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記錄新冠疫情的電影紀錄片,將出自哪位導演之手?

非服務區域


我覺得周永旗可以,《人文中國》記錄片欄目總導演,國視經典影視集團總導演製片人,代表作《可可西里的哭泣》,《永遠在路上》


蝶蝴影視


應該由張藝謀來執導!

張藝謀絕對是中國導演領軍人物之一。做演員時候,主演第一部電影《老井》奪三座影帝。當了導演之後多部作品獲得年度華語片票房冠軍。比如《活著》、《英雄》、《十面埋伏》、《金陵十三釵》。

張藝謀除了導演影片之外還導演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模式,2022年冬奧會張藝謀會再次為全世界呈現一場視覺盛宴。可以說他是我們國家的好導演,為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張藝謀在人才選拔方面也是有獨到的眼光,就比如當紅明星鞏俐和章子怡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且還有最年輕90後影後周冬雨,像倪妮、白百何這些謀女郎都屬於一線女星。

張藝謀將這屆運動會開幕式編排很到位,藉助奧運的大煙花,成功勾起了全民的愛國感,從民心和激動的輿論上看,這點優勢至少不在任何其他屆奧運國家之下。

這次疫情是很多國民一生中經歷最大的事件,需要拍得恢宏壯烈調動民族凝聚力,所以只有張藝謀能勝任!





港燈


我認為馮小剛比較合適。

雖然馮氏幽默及他的商業賀歲片為人們所熟知,但是馮導還是有很多部經典的大場景影片值得觀看的,擅於利用影像與情緒鋪陳回顧歷史災難的馮小剛,曾繳出煽情卻也動人的《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則以更寬闊的視野來回顧當年中國的天災與人禍,姑且不論影片中的政治立場與批判。這樣的災難包裹在人性與政治謀略之中。萬千災民的苦難面貌,政治帳幕內的運籌帷幄,「孰抉擇對,孰抉擇錯」的價值判斷,早已超越政派觀點,成為影片給世人的警世洪鐘。

《一九四二》中選擇用三個面向來觀察這段歷史。

一個是張國立飾演的東家與災民的逃難過程,突顯如螻蟻般廉價的生命與苦難;

一個是從河南省長李培基一路到委員長“求救”的政治思維,捐糧還是救災,防守還是撤退等都是政治盤算;

另一個則是以記者白修德為代表的外國人觀點與國際觀瞻,但畢竟這還是中國故事,此線的故事分量與重要性較前兩部分略低。

無論如何,這部電影多面向地呈現中國人的歷史與苦難,諸多歷史教訓與血淚含藏在故事細節裡,暴露著人性在求生存下顯得猙獰而脆弱。

綜上,相信馮小剛是比較適合拍攝新冠電影的人選!


勇俊撩電影


10部,70小時。1月30日,國家廣電總局緊急調配優秀紀錄片作品免費支援湖北廣播電視臺播出,其中包括《長江之戀》《本草中華》《人間世》《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溫暖在身邊》《希望的田野•興安嶺上》等多部紀錄片作品。

此外,近百部優質紀錄短片,包括《回家過年》《英雄歸來》《中國力量》《汶川十年·我們的故事》等紀錄短片支援全國各地電視頻道,通過“抗擊疫情——中國夢主題短紀錄片公益展播活動”集中播出,進一步充實廣電機構節目資源,豐富防疫期間的精神文化生活,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連日來,在有關部門的統籌和指導下,紀錄片人和紀錄片播出機構、製作機構緊急行動、積極協調,充分發揮紀錄片的獨特優勢,全力投入到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有力地承擔防控宣傳和文化服務的責任使命。

直擊一線,記錄我們的戰“疫”

疫情就是命令,記錄就是天職。武漢前線,紀錄片人也堅守在自己的前線。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紀錄片人積極行動,在短時間內組織拍攝多部作品,用鏡頭記錄各地防疫一線的故事,增強人們戰勝疫情的信心,鼓舞各界防控疫情的鬥志。

