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退休后养老金的高低,跟在职时的工资高低有关系吗?

段勇宾


退休后养老金的高低,跟在职时的工资高低有关系吗?从理论上来说是有关系的,通过对身边人的观察比较,在职时工资高的人,养老金水平相对也会比较高。

要了解退休金的高低,首先我们要了解社保的缴费方式和缴费基数。在岗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分为单位部分与个人缴费部分。单位缴费部分是按照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来作为缴费基数,职工个人是按照本人的实际工资来作为缴费基数。在职时工资高,缴费基数也会相应比较高,比如同在一个单位,单位的部门经理月薪为12000元,而部门员工月薪只有5000元,在缴纳养老保险时,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比例都是8%,部门经理每月12000元的缴费基数,每月需要扣缴养老保险960元,而部门员工的缴费基数只有5000元,每月扣缴养老保险400元。部门经理比部门员工每月多扣缴养老保险560元。按照社保法的规定,个人缴费的8%全部计入个人账户。部门经理每月计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余额为960元,每年计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余额为11520元,而部门员工每月计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余额为400元,每年计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余额为8400元。

从养老金的计算方式来看,主要参考因素为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个人账户资金余额,退休时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水平等。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就会越高。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除了决定个人账户资金余额的高低以外,还是决定个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高低的关键因素。养老金的计算分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个部分。其中基础养老金是根据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历年平均缴费指数工资之和的平均值来作为计发基数,缴费每满一年,发给1%的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按照个人账户资金余额来除以相对应的计发月数,个人账户资金余额越高,计发月数越少,个人账户养老金就会越高。

我们还是按照上面举例部门经理和部门员工为例子来做一个模拟计算。部门经理的平均缴费指数工资为12000元,部门员工的平均缴费指数工资为5000元,假如缴费年限都是20年,部门经理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为230400元,部门员工缴费20年,个人账户资金余额为168000元。假如退休时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2000元,都是按照60周岁来办理退休,那么部门经理的基础养老金为每月240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1658元,每月养老金总额为4058元;部门员工每月基础养老金为170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为1209元,每月养老金总额为2909元,部门经理退休后每月所领取的养老金比部门员工多1149元。

综上所述,在职时工资高,缴费基数就比较高,缴费基数高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就会增加,因此在今后办理退休时,在同一地点,同样年龄办理退休时,在职时工资高的人退休后养老金会更高。从上述举例中所举的部门经理和部门员工在职时的工资水平和退休后所领取的养老金模拟计算,也可以证明在职时工资高和退休后养老金的高低存在比较大的关系。


帮兄爱唱歌


退休后养老金的高低,和在职时工资高低有关系,更准确的说是和在职时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数有关系。以北京市为例,假如你工资高(2万元每月),但是单位却是按照现行的最低基数标准(3613元)缴纳的社会养老保险,那么相比一个工资没有你高(1万元每月),但是单位却是按照正常工资为基数缴纳养老保险的人来说,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退休后他的养老金肯定比你的要多。

缴费基数越高,以后能领取的养老金肯定也越多,基数最高上限为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影响因素。

下图为现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计算公式,要符合养老金领取资格,需要满足的条件有两个:

1.累计缴费满15年;

2.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女工人50岁,女干部55周岁,男同志统一60周岁)

可以看出,退休后每月能领取多少养老金,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1.个人账户储存额:此账户里的额度就是我们每个月个人缴纳的保险费累计生息的额度,也就是每月从工资里扣除的个人应承担的8%的比例,缴费基数就是上面说的单位实际给个人申报的基数标准,申报基数越高,进入个人账户的额度就会越高,以后我们能领取的养老金肯定也会越高。

2.计发月份:不同年龄退休,计发月份是确定的,如下图,总体原则,越晚退休,每月能领取的养老金会越多。

3.全省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社会平均工资越高,能领取的养老金就会越多,所以同样的工资水平和缴纳基数,在一线城市办理退休和在二三线城市办理退休,能领取到的养老金肯定会差别很大。

4.本人缴费指数:其实就是每年缴费基数的一个加权平均,简单来说还是缴费基数越高,以后能享受的养老金额度越高。

5.缴费年限:这个最容易理解,缴费年限越多,以后能领取的养老金越高。

如有疑问,可留言。




保险经纪人刘丹丹


要看你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还是企业退休的;如果是企业退休的,国企、外企、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关联度也是不同的。如果是国企、机关事业单位的人,退休金与在职时的工资完全正相关,如果是非国企退休,就要看你社保的实际缴费情况,与在职时的工资无关。

