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三星堆文明的主人是什麼民族?三星堆文明是怎麼形成的,又是怎麼滅亡的?

古史微


古蜀三星堆文化的開明氏就是荊盟氏、金氏,遠古金字發kim音(與韓語相同),kim發音與開明相同。開明氏遠祖為居住在山東臨沂古陽城的炎帝族太陽神少皞金(刑)天氏,被黃帝打敗後向西遷徙,一支經晉南芮城清涼寺遺址、陶寺遺址及陝北蘆山峁遺址、石峁遺址最終到達甘肅,形成齊家文化;另一支經湖北隨州炎帝故里、荊州石家河遺址、重慶開縣,最終到達四川三星堆遺址,成為開明氏古蜀王(鱉靈)。三峽發現太陽神巖畫、三星堆出土銅太陽輪都是崇拜少皞金天氏的體現。三星堆出土的鼓目銅人就是少皞金天氏裔子瞽目的形象。三星堆銅人的特殊眼睛類型源自湖北石家河文化雙頭玉像,見附圖。



周乙探史


古代蜀人(古代生活在成都平原上的土著居民)。

從傳世文獻來看,傳說中的黃帝、炎帝均與古代蜀地有關聯。先言黃帝,《史記·三代世表》褚少孫說:“蜀王,黃帝后世也。至今在漢西南五千裡,常來朝降,輸獻於漢。”司馬貞索隱引《世本》說:“蜀無姓,相承雲黃帝后。”褚少孫是漢元、成年間的博士。蒙文通指出:“蜀王后代既是在元、成間還常朝獻於漢,這說明是漢代所謂西南夷的邑君。黃帝子孫之說,可能是從這些邑君朝獻時自己稱述得來的。”黃帝與蜀地有關的記載還見於《山海經》、《大戴禮記》、《蜀王本紀》、《華陽國志》等文獻,譚洛非、段渝的《論黃帝與巴蜀》對此有較詳細的研究,可參閱。

  次言炎帝。《太平御覽》卷七十八引《帝王世紀》雲:“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喬氏之女,名女登,為少典妃。遊於華陽,有神農首感女登於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長於姜水,有聖德。”華陽,即華山之陽,指古代蜀地。《尚書·禹貢》雲:“華陽黑水惟梁州。”《華陽國志·蜀志》雲:蜀國“地稱天府,原曰華陽。”常羊山,也就是《山海經·南山經》提到的招搖山,即今岷山,見呂子方說。姜水,以《經訓堂叢書》為底本的《帝王世紀》(齊魯書社版)卷一說:“炎帝神農氏長於江水。”古代文獻中的江水,即指岷江。江、姜二字,上古音聲部屬見母雙聲,韻部屬東陽旁轉,音近可通。

  再從考古材料看,三星堆都城始建於約公元前2000年,此時正是良渚文化深受海浸之害而漸趨衰落的時期。同時,考古工作者“對三星堆遺址月亮灣處的城牆進行發掘時,又發現了……良渚文化類型的玉琮。”除此之外,在三星堆出土的具有良渚文化特徵的古物還有玉錐形器和騎虎人像等。這些證據都有力地證明了三星堆地區曾有良渚文化的進入。

  三星堆文明是最能代表古蜀文化的考古文化,蜀文化又與炎黃文化具有密切的關係。可見,從三星堆文明來切入中華文明起源的研究是一條可行的路徑。自1986年三星堆遺址的兩個器物坑被發現以來,在出土的玉器、象牙、海貝、青銅神樹、青銅禽獸、青銅人面像等各類文物中,許多單件器物或器物群填補了中國乃至世界考古發現的空白。學界普遍意識到對古蜀文化應當重新作出估計。李學勤教授在談到巴蜀文化時說:

  可以斷言,如果沒有對巴蜀文化的深入研究,便不能構成中國文明起源和發展的完整圖像。考慮到巴蜀文化本身的特色,以及其與中原、西部、南方各古代文化間具有的種種關係,中國文明研究中的不少問題,恐怕必須由巴蜀文化求得解決。

  從目前學術界對三星堆文明所進行的研究來看,大多數學者都是著眼於從區域文化的角度來進行研究的。李學勤先生強調從整個中國文明發展的角度來切入古蜀文化的研究,無疑是頗具眼光的。

