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文學作品中所造的意境,一定要合乎自然嗎?

茗茗之中-徐瑞


萬物運動都有其自然的內在的規律,誰違背了規律去辦事,誰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日東出西落,日夜交替。水高往低走,奔流到海。人出生→長大→成年→衰老。都是自然規。歷代皇帝自稱萬歲,有幾個活過百歲!可見自然規律之偉大。文學創作的意境也一樣,一定要符合自然,比如你說:太陽從西邊出來了,照在大地上冰涼冰涼的,豈不是貽笑大方了。或者說:洪水從山腳滾滾向上,沖壞了壯稼。有人信嗎?所以一定要符合自然,才能使文學作品融入自然,體現出自然美,讓人賞心悅目。


可元昌


首先回答,答案是肯定的。

1、所萬事萬物都在自然的客觀規律中運轉,文學作品也不例外,從自然中來,最終仍然要回歸自然,這是萬事萬物的運動的客觀規律。

2、我們可以把每一部作品看作是在塑造一個意境空間,比如一幅畫,一首詩,你能把讀者的思維帶進你所塑造的意境空間,就會發生所謂的靈魂共振。

而想要產生靈魂共振,那麼作品的背後,是源於自然生活的經歷和文化底蘊的共鳴。沒有這種文化底蘊和生活經歷產生的見解作為背書,就很難產生靈魂共振。因而你的作品就很難得到認同。

3、要想文學作品能夠準確的表達並塑造這種意境空間,這就要求我們對自然生活的知微見著,體驗的越是細微,表現出來的就是獨到的見解和深邃的洞察力。

比如我們學畫畫,任何細節的刻畫都來自於細緻的觀察。當然,只有觀察還不夠,還要在形象中賦予靈魂,否則就會像形,而不得其味。

以上就是個人的拙見,分享給大家,請大家斧正,謝謝。


禪茶君


不一定哦,文學作品裡。各種各樣的描寫,都是為了表達作者的心,就像是作者為讀者營造出來的一個夢,以夢為馬,詩酒趁年華。

舉個例子吧。

我的夢 是一座城

一座最小的城

沒有森嚴的殿堂

沒有神聖的墳陵

安安靜靜 安安靜靜

只有一團薄霧

只有一陣微風

還悄悄依戀著——童年的純真

-------顧城 我的心是一座城

現實冷的刻骨,可是夢裡我們還是懷抱希望。


泰國聖物


什麼是意境?意境是指文藝作品中描繪的生活圖景與所表現的思想情感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

意境的特點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文學作品在寫作中創作的意境就是為了感動讀者和觀眾及所有欣賞文學作品的人。作者在文學作品中反映人物與故事的“境”的同時,也在表現作者自己的“意”,即作者自己藉助形象與故事及自然,來表現自己的心境,寓心境與形象之中。這裡麵包括著作者和欣賞者兩個方面。這是由作者的審美觀念和審美寫作評價水平決定的,有真與假,有與無,大與小,深與淺之別,這些與讀者和觀眾及欣賞者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評價不同,而有大小和深淺之分。

既然文學作品是反映社會,揭露社會的醜惡,歌頌社會進步人物,促進社會發展,那麼,它就可以運用文學作品創作規律與技藝,以誇張的手法去描繪自然。當然,這個描寫離不開人物與故事所處的環境,而這個環境肯定符合人物思想發展脈絡,符合自然情境。

例如,作者寫一個歡快的場面,就可以誇張的手法,晴空萬里,陽光燦爛,載歌載舞,鑼鼓喧天。寫一個悲傷的境況,也是用誇張的手法,黑雲壓頂,天空暗昏,風雷交加,大雨傾盆。

以上這些情境都是自然描述,這些景觀在我們的生活中都是見到過的,這些自然境情,不但合乎自然,而且,還充分地體現了作者“喜”和“悲”,埋藏著作者的意境。這樣描寫是對的,是符合事物本質的發展規律的。反之,作者違背這這種合乎自然的寫作技藝,那麼,這就是違背了客觀存在,寫不出人物和故事的主題靈魂。因為,很可能作者在寫“喜”與“悲”時,已經埋下了伏筆,使人物和故事翻轉,由“喜”變“悲”,或由“悲”變“喜”。這就是文學作品吸引讀者和觀眾及欣賞者的魅力所在。