1、老人,在职工资和退休金

如果你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建立前参加工作,也是在这之前退休的“老人”,那么退休金和在职工资的关联度是100%。无论退续前你是企业单位的退休人员,还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退休金与在职时的工资是密切正相关,成正比的。那时确定退休金的要素只有两个,即工龄和档案工资,是按工龄分档与退续前人事档案工资成比例挂钩领取退休金的。比如有的地区是30年工龄的,享受退休前档案工资的85%。严格意义上讲,老人退休后领取的才是退休金,而后面要谈到的中人和新人退休后,领取的是养老金。

2、中人,在职工资和养老金

如果你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建立前参加工作,是在这之后退休的“中人”,那么养老金的水平与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水平相关,与在职工资没有直接关系。与视同缴费年限部分的在职工资的关联度是0,与实际缴费年限部分的在职工资的关联度理论上是100%,但在实践中,有可能打折扣,要看你所在企业的性质和守法程度。

如果你是国企、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与实际缴费年限部分的在职工资的关联度理论和实践上是吻合的,或者说是100%。这些单位有国家财政做后盾,财力雄厚,都能按职工的在职工资按时足额上社保的,所以社保缴费情况和在职工资是吻合的。如果你是外企、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工作人员,那就说不好了,社保费用完全由企业承担,社保缴费情况和在职工资不一定吻合。这些单位大多数都不是按职工的在职工资按时足额上社保的,大多数人的缴费基数是被打了折扣的,或者是按最低标准为职工上社保,甚至还有不给员工上社保的。工资高或低不能决定养老金的高低,而要看社保缴费水平是高还是低,通常用缴费系数体现。而不给上社保的就更惨了,不管你上班多少年,没有社保缴费年限,或者缴费年限不够15年,就拿不到养老金了。

中人的养老金的确定或核发与多项要素相关,如退休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资,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缴费系数,个人账户金额,退休年龄等,视同缴费年限部分涉及到的养老金不和在职工资不挂钩,实际缴费年限部分养老金是和社保缴费情况挂钩的,不是和在职工资挂钩的。

社保缴费系数的上下限是由当地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决定的。全国来看,养老保险缴费的下限是当地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的40%,大部分地区执行的是60%,上限是当地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的300%。单位都是在这个限度内给员工交社保,现实中,很多非国企的企业单位都没有按职工的在职工资按时足额上社保,这也是这些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偏低的原因。

3、新人,在职工资和养老金

如果你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建立后参加工作,是在这之后退休的“新人”,那么养老金的高低只和实际缴费水平相关,与在职工资没有直接关系。新人没有视同缴费年限,与实际缴费年限部分的在职工资的关联度理论上是100%,同中人一样,但在实践中,有可能被打折扣,甚至是大打折扣,还是要看你所在企业的性质和守法程度。道理同上,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退休金与老人在职时的工资完全相关;与国企,机关事业单位中人和新人在职时的工资也是正相关的;但非国企企业的中人和新人的情况就不好说了,与中人在职时的工资可能部分相关,也可能无关。


明扬四海


如果你是公务员,那么关系太大了

公务员退休工资工作满35年可领取原工资的90%,30年至35年可领取原工资的85%,25年至30年可领取原工资的80%,以下等级每5年发放一次。

如果你是教师,那么关系也太大了

教师退休工资=(退休前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 对应的比例。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如果你是一般企事业单位职工,那么关系可大可小

1、如果是正规大公司,社保完全根据个人的工资高低缴费,那么每个月缴的社保就比较高,养老金的领取原则就是多缴多领。


2、如果是小微企业,很多会按照一个缴费基数,一般当然是选择低档次的基数,全公司几百人,不管3000月薪还是20000月薪都是同一个基数。

所以个人的缴费基数很重要,切记!

希望能够帮到你,祝您生活美满。


大强聊保障


退休后养老金的待遇,就是要取决于在职期间工资收入的多少;换言之,在职期间挣的工资多,退休金相应也会水涨船高。

为什么呢?因为在职期间工资多的人,养老保险也缴得多(银行代扣)(如果留心观察,你会发现每个月每个职工“应发工资”和“实发工资”都是不一样的。

简单说,就是八个字“多缴多得,长缴(工龄长)多得”。

大家在职期间基本工资的基数不一样,所以扣缴的金额也不一样,你得到的“实发工资”不一样 ,退休以后的退休金当然也不一样了。

“五险一金”,除了养老保险要扣缴以外,职工还要扣缴的项目还有: 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就是住房公积金。

