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你怎麼評價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

鍾明琴


 夫差這個人有人說他是懦夫,有人說他是英雄,在他的身上,我們我可以發現其實,他跟西楚霸王項羽有很多很多覺得吳王夫差和西楚霸王項羽,還真的有不少地方相似。“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位固執的君主——項羽,在兵敗之後,因為想著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而遲遲不肯渡過江東,最後在江邊無奈自刎。在夫差的身上,我們似乎也能找到項羽的影子,兩位陌路英雄的結局都是一樣的,以死來彌補自己當初的錯誤。

吳王夫差,出生在大約公元前528年,姬姓,吳氏,春秋時期吳國末代國君,闔閭之子,在位時間是前495年─前473年。作為末代君主,夫差肩負的責任很巨大,他揹負著振興吳國的重任,還要為父報仇。可悲的是吳王夫差並不知道自己是吳國最後一位君主。如果他早知道吳國終結在自己手裡,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對勾踐心軟的,可惜歷史沒有假如。

其實,夫差的能力並不差,為何卻在後來的吳越爭霸裡全盤皆輸?都說知子莫若父,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情況,父母心裡很清楚,早些年夫差的父親闔閭早就看出了自己的兒子是怎樣也個人,闔閭是這樣評價自己的兒子:“夫愚而不仁,恐不能奉統於吳國。”同樣,同一時代的另一位賢哲也發出過同樣的感嘆,子貢說:“吳王為人猛暴,群臣不堪;國家敝以數戰,士卒弗忍;百姓怨上,大臣 內變;子胥以諫死,太宰嚭用事,順君之過以安其私:是殘國之治也。”

綜合二人的說法,也就不難理解夫差失敗的原因了。夫差好戰,喜歡四處征伐,在戰場上他就是王者,他喜歡稱霸的感覺,每一次勝利的背後滿足了他的虛榮心和成就感,為了追逐“霸主”這個虛名,吳王只顧著征伐,沒有考慮到吳國長遠的發展,忽略了百姓,導致怨聲載道,對人不仁義,是他最大的缺點。

瘋狂的征伐,導致吳國的國力得到大量損耗。公元前494年在夫椒之戰中,吳越首次交戰,並且攻破了越國的都城,此次戰爭越國失敗。此後,吳王夫差積極尋求擴張,又在艾陵這一戰之後,打敗了富裕的齊國,殲滅齊軍多達十萬人,吳國的國力一度強盛之極。公元前482年,為了讓各諸侯國承認自己的霸主地位,在黃池之會與中原各諸侯歃血為盟,讓眾諸侯國見識到了吳國強盛的國力,就在吳王夫差以為,自己終於能夠成為天下的霸主的時候,越國的重新崛起,讓吳國這個國家很快就在歲月中消失。

在夫差執政時期,吳國經常會發生戰事,連年勞師動眾,大動干戈地和別人打仗,長此以往就造成了國力空虛。夫差不僅窮兵黷武,不體恤百姓,只想著自己的霸業,追求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還相信奸臣讒言殺盡忠臣,不聽良言,一意孤行,這樣的一位君主恐怕是不能夠長久地統率吳國的,也最終只能成為春秋戰國風雲中的一個炮灰。

古代很多文人寫字都是有自身的價值需求和所在的環境有關。所以我們去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應該客觀綜合而且拋開所謂的偏見或者麻木的崇拜讚美。

勾踐這個為後人所熟知的名字,他本人真實性格又是怎樣的呢?他是一個權力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擴張國土,必然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人的性格必然有優點和缺點。勾踐的優點恐怕就是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苦心天不負,努力隱忍而終於從逆境中崛起的驚人意志力。勾踐的隱忍表現在他攜帶妻臣去吳國侍奉君王的日子。雖然這樣的隱忍也是因為勾踐想復仇,想重新獲得權力,但是一個弱者,一個被打敗苟且活著的人,從來沒有真正放棄重新站起來的希望,就這一點就值得我們敬佩了。而勾踐得到人身自由後沒有忘記恥辱,刻苦努力,完善自己,隱忍而不發,誓死強國報復羞辱自己的人,這樣的意志力和行動力,又能是幾個常人能做到的呢?勾踐身上這些堅韌的品質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然而勾踐最大的缺點是很多統治者作為權力頂端都會所犯下的錯,鳥盡弓藏,殘忍自私。勾踐對於在困難時一直幫助他輔佐他,可以說是有恩於他的人,並沒有報答,反而是加以迫害。勾踐的自私忘恩負義,縱觀史實並沒有冤枉他。

也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勾踐,他是一個不輕言放棄能忍受常人無法承受的痛苦,一個對自己狠對別人絕的君王。


