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矛盾激化,別高估對手的道德體諒,太子遇刺引發到戰爭的前因後果

我國自古為禮儀之邦,在很多國內各方勢力的較量中,雖然看似各方矛盾激化到兵戎相見,但是在戰場上仍然還是保持著相當的禮儀,比如“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對於醫務人員不加刀兵等,而這些東西只是在我國古代,說確切點是近古時代,比如春秋。而越到近代,這種互相不成文的規矩好像慢慢被打破了,到國際上這種說法更是不被敵對勢力當回事,今天的故事裡兩大陣營日本和俄國就是其中的經典案例,首先要闡明的是當兩個人之間矛盾激化時,雖然不在於非得加害對方,但是最重要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而當兩國兩個民族有深厚矛盾時,兩國之間的來往就更應該做好響應的思想準備。

1904年,日俄之間在東北拉開序幕,這場兩國因為利益爭奪,地區權益的矛盾導致的戰爭,除了兩國的參戰軍隊大量死傷外,中國百姓也至少付出十萬人以上的傷亡。可是,當時的滿清政府表示在日俄戰爭中保持中立,任由兩個國家在中國土地上廝殺。

矛盾激化,別高估對手的道德體諒,太子遇刺引發到戰爭的前因後果

日俄戰爭深遠地影響了遠東的政治格局,俄國的擴張受到遏制,原本彈丸之地的日本則由此開啟了列強之路。兩國結下的深刻仇恨,而日本也由此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直到1945年才重新分出勝負。

其實,這場戰爭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因為沙俄的皇太子尼古拉,原本對日本抱有很大的好感。他讀過描寫日本的《菊花夫人》,對充滿東方神秘氣息的日本非常有興趣,公開表示期待著訪日之旅。

尼古拉說的這次訪日之旅,指的是1891年為了慶祝西伯利亞鐵路開工,順道對日本的訪問。由於西伯利亞太過遼闊和寒冷,尼古拉是乘船繞過地球大半圈,先在日本上岸訪問,然後再去符拉迪沃斯託克參加紀念活動。

矛盾激化,別高估對手的道德體諒,太子遇刺引發到戰爭的前因後果

日本方面對沙俄皇太子訪問也十分重視,這是第三位訪問日本的歐洲王子。日本政府花了很大心思,想給尼古拉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以加強日俄兩國的友好關係。

俄國是當時歐洲列強之一,即使是英、法等國也不敢小瞧俄國。更何況隨著西伯利亞鐵路的修建,俄國在遠東的勢力必將大增,這樣的局面是日本不得不小心應對的。所以,日本政府是真心希望,尼古拉訪日能取得圓滿成功的。

尼古拉從神戶登陸後,受到日本親王的熱誠接待。他對日本的傳統手工藝特別感興趣,甚至在右臂上紋了一條龍。據陪同的日本翻譯回憶,尼古拉還私下了找了一位日本藝妓,共度幾天後,許諾回國後會來接她。

矛盾激化,別高估對手的道德體諒,太子遇刺引發到戰爭的前因後果

總之,尼古拉的這趟日本之旅非常愉快,直到5月11日的刺殺事件。有人竟敢刺殺俄國皇儲嗎?是的,不僅如此,刺客還是負責保護尼古拉的一名日本警察。

這名警察叫津田三藏,是個仇視俄國的極端分子。他認為俄國對遠東有野心,會妨礙日本的擴張和利益。於是,他決定殺掉俄國太子,以打擊俄國。

那天,尼古拉正在大津市,他乘坐人力車參觀街景。津田三藏突然舉刀向他撲來,幸好尼古拉手裡有根新買的柺杖,再加上受過軍事訓練,又年輕身手敏捷,擋住了致命的攻擊,但仍然在右額留下了九釐米長的刀疤。

矛盾激化,別高估對手的道德體諒,太子遇刺引發到戰爭的前因後果

津田見行刺不成,扭頭想跑。沒想到尼古拉的人力車伕衝上來把他給撲倒,牢牢地按在地上。這起行刺事件因為發生在大津市,因而被稱為大津事件。

日本上下受到極大的震動,天皇親自登上俄國軍艦,慰問尼古拉,並表示將嚴懲罪犯。全日本向尼古拉和沙皇發出的道歉和慰問電報,足足有一萬多封,甚至還有一位日本女性為了表示道歉而自殺。問題來了,這個警察真有這麼強烈的民族責任心,竟然冒著這麼大危險去刺殺來訪外國使者,這種行為會出現什麼後果?

其實不然,對俄國的敵視,早就蘊藏在日本民間及政府人士中,兩國都對朝鮮和中國東北虎視眈眈,利益的碰撞和摩擦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矛盾激化,別高估對手的道德體諒,太子遇刺引發到戰爭的前因後果

尼古拉的傷並不重,他是懷著對滿滿的厭惡離開日本的。兇手並沒有象俄國人期望的那樣被處死,而是被判處終身勞役。尼古拉對日本由粉轉黑,為十三年後的日俄戰爭埋下了伏筆。

日俄戰爭以俄國的失敗而告終,但是已經成為沙皇的尼古拉,對日本仍然很不服氣。當日本索要30億日元的戰爭賠款時,尼古拉就一句話,要打奉陪,要錢一個子兒也沒有。

結果呢?日本人也被戰爭拖得筋疲力盡,不敢繼續打下去,只好同意不索要賠款,割走半個庫頁島了事。這是近代史上少有的,打贏戰爭卻沒有獲得賠款的例子。

矛盾激化,別高估對手的道德體諒,太子遇刺引發到戰爭的前因後果

沙俄和日本為了爭奪我國東北的這場戰爭,是帝國主義對我國主權毫無顧忌的踐踏,中國百姓只是他們驅使的勞動力,稍有反抗便肆意虐待,甚至以間諜罪名隨意殺害。

日俄戰爭無論哪一方勝利,最終受害者都是中國人民,因為他們爭奪的是中國的利益歸屬問題,無論歸屬哪一方中國被殖民者奴役的命運都不能改變,而此時中國人表現出來的麻木與文明淪喪也引發了我們,所以,矛盾的激化不要站在自我角度考慮問題。否則你會死的很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