你的詩,這是模仿。其實可以這麼講,韋莊模仿王昌齡,韋莊高難度點是全篇四句皆移就句,解讀難點。王昌齡要耿直的,前兩句寫景,後兩句直接說事說心裡話。

關鍵詞:玉壺冰心!感動感慨萬千,但是不能抒發,情與時俱進,恐怕是涉及時政。算了,用一個套子裝飾吧,還隔離非典病毒(不能講新冠,涉及時政)!

踏削下美帝霸,醜陋的惡魔嘴皮,這不涉及時政敏感吧!試試改造韋莊《臺城》置下。

《白宮》 梅韋莊

白鷺離離白蒿齊,

華盛幾頓惟枕蓆。

多情自是白公雞,

星夜守護荒蕪裡。

仁慈的主啊,願上帝保佑!

阿門!








狼舞翩翩


《臺城》是唐代著名詩人韋莊的作品,是一首觸景生情的弔古詩,全詩一共四句: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臺城,舊址在今江蘇南京雞鳴山南,原是三國時期吳國的後苑城,東晉時期改建的臺城,自東晉到陳朝滅亡一直是朝廷臺省所在地,也就是朝廷的所在地,既是政治中心也是南朝君臣們驕奢淫逸之所。到了唐代後期這裡已經是荒草離離,都有“黍離”的悲傷了,到了唐末此處已然荒廢與路人無異。

韋莊是晚唐著名詩人,這首臺城表面是在書寫六朝的往事,深層含義還在為即將覆亡的唐朝敲上了喪鐘。

第一句,沒有正面描述臺城,而是在渲染一片荒廢之景,江雨霏霏,可以想象江南的春雨迷離之感,細雨迷濛,輕霧漸起恍如夢中,此時足下的江草齊平,一片蔥鬱,置身其中,給人以迷惘惆悵。

下一句,猛然跳入六朝如夢,作者在看到春雨、春草後思想起六朝的喧鬧,恍若昨日的夢境,唯有春鳥空啼。空啼,空自啼叫,與杜甫“隔葉黃鸝空好音”異曲同工,都在襯托一種物是人非之景。

第三句,作者轉入現實,只見臺城上無拘無束的柳樹,真是無情嗎?樹就是樹,何苦直到人事興廢,借這無情的柳樹來說這臺城柳你見證了多少的事啊。

第四句,緊接上句,無情的臺城柳依舊開滿了臺城的每一個角落,真是無情卻又春風無限。


柔城居士


問題:如何賞析韋莊的《臺城》?

導言

  • 韋莊是誰?

這是一位晚唐、五代前蜀時期,著名詩人、詞人,為大家最為熟知的,他是著名的“花間詞派”代表作家之一,同時他是唐代著名詩人韋應物的第四世孫。

  • 創作背景

據史料記載,韋莊四十五歲進京應試,碰巧遭遇“黃巢起義”。當時黃巢大軍攻入長安,京都陷於戰亂之中,使其與弟弟妹妹走散。兩年後,韋莊尋找親人未果,萬般無奈之下,只好離開京都長安來到洛陽。

這時已是四十八歲的他,心力交瘁,他目睹戰亂帶來百姓的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哀鴻遍野,特作具有現實意義的長詩《秦婦吟》,通過描寫婦女在戰亂中彷徨無助,真實反映出當時社會的動盪和百姓的疾苦,這首詩在當時影響非常大,以至於後人將其與著名的樂府詩《孔雀東南飛》、《木蘭辭》並稱“樂府三絕”。

與此同時,這首同樣著名的詩歌《臺城》,也應運而生,據考證也作於這個時期。

《臺城》釋義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不難看出,這首詩是韋莊寫的“詠史”懷古詩。韋莊在江南遊歷,看金陵從繁華到凋敗的變遷,心生感慨,遂作此詩。

  • 臺城:指南京市的雞鳴山南面,又被稱為“苑城”,歷史上“東吳、東晉、宋、齊、梁、陳”這六個朝代,都在這裡建都,一直是皇城所在,也就是中央機構所在地。
  •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詩人到六朝古都所在地來遊歷,所見所聞令詩人心生感慨。詩人眼中所現的是江上煙雨迷濛,江邊草色青翠,春意如夢似幻,而令人悲嘆的卻是六朝的繁盛已被荒涼破敗所取代,唯餘春鳥還在獨自啼叫。這一極強的畫面描述,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無奈的嘆息。

  •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後兩句緊接前句,詩人情不自禁的悲嘆,前朝栽種的楊柳,儘管經歷了六個朝代的變遷,依然是綠意蔥蘢,好似煙霧瀰漫一樣,圍繞著曾經輝煌的宮闕,籠罩著十城長堤。詩人所用“依舊”包含著內心的悲涼與惆悵,滿是歷史的滄桑。


