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孩子大了究竟应不应该给父母钱,结婚前挣的钱可不可以给父母?

Myprettyboy


孩子长大了,到底应不应该给父母钱?不论是结婚前或者结婚后,我的观点很明确,这个得给,应该给,必须给!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从承担义务方面来说,百善孝为先,父母给了你生命,把你养大成人不容易,当你有赚钱能力的时候,应该懂得感恩回报,尽孝心,这是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是毫无疑问的,不需要任何犹豫。同时你也收到,一个有孝心的好孩子的美名。

第二,从生活能力方面来说,当你身强力壮,正是赚钱的好时候,父母可能已经开始老了,身体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不如从前了,适合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少,之前所赚的钱,为了家庭建设和养儿育女,也几乎化光了。正是需要儿女们帮忙的时候,作为子女怎么能不帮呢?至少得保证他们衣食无忧。

第三,从精神方面来说,给钱代表着你的一番心意,不论数目多少,父母都能感受到你的一片孝敬之心,他们会很开心,会感受到一种被关怀的幸福和温馨。这个真的很重要,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懂事了,有出息了,甚至他们还乐意跟他人分享津津乐道。作为子女来说,也会在你付出之后,获得某种愉悦感和成就感,就像是如愿以偿地实现了一个一直藏在自己心中的美好愿望,由此也会产生出一丝心安和幸福。

第四,从态度方面来说,作为子女,一定要发自内心的,愿意给钱给父母,而不是出于某种社会舆论压力,其配偶也不应该出面阻拦,尽孝心是应该的,父母愿意收下,你们应该感到开心,否则的话,若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时,你会倍感凄凉,而后悔不已。而作为父母的,千万不要拒绝,客气一下便可,哪怕你不缺钱,也要收下,以满足子女的心愿。

第五,从用途方面来说,如果父母目前确实缺钱,那么理所应当,就应该化在日常的消费上面。如果父母不缺钱,那么可以把这个钱存起来,以备子女不时之需,以防万一。或者以压岁钱,红包的形式,花在下一代的身上,辅助他们的成长和教育。

总之,钱赚就是为了花的,重要的是要花对地方,花在父母身上,绝对是正途。最后衷心地希望中华传统孝悌文化能够延绵传承,生生不息。





地生同源


这个问题!要看家庭状况!我的孩子从小到大!穷生富养!结婚前挣的钱我一分不要!这样他还不够花!结婚后一直在一起过8年了!🈶️了孙子!儿子媳妇每年过生日!母亲节!中秋节!春节!都给我发红包或者买品牌衣服!这个我从来没有要求过!孩子大了!他们也做父母了!上行下效!孝顺老人是应该的!不在乎东西多少!🈶️心就好!借此机会晒晒大儿子和媳妇!还有小儿子!我的两个儿子和媳妇很孝顺!




用户103237994058


到底要不要给父母钱这个问题,刺痛了我的心❤

惭愧啊

自己就结婚前(十几年了)会每月给父母一千块,总共不会超过五万😂

一直到现在都是父母帮忙照顾孩子和生意,工资一分没有,还经常给我们钱(父母吃住都跟我们一起,领的微薄的养老保险也都贴孩子身上了)

公婆那里每年会给两个孩子压岁钱,(我一般都提前准备好给婆婆)。他们养个儿子也辛苦,也帮衬着我们。我觉得子女最大的孝心不是给父母多少钱,而是让父母真正的少操心。

如果不能在父母跟前的,那就多给点也无妨。


迟夏zhh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我很爱我的父母,虽然年少时他们对我很严厉,但是他们总会把最高的就给我,也让我感受到了父母之爱的亲切温暖。

