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故事:兵馬俑真是用活人燒製?一尊兵馬俑裂開後,千古謎題終於被解開


1974年3月的一天,潼縣驪山鎮西楊村農民,在陵東1.5千米的地方打井時,發現幾個破碎的用泥土燒製的與真人一樣大小的陶俑,起初村民們不知道是何物,但多少知道並不簡單,於是向上級彙報。後來經陝西省考古隊勘探和試掘,聞名世界的兵馬俑,得以重見天日。

故事:兵馬俑真是用活人燒製?一尊兵馬俑裂開後,千古謎題終於被解開

兵馬俑作為我國,甚至世界的歷史文化遺產,自被挖掘的那一天起,就廣受人們的關注。在1987年,更是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自此之後,對於兵馬俑的研究就更加的深入了。面對形象如此逼真而且不帶重樣的兵馬俑,人們不禁疑惑,難道這些兵俑真是活人燒製而成的?

故事:兵馬俑真是用活人燒製?一尊兵馬俑裂開後,千古謎題終於被解開

這種說法也不是沒有依據的,因為在我國古代,確實存在著人殉的喪葬制度。這種制度是伴隨著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到達奴隸制建立後而盛行的一項殘酷而野蠻的制度,最興盛的時期便是殷商時期。經現代考古發現,商代貴族的墓中都有人殉的現象,在已經挖掘的安陽殷墟王陵區中,殺殉、生殉的竟然達到五千多人,可以想象當時墓主人下葬時的殘忍景象。那麼統一了六國後的秦始皇,會不會也採用相似的喪葬制度呢?畢竟在很多人的心中,秦始皇一直是一個暴君形象。可就算真的如此,這麼多的兵馬俑,又是如何燒製的呢?

故事:兵馬俑真是用活人燒製?一尊兵馬俑裂開後,千古謎題終於被解開

經考古發現,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種類很多,包括車兵俑、立射俑、跪射俑、武士俑、軍吏俑、騎兵俑,馬俑等多種類型,而每一個種類還分有不同等級的士兵或官吏。兵馬俑從身份上區分,主要有士兵與軍吏兩大類,軍吏又有低級、中級、高級之別。一般士兵不戴冠,而軍吏戴冠,普通軍吏的冠與將軍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鎧甲也有區別。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騎兵、車兵三類。根據實戰需要,不同兵種的武士裝備各異。如此複雜而又龐大的軍隊體系,讓人不禁疑問,如果都用真人燒製,那還有人打仗嗎?

故事:兵馬俑真是用活人燒製?一尊兵馬俑裂開後,千古謎題終於被解開

其實兵馬俑大部分都是採用陶冶燒製的方法制成,工匠們首先用陶模做出初胎,再在其上覆蓋一層細泥進行加工刻畫加彩,因此其實當時的兵馬俑都有色彩鮮明的彩繪,有些陶俑出土時還保留有一些色彩,但是由於出土後被氧氣氧化,很快就消失了。根據一尊破裂的陶俑提供的信息,專家們發現大部分的陶俑是被拼接燒製的,總體分為俑身和俑頭,運用塑模結合的方法,依照模型燒製後,再對兵俑進行塑性,使兵俑的形象更加的豐富。前文所說的不帶重樣的“千人千面”的兵俑的俑頭則並非由模具製成,而是工匠對俑頭進行直接捏塑,因此就出現了各具特色的兵俑形象,這個千古謎題終於被解開!

故事:兵馬俑真是用活人燒製?一尊兵馬俑裂開後,千古謎題終於被解開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已經有了答案。其實關於人殉制度,早在周王朝時期,統治者就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訓,強調“明德保民”。隨後更是推行了“周禮”,這種有違道德的制度就受到了很大的抑制。雖然隨著周王朝的瓦解又死灰復燃,但是到了秦獻公元年,秦國已經正式的廢除了人殉制度。開始以“俑”殉葬,各種各樣的陶俑、木俑代替了以活人來陪葬的方式,在此之後,“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專有名詞。秦兵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頂峰。

故事:兵馬俑真是用活人燒製?一尊兵馬俑裂開後,千古謎題終於被解開

想必雖然秦始皇在位期間政令嚴苛,但也不至於將自家的將士們都燒作活人俑來為他殉葬,比起在死後虛無縹緲的世界裡“統領千軍萬馬”,他更希望的是自己和祖輩們一手建立的豐功偉業能夠萬世長存,因此怎會有如此行徑呢?大家是怎樣認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