(五险一金中,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已经合并,但是习惯上仍然称“五险一金)

这些扣缴的项目都是按照工资总额一定比例的,大约是8%;其中住房公积金扣缴的金额最多,但是退休以后,如果以前没有提取过,会全额返还,一般都有几万到十几万不等。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有的在职期间拿的是“年薪”;其实这个“年薪”不是工资,而是“承包兑现奖”,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但是实际上,这些人的“五险一金”扣缴金额仍然还是以月工资为主;换句话说,单位扣除金额仍然以你的月工资为标准。

举个例子。某公司总经理“年薪”(承包兑现奖)50万,但是他的级别(岗位工资)只有五千,那么他应该扣缴的金额仍然以五千为基数,而不是五十万。所以他的养老金基本上和其他月工资五千的人,如果工龄相同,也是差不多的。

有的公司(企业)在扣缴“五险一金”时是非常不规范的;换句话说,公司发给你的工资不少,但是上缴的“五险一金”却没有按照规定的比例,那么你的养老金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发工资的时候不要抱怨扣多了;实际上扣的越多,你退休以后养老金越多,因为“养老保险”除了个人扣缴部分以外,公司或者企业还要给你上缴同样的金额。


闲看秋风999


楼主你好,退休后养老金的高低,跟在职时的工资高低有关系吗?通俗意义上讲,退休以后养老金的高低跟我们在职时工资性的收入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但是往往有很多企业单位在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过程中,他都不按照自己实际的工资收入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那么这样的话就会造成我们养老金待遇的偏低,因为平均缴费指数也是影响我们基本养老金待遇的一个重要条件。

所以说我们认为养老金的待遇虽然说在机关事业单位也好,还是在企业单位也好,都会有一定的替代率,那么这个替代率是普遍的一个现象,也就是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以后,它可以获得70%~90%,在职期间的实际收入,那么作为企业单位的人员呢,基本上退休之后可以获得40%~60%之间的替代率的实际收入,所以说这个养老金相对于企业在职期间或者机关事业单位在职期间的工资性收入要偏低,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跟自己的实际工资关系呢,它并不挂钩的,因为我们在计算养老金的过程中考虑的是社会平均工资,你自身的养老保险的累计缴费年限和实际的平均缴费指数,这三个主要条件来确定我们的基础养老金,还有就是你个人账户当中的余额和你本身的退休年龄,所对应的计发月数来计算你个人账户养老金,那么与我们的工资收入实际上是没有直接关联的。


社保小达人


1、如果是退休领退休工资,那就是参加工作的时间、工种跟退休工资高低有关系,如果是建国前参加工作的,退休时可以按100%的拿退休工资,建国后的最高只能拿到90%。\r 2、和职称有关系,职称越高,核算退休工资的比例也越高。\r 3、和参加工作的工种也有关系,有的特殊性工种退休工资的比例比普通工种的退休工资要高一些。\r 4、如果是参加养老保险退休领退休金,那就是:参加工作的时间越长,缴纳养老保险金年限越长,缴纳养老保险的基数越高,退休后领取的退休养老金就越高。


如何发挥客户


在同等情况下肯定会有关系的。

决定退休人员养老金高低的因素有六个: 一是缴费年限; 二是缴费基数; 三是缴费金额; 四是个人账户;五是退休时所在地的社平工资;六是退休年龄。在这六个因素中,缴费金额的高低和个人账户的多少都与退休人员在职时工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为什么呢?

首先,参保人员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由个人承担8%,这个8%是按照个人的工资总额来计算的。假如工资总额是6000元的话,6000x8%=480元; 假如工资总额是7000元的话,7000x8%=560元。

其次、参保人员个人账户的钱是总个缴费年限中缴费金额和利息的总和,个人账户的资金总额越高,退休时的养老金就越多。而直接决定参保人个人账户额的就是参保人在职时工资的高低。

由此可见,在同等条件下,退休人员在职时工资的高低,与退休后养老金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


叶公来帮忙


有关系的。社保是根据你上年的平均工资为基数缴纳的,你工资高,交的也多,将来领取的养老金也会比较多一点。不过这个还主要看你们公司是按多少给你报的社保基数吧!社保慢慢移交税务管理之后,工资会和社保基数直接挂钩。多少的工资就按多少的工资基数缴纳多少的社保。


尘世一俗人


有关系,如果是事业单位或公务员,他们是按工资的85%的比例开退休工资,要是企业或打工的是工资高,他给你交保险的钱就多,而你累计的保险费交的钱多,你退休工资开的就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