三星堆遺址位於今天的四川省廣漢市鴨子河的南岸,時期大概處於公元前2800-1100年之間,也就是夏商時期。一般認為,三星堆遺址屬於古蜀國,但具體屬於什麼民族,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議。關於文明的形成,也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說三星堆高超的青銅文明是自己獨立發展起來的,也有人認為這些文明受了中原的影響,甚至還有人三星堆文明來自於外星球。

三星堆文明發展到高峰以後,忽然就滅亡了,它滅亡的原因也沒有一個統一的結論,迄今為止有“戰爭說”,“洪水說”等多種說法。三星堆文明高度發達又存在著很多的未解之迷,出土的文物造型詭異,與同時期中原的青銅製品差異很大,因此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接下來,我們再來具體瞭解一下三星堆文明。

第一個問題,關於三星堆文明的居民屬於哪個民族。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這些居民肯定不是中原民族,但具體屬於哪一支少數民族存在多種說法。比較著名的有濮人說、東夷說、越人說。在挖掘的過程中,還發現了城牆遺址,證明它擁有城市這個文明的象徵之一,但是卻沒有在三星堆遺址發現語言。

第二個問題,三星堆文明的形成有一個相對確切的答案。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也就是新時期時代晚期的時候,三星堆文明還處在一個剛開始形成的階段,比較落後。在中原處於夏、商王朝時,三星堆文明形成並達到頂峰,後來又忽然消失。

第三個問題,三星堆文明什麼時候滅亡,原因又是什麼?大致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也就是周朝初年,三星堆文明已經進入了末期。“洪水說”認為,三星堆先民澤水而居,生活在鴨子河岸邊,鴨子河決堤以後,文明被淹,後來消失。“戰爭說”認為,三星堆的滅亡是因為古代部落之間的戰爭。但是這兩種說法,都沒有確切的證據來支持。


跪射俑


謬論文明的標誌是使用工具,人和動物的區別就是人類會使用各種工具,文化的標誌是發明使用文字。文字沒有出現之前人類是可以交流說話的,有了文字人類可以書寫記事教育後代進入文化時代。黃帝在甘肅陝西一代活動,蚩尤在古蜀西南一代活動,甘肅陝西都和四川盆地接壤。蚩尤部落在四川盆地遇到洪水翻越秦嶺山脈遇到黃帝部落發生了戰爭。蚩尤部落戰敗退回四川西南各地形成西南各地的少數民族,蚩尤部落是由彝族羌族苗族蚩尤本部組成的聯合部落。由於蚩尤本部的人都是生活在四川盆地的沼澤叢林大量瘴氣的人身體變異就是三星堆面具的模樣,所以黃帝部落的人族認為蚩尤是妖魔。黃帝打敗蚩尤而統治了黃河流域,蚩尤部落退入四川和西南各地繼續繁衍生息。黃帝打敗蚩尤也僅僅是殺了蚩尤而不是殺了蚩尤部落所有人,上古時期青銅武器沒有出現之前沒有人可以完全打敗其他部落因為實力不允許。三星堆的祭祀文明就是祭祀的蚩尤部落各個首領。蚩尤部落還處於口口相傳的狀態所以沒有出現文字記錄。而黃帝部落統治了黃河流域為了鞏固他的地位創造出了文字。現在的學者都在研究中原文明為中心,或者說是埃及的外來文明都是胡扯的,西方文明進入四川必須經過甘肅,而甘肅有黃帝部落,為什麼埃及文明進入華夏不順著黃河流域往東擴展,而要翻山越嶺進入四川?就是現代人想要徒步翻越高山進入四川都是不容易的何況上古時期?另外學者們在研究中原文明的時候給個合理的解釋中國少數民族的由來?中國現在最古老的民族就是彝族而彝語就是上古語言。三星堆不是外星文明更不是埃及文明,而是古蜀本土文明蚩尤的後裔部落。


99無為上人99


從三星堆出現的玉器看,其中玉牙璋及玉琮在國內廣大地區多有發現,但唯有三星堆出土型制大,類型多,數量絕無僅有。說明古蜀地區在時代上具有的文化地位,定義為長江上游文明中心是不過分的。玉文化是華夏文化的標誌,從自上古在世界上無其他民族有對玉的特殊執著。三星堆所代表的古蜀人不僅制玉,其制玉水平在斦在時代也是絕無僅有的,說明其在生產的發展上有很長的歷程,古蜀地區作為一個民族文明孕育地,在三仟五百年前以及更早的時期內中,能夠演化出相當的高度文化,一定是與當時的族群的文化大融合分不開的。答案在誰首先掌握農耕,對於一個族群的繁演壯大,沒有一個穩定相對富足的生存環境是不可能的,掌握農耕是人口增長和文化發展的關鍵。由此,三星堆民族必定是從漁獵中走出首先掌握了農耕的對美玉充滿執著追求的族群。


