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疫情期间发现身边有人得病了,该怎么样减少恐慌?

人情难还泪水懦弱


疫情期间有人得病,第一感觉就是紧张。会不会是新冠?会不会造成小区传播?

我有一朋友,他小区有个发烧的,大家都避而远之。其实我认为,只要不是在疫区,防护得当,即使是新冠也不要紧张和慌乱,何况这个季节,感冒发生也很平常,如果有发烧不退,先去医院查下,是否和新冠有关,在心理上也不要恐慌,感冒就吃点药,几天就好了,是新冠就安心隔离,治疗。恐慌是没有用的,心理压力过大,免疫力会降低,反倒影响治疗和恢愎。


用户扬帆7788


疫情期间如果身边的人得了病,请劝导病人去正规医院做个检查,检查内容有抽血、CT检查,看是一般的感冒发烧还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

1、如果是一般感冒,医院会给开点感冒药也有可能会给输水(现在我所处的地方,一般的小诊所已经不让开门了,药店有开门但是不允许售卖发烧咳嗽之类的药,所有发烧咳嗽必须去定点医院做检查)。

2、如果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请病人本人和周围有接触过得人员不要恐慌,医院会将病人进行隔离治疗,请病人积极配合,争取早日康复。周围有接触的人请自觉到医院做个检查(抽血、CT)检查下肺有没有被感染,若没有被感染,请做好自身防护,不要随意出门。所有被感染,请积极接受医院安排的隔离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若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请大家不要恐慌,不要传谣更不造谣,积极配合检查和治疗,相信我们的医护人员,相信国家!现在是我们抵抗疫情的关键时期,让我们团结一致、积极应战,我们中华人民必将会取得最终胜利!

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






带着肉肉Qu旅行


坚持在家不外出。

防疫:响应钟南山,再撑14天。

.

近日,钟南山院士说,从1月23日封城开始到2月6日(正月十三)为第一个14天。

从2月7日(正月十四)开始再过14天,要到2月20日(正月二十七),如果没新增上升,疫情才算是控制了。一个14天不能解决问题,请大家配合,做好第2个14天的防护,很重要。

看过今天确诊病例破3万、新增病例仍然3千以上的情况,我们还需要做好第二个14天的防疫工作。

对每个人来说,工作,生意都可以再来,但生命和家人只有一次,希望每个人配合国家的工作再坚持14天!

行百里者半九十。第二个14天很重要,很重要,让我们再坚持14天。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这场瘟疫狙击战的战士。加油,每个人!



经济信息速递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我们如何调适自己的压力?

01

照顾好自己

1. 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

危机事件的发生会令人手忙脚乱,自乱阵脚,因此让生活作息维持规律,是处理危机的必要条件。

2. 给自己列一个令自己感到愉悦的清单,并执行它。

平日你一定知道做什么事情会令自己开心。列出来,执行它。

例如,允许自己哭一哭,写出你的想法或感受,玩一些不费脑子的小游戏,运动,深呼吸,抱抱可以慰藉你的物体,泡泡热水澡或冲澡,找出令你愉悦的事,与人聊天等等。

02

处理负向情绪

1. 减少因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

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在睡前不宜过分关注相关信息,不道听途说,关注必要的信息,减少杂音。

2. 与自我对话,自我鼓励

我们都有一种自言自语的特殊能力,不论是大声地或无声地自言自语,你都能利用这种能力训练自己克服艰难的挑战。因此你可以这么告诉自己:

“我有些担心和害怕,但我可以应付它”,

“这会是一段很重要的经历。

3. 运动

运动的好处在于帮你减少精神上的紧张, 增加心血管机能,增加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降低沮丧等。

例如:可以跟着视频做操,原地抬腿跑等。

4. 正向思维

面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时,可以运用如下的思考方式:

① 不要只往坏处看,注意每日的资讯中,留意事实和数据,根据事实,判定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例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医疗方法的发展、新的药物等)。

② 多回忆在每一次遇到危机时你曾如何面对。重新肯定自己身为一个个体的能力。

③ 以合理的态度看待事情,尝试以更广阔的角度了解问题的影响,问题会带来短暂的影响,但长远而言事情最终能改善及成为过去。

④ 保持对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急时期,也不要忽略在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

同理,当你很担心自己和家人将会受到感染,感到很大的心理压力,也建议你继续正向思维。

① 不能肯定将来会怎样,但这一刻我仍然拥有健康,我可以继续努力生活。

② 我也可以提醒我的亲人,保持个人和家庭卫生,戴口罩,以及认真洗手和消毒。

③ 我可以加倍留意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让自己有开心的时间。

④ 即使我真的生病,也会有很多人陪伴我一起面对。

如果你或周遭的人有下列的感受或状况,并持续超过2周以上,请尽快就医或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求助。

1. 恐惧,无法感觉安全

2. 对自己或是其他任何人失去信心

3. 自尊丧失、感觉羞耻、痛恨自己

4. 感觉无助

5. 感觉空虚

6. 感受变得迟钝及麻木

7. 变得退缩或孤立

8. 睡眠状况恶化

如果你遭到住院隔离,应该如何调适自己?

