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現在農村結婚有到城裡飯店包桌的,吃完飯後不少親朋倒剩菜,你覺得合適嗎?

農大知事


很高興能參與作答

但是每個地方都不一樣的風俗習慣,有的地方不吃每個人發幾個塑料袋,然後一上菜就倒了倒回家吃的。我們那邊就不一樣了,而是吃了,差不多就每一桌都發幾個袋子你想倒就倒不規定。

1.看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有些不吃直接倒回家吃。

2.對於年輕人來說的話,在我們廣東這邊是很要面子的,所以年輕人不適合。

3.吃剩下的菜我們是不能浪費掉,所以說就倒回家吃。

全年都有吃不飽的人,為什麼我們要浪費呢?


請叫林先生


您好樓主!很榮幸被邀回答這個問題,我是南飄小弟,一名生活領域創作者。我覺得對這個問題,我作為自己家裡也經歷過這件事,來回答你的問題。

就在去年五月份我哥哥結婚就是在鎮裡包辦的酒席,結婚是喜事,所以請我們親戚,鄰居,村裡人還有要好的朋友去吃酒,在酒席上非常熱鬧,不過農村吃酒席大多都是帶著孩子(以為很多都是留守兒童)在家爺爺奶奶帶著,家裡吃酒席有這樣習慣,喜歡喝酒的人結伴圍桌坐下,不喝酒的圍桌在一起,喝酒坐在一起,他們桌子上的飯菜幾乎沒有怎麼動,而不喝酒這些人坐在一起,桌子上的飯菜幾乎剩下不多,剩下的也是那些大菜(避如牛,豬,羊,狗,雞肉,魚)有人說為啥剩下這些呢?以為這些大菜是吃飯時上的,開席上半場全是冷菜,素菜,幾個小炒,這些菜他們就吃飽了,其次喝酒桌子上人從頭到尾就是在聊天或者喝酒,最多會吃一些下酒菜,別的菜也會動一點,但大部分看上去多和原來端上來的樣子,沒有太大的區別。

這樣在酒席要結束,客人離場了,我們感到非常浪費,但是自己家裡打包也吃不完,於是就叫上親戚,鄰居,把飯店裡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回去,這樣又能做個人情還不浪費糧食,同時也是積極國家響應號召勤儉節約,如果不打包大部分都是倒掉,有些飯菜一點都沒動的倒掉真的不合適。

其實今天樓主提出這個問題真的不好回答,要看主家的態度客觀性。按照正常的來說自己家人吃不完,如果菜品都是沒有動,後者剩下太多,不打包也是被飯店裡倒掉,確實浪費。因為這些飯菜已經被客人吃過了,如果客人沒有離場就去打包這樣話是不合適,同時對別人也不禮貌。如果這兩者都沒有,那麼在個就是看主家態度了,主家真的沒有讓親戚打包的意思,那麼就不合適了。如果主家怕被客人吃剩的飯菜不衛生(或是知道哪個桌子上有傳染病不好意思得罪這個客人,那麼可以等這位客人離場後,在告知這個打包的親戚不讓打包原因真像),不然佔了小便宜讓自己的身體生了病,可就得不償失了。

以上是個建議和做法,如有不足之處請諒解。




南飄小弟


只有農民打包嗎?打包怎麼了?

我們老百姓實在,不知道什麼是清高,我們就知道掙錢不容易,所以花錢買的東西當然不能糟蹋了。

現在的宴席,說實在的真是浪費,滿滿一桌子菜,連一半都吃不了,剩那麼多,不打包留著幹嘛?

撿那些沒怎麼動過筷的拿回家,加熱一下還可以吃。

沒過苦日子的,可能會對打包這件事看不慣,嗤之以鼻。

能夠拉下臉打包的,也就只有我們這些七零後六零後等老一輩人了。

還記得我結婚時候,家裡擺了幾桌酒席。那時候,為了省錢,都是請廚師在家做菜。

那個時候,一頓飯吃完,酒桌上基本剩不下啥了,但是,即使這樣,家裡人依然會拿個大盆,把桌上吃剩的都一股腦倒在裡面,不管是青菜還是魚肉,都摻和在一個盆裡。

然後,做飯的時候倒出一些熱一下,就是一頓飯。

那一盆剩菜能吃好幾天。

擱現在,唉,誰還要?

雖然是打包,也得挑挑揀揀。不像以前,一股腦都要!