總之,文學作品所造的意境,一定要合乎自然,合乎人物和故事因果關係發展的客觀規律。

 


言者青青


我瀏覽了一下部分回答,看出了那些回答都出自內心,因此,我為他們點贊。

的確,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不能違背自然法則,否則,將會是異想天開、痴心妄想!

所以,我不僅不寫那類不靠譜的什麼神話、魔幻、穿越式的文章,甚至根本就看那類東西……而且,我的每一部作品都是通過了好長時間的調查研究,最後才決定寫作方向。雖然我也曾在《龍泉觀傳說》和《阿狗外傳》中穿插了一些神話故事,但我都講明瞭“相傳”之類的提示,而並非我的原創。但最終的局點,依然回到了自然法則上來。所以,我們應該承認,文學創作,不管怎麼虛擬,都必須遵循自然法則!


用戶流洋


我們要談藝術這個概念首先要弄清兩個象,意象和具象。藝術思維是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有機結合。藝術離不開自然,但自然或自規律是具象的。藝術只有通過藝術家的意象創作才成為其藝術。比如太陽,就這個一個,這叫太陽自然,但十個畫家去畫這個太陽都會加入自己的藝術思維也即是意象思維。故十個藝術家所畫的太陽自然便在具象的啟發下自然啟發下通過藝術創作形成了自己的藝術作品了。










盧章林


文學作品是一種思維模式對自生萬物認知的再現形式,但是,並不是完全,也不可能完全按照具體的存在表現,要經過認知、判斷、審美,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取捨。這種取捨就包括對客觀存在的“改變”。而且,文學藝術的“真實性”與客觀存在的“真實性”並不等同,所以,文學作品營造的“意境”的真實並不需要完全和客觀存在一樣,有的時候,文學作品中的意境更強調想象。比如科幻文學作品中的意境,可能根本在客觀現實中不存在。文學作品的表現一定是要“更高的”!


梁生智


應該說,文學是出於現實而高於現實的,對現實應該具有指導作用。文學作品中所造的意境,不一定都要合乎自然,好的文學應該面向未來。事物總是不斷髮展著的,對於未來,人們無從知道其是否合乎自然,所以要追求,只有在無數次看似不合乎自然的探索和追求之失敗中,才能找到新的自然,而文學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描繪、想象、營造那些未知的奇特的意境,鼓勵人們去積極探索。


大飛艇


不一定要合乎自然,但一定要做到讓讀者從心理上情感上欣然接受。

現實主義作品展現的是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浪漫主義作品構建的則有可能是光怪陸離,甚至是荒誕不經的另類世界。這兩類文學作品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但都能被萬千讀者所接受的關健在於很好的把握了一個度。

你可以飛流直下三千尺,你也可以上窮碧落下黃泉,你還可以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讀者心裡都能夠接受,但你不能像窮女婿寫的這副對聯,挑戰讀者的底線:太尊翁在上,上到九千里靈霄,玉帝蓋樓,你在樓上做壽;愚晚生在下,下至十八層地獄,龍王淘井,我在井底挖泥。


今月何又是


萬物都在自然規律中運轉,誰也逃不出自然規律的框架,春夏秋冬,花開花落,日出東方西山落,萬里大江往下流。

生老病死誰也迴避不了,人活百歲終歸一死,皇帝萬歲只是口號,千歲萬歲夢想太高!

當然,神話,科幻,另當別論,那是海寬天空,不著邊際的故事吧!

好的文化作品是不能也不可能回背自然意境的,假如當你瀆到有個幾千歲的老人海平面上散步,幾隻小貓在天空飛舞,晚飯後看見太陽在西山慢慢升起,霞光萬道!朋友你有啥感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