守望世界最後淨土



春秋末期,周王室地位衰敗,天下“禮崩樂壞”,各諸侯國相繼爭霸,吳國和越國是最後出場的,這兩個國家相繼稱霸,曇花一現。而其中的核心人物就是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

要說夫差咱還得先說說他的父親吳王闔閭,闔閭在楚國人伍子胥的幫助下,使得吳國在春秋後期成為了重要的軍事強國,相繼擊敗了越國和強大的楚國,最終問鼎中原,不過此時越國國王允常去世,他的兒子勾踐繼位,吳王闔閭想趁此一舉拿下越國,最終吳越大戰,勾踐派出敢死隊衝擊吳軍,最終闔閭受傷,沒多久就去世了。

此時他的兒子夫差繼位,成為了新的吳王,就是夫差使得吳國真正的成就了春秋霸業,讓吳國走上了最鼎盛的時期。

夫差依舊信任伍子胥,積極的發展國力,增強兵力,每天命一人站在庭院中,當自己路過之時,就讓那人向自己喊話:“夫差!你忘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大仇了嗎?”夫差聽後便大聲回答:“永遠不敢忘記!”就這樣,吳國一天比一天更加強大!

而此刻越王勾踐似乎依然沉浸在上次戰役中戰勝吳國的驕傲之中,在準備並不充分的情況下,發兵進攻吳國,想一舉拿下這個百年的世仇,而吳王夫差和伍子胥則抓住了這次機會,派出精兵和越國進行決戰,結果越國大敗,勾踐在范蠡的建議下,決定負荊請罪,把自己的女兒和妻子以及越國的珍奇異寶都奉送給了吳王夫差,又重金賄賂了夫差身邊的一個寵臣伯嚭(pi),以亡國之君的身份侍奉夫差,這才饒得一條性命。

可憐吳王夫差沒有聽信伍子胥的勸言,沒有一鼓作氣滅了越國,想法聽從了奸臣伯嚭的話,留了勾踐一命,最終使得勾踐“臥薪嚐膽”得以復國。

養馬嘗糞苦中活,臥薪嚐膽終滅吳。

勾踐夫妻和范蠡入吳侍奉吳王,低三下四,下跪求饒,被吳王派去養馬,在養馬期間,吳王經常派人去監視他們,結果派去的人回來告訴吳王,勾踐君臣無謀反之心,面無恨色,而此時被賄賂的伯嚭也在夫差身邊說好話,可伍子胥卻看出勾踐的野心,要夫差一定斬草除根,可是夫差卻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建議,正巧夫差此時得了病,便道:“等我病好了就放他們回去。”

勾踐聽說此話,便請求嚐嚐吳王夫差的糞便,用來給吳王斷病,吳王允許後,勾踐用手指取了夫差的糞便用嘴嚐了嚐就入殿告訴吳王,“大王您的糞便我已經嚐了,味道苦且酸楚,正是這個味道,順應春夏之氣,所以不出三個月您一定會痊癒的”吳王深感愉悅,最後病好了就把他們放了。

勾踐這一回去可就是放虎歸山了,不過正是在勾踐這樣堅毅的決心和非凡的忍耐力下,越國才最終滅了吳國,成為了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回到越國的勾踐在范蠡的幫助下勵精圖治,最終滅了吳國,不過勾踐並沒有殺害夫差,反而給了他300戶的封地,不過夫差羞愧難當:“我後悔沒有聽從伍子胥的話,落得今天這個下場。”說完之後就拔劍自刎了。

若評價此二人,均有大志向,且意志堅忍不懈,只不過又都有惻隱之心,吳王聽信讒言,驕兵必敗,勾踐胸懷大志,養馬嘗糞非常人所為,英雄總歸是英雄,此二人終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自己的名號,只是可憐伍子胥老兒最後含恨九泉了!




鴻涵先生


這個是發生在秦國還未統一六國之前,越王勾踐和吳國夫差同時屬於國家的最高級級別,在那個春秋時期有一些歷史書籍證明在當時那個時期那一片土地上遠遠不止有六個國家,但是隻是現在我們默認在當時只能有六個比較大型一點的國家,這些國家的名字有:齊,楚,燕,秦,吳越,晉。

但是我們今天主要討論的國家是這六國中的兩個國家越國和吳國,而我們今天所需要探討的國家是吳越兩國之間的區分探秘兩個國家的界限是極其相鄰在一起的,而這兩個國家正是因為相鄰在一個對方,所以才會導致這兩個國家時常進行她們彼此兩個國家之間的討伐,她們都想要試圖通過吞併對方壯大自己所在的國家。

年輕的夫差打敗了越國,當時越國君王因為已經到了一定的年齡已經明顯出現不敵年輕的夫差,出現了失誤才導致出現了戰敗的情況,所以才會出現死亡,吳王夫差又一次打敗了因為父王的去世冒名頂上的勾踐。失敗後的勾踐被困在會稽,因為他手下的人建議他先假意投降,後面在想其他的辦法再進行一個所謂的反撲,勾踐後面因為覺得自己底下說的對才決定先假意投降的。