父母省吃俭用供我上学,我也发誓,一定要好好孝顺他们。读书期间勤工俭学,给妈妈买了一套秋衣,给老爸买了第一个刮胡刀,虽然他们埋怨我乱花钱,但看得出他们很高兴。

现在工作了,成家了。我还会尽我所能给他们一点钱,他们老了,是该我们做子女照顾他们的时候了。




木子家的囡囡


其实这个问题要根据每个人的家庭而定的,每个人的家庭不一祥处理方式也不一样,不论结婚前还是结婚后。讲一下我自己吧可能我也代表一类人群,我老家是菏泽农村的一家四口人爸爸妈妈和弟弟,爸爸妈妈从我上初中的时候就在外面打工,我08年上大学,学校是属于省劳动厅没有大专和本科证,我在济南11年毕业后找的第一份工作是设计实习生每个月800不管吃住和同学3个人和租房子,从来没吃过特别像样的饭菜,一杯豆浆(自己打的)加一个馒头加点黄豆酱(8快一瓶三个人能吃好长时间)别说给父母钱啦自己都很拮据,后来工资慢慢长到1000,2000长到3000的时候去租了个楼房其中的一间每个月600快,那是12年,13年的时候每个月6000左右有了结余,我考了驾照加补考花了5000多,弟弟也快毕业找工作啦给了他2000元买面试的衣服,过年回家的时候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买了礼品也没有存款啦,14年的时候我通过朋友知道了保险,给自己买了一份保险,17年我住院真的用到了,过年回家的时候我给了妈妈7000块钱。那7000元是我这么多年啦第一次给妈妈钱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次,15年我结婚啦,有了我的小家每次逢年过节给妈妈1000或者2000妈妈总不要,快过年的时候我给妈妈买了一份保险,每年交2000多也算是一个保障或者心里寄托吧也算是给爸妈存点养老钱吧。16年弟弟买房子,我把十多万所有积蓄都都借给他啦,17我们买年济南房价翻了一翻,弟弟还钱的时候多给了几万,18年儿子出生妈妈给了10000元,19年婆婆生病啦没人看孩子我失业啦,房贷孩子吃奶粉,老公一个人压力比较大还借了父母的钱,爸爸说有就还没有就算啦!总结:其实一家人不要计较这么多,肉烂了总是在锅里,有的时候就多照顾照顾父母和兄弟姐妹,没有的时候他们也会帮你的。父母为了儿女是没有一点坏心眼的只是有时候表达方式不对,生活观念不一样而已,要永远相信父母不会害子女。也不要一味的愚孝认为父母养我们不容易我们就应该不顾小家只顾父母姐妹,我们养孩子,孩子也陪伴了我们,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行适合而止。鄙人愚见,若观点不同勿噴!



小妮妮磊


孩子大了究竟应不应该要孩子的钱?我首先我也是爸妈的女儿,在我没结婚钱我每个月工资自己留点够用的零用钱。其他的会给妈妈,虽然工资不多但也能贴补一下,妈妈把我养这么大省吃俭用我希望妈妈能过好点,从我工作一来爸爸妈妈弟弟衣服都是我买,家里买房子把存的一点点钱也给妈妈了,给妈妈买了金项链金戒子只是希望我们大了,妈妈能过的好点,结婚后因为有了自己家庭,工资都是自己拿着,过年过节会给妈妈拿些钱,买衣服什么的,这时妈妈也会关心我,给她拿钱她都不要了,还会加倍的给我宝宝,同时我也是妈妈,我的孩子如果长大了他的钱我不会用他的,我会帮他存起来,等他需要的时候给他。




香O636


可以的。

就以我自己为例子,我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我都是花家里的钱,我家是普通的农村家庭,家里有个弟弟,今年也有18岁了。在我还读书的时候爸妈都是有求必应的。大一下学期,我们需要买电脑画CAD和我妈妈说了之后,直接就打了4000元给我,要知道在家靠务农为生的4000元是需要挣好久的,但是妈妈都毫不犹豫的给我打了钱。只要是我需要的生活需要的钱我爸妈都给我。平时虽然他们口头上不说什么但是我知道他们对我有多好,虽然家庭不比别人家,但只要是我要的都给。

然后我实习了,工资很低,但是幸好包住,吃的话要自己出钱,虽然我的工资很低但是我还是会在平时合理的节约计划用钱,每个月也就有了剩余,给爸爸妈妈买衣服,买吃的,手机什么的。虽然会花掉我几个月才存到的钱,但是我觉得值得。他们都对我这么的无私,我又有什么要计较的呢。

现在工作虽然不稳定但是工资比以前高了,过节日的时候给爸妈发个红包,除夕给个红包祝愿他们。平时有什么需要买的也是我这里直接买。现在我每年的钱只要能够存到我就会给父母,自己身上只留一点必须的开支,所以当别人有多少多少存款的时候我一点都不羡慕,因为我家在哪里,我有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给父母钱和礼物,就像以前父母给我的一样。

所以不是说孩子长大该不该给父母钱,有时候钱不是钱,钱是一种心意,一种感恩。钱是自己的,你的孩子会想明白的。在一个和睦的家庭长大的孩子一定知道感恩的。

结婚前的钱是孩子自己的,作为父母你可以问要,但是这是属于你的孩子的。他有权利去支配自己的金钱。我相信孩子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前提下会感恩父母的辛苦的。


