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中國對女性的物化已經到達什麼程度?

用戶67572469


雖然現在已經是21世紀,越來越多的女性獨立自主,思想開明,女權主義也逐漸興起,但還是有不少聲音直指矛頭:
“掙那麼多錢沒用,還不是得嫁人。”
“女人就該相夫教子,不該拋頭露面,好好生孩子才是正事。”
“年輕輕輕就買了寶馬,被包養了吧?”
貶低女性的聲音此起彼伏,這麼多年從來沒有停止過。
這種話也只有思想狹隘、目光短淺的人才說得出口。
“物化女性”的觀念,在這些人眼裡程度尤為嚴重。
01
前幾天聽了個故事,好生氣憤。
韓偉(化名)和妻子結婚五年了,妻子在逼迫下一胎連一胎地生了三個孩子,現在又懷孕了。
妻子不停生孩子的原因,只是家裡人想要個“兒子”。
婆婆不停指責她,韓偉也是極其不滿,“連個兒子都生不出來,你們女人真是沒用”。
妻子因為生孩子沒工作,吃的穿的都是來源於家人的供養,也不敢多說什麼,只能忍受委屈,繼續“生子”。
在他們眼裡,女人就是男人和家庭的附屬品,只是生孩子的工具而已。
忍不住為女性同胞抱不平,什麼時候“物化女性”的思想能消停會,如此貶低女性,難道男人的生命不是女人給的?
02
什麼是“物化女性”?
指的是將女性看作是一種物品,而不是當人來看待的一種思想和態度,單純地以物質上的指標(身材、外貌等)來衡量,而不是從精神(性格、思想等)上的標準來評價。
生活中,我們可以處處見到“物化女性”的原型。
“穿的這麼少,私生活一定很亂”,“鼻子那麼高,眼睛那麼大,一定是整的,”“女人不生孩子就是腦子有問題。”
那些將女人看作附屬品,不尊重女性主義和獨立思想的人群,完全是置身事外,站著說話不腰疼。
婚姻裡,很多男性只一味地要求妻子該怎樣怎樣,自己卻沒有盡到作為一名丈夫的責任和義務,又有什麼理由來指責伴侶的不是。
03
其實比男人“物化女性”更可怕的,是女性的“自我物化”。
認為女人天生就應該取悅男人,聽從男人的一切決定,老老實實待在家裡相夫教子才是本分。
記得在姜思達的《透明人》的節目裡,網紅ayawawa提出女人應該在婚姻裡遵循的一套理論:高MV(伴侶價值)和低PU(親子不確定性)。
MV即mate value,指女性在婚姻市場的價值屬性,受歡迎的指數。
PU,在她眼裡指“親子不確定性”,即一個人的忠誠度,女人的忠誠度低男性才不會出軌。
一個坐擁幾百萬粉絲的“情感博主”,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網紅,居然以此言論混淆視聽,毒害大眾,更可怕的是還有不少信徒奉為圭臬。
04
女人在婚姻裡,最重要的,是思想要開明,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要淪為男人或者家庭的附屬物,更不能因為身邊的奇葩言論迷失自我。
除了思想上的開明,還有做到行為上的反抗,如果一味順從,只會一步步淪為待宰的羔羊,不反抗,對方永遠不知道,其實你是頭強大不可侵犯的獅子。
英國的藝術家埃默爾楊諾娃說:
“任何地方,你都可以看到女性承受的多種多樣的壓力,從小的時候就開始接受整容手術的,因為絕食得厭食症的,這種情況讓人堪憂。”
對於外界的各種思想和言論,可能無法抵擋,但是可以左右的是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保持足夠的理智與開明,才能在大是大非前“洞悉事理”“有張有弛”,讓自己活得瀟灑自如。
婚姻內外的男性,也不應該有“性別歧視”和“物化女性”的想法。
現在已經是21世紀了,該從古老的、封建的、糟粕的思想裡面擺脫出來了。
相愛是一件美好且值得期待的事情,但相守是一個漫長且艱難前行的過程。每個人都渴望跟自己的此生摯愛相守一生,我們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想要達成這個目標。只要能到終點,多一些多妥協和包容又有什麼關係呢?
樂哉情感從業十年以來,幫助近萬例男女成功收穫幸福。如果您有任何情感上的問題,都可以私信給我。願每一對情侶都能終成眷屬,願天下人不再為情所困!