而當時連著贏了很多次越國的夫差竟然驕傲自大認為自己超越了之間的父親的能力,覺得自己如此輕鬆的就將自己的父親打了這麼久的越國,一下子把越國打敗了,當時的夫差為了炫耀想其他的國家大肆的宣傳自己在打敗越國之後收當時的王勾踐為戰俘,使其在父親墳前守墓。夫差驕縱得意,勾踐卻相反,勾踐收起所有他曾經的尊嚴受盡羞辱討好夫差,只為了復國報仇。

而勾踐的假意的對夫差所有的忠誠,曾經在夫差有一次讓他堂堂一國之君讓他去品嚐馬糞,勾踐臥薪嚐膽終於有了效果他得到了來自於吳國的一國之君的夫差的赦免。當夫差在越國所獻上的美女在美女從中得意盡歡的時候,勾踐因為受到過夫差那麼多次的當眾侮辱,他暗自下定決心自己一定要足夠勤奮刻苦。

而這個時候吳國一國之君夫差在一邊縱情享樂,勾踐這邊卻顯得自己艱苦異常。同樣是兩個國君,夫差以為他高高在上,威風八面,但是夫差漸漸的被越國一名在歷史上留有名字的美人西施,在西施的美貌下,夫差漸漸後宮粉黛無顏色,漸漸只偏愛於她一人。而西施在陪伴夫差的時候,一開始是帶著越國人給她指派的任務來到他的身邊,漸漸他和她有了感情,西施只是越來越想多陪陪這個男人。

而夫差也是漸漸因為西施這樣一位具有很多異域風情的人漸漸荒廢了吳國的朝政,慢慢疏遠那些於他意見向左右的人忠臣,而吳國夫差這個人平時有比較偏向於好大喜功這一塊,正式因為這個原因吳國的國力逐漸透支,他所有決定要推行的政策正在快速的將吳國的民力損耗且走上了消耗殆盡這樣的道路。

而當時吳國卻將越王勾踐放會了越國,這樣一個旨意無疑就是放虎歸山,而越王勾踐則勤勉謙卑,廣搜天下人才,而因為他所團聚和積聚的力量就如同懸崖地底雖迸發出來的火山岩漿,他所擁有的人才數量越來越多,力量越來越強。勾踐用自己在吳國所訓練出來較為強大的一個意志力約束自己,以此來不斷的刺激讓自己時刻提醒自己要變得更加的賢明以及睿智,他逐漸具備了當上一代霸主的實力。

等到越王勾踐精心的籌備過去了十年,越國終於打敗了吳國,他很明確的拒絕了夫差的求和,他很徹底的滅亡了吳國。

但是至於我們今天所探討的這個話題就是“寧做夫差,不做勾踐”,我個人決定我自己是不贊同,誰又不想成為他人眼中的那樣一個霸主呢?誰的心中又沒有一個霸主夢呢?我寧願做個勾踐,也不願做一個夫差,原本我本是這一方霸主,卻因為一個美人去毀了我的江山,江山易打,守江山難!


司徒歷史


我把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好有一比:比作劉邦和項羽。太像了。只不過勾踐和夫差是春秋時的兩個霸主,比劉、項大二三百歲。

你讓我評價勾踐和夫差,我為什麼要扯劉邦和項羽?是因為劉項的故事廣為大眾所熟悉,他倆是什麼樣人,誰不知道?

一、勾踐和劉邦

1、都是臉皮厚一點,對自己狠一點(非貶義詞)

劉邦臉皮厚都知道,一是因為未出道時就成天在酒館裡賴帳;二是因為,當楚漢相峙時,項羽抓住了他爹劉太公,在兩軍陣前支一口大鍋,說劉邦你要是不投降,我把你爹煮吃了!劉邦風輕雲淡,說小項咱倆是拜把子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煮了肉湯也給我來一碗!嚯嚯,臉更厚心夠狠!

再看勾踐:春秋吳越之爭,先是勾踐把夫差的爹,吳王闔閭給幹掉了,闔閭臨死叮囑夫差一定要報仇。夫差也夠霸氣,厲兵秣馬,一戰就把越國的首都給攻破了,勾踐派人到吳國,又是送財寶又是送美女,求夫差給他一個當奴隸的機會,夫差看在金錢和美女的份上,心一軟,就把殺父之仇忘了,給勾踐留了一條性命,同時也給自己留下了掘墓人。

下面就看勾踐的表現了,到闔閭墓前的石屋裡守墓去。每天上班就到夫差的馬廄裡,掃掃馬糞,夫差需要出去了,他得把馬牽出來躬著腰候著,如果夫差高興了,說勾踐,趴下,我喜歡踩著你的背上馬!