結論

韋莊的這首《臺城》是極為精彩的一首懷古佳作。通過描寫自己在臺城的經歷,目睹六朝已是荒廢不堪,破敗已朽,寂寥冷清,由此生髮出深重的嘆息,這深深的哀傷穿越六朝,是詩人內心無以言表的悲愴與迷惘。

全詩以虛處傳神的寫作手法,同時融入了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極富感染力,用語含蓄,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獨特魅力。

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詩人謝枋得在《註解選唐詩》中寫有,“臺城乃梁武帝餒死之地。國亡主滅,陵谷變遷,人物換世,唯草木無情,只如前日。此柳必梁朝所種,至唐猶存,“無情”“依舊”四字最妙”。


兵法天下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韋莊

這首詩,是懷古,傷今之作。首句寫景。長江之上,細雨霏霏,長江之濱,芳草萋萋,從古以來就是如此。江山如畫,萬古長新,然而人世的變化卻非常之大,因此次句接寫,古都金陵,風景雖然如舊,而六代豪華卻永久像夢境一樣地幻滅了,消逝了。只剩下一片啼鳥之聲,似乎在感嘆這幾百年來的成敗興亡。但往事如夢,鳥啼何益,所以也無非空啼而已。先寫見,次抒所懷,這兩句,有景及情,是對臺城,即當時南朝的政治中心變化的觀感。

後半以物之無情反襯人之多情,雨也好,草也好,甚至鳥也好,年年自落,自綠,自啼,絲毫不管朝代興亡,人事盛衰,也都可算得無情的了。然而在詩人看來,那最繁盛最活躍的楊柳,才是那些無情物中之最無情的,它一到春天就發葉抽枝,含煙惹霧,長條垂地,飛絮漫天,依舊把十里長堤都佔據了。這依舊的"舊"字,即指六朝而言,由於它依舊煙籠十里堤,所以使人感到似乎六朝以來,事事依舊,似乎無所變化,以此更見其無情。因而不得不以"最是"倆字來形容它了,這兩句仍是所見,而所懷即在其中。

詩人親身經歷了唐末的農民大起義,親眼看到了唐帝國的滅亡,可以說是他飽歷滄桑,所以 他對這種題材有特別深切的感受,詩雖不明說傷今,而傷心之意自見。





木山文


陵谷變遷之感,人自多情,故覺柳無情耳。《歷代詩發》

對於韋莊的《臺城》,我們在賞析的時候一定要抓住一個字——“柳”。

在《臺城》一詩中,柳是無情的,但是詩人卻是有情的。

一:詩人韋莊與舊都南京

《孟子》曾言:“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

因而,在賞析此詩之句之前我們要先來聊一聊詩人韋莊。

韋莊,字端己,是長安之人,他是詩人韋應物的後代。雖說年幼之時,家族便已衰落,但是,幼時的韋莊還是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也因而胸懷大志,滿懷抱負。

然而,彼時的大唐已經進入衰敗之年,880年,應舉不第的韋莊親眼目睹了黃巢攻破長安的過程,之後,寫下了著名詩篇《秦婦吟》

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淒涼無故物。
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之後的歲月裡,韋莊開始遊歷四地,於888年到達了帝王州金陵避難,而此詩也是詩人寫於此時的。

此時的金陵,早已不復當年六朝時期的“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繁榮昌盛。而臺城,作為以前的中央臺省和皇宮所在地更是成為了一片廢墟,也因此,臺城成為了詩人們憑弔的遺蹟。比如劉禹錫所寫的《臺城》,

臺城六代競豪華,結綺臨春事最奢。
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

而接下來,我們就來賞析一下韋莊的《臺城》

二:《臺城》賞析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漫漫長江之上,霏霏細雨而下,遠遠望去,還能看見岸邊青草。六朝的繁華往事如夢,如今只剩下春鳥悲啼。要說最無情的還是臺城外的楊柳,依然輕煙般籠罩著十里長堤。

在此詩中,首句寫景是為了做鋪墊而用,“霏霏江雨”、“齊岸江草”給人們一種朦朧之感,,而接著,詩人以“六朝如夢”四個字更是帶我們進入了數百年前的六朝繁華南京的夢境當中,接著一個“啼”字,將我們從夢中拉回,而“空”字,則告訴我們這些繁華早已不存在了。正如同李白所說的“四十餘帝三百秋,功名事蹟隨東流。”使人讀之有一種濃濃的感傷,也為全文奠定了一種濃郁的感傷基調,可謂是,悲涼之霧,遍被華林。