小椿


我感觉是应该的!我在结婚前挣得钱每月除了自己的花销,剩下的都打给父母的账号上了!但是我爸妈在我结婚的时候给了我一张卡,又把钱原封不动的给了我!我妈说这事你这几年的辛苦钱💰我和你爸一直为你攒着没动过!还说我结婚给不了我太多就配送一辆车给我,让我以后回来方便!我不知道说什么,就是热泪盈眶…



大部分人中的小倩倩


其实家里的问题永远讲不清道理,清官还难断家务事,同样,也没有一种标准答案是符合每一个家庭的。

我也算是命运多舛吧,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哥哥也很优秀,不负母亲所望考上大学,读了硕士博士。恰好我也是不服输的个性,哥哥能上我也能上,又不是智商低。我考上博士那天被老妈大骂,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用。

我结婚没拿家里一分钱陪嫁,结完婚第二天给了老妈一万块钱,这是我婚前一点积蓄,留给她。

后来生子,也和老妈炒过,闹过,恨过,大多都是因为钱,那时候我很穷。后来日子慢慢好了,我也想开了,吵架不管用,需要努力赚钱。老妈要钱不是因为她贪财,而是因为她赚不来钱,她有很深的危机感。

再后来,我赚钱多了也常常给家里钱,父母病了我一力承担去看病的费用(她们有医保,花不了多少),家里的气氛就完全变了。妈妈变得非常疼爱我,经常做了好吃的让我回去吃,给我做棉被,帮我照顾孩子,我给钱她也不要,所以我就经常买东西回家,别人送的礼物全部拿回家。我也觉得妈妈越来越贴心,我们再也不吵架了。

后来,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一定在你有能力的时候努力学习努力赚钱。世界上99%的事情可以用钱解决,剩下1%不能用钱解决的,一定可以用钱缓解。

你有本事有钱,亲情都是那么可爱。


沉思的德芙


其实孝顺永无止境!

孩子大了,究竟应不应该给父母钱,结婚前挣的钱可不可以给父母?

这些其实是开放式的问题,没有对与错,毕竟法律上也没有规定这些的。

接下来,先讲讲我的故事。

小的时候,家里发生过变故。大概6岁的时候,懂事了。村子里大多数村民家里照明工具还是煤油灯,而我家却是电灯。一到晚上,家里通明。没有电,也就缺少娱乐活动,邻居们早早就睡觉了。我还小,那时根本不懂得攀比,如果换到现在,可能会到处炫耀吧。妈妈话不多,但是生活无忧,脸上始终都是写着大大的放松。

好景不长,爸爸在给村里施工的时候,砸伤了腿。几年的时间里,家里的顶梁柱倒了,生活水准大幅下滑。我还小,体会不到这些。但是看到妈妈总是唉声叹气,也经常看到妈妈的眼睛好像哭过。我问妈妈哭过吗?妈妈总是微笑着说:傻孩子,为什么要哭呢?

渐渐长大了,明白了很多道理!

上大学那会儿,勤工俭学,除了第一期学费外,再也没跟家里要过一分钱。放假了,回到家里,给妈妈300块钱。妈妈一脸惊讶,忙问道:哪里来的?我就告诉妈妈这是靠自己的双手努力挣来的。妈妈特别高兴,连说:“孩子大了,孩子大了,知道疼娘了!我给你攒着,将来娶媳妇用!”虽然,其实后来,这些钱都还是花在了我的身上。妈妈转身的一瞬间,我分明看到了妈妈的泪水。我知道,这泪水是幸福的吧!

母亲已故去,但是妈妈这哭泣的刹那,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

我们学过营销学,学过这样一个理论: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是很难的!慢慢地,一切都在改变。变得和以前大不同了。

有些人从小娇生惯养,在他们的心里,别人为他付出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包括自己的爸爸和妈妈。甚至有的年轻人,大学毕业之后,不去参加工作,就在家里,做着“啃老族”,而且,他们始终认为,“啃老”是没有过错的!

是的,我们都懂得这些道理:要孝顺父母。我们都知道,他们老了,走不动了,正是需要我们“反哺”的时候。

中国人都有“防老”的意识。有部分老人,有退休金,有积蓄,自个儿生活没有问题,不指望孩子给自己什么,甚至可以补贴自己孩子家里的方方面面。但是,没有退休金,没有积蓄的老人怎么办?为了抚育我们,他们耗尽了青春…….

不管怎样,我们可以挣钱了,有结余的话,给爸爸妈妈钱,哪怕只有很少,也是孝顺的表现,爸爸妈妈或许不会说太多少,但是,我相信,他们心里都是高兴的!那也是对爸爸妈妈的安慰,我也坚信,在他们的心里,这样做,也是值得他们骄傲的,也是值得他们回忆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