有史料說,勾踐把老婆送給勾踐求汙辱。這個細節涉黃,至於什麼感受,讀者可根據各自的人生閱歷自行腦補。

還有史料說,夫差有一次生病了,久病不愈,越國的大夫范蠡見時機來了,就給勾踐出主意,讓勾踐去品嚐一下夫差的便便,看是什麼味道。勾踐說,難道不是臭味嗎?范蠡說,根據五行學說,這時令的便便應該是酸酸的,微微苦,然後你就說,大王的病和時令相合,馬上就好了。

勾踐真就這樣做了,然後,夫差一感動,就說勾踐啊,你們君臣,還有你老婆,都來了三年了,該回家了。

勾踐飛馬夜以繼日地回到越國,臥薪嚐膽,憤發圖強,用了九年時間,把吳國給 滅了。這臉皮厚得真有價值。


2、都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劉邦在這方面做的真是前無古人,後有仿者。韓信乃是漢初三傑之首,為劉邦打下了大半個江山,卻落得個一貶再貶,最後被呂皇后殺害。之後彭越,之後英布,三位無一倖免。不要跟我說,這三人死得不虧,都涉嫌謀反,我說那都是被逼的!

勾踐殺的功臣,數量上沒那麼多,質量上卻毫不遜色。勾踐稱霸之後,就把丞相文種請來喝茶。說起來文種的能耐,勾踐給了一個大大的贊:“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

什麼意思?勾踐說,先生,你的滅吳七術共有七招,我只用了四招,吳國就玩完了,還有三招沒用了,你到先王那裡看看他老人家用不用得著。勾踐解下腰間的寶劍,遞給了文種:拿去用吧。在生命的盡頭,文種的耳邊響起好友范蠡的警告:“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他長嘆一聲,悔不聽范蠡之言!我見先王去也!

二、夫差和項羽

1、好色(非貶義,因為哪個男人遇到這樣的美人恐怕都得好色)

都知道項羽做了一首歌叫《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可以說是項羽一生的概括:英雄、時勢和美人。這裡的美人就是他的虞姬。項羽在生命即將終結之時,千難萬難舍不下他愛的女人。好一個情種。

夫差寵愛越國進貢的美女西施,英雄美人的故事活色生香。確切的史實是,他為西施大興土木,大肆徵用巧工良匠,徵用各地名貴木材,宮室內各種珍玩器具美不勝收,可謂勞民傷財為伊人。

2、貴族精神

項羽的貴族精神自不必多說:他在鴻門宴放了劉邦;他與劉邦約定楚河漢界後,選擇了相信敵人,率兵回老家,而劉邦則立即背叛了盟約;他在兵敗後選擇了烏江自刎,而不是求漁夫渡他過江,這些,不要輕易地用“江湖義氣、傻傻輕信、感情脆弱”來進行解讀,本質上都是項羽的貴族精神在起主導作用。

而夫差的作派簡直如出一轍:他選擇相信勾踐是真的臣服,這不只是夫差心軟,殺人如麻的人怎會心軟;他分不清伯嚭的奸和伍子胥的忠,絕不是昏庸,而是以他的人格,難以想像別人會如此下作;他最後兵敗自殺前,說九泉之下無顏見子胥的真誠懺悔,等等,都是貴族精神的體現。這樣的人,只適合和同類人打交道,而勾踐這樣的人,就是他的剋星。


歷史星空裡最亮的星


第一:過去,我們講到這兩個人,一般都認為,勾踐意志堅定,忍辱負重,最終戰勝了強大的吳國。而夫差這個人,驕傲自大,腐化墮落,最後身死國滅。

也許夫差的失敗,不是因為他這個人性格、品德上有什麼大問題,而是因為他的觀念過時了。在大的歷史時期上,夫差和勾踐所處的還是春秋時代。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關係的主題是什麼?兩個字:爭霸。簡單說,就是當老大,誰都得服我,尊我為盟主。而爭霸的手段也比較直接,就是兩個。第一個手段是收小弟。第二找實力最強的國家打架。順著這個邏輯,我們再來看夫差的做法,就很容易理解了。

為什麼打贏了越王勾踐,還要放他一馬呢?收個小弟,顯示自己的寬宏大量嘛。所以,夫差留勾踐考驗一段時間,看見勾踐服服帖帖的,就放心了,放回越國給錢給糧幫我繼續爭霸就行了。

夫差的所作所為,在春秋時代的爭霸邏輯裡面,沒有什麼不對的,有實力、有道義、講規則,你只要服軟,我就算了。但是夫差不知道的是,這個時候已經是春秋晚期了,國際規則已經悄悄變化了。替換爭霸邏輯的是戰國的“滅國邏輯”。