樂哉情感


自新石器時代一來,舊石器時代那些代表先進生產力、組織部落生產活動的女祭司們都被男人一鍋端了,連史料和文物都被毀得差不多,剩下的婦女都是從小經歷洗腦調教、奴性堪比印度賤民的兩腳羊。

在直男癌眼裡,婦女就是花瓶、就是玩偶、就是家傭、就是生育工具。兩腳羊什麼的既然是牲口,飼料管飽有瓦遮頭已經是莫大的恩賜,家畜必須要對主人感恩,主人可以按喜好寵愛、懲罰、變賣和銷燬家畜。

那些自小經歷剝削、暴力、冷暴力,最終適應下來變得麻木和為虎作倀的婦女,除了自個兒跪舔壓迫她們的直男癌,而且還會阻止其他婦女爭取真正的女權。這就是女利主義,也就是“田園式偽女權”的起源。

例如古時候強迫女童裹腳纏三寸金蓮的,永遠是女兒的親媽,而不是女兒的親爹。另外在婆家虐待兒媳的,永遠都是兒子的親媽,而不是兒子他本人。

但是,不論三寸金蓮,還是自家妻子像油菜籽似的被壓榨成糟糠妻,都是男人們喜聞樂見的。主人喜歡家畜能夠自我馴化。

在生產和發展圍繞農業、牧業、掠奪的風景時代,直男癌對待婦女的兩腳羊觀念堪比政治正確,甚至成了很多文明的傳統文化。例如非常重視傳統的石油佬和咖喱佬就非常古風的用罩袍和紗布給婦女“打碼”,覺得她們都是亂人心神的淫獸。不過在生產已經逐步被自動化機器取代的發達地區,婦女已經逐步被納入人類的範疇。例如我們新中國就因為生產力不平衡,搞得平權運動也顯得非常激進。老少邊窮地區的活化石固然是把本地婦女弄個一代滅絕以後,再像倒騰牲口那樣拐賣婦女。一線城市倒是折騰出不少讓男同胞們瞠目結舌的女學究、女富商、女漢子。——就傳統直男癌的觀念,這些巾幗英雄可比女巫還要女巫,活該通通拖去燒死以後再把家產充公!


資深寶寶407


女性的物化其實是一些女性追求物質追求金錢的必然結果。

當下女性眼裡的好男人,是以是否給女人錢花為標準的。有情感專家的著名毒雞湯:“肯為你花錢的男人不一定愛你,但是不肯為你花錢的男人一定不愛你”,女人如獲珍寶,不給就是不愛,少給就是少愛,給錢多多益善。於是,戀愛期費用必須男人出,各節假日男人必須給女人送禮物、發紅包,收了禮物收了紅包,還可以抱怨禮物不滿意或紅包數額少,總之不論男人有錢還是沒錢,都一定要給女人錢花。

農村女性對男人花錢的標準是:商品房、小轎車、高額彩禮、金銀首飾等等,如果沒有滿足,有些女人則會提分手,會打掉孩子,甚至以不給公婆養老相威脅。還有一些地方婆家必須給什麼改口費,結婚登記紅包,過年紅包、月子紅包等等,如果沒給,則會被女人抱怨、指責、嫉恨。更有“男人負職賺錢養家,女人負責貌美如花”,“寧願在寶馬車上哭,不願在自行車上笑”,“一定要嫁會掙錢的男人,如果男人掙二十萬年薪,婚後共同財產女人一半,那麼就有十萬是女人的……”等等。

當下,許多女性一邊不時地在自行物化,另一邊卻又在指責被男人物化,這真的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



微風拂麥浪


物化可以理解為不是人而是物,這個比喻聽起來是在醜化女性,其時也簡接醜化了男性和社會風氣!

平等是大多數人的美好願望,引起爭論都是因為制度或者是事物不公,男人和女人都是自然人,是社會和家庭的綜合體,所以男性和女性都是人類延續缺一不可的!

新中國成立時所宣佈的一夫一妻和男女平等,有效的保護了女性和男性更保護了家庭和孩子,可現在有部分人有了資本開始為了私慾控治市場,更為了享受把自己的動物天性激發出來,有的男性開始了拋妻棄子包養情婦,把玩女人當成榮耀,因為他們的資本和地位形成了天然的保護傘,就是那大部分的男人也無力抗爭,更別說是女性!

現在的不婚主義可以很好的證明,男人和女人共同對婚姻失望,有些人把這些責任全部推給了女人,如果夫妻能同甘共苦是美德,如果賢妻良母是模範,如果大多數人重視道德修養,是不是就可以年輕人可以大膽戀愛放心結婚?沒有了女人的高彩禮也沒有了男人的不負責,和諧會自然生成!