量相過當


根據現有的考古發現,古蜀人進入成都平原的年代在5100年前後,由茂縣翻過九頂山進入什邡再開始繁衍的。上游遺址應該是營盤山文化遺址,具體再上溯,應該是從甘肅進入四川盆地的。古蜀人從北方而來應該沒有疑異,因為剛進入成都平原時,整個族群依然以北方旱作物為主,直到4600年左右才完全轉變為稻作物為主。整個成都平原目前為止未找到早於古蜀寶墩文化的新石器遺址,因此整個古蜀人的發展脈絡還是很清晰的。在寶墩文化早期,古蜀人的陶器有自身特色,但製作工藝相對同期中原文明落後,玉器製作也不夠精美,說明他們這一族群從北方分離已久,各自發展階段也有差異。到了寶墩中期開始陸續接受北方以及長江下游文化的輸出,發展出具有自身特色,又兼具北方和長江下游文化的特徵。直到三星堆時期,古蜀文明達到巔峰。至於三星堆為何廢棄,有洪水說,有戰爭說。但根據青銅器的損毀情況,應該是經歷過一次權力更迭。而之後的古蜀文化中心則遷移到了成都金沙一代。之前有看過一遍文章提過周原出土過甲骨文,記載周在伐商之前,伐蜀、克蜀,如果指的是古蜀國,時間上倒是與三星堆廢棄時間相吻合,即商末周初。而三星堆的權力象徵,金杖,其圖案有多種說法,有說是一隻箭將魚和鳥穿在一起,代表部落聯盟,但我細看圖文,所謂箭的箭桿上有兩個圓圈,所以應該是“箭桿”表示聯繫,圓圈表示隔斷。這麼看來圖案就成了,葉子,鳥,魚。我們都知道古蜀王的傳說,蠶叢,柏灌,魚鳧,代表三個階段或者說三王,而蠶叢明顯和桑蠶有關,第一個葉子便有了歸屬。柏灌據說和鶴有關,第二個鳥符也有了歸屬。第三個魚當然就屬於魚鳧了。自此我們可以解釋金仗的含義了,即王權更替的世系!我們再看金沙遺址的王權象徵,金帶。金帶上依然有圖騰紋飾,是兩隻鳥頭魚身紋,這顯然是經過藝術提煉或者融合的一種表達方式。我們知道鳥在整個古蜀文明中的意義十分重大,從什邡市距今5100年前後的古蜀文化遺址到三星堆,乃至金沙,都有鳥頭勺柄出現。此外三星堆的青銅神樹也有鳥立於其上。因此金沙政權圖騰可以理解為古蜀人部族之間的融合,也代表了三星堆文化中心的轉移!至此古蜀文化開啟了金沙時代。根據史料記載,巴人建立的巴國和蜀國是有長期戰爭的。而鱉靈,作為新一代古蜀國王,據說是逆江而上,復活後,作為上任蜀王之相,因治水有功,蜀王讓位於他。這應該是巴蜀文化交融的開端,這個王朝叫開明王朝。成都商業街出土了戰國時期開明王朝的王墓群,有許多精美漆器等出土。但此時的蜀國國力應該很弱了。估計和外部打壓有關,到了秦國攻下蜀國,至此整個古蜀國滅亡。至於古蜀人,應該大部分依然存在於成都平原,並在歷史長河中於中原人群組建融合。