第二:從現在的史料上看,勾踐這個人,其實是一個典型的小人心態。

他做事可以沒有底線,比如,原來他在和吳國打仗的時候,有一次打贏了。勾踐派出幾百個囚徒,向吳軍挑戰,排成幾行,走到吳軍陣前,齊聲吶喊著自刎身亡。吳軍看得目瞪口呆,越軍趁機襲擊吳軍,贏了這一仗。你想,這麼殘忍的戰術完全就是沒底線。

還有,有一年,越國農業欠收,向吳國借種子,吳王夫差就借了。等到一年後吳國遭災向越國借種子,勾踐也借了,但是借的是煮熟的種子,導致吳國那年顆粒無收,餓死了很多老百姓。

你想,這種行徑是不是沒底線的小人?

沉醉在春秋時代的夫差遇上了沒有底線的勾踐,吳國也就成了當時第一個被滅國的大國。


破乞


周王朝,世界上認可的第一個中國的封建王朝,其制度和歐洲很多國家類似,分封制。有點加盟的意思,每塊地分給不同的領主經營,平時上貢,戰時出力。一開始這樣搞還是不錯的,因為周王朝把最肥沃的土地都給了自己,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各個分封出去的國家越來越出息,通過各種改革,解放了生產力,原來貧瘠的土地成為了一方沃土。於是出現了很有意思的現象,各個加盟店勢力越來越強大,周王朝基本上管不了下面。

於是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

如果說要評價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我們還要從頭開始說起。

吳國:

地處現在的江蘇一帶(蘇州),本來是個無足輕重的小國,但是由挨著楚國和晉國這兩個龐然大物,所以成為了雙方拉攏的對象,於是有了後面的晉國聯吳制楚的戰略。因此原來的小國、窮國在晉國的幫助下,國力有了很大的增長,在春秋時期以及成為了春秋五霸之外的一強了。而吳國在春秋時期最厲害的是,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率領吳國軍隊,直接攻下了楚國國都,把自己的殺父仇人楚平王從墳墓挖出來鞭屍,可見吳國當時的實力確實非常厲害。而這個時候越國還默默無聞當中。

越國:

地處現在的浙江一帶(紹興),國力弱小,一直受到北邊吳國的欺負,勾踐剛剛建立越國的時候,吳國就不停的與越國發生衝突,可以說是世仇。公元前514年,公子光成為吳王,也就是吳王闔閭,但是他卻被越王勾踐給殺了,所以這個吳越的仇結的就更深了。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吳王夫差兢兢業業,為父報仇,攻克越國國都,將勾踐俘虜回去,後來就是勾踐臥薪嚐膽,終於復仇吳國。吳國自此以後,基本上就退出了戰國時期的歷史舞臺了。

吳王夫差:

夫差(約前528年—前473年),闔閭之子,在位的時候,歷經幾代儲備,國力雄厚,因此夫差好武,連年興師動眾,有點窮兵黷武的意思,但是他確實在戰場上很有作為:前494年於夫椒之戰大敗越國,使越屈服。隨,在艾陵之戰擊敗齊國,全殲齊軍。前482年,在黃池會盟,標誌著吳國正式成為了春秋一霸。但是夫差沒有想到的是,勾踐趁夫差舉全國之力赴黃池之會時,乘虛而入,攻破吳國國都,連太子都被殺了。前473年,越國再次興兵,吳國被滅,夫差自刎,時年55歲。

可以說夫差是個項羽式的人物,勇武好勝,初登大寶的時候,很有志向,能夠抑制自己的慾望,並且聽從伍子胥的建議,所以很有建樹。但是性格上的弱點也很明顯,就是特別的標榜自我,好大喜功,所以後來逼死伍子胥,寵幸西施,四面樹敵,導致國破人亡,可嘆可惜!

越王勾踐:

越王勾踐剛剛即位的時候,吳王闔閭得知勾踐父親允常去世的消息,認為時機成熟,於是貿然出兵攻打越國。但是沒想到的是,遇到了狠人勾踐,在檇李勾踐派敢死隊排成三行,步至吳軍陣前,齊聲吶喊著自殺。吳軍哪裡見過這種打法,當場就懵了,越軍趁吳軍混亂之際,發起突然進攻,吳王闔閭被迫撤軍,但是由於亂軍之後受了重傷,所以吳王闔閭臨終前,告訴兒子夫差說:“一定不要忘記向越國報仇。

而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夫差復仇成功,勾踐臥薪嚐膽,最終復仇成功。可以說從性格上來說,勾踐和夫差都非常相似,但是不同的是,一個是窮二代,一個是富二代,一個是先輸後贏,一個是先贏後輸,但是輸的很徹底!勾踐也是個又大理想的人,但是一開始吃了很多苦頭,所以幫助他磨練的心性,以至於最後能成大事!