自私自利以秒的速度漫延,今天男人可以指責女性物化,明天女性指責男性物化,最後可能全部物化,當問一個男人你喜歡什麼樣的女性,回答會是年輕漂亮,問一個女性,回答會是有錢長的帥時,可以說明社會風氣以到了反醒的地步,誰都有可能被無情感染,要是任不良風氣橫行,後果不堪設想,但願淨化環境的同時也淨化人的思想!


笑笑不老35


在暗網上,一位女性被作為商品拍賣,資料裡寫明瞭她的白種人模特身份,也包括了健康情況,身體維度,身高體重,她的下腹貼著一張標籤,寫著——"27萬美元起拍,全球運送,歐洲包郵”

legal high裡有一集,gakki參加同學會,一個男人坐在她身邊掏出一本本子,上面記著當時他對班裡所有女生的評分,gakki表示震怒,他安慰gakki說她算分數高的,還說如果她胸再大一點評分會更高。

生活大爆炸裡,霍華德說,說佩妮是“可以上的女人”是一種讚美

女明星女粉們撕逼的網絡用詞更讓人歎為觀止,什麼詛咒被人甩,流產,因為沒有孩子而被婆家拋棄,髒字漫天



這是網絡自誕生以來的最骯髒一面,這種人大概就是最猥瑣卑劣的一種,而且這種猥瑣不分老幼,無關男女,是他自己的人格卑劣低下造成的惡果。

一個猥瑣成不了大氣候,一群猥瑣在不用負言論責任的網絡上聚在一起,大概都是個個都是直男/女生斬

比如一個女人拿個黃瓜,或跟香蕉同框,膝蓋顏色深,中指指甲短,腰疼,唇邊有點乳白等。很多人看到這個畫面,感覺激動的不得了,而且超有表達慾望,似乎就沒見過這麼有意思的事!’

——papi醬說:別拿沒素質當幽默

比起很多人只敢在暗搓搓的角落裡物化女人(性工具化),和對女人評頭論足,更無恥的是還有很多人喜歡當面用語言打擊,而且特別享受女人照單全收或忍氣吞聲的樣子。

‘你怎麼還是飛機場啊,你男朋友不行啊’

‘你這樣不老老實實,你老公會拋棄你的’


papi醬說自己曾有習慣性腰疼,去醫院一檢查,才知道是腰間一節骨頭凸出了,結果她收到一堆人的發來的“幽默”:

“趕緊叫老胡(papi醬老公)節制一點!”

papi醬自嘲:“怎麼節制?我把骨頭推進去的節制嗎?”,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回應這些所謂的玩笑話。

明明飽受病痛折磨,還得被當樂趣來消費。可能開玩笑的朋友沒有惡意,玩笑也不算過分,但當事人心裡卻可能因此芥蒂。

比起某些男性對女性的物化,更可怕的是,女性的自我物化

ayawawa在姜思達《透明人》的專訪上,提出了女性在婚姻中應該遵循高MV(伴侶價值)和低PU(親自不確定性)的理論。

其中MV是指一個人的年齡、身高、外貌、體重、罩杯、學歷、性格和家庭環境以及一切自身擁有的價值。

PU是指一個人的忠誠度。網上曾有人說,一個孩子出生,它的母親往往是能夠準確確定的,可它的父親卻不一定。而ayawawa提出這個觀點就是為了降低女性出軌率以及孩子的不確定性。

還有車展變身“肉展”,車模靠薄透露“裸拼”,都是一種女性自我物化。

有思想,有主見,有自信,有對人寬容,對事從容的超脫,勇敢的對物化說“不”,才能為每個人的獨立產生有利影響


鮮衣怒馬的紫蘇少女


這個還是客觀一點說話比較好。

首先,有物化女性這個現象沒錯,但是隻物化女性這個觀點是錯的。

當某些女同志對另一半說出:你不賺錢誰賺錢的時候,是否也是把男性當機器呢?網絡上四處在調侃的"舔狗",是否也算侮辱男性呢?

所以,立場決定視角,眼界決定高度。這種普世道德問題其實不要來討論,沒有意義。

其次,物化他人的行為應該如何看待?

