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硕士毕业后进入高职院校教书,年龄快40了,一眼看到头,上课没劲,学生不听,怎么办?

艾娃数学工作室


身同感受啊!我的情况和你差不多,也是硕士毕业进入高职,如今已有10个年头。一开始的时候还是满腔热情,一身干劲,但渐渐地就被岁月和现状磨平了,熄灭了热情。真的很后悔进入高职院校,学术氛围几乎没有,学生两级分化极其严重,好学生不多,差学生真不少。有的人会说育教无类,老师就是教书育人的。这是没有教育一线的经历和感觉。高职学生已在长期的学习过程固定了学习习惯,而大部分的学习习惯是不好的。在此,也不否认有个别学生有很强的上进心,或许因为高考没发挥好,或许其它原因。但真的有太多的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确实不行,想在高职短短的时间内就纠正过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因此,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不用抢座位,校园里很难见到读书、看书的学生。到了宿舍管后,最常见的景象就是在打游戏。还有高职院校没有学术氛围,更没有平台,要想发表核心以上论文,是很困难的事。大部分核心期刊直接拒绝发表高职院校老师的论文。申请级别高的课题也是困难重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还有点上进心,确实在高职院校待着比较累—心累!


微光者4195


我也是中职院校老师,非常体会你得心情,备课准备好久,有的时候讲的都感动了自己,结果底下没几个人听,没成就感,有的老师受不了这样不上进还三观不正的学生,都离职了!我当过好多年班主任,对学生感情跟其他老师还是有差别!还是更理解那得孩子!一个孩子的堕落,是背后原生家庭的破裂造成的,孩子很可怜,有的缺乏关爱就误入歧途,有的自卑为了保护自己表面强大,到处欺负人。在他们的世界,吃喝玩乐处对象,三观已经破碎!如果运气好,没遇到某个哥,某个姐,顺利毕业,有了工作,度过了十八九岁那个危险期,算造化了!他们很讲究,很真,拿真心对他们,他们也会对你好。但是在大是大非上面,还需正三观,加强品德教育!

我喜欢现在的工作,理解我教的孩子,并希望通过我微薄的爱心拯救他们,给他们希望,给他们自信,有一个因为我得到改变,就值!工作轻松无压力,有足够时间照顾家庭,孩子,还能学学英语,充实自己,看看书,做个知性的女人,在精神上提高自己!我们同事也有做副业的,还能增加点收入,要不教师一个职业,薪资真的太低了


鑫宇星月


我也是一个大学老师,和你一样,应该有很多共同感受。很多要说话, 就当做是一种同病相怜的交流吧。

我有点和你不一样。我不是专职的大学老师,我只是以社会专家的身份在学校兼职上课,也已经有七八年了。对于学生的观察和判断,对大学老师和学生,和你应该有相同的看法。

作为专职的年轻大学老师。目前你的教学岗位,在社会上看,还算是比较稳定的 也算一份比较体面受人尊重的一份职业。而你说,有两个方面的压力和焦虑,让你比较难受。一个是个人的职业成长空间看不到方向和上升,一个是学生不愿意听课。让你在教学过程当中比较无奈和无力。这可能也是国内很大一部分年轻老师的共同的困惑。

根据我上课的过程,我个人的建议就是。专职老师,确实要拓展自己的上升空间。这取决于在学校组织内的这个发展,比如说跟部门领导和上级领导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这是一个前提。然后才是个人在学术方面拿出硬件指标拿出来。比如说项目研究,比如说这个教学效果评估。尤其是在学生当中,每届学生对于你的上课效果,营造那种对你有那种粉丝般的感觉。这样,你才会会塑造出自己一个比较良好的正面的老师的形象和能力。

当然,你还年轻,你还有时间优势。目前情况下,不应该对于现状气馁和消极等待。应该是在这种状态下,自己找到突破的方向。在做好教学的基础上,在学术方面,包括项目研究,甚至包括一些经营性的项目,尤其是符合自己的兴趣方面去拓展。才有可能去改变你目前的状态和心情。


龙金科是咨询讲师


其实很矛盾的。老婆公司有一个同事就是,985毕业后就一直在小城市的大学里做老师,30多时为了与爱人一起,辞掉了稳定的工作来到广州,结果发现自己的知识已经过时,并且又到了中年,现在40,失业已半年。2年前到他的同学开的这个公司工作,但又干不过现在年轻的,加班嘛,家里又有老婆孩子牵着,于是被自己的同学开了。更要命的是她老婆不会持家,一天吃水果就要60多,在广州又没房子,一个月房租要3600,他老婆才5000工资,两个孩子也大了,要读书了,估计只能放回家给老人带。更严重的是整天怕公司的姝子沟引他,隔三五他老婆大人打电话来问在干嘛,加班的话会不停的打电话。。。本来想着辞职来大城市大展拳脚的,但没想到是这个样子。所以理想总是很美好,但现实是残酷的,尤其是北上广深,就算是你同学的公司也没情面,你加不了班马上走!依我的看法是,你可以保持着你的工作,然后一边创业或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说不定就成功了呢。