王樂夫侃史


這兩個人呢都算得上是一代梟雄了,其實從當時的形式來看呢,兩人的決策基本正確,並沒有大的過失!唯獨可惜的是夫差最後的婦人之仁,害得他國破身死!

為什麼呢?首先要看當時的社會環境和吳越的地理位置。當時是處於周天子失去天下的統治權,群雄爭霸期間,各個諸侯紛紛相互吞併。而吳越兩國緊鄰,在春秋末期,吳國要想進去中原爭霸,越國就會成為自己的後顧之憂。而越國要想北進中原,吳國也成了其攔路虎。所以兩國的地理位置就註定了兩國的矛盾,兩國之戰也就不可避免的。比如公元前510年吳國入侵越國,就是為了為攻楚解決後顧之憂的!自此兩國就征戰不斷。而夫差勾踐只不過是其中的兩位國君。

當然了,夫差勾踐兩個人決定了吳越之戰的勝負。大家都知道,吳越之戰前半段夫差攻陷越都會稽,勾踐最後請降,這時候伍子胥要殺勾踐,而夫差不同意。那麼問題來了,該不該殺勾踐呢?我想夫差不殺是有人家道理的:1,當時春秋末期,各勢力基本定型,所以夫差想要快速逐鹿中原,他迫切需要一個穩定的後方,穩定的越國,越國的穩定穩定可不是殺了勾踐就能完事的,你不殺,好歹有名義上的國君在吳國為質,越國考慮勾踐,不會輕易作亂,你殺了勾踐,吳國要想平服越國,就要武力鎮壓,這對夫差爭雄中原是非常不利的!2,勾踐投降了,再殺降,名聲也不好,投降是死,戰也是死,那以後人家也只能死戰了,這對夫差爭雄中原影響不好!



至於為什麼說夫差婦人之仁呢?就是不該放勾踐回國,當然這與勾踐裝孫子裝的好也有關!結果後期大家都知道,勾踐回國後,臥膽嘗薪,又重用范蠡,用了20年左右,吞併吳國,逼得夫差自殺。成為春秋史上最後一位被周天子賜封的伯(也算一霸了)!

當然這其中還牽涉到四大美人之一的西


施,一個弱女子,其實對於爭霸大業來說,起不了多大作用吧!只不過是為了增加一些談資而已!

其實勾踐夫差都算得上是一時瑜亮了,但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雖有勝敗之分,卻無能力不及,也都算得上是出類拔萃的一代梟雄了!


蝶谷幽蘭


越王勾踐:

提到越王勾踐,就不得不提越王勾踐被吳國活捉成階下囚的事了。在吳王闔閭死後,吳王的兒子接替了闔閭的位置,兒子成為了吳王后,其實作為剛上位的吳王來說,是想先擴大吳國的實力的,但是吳王想著自己父親死時留下的遺願,就是打敗越國,給自己報仇。最後吳王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先給父親報仇。所以在吳王準備充足的情況下,就去攻打越國了。由於越國的實力敵不過吳國,身為越王的勾踐,選擇了投降。

其實敢於投降的人,未嘗不是一個有勇氣的人。因為一般帝王在面對滅國處境時,一般都是選擇在最後自殺的。畢竟如果被對方給活捉了,可是要忍受非常大的恥辱的。越王勾踐被吳王活捉後,吳王讓越王勾踐去跪在父親的墳頭,給父親守靈。越王勾踐更是二話沒說,就跪在了吳王父親的墳前,一跪就是幾個月啊。跟隨越王勾踐被俘的人,還有一個叫范蠡的。范蠡是一個很有遠見和才實的人,可以說在越王勾踐被吳王俘的妻日子裡,范蠡還是幫了越王勾踐很大的忙的。

作為在困境中的越王勾踐來說,陪在自己身邊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和范蠡了。但是在越王勾踐沒到吳國多久後,吳王就霸佔了越王勾踐的妻子。妻子在服侍了吳王以後,並沒有因為被吳王給霸佔,而選擇死去。其實越王勾踐老婆也是想時時刻刻的提醒越王勾踐,讓越王勾踐記住今日侮辱吧。在越王勾踐被囚禁吳國的日子裡,越王勾踐每日都會吃一個苦膽來提醒自己。直到吳王生病的時候,范蠡認為越王勾踐的機會來了。范蠡讓越王勾踐去看望吳王去,越王勾踐在看到吳王之後,像一個狗一樣的跪在吳王的身邊,並且看見吳王旁邊的屎盆,還嚐了一下吳王的屎。在越王勾踐嘗過之後,也是說吳王屎很鮮嫩,吳王的病沒有問題。吳王看到這樣的越王勾踐,吳王認為越王勾踐被自己給改化了,就把越王勾踐給放回去了。