勤儉節約是傳統美德。

應該提倡發揚!

生活好了,也不能忘本!





7度風


我覺很合適,因為在飯店包餮客人吃不完的飯菜,如果不打包帶回來,飯店會全部倒掉,變成沒人要拉圾,時間長就發臭,又汙染了環境,又汙染了空氣,況且農村人在飯店包餮,親朋好友也不一定全部可以到場,這樣一來,本來準備了這些人的棹數,結果人沒有到齊,那就有沒有人座的棹數,飯店的飯菜都很貴,中午吃過了的。晚上就各自回家去吃了,那麼如果不打包帶回家去吃,那就是很大的浪費,平常家裡沒有好菜吃,各人打包帶回家,全家人也吃得到,

我本人親身經歷過幾次,我有幾二哥,侄子,還有我的鄰居,住在縣城,我們鄉下到縣城6O多里,他們飯店包餮,每次吃不了的都會各人打包帶回來,還有一次,我在縣城的二哥做滿月,我抽不出時間,沒有去吃飯,下我大嫂給我帶回一整棹的菜,還有2並高級酒,使我一家也吃了幾天,所以說飯店吃不完的菜打包帶回家,是多方面有好處的事,老詩中鋤禾,說得很好,那時候說的是糧食,還沒有現在飯店的菜貴,任何年代,都是節約光榮,浪費可恥。老哥這裡多說一句:如果你們到飯店吃飯,吃不完的飯菜,記往一定要打包帶回來。謝謝大家。


友好為人99


無傷大雅 記得我們農村那時候辦紅白喜事 完後都是主家端著倒在一起的剩菜給左鄰右舍分分那時候我們覺得很正常啊 也沒那麼多想法 現在的生活好了 有的人就看不慣了 而且是年輕人居多 他們覺得吃不了兜著走不可思議😃這兩種情緒都很正常 沒什麼對不對的 年輕人看到有人倒剩菜請包容些 畢竟我們的父輩們都是經過那個年代的 有些東西太刻骨銘心了 所以他們餓怕了老人呢見後輩有看不慣這種行為的 也別在意 時代不同了 大魚大肉的他們也都厭倦了 有些東西就這樣 什麼多了也就不在乎了 所以 都沒錯 求同存異就好…


辭舊我


現在的農村人孩子結婚也想大操大辦,也想有一個儀式感,所以說在縣城好的酒店也願意給兒子舉辦盛大的婚禮,這就是農村人經濟條件改善了,想要的那種儀式感的感覺更強烈。更是想給自己孩子沒有一個好的結婚的環境,讓孩子們把這人生中最有意義的結婚大事辦好。

自然在縣城裡辦婚禮是一個很熱門的方式。所以說能把親戚朋友從農村請到縣城裡的酒店舉辦婚宴,這很正常。我到過農村,參加過婚禮,也是在縣城舉辦的婚禮,並且還在那個大酒店吃的婚宴。當時酒煙散的時候,親戚朋友們就像酒店的服務員,要很多塑料袋,然後把一些大家沒有怎麼吃的剩菜都打包起來,然後拿回家再吃,這也是一種節省的表現,不是浪費,我想這樣的舉動我們都應該贊成的。

一粒米,一點菜都是很奢侈的東西,千萬不能浪費我覺得這種行為值得給贊,我們應該支持的,所以我說這不是農村人那種佔便宜的表現,而是勤勞善良的表現。別說農村人,現在我們城裡人在酒店吃飯,還打包呢,這是一種最節儉好品質應該弘揚。




伊春美食美客


這種事情我個人覺得無論農村的還是城市的都不丟人。

節儉一直是中華名族提倡的一種美德,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個婚宴開始浪費的就很嚴重,感覺能吃一半就差不多了,看的叫人心疼。

我小時候在農村長大,那會要是有一家有宴席那可是大事,就和過大年似的的,村裡的男女老少就跟打仗似的,那還有什麼生菜。我以前就浪費一個雞屁股還被我爺削了一頓。現在生活好了人們肚子的油水大了,婚宴變成了一種排場,吃於不吃,好吃難吃都在其次關鍵是排場。與其吃不完扔掉,我覺得有人帶走再利用一下挺好的。

古代傳說人死之後有一項懲罰,就是把人用鐵鏈鎖住,面前是他從出生到死亡所有吃剩的食物,必須全部吃光才能去下一關審判,想一想放了一百年的過油肉是什麼味道,所以不要浪費,更不要譏諷珍惜食物的人