面对一个陌生而且不确定的处境,我们常因自我环境控制力被限制产生不满情绪,又因空间封闭,孤立无援的恐惧感容易扩大。

它并不可怕,我们只是需要学习如何面对「隔离」。

03

隔离期间,会出现哪些扰人的情绪?

1. 突然到来的人身自由限制,可能会造成暂时的慌张、不知所措。这是很自然的反应,不必过分强求自己保持镇定。压抑情绪,反而会影响后续的抗压能力;

2. 可能会出现抱怨、愤怒。这时候,你需要给自己找一个适当的发泄口,比如:打电话给朋友倾诉;

3. 感到沮丧、孤独、被抛弃。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找到有同样机遇的朋友,相互鼓励、倾诉、增强信心;

4. 焦虑感来临。建议你用自己的信仰活动,或者其他可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帮助焦虑消退。

04

被隔离期间,“患得患失”怎么办?

1. 面对一个不明朗与不确定的处境,各种的担心与忧虑也会出现。这些心情可能会伴随着“患得患失”的念头而来——比如,我中断的工作怎么办?要是真的感染了病毒怎么办?此时要尽量转移注意力,不要让这些念头持续扩张;

2. 如果你很难打消这些念头,不必强求,可以一面带着这些念头,一面去做其它的事,虽然会分心,但是还是要让自己“动”起来;

3. 不要总是坐着或躺着,让这些“患得患失”的念头始终围绕在心里。

隔离期间,如何抗压?

给自己做一份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以及尽可能把生活品质维持在一个水平:有工作时段、休息时段、娱乐时段、运动时段、进餐时段等等,每日照做。稳定感对于应对未知感非常重要。


阿东西


疫情期间如果身边的人得了病,我认为首先做个简单的判断,看有没有专家提出的新冠肺炎症状,如果没有,就不必恐慌,如果有干咳、发热等症状,要做进一步判断和检查,网络上有很多官方媒体报道的区别普通感冒与新冠肺炎知识,如果判断不准确,劝病人去正规医院做个检查,看是一般的感冒发烧还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

1、如果是一般感冒,医院会给开点感冒药也有可能会给输水,我是河南的,我们当地小诊所都不开门了,药店有开门但是不允许售卖发烧咳嗽之类的药,所有发烧咳嗽必须去定点医院做检查。

2、如果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抱着对自己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主动报告自己去过的地方和接触的人,当地政府会安排早隔离,早治疗,请病人本人和周围有接触过得人员不要恐慌,医院会将病人进行隔离治疗,请病人积极配合,争取早日康复。周围有接触的人请自觉到医院做个检查(抽血、CT)检查下肺有没有被感染,若没有被感染,请做好自身防护,不要随意出门。所有被感染,请积极接受医院安排的隔离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3、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治愈率非常高的,目前,疫情在我国基本被遏制,但还建议大家少出门,钟南山教授提出,预计4月底,疫情基本结束,不要恐慌,不要传谣,更不造谣,积极配合检查和治疗,相信我们的医护人员,相信国家!现在是我们抵抗疫情的关键时期,广大医护人员、解放军战士、党员干部、志愿者团结一致、积极应战,很快会花开疫散,取得胜利。

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


在前沿


如发现身边有人得病了我们要消除过度恐慌,应对恐慌,我们需要的是耐心与行动,不要让疫情影响正常的作息。

对疾病的恐慌程度已经涉及消费、饮食、交通等方方面面——“来自武汉的快递要不要拒收”“禽类是不是不能吃”……面对这样的压力情境,我们的心理可能会在情绪、思维、生理、行为上出现各种问题,比如难以集中注意力、低自尊、自责、被隔绝的感觉、健忘、混乱;出现睡眠障碍、食欲减少或增加、药物滥用;出现吵闹、危险行为、工作或学习上效率出现问题……同时,人在恐慌的环境状态下容易出现违反社会规则的举动,如不配合医嘱、谩骂医护人员、斥责执法人员等,这些不仅会导致混乱、影响治安,更重要的是给医护人员带来多余的负担,影响高效救治。

普通民众应对疫情,应该做些什么? 尊重医生的建议、国家的倡导,是首先应该做的事情。应对恐慌,我们需要的是耐心与行动。不要让疫情影响正常的作息,有充足的睡眠与作息,用健康的生理与心理,共渡难关。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将不仅有助于自身免疫力的提升,更能帮助身边的人稳定情绪、缓解焦虑。