越王勾踐是真的太能忍了,有幾個帝王,能夠做到像越王勾踐一樣還去吃別人的糞便,可能這也是越王勾踐能夠興起的最大原因吧,越王勾踐看見自己的妻子,被別人侮辱,越王勾踐卻沒有反應,很多人可能會覺得越王勾踐太無情了。但是就算越王勾踐反抗了又能怎樣,不僅妻子會死,自己有可能也會死,所以還不如忍著,來日再給妻子報仇也不晚啊。



吳王夫差:

吳王夫差,出生在大約公元前528年,姬姓,吳氏,春秋時期吳國末代國君,闔閭之子,在位時間是前495年─前473年。作為末代君主,夫差肩負的責任很巨大,他揹負著振興吳國的重任,還要為父報仇。可悲的是吳王夫差並不知道自己是吳國最後一位君主。如果他早知道吳國終結在自己手裡,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對勾踐心軟的,可惜歷史沒有假如。

  其實,夫差的能力並不差,為何卻在後來的吳越爭霸裡全盤皆輸?都說知子莫若父,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情況,父母心裡很清楚,早些年夫差的父親闔閭早就看出了自己的兒子是怎樣也個人,闔閭是這樣評價自己的兒子:“夫愚而不仁,恐不能奉統於吳國。”同樣,同一時代的另一位賢哲也發出過同樣的感嘆,子貢說:“吳王為人猛暴,群臣不堪;國家敝以數戰,士卒弗忍;百姓怨上,大臣 內變;子胥以諫死,太宰嚭用事,順君之過以安其私:是殘國之治也。”


綜合二人的說法,也就不難理解夫差失敗的原因了。夫差好戰,喜歡四處征伐,在戰場上他就是王者,他喜歡稱霸的感覺,每一次勝利的背後滿足了他的虛榮心和成就感,為了追逐“霸主”這個虛名,吳王只顧著征伐,沒有考慮到吳國長遠的發展,忽略了百姓,導致怨聲載道,對人不仁義,是他最大的缺點。

  瘋狂的征伐,導致吳國的國力得到大量損耗。公元前494年在夫椒之戰中,吳越首次交戰,並且攻破了越國的都城,此次戰爭越國失敗。此後,吳王夫差積極尋求擴張,又在艾陵這一戰之後,打敗了富裕的齊國,殲滅齊軍多達十萬人,吳國的國力一度強盛之極。公元前482年,為了讓各諸侯國承認自己的霸主地位,在黃池之會與中原各諸侯歃血為盟,讓眾諸侯國見識到了吳國強盛的國力,就在吳王夫差以為,自己終於能夠成為天下的霸主的時候,越國的重新崛起,讓吳國這個國家很快就在歲月中消失。

  在夫差執政時期,吳國經常會發生戰事,連年勞師動眾,大動干戈地和別人打仗,長此以往就造成了國力空虛。夫差不僅窮兵黷武,不體恤百姓,只想著自己的霸業,追求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還相信奸臣讒言殺盡忠臣,不聽良言,一意孤行,這樣的一位君主恐怕是不能夠長久地統率吳國的,也最終只能成為春秋戰國風雲中的一個炮灰。


而夫差打敗了越王之後,對勾踐放鬆下來,還中了勾踐的美人計。文種獻計賄賂了吳國的太宰嚭,太宰嚭進言夫差釋越,夫差一時心軟保全了越國,從這時起,吳國就敗了。不管伍子胥怎麼阻止吳王,吳王不聽,還沉溺在美色中,整日以西施飲酒玩樂,全然忘卻了身邊還有勾踐這個定時炸彈。

  “扮豬吃老虎”的勾踐,在吳王夫差身邊蟄伏的這幾年,完全取得了夫差的信任,還在暗地裡重新發展起了越國,轉瞬幾年,一個奴隸翻身咬住了主子的死穴,而吳王日漸昏庸,最終導致在越國面前顯得脆弱又不堪一擊,最後吳國最終敗給了越國。在無法扭轉頹勢的局面下,夫差不願意像勾踐一樣忍辱負重,而是選擇了自裁,在臨決前懺悔不已,伍子胥的遺言應驗了,而吳王也沒有面目去見被自己錯殺的伍子胥。掩面自殺,含恨而終。


對於吳王夫差的簡評:沉迷於西施的美色,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他又狂妄自大,不顧人民的困苦,經常出兵與其它國家打仗。他還聽信伯喜否的壞話,殺了忠臣伍子胥。


挺古怪的老頭


吳王夫差越王勾踐,說實話這兩個人其實對於每一個人來講都是如雷貫耳,因為這兩個人涉及到的是中國歷史上最不可思議的一次翻盤。

當然,如果真的要給兩個人下一個定義的話,那我應該會這麼寫。

吳王夫差,性格決定命運。

越王勾踐,只可與其共患難,不可與其同富貴。

吳王夫差接手吳國的時候,雖然說並不像其他的一些勵志的君王一樣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但事實上吳王夫差接手的時候還是有幾個比較棘手的問題,最起碼當時的越國能夠擊敗吳王闔閭的軍隊,已經證明了一些問題,當時的吳國軍對確實沒有辦法一舉消滅越國的軍隊。

但是僅僅數年之後,吳王夫差就把越國的軍隊打了個大敗,這一次吳王夫差徹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也徹底的向全世界證明不要欺負吳國,即便我再怎麼落魄我也能夠奮起直追!