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是由央視紀錄頻道與總檯新聞中心、湖北廣播電視臺等傳統媒體,以及快手、二更、VUE等短視頻平臺進行深度合作,共同徵集作品,並向有潛力的視頻作者定向邀約,專門定製而來。鏡頭聚焦武漢的普通人,其中有奮鬥在救治一線的醫生、護士、軍人,以及普通市民、快車司機、外國人等,用影像記錄下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大家溫暖的堅守與默默的努力,多角度展現在危難時刻,眾志成城防控疫情的決心。

位於戰“疫”中心的湖北,湖北廣播電視臺從1月20日在全臺範圍集合精兵強將組建戰“疫”紀錄片攝製團隊,約20名編導、攝像兵分6路,深入醫院、街道、社區、部隊進行跟蹤拍攝,力圖用鮮活的鏡頭,全景觀地記錄戰疫中醫護人員、市民、志願者、軍人以及患者抗擊疫情的真實故事和動人場景。

1月24日至2月2日,火神山醫院從動工到建成。攝製組從空中到地面全程記錄了這一“中國速度”的建設奇蹟,積累下寶貴的一手素材,為央視紀錄頻道製作播出紀錄片《“雲監工”下誕生的火神山醫院》提供了有力支持。

2月2日8點55分,8架滿載軍隊醫療隊隊員和醫療物資的大型運輸機飛抵武漢。這是繼汶川、玉樹抗震救災之後,中國空軍參與非戰爭軍事行動同時出動大型運輸機數量最多的一次。攝製組全方位記錄瞭解放軍馳援武漢特別行動。

2月3日至5日,攝製組選擇武漢24個有代表性的戰疫點航拍,以空中視角記錄下24小時裡的24個戰場中的故事,它們是武漢與時間賽跑、與病毒搏鬥的縮影。

1月29日至2月8日,湖北電視臺紀錄片部策劃推出系列微紀錄片《非常手記》(共38集,平均3分鐘一集),用手機記錄隔離生活,用微弱之光折射戰疫宏圖。

2月5日起,《軍事紀實》欄目推出《人民軍隊戰“疫”紀實》。在近期播出的節目中,觀眾隨著被包裹得嚴嚴實實的鏡頭進入到隔離區。醫療隊隊員們不僅要夜以繼日地按時巡查病房,安排病人用藥,還要保障好病人的日常生活,安撫他們的情緒。為了防止回家後交叉感染,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的很多醫務工作者,從參加戰“疫”以來就沒回過家,他們只能利用吃飯間隙跟孩子視頻……

中國教育電視臺聯合中國視協行業電視委員會、秧紀錄、中國紀錄片網共同發起《戰“疫”24小時》:抗擊疫情全民微紀錄計劃,面向普通人公開徵集疫情防控中的珍貴瞬間。入選的視頻除了通過中國教育電視臺“發現中國”欄目進行播出外,還將通過網絡等新媒體平臺進行全球發佈。


小郭經典影視廳


記錄新冠疫情的據我瞭解是《急診科醫生》的導演是鄭曉龍,1952年11月30日出生於北京,中國內地導演、編劇、出品人。



娛樂資訊陪你看


第一,要有很高的知名度。

第二,要有資歷,大家都知道,馮小剛當過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總導演。

第三,就是實力,馮導的能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拍出了很多影視作品並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此次疫情,馮導也是很關注很關心,他們兩夫婦也捐款了100萬。為他們點贊。馮導是最棒的!