我们可以从网上搜索一些科普信息来了解疾病的来龙去脉以及传播途径等,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了解疾病本身,减少未知带来的失控感与焦虑感。也可以列一个假期活动清单,最好是在室内的,比如打扫、看电影、冥想、瑜伽等。

主动创建给自己提供心理支持的环境,而非让情绪役使自己。与此同时,密切关注亲友的心理及生理状态,以防过激行为,以及患病后失去最佳救治时间。更重要的是,应该提醒身边信息不够灵通的老人,告诉他们疫情的严重性,提醒他们做好防范、减少出门、戴好口罩等。


曌天涯


你的身边发现有新型肺炎病人不必惊慌

1,你有没有亲切接触

2,患者有无隔离或防护

3,你是否有较好的防护

4,自己有没有相应症状。

以上情况做的很好又无身体不适说明你没有感染,所以不必惊慌继续做好防护措施,给自己生活增加点乐趣,同心同力战胜病魔。





三农武哥


庚子新年,注定是一个令国人永久难忘的春节。不能走亲访友,不能热闹聚会,隔离在家的安静,与应接不暇的疫情信息形成鲜明对比。

一夕之间,世界似乎变了一个样子。

新冠病毒来得猝不及防,人们对于病毒的认识及防护却无法一蹴而就;本来习以为常的生活模式,立即切换到了另一个高度紧张的维度;感染者忧心自己的病情进展,未感染者也在担心自己或家人会成为下一个感染者……

最近很多城市开始复产复工,公园、商场等也在陆续开放,然而留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恐慌情绪一时难以缓解,担忧、焦虑、多疑、孤独、失眠、抑郁……重重应激反应还在困扰着部分人,尤其是在免疫力相对较弱、情绪疾病高发的老年群体中,更是难以避免。

大伯一进菜场就大叫: 离我远点,我怕死!

杭州某老旧小区内的居民,多数都是老年人,社工小许与这些居民都是老朋友了,但在疫情期间,这些平时看起来和蔼可亲的“大伯大妈”却让她非常头疼,李大伯就是其中一位。

“一开始,很多人对疫情的防控举措嗤之以鼻,到后来又表现得极度恐慌,由此产生了很多邻里矛盾,非常难以协调。”令小许苦恼的李大伯60多岁,与老伴儿生活在一起。

老伴儿身体不好,疫情期间,两人外出采购工作都是李大伯负责。即便是社区有相应帮助政策,但李大伯还是觉得很危险,不安全、不卫生,坚持自己外出买菜。

不过李大伯对于周边环境也很恐慌,有点“草木皆兵”,小许说,一到菜市场,李大伯逢人便大吼大叫:离我远点,我怕死!与人保持三米以上的距离,有人从旁边路过,都要破口大骂。“因为这些事情,没少与人吵架。”

不仅如此,李大伯买菜,要求摊主把菜放在离自己三米远的地方,人走开后再去取。去超市,要求售货员走到门外,进去选购后将商品放在结账机前走出去,换售货员进去,结账后再让售货员出来,自己再去付款、带走所选购的商品。

这一系列的“复杂”程序,让菜市场摊主及超市人员都很苦恼。“疫情期间,我们做了充足的宣教,居民有序出行,保持安全距离都是遵纪的表现,”小许说,“但是,像李大伯这样做法,其实给很多人带来了麻烦,一旦别人不配合,还会升级为邻里矛盾,甚至引发争吵,反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面对亲朋和社工的劝说,李大伯自认很无辜,“我是真的怕死!遇到人就像条件反射一样,想避开。”

现在,疫情的发展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李大伯形成的生活模式一时难以改变,困扰着他人,也困扰着自己。

借酒消愁逃离孤独

老大爷醉酒闯关卡

孤独感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困扰。尤其是疫情期间,老年人被劝导尽量不出门,这必然导致他们面临更多的孤独、苦闷和空虚,考验着他们对封闭生活的适应能力。

在杭州,即便与子女同处一城依旧独居的老人很多,60岁的于大伯就是其中之一。

逢年过节,子女都来他这里团聚,周末也会偶尔探望,小区内都是与自己相熟的邻居,找点娱乐活动消遣下,孤独感没那么强烈。

这个特殊的春节,于大伯无法与家人团聚。他和大多数人一样,尽量减少外出,一次性采购一个星期的食物量,宅居在家。

最初几天,于大伯还算适应。与家人朋友打电话聊天,说说疫情,各自的生活,做饭喝酒打发时间。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他人的电话交流变少,信息单一,而且他还不太会上网,生活更加无聊、孤独。