漠北寒秋529


為何說華夏文明同源多流?“同源”即華夏族祖先是伏羲基因O3,伏羲女媧在山東創造的先進的東夷文明是華夏文明的源頭,在三皇五帝時期,東夷是神州的首都和文明中心。伏羲女媧開創的東夷文化標誌是山東龍山文化出土的黑陶器,這是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的,說明華夏族不是外來民族,就是山東東夷誕生的土著民族,其中出土了大量龍身龍紋玉器,說明早在三皇五帝時期,龍圖騰就已經成為華夏先民的信仰崇拜了,也說明華夏族即是龍種。“多流”是指,伏羲女媧先佔據了地理條件優越的山東,在此繁衍生息龍生九子各不相同,生有九個龍種,即上古八大姓部落,伏羲為九個龍種分封九州(九州範圍包括遼寧內蒙甘肅陝西山東山西河北河南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內地16省)九個龍種將先進的東夷文明帶到了自己的封地,創造了各自的文化遺址。比如代表青州山東東夷的大汶口和龍山文化遺址是蚩尤部落創造的,代表雍州山西的仰昭文化遺址是炎帝部落創造的,代表河北冀州的紅山文化遺址是黃帝部落創造的,良渚文明遺址是揚州的部落,四川三星堆文明遺址是梁洲的部落,這些都是伏羲的九個龍種部落的子孫後代創造的文明遺址。北方狄族和南方蠻族,西方戎族到了唐宋時期還是原始社會,不會作衣服穿動物皮毛,茹毛飲血吃生食,不會冶鐵用石器,更沒聽說過他們會做陶器玉器,一直處於蠻荒未開化時代,那些文明遺址出土了這麼多陶器玉器怎麼可能是胡人少數民族的文明遺址?胡人哪來的文明遺址?那些文明遺址都是祖龍伏羲為九個龍種分封九州後,由九個龍種部落將先進的東夷文明帶來到自己的封地後產生的文明。


洛神崑崙


三星堆有文字嗎?如果有文字表達清楚明白叫文明。

賈湖文字為什麼就沒人提?

現在已知的中國文明的發源地在賈湖。

中國賈湖文字已經在九千年到七千年前出現了,說明已經進入了文明時代。

那時候的賈湖文字一二八等字現在還在使用。

文明首先要有文字表達清楚明白叫——文明,這就是定義。

離開了文字,文明就不存在。

大家都說世界上的文明古國只有中國了。

為什麼只有中國了?中國和別的文明古國有哪些不一樣嗎?

對比以後就明白了什麼叫文明。

國際上認同文明的三個條件:1,城市遺址不存在了嗎?答案不是。2,是他們的文字不存在了嗎?答案也不是。3,是他們的宗教信仰不存在了嗎?答案還不是。

上面的條件各個古國都存在,為什麼說他們的古代文明失落了?只有中國文明還存在呢?

只有一個答案就是三個依據 不正確。

正確的答案就是: 他們的古老文字現在沒人使用了,文不明瞭。只有中國的古老文字還在使用。

他們失落文明的原因就是文字已經看不懂看不明白了。中國的文字還能看懂看明白。這就是 區別。

中國文化的根就是文字的使用。離開了這個根文明不存在了,文化不存在了。

原始和文明是兩個大家認為相反詞意。如果,在原始大森林裡有人迷失了方向,那麼他就很難走出去了。但是,有一個符號出現在他的面前,上面有個↑箭頭指出方向,如果能明白他就會得救。原始和文明就從這裡分開了。那個有↑就是象形文字。沒有字的是原始森林,有了文字就能看明白出去方向。

人與高級動物比,人本身就是高級動物。智能接近人的猩猩,還是海豚人和它們比,人有文字,它們沒有。人可以把所有的事物記錄下來,把世世代代的經驗記錄下來,傳給後代,而別的動物不能。

人和動物的腦子記憶有侷限,不可以記很多的事情。

人使用了文字記錄,可以幫助記錄更多的東西。一個人靠人腦一生學習,能夠掌握的學科幾種就很了不起了。一生拿到幾個博士就不簡單。而學科有幾十種,靠腦子記是不可能的。文字在這方面使人腦增加了幾十倍,在需要的時候隨時可以翻閱。這就是他們的區別。

人和動物的區別不能用道德來衡量。原始人也是人,他們為了爭奪食物打的你死我活,遠古的原始人連個遮羞布都沒有,還談何道德廉恥。

中國字文明在於指向明確,馬字讓人看了就是馬這個動物。鳥看了就是鳥這個動物。不會把鳥看成馬。不會馬字看成鳥。這就是文明。如果兩個字看了分不清,就是文不明,就會出現混亂,是非不分,指鹿為馬。特別是在法律法規方面,容易造成怎麼解釋都可以,說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說你不是 你就不是,是也不是的混亂局面。造成文字獄的悲劇。