寒塘渡飛雪


吃酒席時,吃不完的菜打包是很正常的。

酒席上吃不完的菜,如果客人不打包,那飯店服務員一般都是倒掉了。自己桌上的飯菜,吃不完打包,很正常。不但農村有,城市裡也有。


我最早跟家裡大人吃酒席,那都是30多年前了,那時的酒席都是在家裡自己提前好多天準備,院子裡砌幾個大灶火、借桌椅板凳、借大盆等等,很熱鬧。

30多年前時,那時村裡人生活條件有限,家裡做飯,能一個星期吃一次有肉的飯都很不錯了。所以那時吃席時,桌上所上的食物,基本上帶肉的都能吃完,酒席將要結束時還會上主食“蒸饃”,那時的人們沒有人打包,也不會有人打包,桌子上剩的食物,“端調盤”的幫忙人會收一收,幫忙人最後吃的往往都是桌子上剩下的飯菜。

隨著城市的發展,家庭生活條件的改善,大約2000年之後,村裡人沒有在家裡待客了,都要是到飯店包桌待客。飯店包桌雖然價格貴,但是菜品豐富、量也大,開始出現了“剩餘”,也是從那時開始出現了“打包”。

剛開始出現打包的那些年,很多人都不好意思去打包,覺得丟人。可是後來看到服務員們直接把桌上的沒有吃完的剩菜直接倒掉,然後慢慢地打包的人多了。因為食物都是花錢買的,雖然沒有吃完,但是直接倒掉那也太浪費了,打包帶走,回家慢慢吃。

這十多年間,每逢吃酒席,到酒席結束時,都可以看到打包的人,最早時還是自己從家裡帶塑料袋打包,後來飯店裡都準備“打包袋”(還是塑料袋),在酒席結束後給每桌都會送幾個,讓客人自己打包。

農村人更仔細,更深知一粒米、一碗飯的來之不易,看到一桌子沒有吃完的菜,肯定要打包帶走回家吃。


飯店沒有吃完的飯菜打包帶走,這是“勤儉節約”的最好體現,我覺得很合適!


人在風上走


從小的時候到大學畢業,可能這幾年都沒有好好過雞鴨魚肉的。真的,那個時候條件很艱苦,家裡很窮。經常全部是白米飯,什麼菜也沒有。能夠吃飽的話就應該不錯了。記得讀大學的時候,在學校裡很喜歡吃學校那個面。但是囊中羞澀,沒有一次吃麵是夠了的。更不用說想吃一次雞,鴨,魚肉,都幾乎不可能的。

97年那會兒到成都來上班。那個時候我在村小上班,周圍有七八個學校,都歸中心校管理。經常有中心校的領導和其他學校領導到學校的檢查,搞教學研究活動。畢竟學校比較小,老師少,所以中午吃飯的時候基本都在外面農家樂吃。很多時候吃完飯以後還剩下一整隻雞或者其他很多沒有吃完的,都被我全包了,全部打包回去,放在冰箱裡面要吃幾天。其實周圍同事也鼓勵我打包,我不喜歡浪費。所以我一直堅持到現在,只要看到餐桌上沒有動過的,我都會把他打包回去,自己吃或者拿給家人吃,我不覺得這個是丟臉的事情。

反倒是農村有些可能過於計較,愛好面子,過年的時候去參加一個婚禮。看到剩下的菜,有些菜幾乎沒動。我就讓親戚打包回去了。親戚就說,不好意思別人會笑話。更多他們打包的話可能打回去給家裡的貓貓狗狗吃了。

所以我一直以來覺得把剩下的菜打包回去,這這是一個好的習慣,當然更多的時候是方便了我這種懶人不喜歡做飯的人,其次,節約的美德在我身上也得到了傳承,都不好意思自誇了。


楊鍋來了


記得小時候,家裡沒什麼吃的,印像中一兩個月難得吃次肉。非常期望能有哪家誰誰過生請客,誰誰家修新房請客,因為媽媽做客回來不光給我們帶了糖果,還會帶回一些帶葷腥的肉類熟菜。

兒時“幸福”的時光給我留下很深的記憶,也養成了從不浪費的習慣。

節約本來就是中華的傳統美德,所以說吃完打色剩菜沒什有可醜的,反而值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