其實,我們在賞析懷古詩的時候,我們要有一種時間意識。

時間是流動的,時間在流動,萬物在變化,王朝從興盛到衰落,一個王朝滅亡,另外一個王朝興起。而在這時間流淌的過程中,終究有一些東西是不會變的,比如春天季節,比如大自然,它們就像一位過客一樣,坐看風雲變化,它們是無情的,是冷漠的。

而在這首詩中,柳樹就是一位過客。

無情最是臺城柳,詩人在這裡說柳是無情的,其主要目的是來反襯人是有情的,人會觸景生情,因景而感傷。

總的來說,韋莊的這首《臺城》就是將自然景物與歷史遺蹟相併列,以自然的永恆去反襯人生的短暫,以自然的無情,去反襯人間的有情。

三:韋莊的感傷

說完此詩的詩句賞析之後,我們就來聊一聊詩人想要以此詩來表達的想法。

在詩中,詩人是將過去與現在相聯,而我們也可以將詩文與現實所相聯。

在前文中,我們也說了,詩人生於唐王朝衰敗之際,雖然胸懷大志,渴求建功立業,但是卻一直顛簸流離,命途坎坷。按照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應為不知棲宿處,幾回飛去又飛來。

一種浮生如夢的情緒經常流露在他的詩中,自然,在這首《臺城》中其朦朧的環境的塑造正給人們帶來這種感覺。

當然,此詩最重要的思想表達還在於對國家的擔憂上面。

尤其是最後一句“依舊煙籠十里堤”,柳,依舊籠罩著十里長提,新事物終將會不斷的出現,對於彼時的詩人來說,他在心中或許已經預感大唐即將覆滅。

總的來說,韋莊的《臺城》充滿著對國家命運的擔憂以及對自己命運的不甘。


世間人物


詩中的“臺城”本是朝廷中央政府和皇宮所在地,到了中唐時期,已是“萬戶千門成野草”了,到了唐末,這裡就更荒廢不堪了。起句寫江南的春雨、春草,著意渲染氣氛。 “江雨霏霏江草齊”,這是江南典型的春景,充滿柔婉曼麗的情致。江雨如夢,而江草叢生,一歲一枯榮,給人帶來盛衰之感。於是,作者由眼前景物生髮出“六朝如夢烏空啼”的感慨。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兩句,以無情的楊柳襯托出詩人的無限傷痛。楊柳依依,總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當年的臺城,十里長堤,楊柳堆煙,何等繁華熱鬧,如今,臺城長滿了野草,只有互古如斯的柳樹依舊若無其事地生長著。這優美的自然景色和破敗的歷史遺蹟形成鮮明的對比,代表著六朝的繁華轉瞬即逝,因此在作者看來這景色是粗目驚心的。但臺城的柳樹卻不寬歷史如何滄桑鉅變,更不管人世朝代的興亡榮辱,只是“依舊煙籠十里堤” 所以,臺城柳是最“無情” 的。柳本來無情,作者卻強調柳之“無情” ,正透露出詩人心中的傷痛悲哀。 王士禎:“詠柳從無人說 ‘無情’者,一翻用,覺感慨不盡。


中醫食療健康養生


前塵亦在東風裡,銷了六朝未銷愁。

四個字就可以解釋:物是人非。

這種懷古詩有許多,比如劉禹錫“舊時王榭堂前燕”,比如元微之“白頭宮女在”,比如杜牧之“南朝四百八十寺”,我們都稱之為“懷古”,有意思的是,前人常常把懷古當成諷今,借詠歎古人古事來諷嘲今人今事。但不是全都如此,這一首詩亦然。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霏霏,源於《詩經》,寓意思念,巧的是大名鼎眉的沈郎沈約在《長歌行》中也曾寫道“依依往紀盈。霏霏來思結”,而大詩人何遜在也在詩中說“霏霏入窗雨,漠漠暗床塵。”因此,這個霏霏有羈旅的潛在含義,所謂羈旅,就是人世漂泊,形容作者自己。

六朝如夢,即追昔之意。

鳥空啼,那個“空”字用得極妙,所謂空,即是徒勞,白白浪費,毫無作用之意,隱藏了一個詞:“多情”,前朝風物猶在,但前朝人物不在,惹得鳥兒也跟著嘆息從而發出啼聲。

無情,便對應第二名藏起來的“多情”,先是做了一個結論,把原因留在第四句。

第四句有一個煙籠,其實上就是說柳樹生長得極為茂盛,柳樹成蔭,把整個長堤都染成了綠色。

這一句實際上同時存在兩個極端情感,一是如原詩所說“無情”,因為無情所以不在乎,不理會,不介意,我自開我的綠萌,哪管風雲交替,哪管世事變遷。第二便是反語,亦是“多情”,因為多情,所以綠蔭煙籠,所以染盡十里長堤。

詩人知道,無論是鳥兒,還是柳,都是無情之物。偏在他的眼裡處處是情,所以,這首詩裡還隱藏著最後一條線索。

詩人多情,所以詩人眼裡萬物有情。然而

有情,皆苦。

此為詩旨!