金屬沒有文字不是文明,只能證明當時的冶金技術,三星堆的銅疙瘩,誰能說說是誰鑄造的,到現在也不明。城市遺址也不是文明,只能證明那裡有人生活過。有人強求有國家的出現就是文明。這是不講理的說法。國家是什麼?是一個組群各司其職,分工明確的集體社會。如果沒有文字就不是文明。像這樣的社會有很多,像螞蟻,蜜蜂。能說它們文明嗎?它們文在哪裡?怎麼明?文明重點是,文,要明。不是城市明,不是國家明,不是銅器明,也不是石器明,而是文明。強調的是文。

就拿繪畫來說中西方也有區別。

東西方的繪畫就不是在一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的畫是水墨畫。而西方的畫是油彩畫。

油彩畫和水墨畫比,一個是西方畫比較細膩,精準,認真關注每一個微小變化。

從他們的油畫,就可以觀察到,他們認真的做事態度和一絲不苟。

他們發明的油畫可以隨時反覆修改。他們的油畫可以描繪出很小的細節。

而中國的畫是水墨畫就無法修改,必須要胸有成竹一氣呵成。中國畫注重雲裡霧裡,朦朦朧朧,隱隱約約,含含糊糊,似是而非。看的人也只有難得糊塗了。就像有的人說話說一半留一半,讓你去悟另一半,體現了中庸之道。如果,是領導說的話就是害怕負責任。

西方的油畫可以畫出來一樣的作品,因為他可以修改。

中國畫就無法畫出來一樣的畫,因為無法修改。

中國的文明文化什麼都沒有中斷。什麼是古文化?什麼是現代文化?古代的文字化信息是古文化,現代的文字化信息是現代文化。

一個國家的發展速度要看這個國家的文化普及程度。

————就是文字化的使用。

中國文化和文明能夠生存下來不斷代是因為,中國人的聰明智慧保存了中國的文化連綿不斷髮揚光大。

這就是世界上只有中國人,使用了能夠輕便的,把文字信息隨意攜帶的工具——甲骨和竹簡。

首先,甲骨和竹簡的存儲比石頭和泥土的存儲方便。

其次,重量輕,容易攜帶。

再則,就是可以摺疊,信息存儲空間大。

還有就是可以長期保存,用的時候可以隨時展開閱讀使用。

以上優點使中國文化能夠在戰亂年代隨身攜帶,就算背井離鄉也可以有人傳承。

而使用石頭和泥土,作為承載文化信息工具的人,就沒有那麼方便了,戰亂到了被迫背井離鄉無法攜帶,經過幾代異地生活,原地使用的文字已經不認識了,文已經看不明白了,就消亡了。

造成大規模戰爭因素,都是在文化信息傳遞比較方便的時期,這樣可以及時聚集大量人員投入戰爭。中國的三國演義就很能說明問題。

中國文明的功勞應該在有水的地方,那裡有龜甲和竹子,是它們讓文字流傳千古,保持文明。


古城金地140787426


三星堆的發現震驚了全世界。作為三星堆文明所在國,中國民眾倍感振奮。中國古老文明一再重現,證明了人類的起源,人類文明的的曙光在中華。

北京猿人被世界定為世紀曙猿,更早雲南東方曙猿,是人類發源地。而人類文明三星堆和更多炎黃大帝的足跡文物,無一不向世人昭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足矣。

中華文明鐵證如山,西方外來傳說休矣。

中華文明是五湖四海大融合,中華民族是九州內外56個民族大團結,中國文化是大一統開放,中國人是雄踞東方中原向世界四面八方擴展。中國自古是世界中流坻柱,引導文明不斷上揚和發展。中國人民值得驕傲與自豪!


夏雨風


三星的青銅器,經碳十四鑑定是,西周早期的產物,比中原地區青銅器時代,最少晚了700年


手機用戶60948827822


三星堆遺址有可能與古羌族相關。出土的青銅器竟然可從《山海經》找到出處!僅憑此點就代表著某種文明。至於有沒有文字?文化?至今沒有人能解讀那些圖案,這和瑪雅遺址類似。疑奇的是為什麼沒有文字?這裡面是用什麼載體傳達“信息”。如果是用某種符號傳達信息,人們能解讀嗎?沒有明白不等於其中沒有文明的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