润土和猹的夏天


我说说我的故事吧,我是90年代工科重点大学毕业的,由于赶上了国企改革,想想当个老师也不错,于是就到中职学校当了一名教师。由于自己在初中时中专很难考,所以本来认为中专学生很优秀,但是一去上课发现生源素质与自己想的差别不小,而且是一年不如一年。面对这样的学生,一点成就感都没有,一度也比较苦恼,想到我当老师,为何当年不上师范大学,如果上了师范大学,现在在重点高中当老师,桃李满天下,好有成就感。有句话叫男怕入错行,所以只能坚持。教学压力不大,搞搞自己的事和家里的事,早就评上高级讲师(副教授级别),辅助自己的另一半,妻子当上了企业高管,孩子也顺利考上大学,在二线城市有几个门面几套住房,现在还有一个80多岁的老母亲,平时就多陪陪她。生活无压力,感觉很幸福。现在经常跟同事开玩笑说,在哪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


枪手如林


每个行业都一样。

即使在教育领域,不是高职院校的个别问题,其实是全民面对教育的态度变了。对学生们来说,大家希望更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老师。教师自身从教的方面来提高能力也很有必要。当然,还有科研领域可以探索。好学校学生当然会好一些,这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所有的行业,职业都一样,都有瓶颈期,枯燥期,度过了这个阶段,学会开始享受职业带来的乐趣。


吉他与诗


首先我需要向您表达敬意。

因为能够在一个学校里面呆这么长时间,而且做出了一些成绩,足以说明您是一个非常称职的老师

我非常能够理解您目前的情况。因为我有一位朋友,我们最近刚刚聊天,他在一个民办高校里面做老师,目前状况也不是令人十分满意。因为在这学校里面工资待遇并不是非常好。

对于您目前的状况,我建议您慎重选择离职这条路,理由有二

第一,总体的就业环境不是百分百的乐观

第二,目前您的职场竞争力不是很乐观

对于您目前的处境,我建议您

第一,好好准备,拿下高级职称

第二,选择行业匹配的行业,争取一份兼职


拼搏的小诸葛


我是即将踏上高职教师岗位的新人,211硕士毕业后在私企里工作2年,任课研主管,由于醉心于学术与教育而毅然选择走高校发展道路。

题主所说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任何岗位都存在其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一眼望到头的感觉不止高校,在公司你也可以看到,从普通职员到管理高层也是同样从小做到大的发展道路。

题主目前已在高校工作,而且年近40,那么应该是在教育改革前入职的,享有教师编制,至少有中级职称了,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是很好的发展了。

现在高校聘用门槛不断拔高,大部分院校都明文规定只聘用30岁以下硕士或40岁以下博士,甚至许多院校都不招硕士了。如果题主现在想离开这个岗位的话,再想回来恐怕会很有压力。

在高校发展的好处想必题主已有体会,比如规律的上下班时间,充裕的假期(相对于公司上班族),专业技能的不断学习深入等。现在卡住题主的问题在于个人成就的追求,一是对提升学历职称的心理渴望;二是提高教学成就感和学生认同度;三是对提高收入增加经济实力的需要。

我提供的建议是:

1.保留原职不动,提出进修在职博士研究生申 请。

2.更新教案,学习人气教师授课经验,分析所带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情感诉求,应地制宜升级授课方式。

3.增加科研精力投入,争取更多项目或发表更多论文,提升自身学术素养和领域知名度。

4.尝试开辟副业,如果没有除教师外其他职业经验的话,建议与人合作,不推荐直接创业。

5.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身在教师的岗位上,对得起肩负的使命,为学生谋求最大限度的发展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哪怕再多的非难,勿忘初心。

新学期即将开始,预祝各位教师、同学们工作学业顺利!


sandsoftime


你这个问题问得就像我提的问题,所以我首先要说一声,深感同受。今天在这里与其说在给你提建议,还不如说,跟你一起诉诉苦。

现在高职高专,录取分数线又降了,150分就可以上,这些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他们从小到大,都没有建立起一个好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思维。而现在都已经成人了,已经到了大学了,让他们突然变得好学勤奋,这是很难的。