这样的生活大概持续了一个月左右,于大伯的情绪越发烦躁,每天喝酒的量不停增加。啤酒变白酒,一两变二两……到后来,已经没有了和别人聊天的冲动,每天都处于醉酒状态。

一天,于大伯在家越想越苦闷,不知不觉喝下一瓶白酒。借着酒劲,他情绪失控冲到楼下,在大门口大吵大闹,语无伦次地表达不出完整的需求。

保安见状,赶紧将他拦下。但于大伯一时气急,竟向保安动手,一边骂一边用脚踹。众人见状,赶紧将其拉开,并送回家。

酒醒后,于大伯接到家人责备的电话,懊悔不已。所幸,保安并未追究于大伯的责任,社工也经常上门探望。“这段时间,老人的孤独感和抑郁情绪很强烈,我们都很理解。”被打保安说。

专家解析

疫情对人的安全产生威胁

不确定性会加重恐慌情绪

陈斌华主任认为,人们总会对未知的事物充满恐慌,这是人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是面对危机所产生的正常社会行为。面对疫情产生的负面情绪、对死亡威胁的恐惧,都是个体在面对压力时的正常反应。

人身安全、健康保障等安全需求,排在人类需求排序的靠前位置,尤其是面对这样传染性强的疾病,人们的安全需求受到威胁,不可避免地会有恐慌和焦虑情绪,种种看似“荒诞”的表现也在情理之中。

另外,人们面对的公共危机,还伴随着不确定性的言论,会使人的恐慌情绪加重。尤其是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谣言的传播途径也愈发趋向科技化,尤其各种网络平台的普及,更易加快负面信息和恐慌情绪的传播。

“相比年轻人,老年人对社会的变化反应较慢,信息真假的辨别能力也较弱,很容易被不良信息和情绪所感染。”他认为,年轻人可以通过网络保持联系,但老年人受到视力、思想和习惯影响,无论与人维持互动,还是接受疫情资讯都很受限,缺少主动查询权威信息和求证辟谣的能力,这容易导致老年人要么把疫情不当回事,觉得不让出门没道理;要么过度紧张,产生恐惧。

再者,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交主要集中在社区或公园,消遣和娱乐方式也很单一,但多数是聚众性的,现在社交受限,很容易就加重独居老人的孤独感。

关注老年人疫情期间极端行为

或许是潜在问题的提前爆发

“我们应该试着接纳自己的本能情绪反应,这种反应也会帮助人们更有效地面对危险、做好防护和解决问题。”陈斌华认为,以上案例的老人,一方面是外界因素的干扰,另一方面也是自身个性的集中表现。这类老年人本身就有潜在的情绪问题,一直压抑着,还未宣泄。

在特定的时期和压力下,积累到一定程度,人格特点的另一面就爆发出来了,出现了看似过激的行为,或许疫情只是个诱发因素。“这类事情也是给他们的家人提醒,随着年纪的增长,心脑血管硬化或其他身体因素,会导致情绪问题更为严重。”他说,“这或许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表现,可提前干预。”

如果只是短暂的孤独抑郁,疫情期间不方便走亲访友,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联系,减少孤独感,从而转移注意力,获得心理上的支持。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当感觉焦虑的情绪无法控制时,可以通过做一些放松的运动来调节自己的心态,如呼吸放松训练、肌肉放松训练、冥想、瑜伽等方法。每天做一两次,有助于放松心情。

如果这段时间的一些不良情绪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生活,各大医院都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或者网络咨询平台,需要时可进行求助。

难以承受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并感到痛苦时,或酗酒、人格改变等,应当寻求心理从业人员的专业援助,不要讳疾忌医。


无声的阳光


恐慌什么?做好这几步,

1,口罩戴好赶紧远离,

2,回家先洗手,摘掉口罩放进塑料 袋里,扔进垃圾桶里,

3,开窗通风,换掉外层衣裤放进洗衣机用一小盖洗衣液先让洗衣机转几圈,再倒入84消毒液一小瓶盖在洗衣水里,(千万不要倒在衣服上会立马去色的),衣服洗好谅在阳台上。

4,把鞋换掉,把换下的鞋底用鞋刷子好好刷干净,放阳台谅干。

5,用少许的84消毒液配置的水擦地,再用清水擦地一次,开窗风干跑味,注意家人不要感冒了。

6,没事不要出门,出门尽找麻烦,

戴口罩勤洗手,别给国家添乱。


十里梅花香


疫情期间发现身边有人得病了,该怎么样减少恐慌?在疫情期间每天看着病人上升的数据,确实有人内心焦虑恐慌,更别说身边的人得病。需要的是耐心与行动,不要让疫情影响了自己心情,正常休息,放松心情,不外出,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提升自己身体免疫。在家里合理安排时间减少焦虑。如在家:勤开窗通风,勤洗手,勤消毒,学习,看书,做家务打扫,做美食,看电影,锻炼等,出门戴口罩。总之给自己提供舒适环境,而并非被情绪奴役自己!做一个乱流之中,稳如磐石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