亦有所思


臺城

〔唐〕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此詩作於中和三年(833年)韋莊客遊江南時,詩題一作《金陵圖》。韋莊的這首七言絕句是憑弔詩中的佳作,感嘆興亡尤為深沉。

開篇詩人便施以筆墨,以“霏霏”二字道明江南春雨的特點——綿密細膩,又寫江草初齊,翠綠如茵,向讀者展示了一幅絕美的畫卷。次句筆鋒突轉,只言“六朝如夢”,一下子把人的思緒從煙雨朦朧的江南盛景中拉出來。

臺城為六朝禁城,是皇宮貴戚的活動中心,自然有無數的歌舞飲宴,也有道不盡的繁盛奢靡。蕭齊詩人謝眺在《入朝曲》中這樣描寫金陵:“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飛甍夾馳道,垂楊蔭御溝。凝笳翼高蓋,疊鼓送華輈。”由詩可見,六朝是那樣的富麗堂皇。詩人是文昌右相韋待價的七世孫,蘇州刺史韋應物的四世孫,也算是出身貴族,而今他所處的時代正在走向衰落,曾經那樣強盛開放的唐王朝也有著落日的前兆,再加之眼前的景象觸及了詩人敏感柔軟的內心,詩人心中自然是萬般情愫雜陳,融情於景。

鐵蹄踏碎六朝山河,也踏破黎民的家和國興之夢,昔日輝煌的六朝也在百姓的夢醒時分如煙般飄散殆盡。清代陸次雲這樣評價韋莊的《臺城》:“多少臺城憑弔詩,總被‘六朝如夢’四字說盡。”是的,唐朝身上有著金陵的影子,因為它們是那樣的相似。詩人在憑弔的同時,不願唐朝重蹈金陵覆轍,借六朝之事傷今。

詩人用一字“空”來奠定全詩基調。這裡的“空”與杜甫的“隔葉黃鸝空音”的“空”有異曲同工之妙,精煉而不缺乏韻味,是煉字的典型代表。“空”與“夢”相照應,更能營造出那種無奈世事走向,只與滄桑一道的悲傷。

詩人沒有直接表明內心的情感,而是對鳥進行刻畫,塑造了一隻“不問世間興衰”自在啼鳴的鳥。鳥既是如此,那樹又如何呢?樹應是歷史的見證者吧,該懂得興衰驟變之傷吧。可這臺城柳著實讓詩人失望了,暮春裡的柳樹也如那鳥一般,不知洞悉人心,甚至更加無情,依舊堆煙籠罩十里長堤。

“柳”被擬人化了,詩人說它無情就果真無情了嗎?實則不然,詩人在心裡並沒有怪罪於臺城柳,實在是因為自己悲之切,憂之深,才加罪於柳樹,借柳樹的“無動於衷”來反襯他的惆悵迷惘、無限感傷之情。

柳作為一種媒介出現在詩中,是詩人情感的載體,使詩人的想傳遞的情緒更有感染力。全詩共有28個字,期間含有江雨、江草、鳥、臺城柳這四個意象,營造了悽清感傷的意境。詩人身上不僅僅有著詩賦才華,還有著憂國憂民兼濟天下的情懷,一詩一詞,足以窺見文人風骨。


牧之文化


韋莊的《臺城》是一首懷古詩。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台州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古代詩人,路過或者參觀古代遺蹟,一般都會以詩抒懷。更何況韋莊面對的是六朝古都的金陵呢。韋莊站在金陵城外的江邊,看景思古,心中頓生一絲悲涼:

——細雨如絲,水草豐盛,這如畫的江南春景背後,六朝的興衰往事如夢,早已成了過去,只有鳥兒在這裡無奈的悲鳴。

用“江”、“雨”、“草”構成的很平常的金陵春景,用“鳥”的悲啼,讓景色融入了一些悽迷,也帶入了作者的情緒。

——最無情的是這臺城的楊柳,不管臺城裡是歌舞昇平,還是煙消雲散,依然在十里長提上茂密的生長。

——作者在感嘆,“無可奈何花落去”,不管什麼事情,都講被歷史淹沒,無法阻擋,“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