每个人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大脑细胞之间的突触网络的建立,他们之前没有建立起来,现在没有基础,突然想让他们通过上课、通过理论学习来建立这种大脑网络是很难的。所以很多时候上课的时候,他们听不进去或者听不懂,或者,你给他讲段子也罢,他可能也听一会儿就听不进去了,这都是很正常的。

尽管如此,但我觉得聊以欣慰的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他们还是很努力或者比较配合。最起码我觉得这些孩子,他比较活跃,也比较喜欢帮助老师做事情。

其实他们的情商还是蛮高的,就是喜欢玩贪玩。所以很多时候我上课的时候也会顺着他们,有时候跟他们聊聊天,吹吹牛,还有一堂课也就过去了。他们之所以学习不好,也是比较感性和任性,所以没有那么理智理性。

有时候回想起来,我为什么要从事职业教育?工资待遇很一般,也不喜欢去和别人勾心斗角、争名逐利。其实最享受的还是跟这些孩子在一起。有时候上课的时候很多人不听,但是,总有那么几个人,他们在跟你配合。在你走的时候,他们会突然抬起头来,问候一声,跟你说声谢谢,其实那时候我都觉得非常的满足了。

我在高职院校呆了也将近5年,这5年来还是有很多学生让我非常的感动,有时候他们一个小小的举动,一个简单的话。一声感谢。让我都觉得有一些满足感和成就感。嗯,当然,和他们在一起有时候也是挺快乐的,他们很会聊天,其实很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很多时候想法飘忽不定,但是偶尔的时候,也会让让我感到很意外,他们有很强的一个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有时候我布置一个比较有趣的作业,然后他们完成的就让我非常的意外。

很多时候我也在想着如何来开发他们的潜能。他们学习的潜能本来开发的非常不好,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情感。怎么样才能让他们结合自己的个性,让他们有所发展?

其实很多时候我的标准也会逐渐的降低,我不会对他们抱有很大的一个要求,因为毕竟他们在学习方面理论学习方面比较弱,可能他们的动手能力在情商方面在为人处事方面可能会好一些,有时候可能就比较自卑的,甚至有时候会觉得她蛮敏感的,所以很多时候我说话也比较注意,很多时候觉得他们很感性。

也正是因为比较感性,比较贪玩,不要放任自我,所以,学习不好,不爱学习,其实有时候想一想,这样的孩子,他实际上才是更接近天性的孩子,更童真的孩子,难道不是吗?

我也要给本科生上过很多课,给他们进行培训,但是说实话给本科生上课真的是很有成就感、但是也很无聊。这个是对比而言的。

本科生很多时候不够活跃,上课互动的时候很多时候也互动不起来,他们也不爱开玩笑,也不爱闹腾。也不愿意很积极的配合,所以这一点就让我比较郁闷。


但专科生他真的不一样,他真的很喜欢玩,有时候想一想也真的是很好玩,而且他们很多时候也懂得说声谢谢,说句问候。可很多本科生就显得很理智,有点像智能机器人,你感到感觉到是冷冰冰的感觉。


从这一方面来讲的话,我是蛮喜欢高职高专的学生呢。尽管有时候为他们感到惋惜,也是怒其不争,不过心里还是挺疼惜他们的。

所以很多时候我觉得你面对的这种情况,学生不听,觉得你跟他们说说段子,聊聊天,吹吹牛,讲讲社会人情,一节课也就过去了,其实他们注重的也是情商的发展,或者是动手能力,也没必要给他们讲那么多理论,我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很多时候我的课本和教案做了很多,但是很多页呢都是往过翻,抓住一个有意思的点,然后就展开,让他们来玩,然后呢,他们就会头脑风暴,各抒己见一堂课,其实玩的也挺开心的。

但有时候觉得也没有给他们交的太多的东西,但是很多时候你努力的给他们教,其实适得其反。所以我觉得,你现在还是把心态放平衡,降低自己的标准,从另一个方面去激励他们,去提升他们,他们有一些进步就很好了,总之我觉得作为老师还是要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其实现在很多书本上的东西,也没有太大的用处,很多时候,学生如果能有一个非常好的为人处事的能力,有一个自己的兴趣爱好,就激励他们去发展,这就非常棒。

而且我相信你逐渐也会发现他们的优势,有一些小孩,他真的跟我们理解的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可能都是读的是比较好的大学,然后又读研究生,所以我们认定的一些理念,一些对错,或者一些价值观,其实他们想的不一样,也不能说他们的是错的,他们可能注重发展的就是情商。