在這之後面對著北方其他國家的強勢壓迫吳王夫差表示自己必須為吳國建立一番霸業,所以吳國真正實力最強盛的時期也是在吳王夫差當政的時期,這個時候吳王夫猜率領35000國軍隊北上爭霸,並且爭霸成功,但是在這之後勝利即刻就變成了一場災難。

越王勾踐率領軍隊捲土重來,偷襲了他的老家!

有的時候天堂和地獄就相隔如此之近,你無法去斷言吳王夫差究竟做錯了什麼,他寵幸小人,他輕信女人,可能對於中國歷史上的幾位皇帝來講,這並不是什麼大事兒!有哪幾個皇帝不是相信小人的,有哪個皇帝不相信女人的,但是吳王夫差就敗得如此之慘,為什麼?

我在說陳友諒這個人的時候,我就說過陳友諒這個人擁有成功的潛質,但是前提是他不要碰到朱元璋這樣恐怖的對手,為什麼?陳友諒這個人的智商合自己的性格和自己的情緒是等於號的關係,(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情緒越激動智商越低情緒越低落,智商也會變低,只有情緒在不高不低的時候,智商才能夠重新上線。

吳王夫差也是這樣的人,這個人有能力確實有這個人,有心氣兒也有這個人,能夠吃苦能夠潛心的發育,也能夠做到,但這種人沒成功,為什麼他碰上了一個對手?這個對手心境比他更加強大,境界比她更高,恰巧這個人又懂得偽裝,吳王夫差,簡直就是被對手成為了一塊兒最完美的墊腳石!

所以吳王夫差你用任何能力強的形容詞安在他身上,可以你用任何惋惜的詞安插在他身上也可以,但是你不得不承認的便是,這個人最後被自己的本身的性格,活活拖累致死。

他可以為了父親的仇恨一天到晚的聽別人辱罵他,說你不能忘了父親的仇,但是也會因為自己的成功而選擇不聽任何人的話,哪怕是伍子胥!這個人最後被自己的性格活活拖累致死。

越王勾踐只可與其共患難,不可與其同富貴這句話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因為在歷史上也有人這麼形容越王勾踐,也就是越王勾踐手底下的大臣范蠡。

越王勾踐是一個強悍的人,同時他有手段,有性格,是有一個大氣量的人!能夠完成中國歷史上最為經典的一次翻盤,越王勾踐從各方面都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的便是越王勾踐這個人,在勝利之後,對於自己手底下人的看法不同。

開國君王對自己的開國功臣下手,這並不是什麼個例,歷史上面利潤的開國皇帝都會或多或少地做這件事情,但是對於自己手底下工程的處理的範圍是否擴大,這關乎到的是一個皇帝的氣量!

劉邦雖然殺功臣,但是他殺的基本上都是一些遊離在自己之外的外姓諸侯王,至於說跟他比較近的一些大臣,他基本上沒動手,周柏曹參蕭何,就算是他最後想殺的樊噲,那也只不過是腦子發熱!

而朱元璋也是以殺工程著稱,可是他殺的這些人哪一個不是該殺的?為什麼人是自私的得保住自己的皇帝位置,可這些人呢,威脅自己皇帝的權利,並且結黨營私,進一步的威脅皇帝的至尊之權,你如果在朱元璋的位置上,你不會對這些人下手嗎?

但是像越王勾踐這樣沒理由的下手也確實少見,這也側面的印證了越王勾踐的一個特性,可與其共患難,不可與妻同富貴這個人你和他一起患難與共沒問題,這人有能力而且肯吃苦,但是要和她一起分享富貴,這是絕對不能的事情,因為這個人氣量太小!一旦自己獲得了勝利,被其他人捧為的至尊,那這個人就目中無人了,誰的話都不聽,而且還猜忌其他人,這種人也正是因為他前後的反差如此之大,所以才在歷史上面留下了這麼一句經典的評語!

兩個人都是歷史上面的豪傑,都是有能力的君王,可最後的結局令人唏噓,這側面印證了一個道理,也就是隻有苟到最後的人才能夠吃雞!


漩渦鳴人yy


都是英雄,也都氣短;至於為什這麼說,去百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