大老闆S


個人感覺,既然是紀錄片當然還是挑選主攻紀錄片的導演來最合適。對於其他類型的導演來說,敘事方法可能過於感性,容易失去紀錄片原有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導演劉鴻彥作為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總導演,在頂著口碑爆棚的前兩季的壓力下,仍然給觀眾交了一份非常漂亮的“作業”

再加上以往一些難得的經歷必定也讓她有不同的視角來給觀眾傳達信息。

曾參加1998年抗洪、2003年抗擊非典、神舟發射、汶川地震、廣州亞運會等重大事件的報道,也從2003年擔任新聞頻道長紀錄片欄目《紀事》的製片人等。

閱歷和經歷也是比較合適的所以我認為劉鴻彥來做抗擊新冠病毒紀錄片的導演比較合適。





電影攪拌機


自今年春節前後,湖北武漢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並擴散至全國各地以來,我們目睹了從2003年“非典”之後又一次流行傳染病在國內的蔓延傳播。面對每天日益升高的確診病例和死亡患者數字,以及一個又一個令人揪心動怒的新聞事件,相信很多人都時刻關注著此次疫情的防控形勢與最新動態。

由於此次疫情爆發時正值中國的農曆春節,按照往年傳統,很多出門在外的打拼者總會回到老家與親人團聚,共享闔家之樂,但今年突然出現的特殊情況卻徹底打亂了全國人民的生活節奏。在嚴峻的防疫形勢下,一些人不得不選擇閉門不出、自我隔離,並退掉車票機票延遲返工時間,整個社會的運轉也一度陷入半停擺狀態。

受到疫情的衝擊,國內經濟形勢持續低迷,尤其第三產業更是一片哀嚎。眾所周知,自1月23日起,國內七部春節檔電影直接撤片,之後全國各大院線亦相繼停業,再之後廣電總局和電影局又發出通知禁止劇組開拍影視項目,國內影視行業幾乎完全進入停滯期。

儘管國內的紀錄片行業屬於影視業佔比不大的一個狹窄分支,但據瞭解,很多一線紀錄片創作者和從業者的工作與生活也受到了相當的影響。

在此次疫情蔓延期間,這些紀錄片人究竟經歷了什麼?他們又採取了哪些防疫措施?是否有人想過拿起攝影機拍下點什麼?疫情是否波及到了紀錄片行業的正常生產?一線從業者的經濟收入是否有所下降?

近期,帶著這一連串的問題,DOCO熱紀錄也特意聯絡採訪到了國內九位身居一線的紀錄片從業者,他們之中有導演和製片人,也有公司高管和學者。

在我們的提問下,這九位紀錄片人如實回饋給我們相應的答案,儘管這些回答都很細枝末節,但我們也深信,任何當代史都是由一個個具體而樸素的記錄所堆砌產生的,我們絕不能忽視這些寶貴的細節。因為,或許在將來的某一天,這些答案就是我們回望歷史進程的最佳註腳。

獨家 | 面對新冠疫情,這九位紀錄片人如是說……

任長箴,導演,代表作《舌尖上的中國》《原味》《生活萬歲》

疫情期間,我一直在北京的家裡。生活的很好,看書、網聊、做飯、遛狗、補覺、追劇、看《魯豫有約》。小區防控挺好的,我和家裡人會對當前的情況有些討論,也有朋友給我寄口罩,三個朋友給我寄,我很安全。

我現在手頭沒有工作。談好的工作,正在推進合同,但是沒有開始,應該會推遲,不過也沒有什麼焦慮。

關於拍攝與此次疫情相關的紀錄片,我毫無這種衝動。我覺得,這個時候衝到一線拍攝的人都很棒,很勇敢。


虎痴盤影


既然是紀錄片當然還是挑選主攻紀錄片的導演來最合適。對於其他類型的導演來說,敘事方法可能過於感性,容易失去紀錄片原有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導演劉鴻彥作為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總導演,在頂著口碑爆棚的前兩季的壓力下,仍然給觀眾交了一份非常漂亮的“作業”

再加上以往一些難得的經歷必定也讓她有不同的視角來給觀眾傳達信息。

閱歷和經歷也是比較合適的所以我認為劉鴻彥來做抗擊新冠病毒紀錄片的導演比較合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487cc43e55b243da937d2a54215954d5\

秀嶼大海


誰記錄都一樣,彆扭曲歷史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