我举一个例子吧,我带的学生里面有几个学习特别差的,但是他们特别喜欢跟跟我来交流,还有一个呢它自己就在做网红,然后有几百万粉丝,然后赚了不少钱,另外一个卖自己家乡的松茸啦,虫草啦等等,也做得相当不错,而且还真的很有管理才能,但就是学习不好。

还有一些,他们会有一些其他的才艺,心思也不在这里,其实,我觉得很多时候上课的时候他们如果不听,那你跟他们聊天儿,了解一下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聊一些他们喜欢的,慢慢的他们把思路打开了,他们也觉得唉这个老师还挺关注他们的,他们也会给你面子来听你在讲一些课本上的内容,然后,你就可以把课本的内容简化,随便给他们讲一下,总之我觉得还是要分析学生分析学情,根据他们的一个状态,教授给他们一些相应的东西就行了。

必要的时候还是要采取一些惩罚,我基本上会有一个奖惩表,基本上每节课都在那个表上加减分,课后是不允许学生来单独找我的,你要加分那就在课堂上当着全班的人来,以以理服众,给你加分,要不然的话,最后的分数是多少,就是多少,挂科就挂科,总之,他们基本上也知道,我虽然很多时候比较松散,但是,该有原则的时候还是很有原则。

其实跟他们相处的久了,我觉得是,挺好玩的,也挺感动的,但是给本科生上课,可以说上课很轻松,有很多人都在看着你,也有人来问问题,但是之后呢,你走在路上他们都当不认得你一样,相当一部分同学都是冷冰冰的,可能他们都太理性了吧,太理智了,但是专科生不一样,很多时候你挂了他的课,剪了他的分,在课堂上也批评了他,但是你走在大路上,他们老远的就都会给你打招呼,这一点就让我非常的感动。

总之以上是我的感慨,我对这些学生还是抱有很大的期望,我也觉得他们即使从事不了一些太高难度的工作,但最起码的一些,动手能力的或者基层的一些实践类的工作,他们应该还是完全可以做的很好。


小虫大鹏


大家好,我是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关注高校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题主说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典型的职业倦怠,而教师正好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这是因为很多教师虽然是高知群体,有抱负有想法,但数十年如一日重复自己的教学工作,工作缺乏显性成果,职业发展天花板很低,无法获得成就感,现实和理想差距大。而长期没有成就感的刺激,身心就会缺乏前进的动力,进而形成职业倦怠。其实不光是教师,像我这样在学校做行政工作的人,也是一眼看到头,也会经常产生厌烦的情绪。

对于职业倦怠的研究很多,但大多是基于用人单位的管理方法研究,对个人的指导并不多,而在国家事业单位现有体制下,想要让每个老师都始终保持充沛的战斗力也不大现实。当老师出现职业倦怠时,恐怕只有老师自己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兴奋点,把自己从泥潭里拉出来。为此,我有这么几个建议:

第一,继续学习深造。如题主所说,个人前途已经是一眼望到头,但这种前途是基于题主目前的职业轨迹,如果题主能想办法跳出这个轨迹,那多半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从长期在高校工作的人来说,继续读博士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职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博士的挑战,让自己的潜能再次得到发挥。当然,读博士的前提一是学校允许在职攻读,二是学校对博士学历老师有政策倾斜。否则,可能很难有读博士的动力。另外,坚决不建议辞职考博,现在的工作很好,不能丢。

第二,开展教学研究。如果觉得读博士挑战太大,建议题主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教学质量提升上面,在备课的时候多搜集一些新素材,甚至可以多准备一些段子,想办法把课讲得更生动一些。另外,可以做一些教学方面的理论研究,深入学习研究一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然后把自己的研究写成报纸文章或者论文。看着自己的成果发表,一定会给自己增加极大的成就感。我个人去年发表了一篇教育类的C刊论文,现在对写作和教育方面的研究就很有兴趣。

第三,做一些副业。对这个我建议不多,因为主要还是要看个人有什么资源、人脉,比如有钱可以做做投资,没钱可以做做兼职等等。如果有兴趣,写写悟空问答之类的也是很不错的选择,既可以充实业余生活,又可以促进自己的工作,写好了还有一定的收入。

第四,培养一些个人爱好。人的生活不止工作,如果工作很稳定但发展空间不大,那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渐渐减少工作投入,一方面多陪陪家人,多教育教育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可以多花一些时间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情趣,比如固定花一些时间来运动,参加户外俱乐部等等。当个人精神有了寄托,对工作中得失的关注度就会随之下降,职业倦怠的感觉也就随之减弱。

不同职业的职业倦怠有不同的应对方式,以上建议完全是针对题主的情况,仅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