現代人減壓,總會自嘲,比如瞎了我的鈦合金狗眼,剁了我的爪子等等。或者說自己加班不如狗。

人都傾向於自己可以自嘲自己是動物,是物體,但是討厭外人這樣說自己,這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舒適圈,我舒適圈裡的人說我是可以的,但是無關人等是不可以的。

所以本質上,其他人物化你的時候,你主觀上對他是什麼圈子有判別,同一句話生氣不生氣在自己與說話人的距離,不在話本身。

最後,放寬心態的同時,也要審視自己。所以這個問題只在表象上去討論的結果,要麼激化男女矛盾,要麼給男女雙方灌輸不正常價值觀,除此以外沒什麼意義,各位看客看個熱鬧,別影響自己的心境。


KingMojo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婦女分一把一結(結算)型的,還有躉付型的(結婚)。

一把一結,就是一次一結算。根據事前說好的價格,完事後立刻付款交割。

躉付就是一次給夠,陪男人一輩子。

躉付的價格要比一次一結高的多,但是,一輩子平均下來還是合算的。

很多女人不認識馬克思,但馬克思的思想卻很熟悉,

她們會暗自估算一下,要是陪這個男人一天要多少錢合適,陪一年要多少錢,陪半生要多少錢。

她們要錢也是市場化了,要錢的標準是那些專業的性工作者。性工作者一天要多少,是女人們要錢的參考價。

女人不是把自己物化了,是把性生活物化了。是無形中把自己當成了性工作者。而且,物化的很精確。

馬克思說的是資產階級的婦女,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大部分女人都是國家幹部,國家工人,國家農民。

但也有少量的有資產階級思想的女人混進了我們的國家。

搞一把一結,還有躉付。

國家現在在嚴打一把一結,破門而入後,先問有沒有結婚證,沒有結婚證就可以嚴處。但躉付不好辦。因為國家發了許可證,也就是結婚證,既然發了結婚證,就不好干涉了。

對躉付,國家也拿不出什麼好辦法。不知大家有沒有好辦法。


我說你聽你說我聽


哎,老子老匹夫不要臉的寫一堆女戒,母系之後扭曲的一直是華夏男人們,最初就是女性多夫,子隨母姓,財產女性分配,地位最初就制高點,源於生理得天獨厚的優勢,以人為本,沒有子宮你都在哪裡作畫,還能在這碼字???後來男性的爭權奪利,以創造全部經濟為前提,剝奪,壓制女性而成就地位。當代男性不要臉已經史無前例,創造不出更多的經濟價值來彌補自身的無價值,沒有讓人愛到欲罷不能的能力,還覺得一貧如洗跟你吃苦理所應當,你沒錢,無能全世界最好的本該該你,否則別人都是罪人,什麼女人好三代,尼瑪都培養不出來你,是個女看著都像尼瑪,都得無私奉獻,對於那部分垃圾真心勸未婚的姑娘們睜大眼睛


用戶92922921476


《歡樂頌》、《我的前半生》、《北京女子圖鑑》,這算是近期幾部不錯的都市女子劇,卻還是充斥著各種物化女性的信息,漂亮女人才值錢,女人靠著征服男人來征服世界,做的再好,也比不上嫁的好。

所以安迪必須要有一個富豪男友小包總來愛她,不然怎麼能體現她的能力和美好。

而作為傻傻的女孩的代表,小蚯蚓就只會遇到直男癌應勤。

這麼多的影視人物, 就只有一個唐晶算是現代女性的代表,有自信、有氣魄、有能力、有野心,但卻遇不到一個欣賞她的男人。

也許現在的社會風氣越來越傾向於女性要靠容貌來討好男性,再來體現自己的價值,但不管外界的評論如何改變,小編覺得,女性首先要清楚,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然後沿著自己設定的道路,堅定、自信、從容的走下去。

人活著最終不是為了別人滿意,而是為了讓自己滿意,成為自己喜歡的人才最重要。文/冷水沉香


影視口碑榜


對女性的物化往往從原生家庭開始。

什麼意思呢?

舉個例子。

很多重男輕女的家庭,從小就給女孩子灌輸“你是賠錢貨”、“長大嫁人就和我們不是一家的”、“以後一定要嫁個好人家”、“女孩子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孩子都生不出,別人娶你幹嘛”之類的垃圾觀念。

再舉個例子。

在比較落後貧困的地區,依然非常重視結婚禮節,結婚禮節的重頭戲就是彩禮。對於非常傳統的原生家庭,一定要二十萬甚至上百萬彩禮才能嫁女兒,才夠風光或者……才能拿到錢確保兒子娶得上媳婦,至於女婿人品如何那是其次的。



其實不管外在社會如何物化女性,如果女性有自我意識的覺醒,對自己價值有正確認識,往往還能擺脫被物化的悲劇。

但是從原生家庭開始的物化,往往讓人無法擺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