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做了三年副總經理,因公司關閉重新找工作。但行業不景氣,你能接受做一個部門經理嗎?

大王愛學習


名頭都是虛的,主要看你的實力。盤點一下你手中的人脈和經驗。掌握的哪些的技巧和技能?你應該很容易盤算出你是否要接受這個工作和職位。


鬱郁週末


我在職場12年,一線家電品牌6年和一線建材品牌6年,我一樣遇到了你這樣的問題,從一個公司的產品經理到另外一個公司的普通業務做起來,分享一下我是如何看待你這個問題的。

我07年畢業參加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在家電行業,從基層做起,摸爬滾打6年時間慢慢成長成為了一個市場經理,經歷了家電下鄉的最好時間,那個時候我們的產品是硬通貨,每年很輕鬆就能把錢賺到,但後來我慢慢發現不怎麼賺錢了,身邊人收入都不是特別高,我那個時候的職業敏感度還是很高,就覺得呆在原地不動可能未來就這樣了,跟我當時的老大提出辭職,說心裡話那個時候是很痛苦的,因為不知道未來不知道怎麼樣,但我知道我不能停留在原地!走的時候我跟我的老領導抱在一起哭得非常傷心,那是我的第一份工作!

辭職後經過朋友推薦來到了一個建材品牌,也是龍頭企業,在當時別人也不知道你的水平,你也不懂產品和行業知識,就選擇做了一個市場推廣工作,當時就考慮兩點,一是相信自己會做好,二是隻要行業在高速發展,未來也一定會有更大機會!

所以建議換工作兩個維度:

1.換行業不換工種,你是值錢的。

2.換工種,不會行業,你會得到更多鍛鍊機會,未來也是可期。

沒有什麼可不可以,成年人衡量好自己要什麼,選擇性出發!


越哥說職場vlog


接受吧。我和你一樣,說說我的類似的情況吧。

兩年半以前,我是公司總監、黨委委員、工會主席,是公司副總級。這個公司我是資歷最老的人,也是當時集團系統內最年輕的高管。

三個月後,集團有個項目籌備,讓我任常務副總經理,我就同時兼著原公司職位,同時籌備新的項目。兩個月後項目未成功啟動。我繼續留任原公司職位,但工作量少了很多。

七個月後,我被調到集團另一個公司任事業部部長,待遇和原公司一樣。 半年後,我辭職,應聘到了一家新的公司,任事業部負責人,待遇比之前公司高20%。 兩個月後,新工作因公司一把手涉嫌貪汙受賄被抓,項目忽然停了,團隊解散。我失業了。

兩個月後我找到了新工作,到了一個客戶的公司,任總經理助理,公司二把手。幾天後我辭職了,因為工作時間與家裡有衝突。

一個月後,我應聘到一家小公司任副總,兩個月後我辭職了,因為不認同總經理管理方式。

半個月後,我到了一家當地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任總裁助理。 工作四個月後,我被一家很小的資本公司挖過去了,任董事長助理、兼事業部總負責人。

工作四個月後,辭職,到了一家公司任一個部門的所謂“院長”。

不到一個月,我離開了。到了現在的公司,一個部門的主任。 現在的公司是我只為最低的、工資最少的,但還是接受了,長時間的換工作,總會有各種原因不適應,想讓自己安穩一下。

昨天,有一家我家附近的公司邀請我去他們那裡做副院長,本來挺好的。但我知道那公司管理混亂,經常辱罵員工,小三當道。我拒絕了。

不用考慮或糾結我為什麼辭職那麼頻繁,原因太多。誰也不願意輕易換工作。

我只想說一句話,職位沒有任何意義,是別人給你定的,說再說小一點,就是一個稱呼。

除了我第一家公司的總監職位權力非常大之外,其他所有的職位都是虛的,沒有任何實際權力,現在的私營企業,都是老闆一個人說了算。

永遠記著這句話:在私營企業裡面,職位,是老闆給你封的,在他面前,所有他下面的都是員工,對他來說,所有的職位稱呼都不在乎。 業績,才是自己的。


田埂上的魚腥草


副總這個職位也只是原東家給予的,至於自己的能力有沒有達到,需要社會的考驗。

我原來也是總監,後來離職想找離家近,雙休下班早的,結果家附近只有專員崗位工作,經過分析及對新東家行業,目前現狀的瞭解,覺得還是比較有發展前景,就以專員的崗位入職。目前從專員到高級專員到部長只用了6個月。所以人不必擔心剛入職的職位和薪酬,主要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人生要難得糊塗


時勢造英雄,一樣的情況,當了幾年的副總,後來沒辦法去當了經理,只能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現在年齡又到了35,想整點東西沒項目,又沒資金,這兩年實體店衝擊又很大,只能去打工,打工人家又嫌棄你年齡大,30多歲年紀大我也醉了,我用人的時候最喜歡三四十歲的,穩定負責,但是畢竟不是自己用人了,現在面試還要看人家給不給機會你,所以碰到適合的職位低也不需要糾結,先做了再說,特別是現在市場情況估計半年到一年都會有影響,加油瞭如果都是遇到我這種的兄弟們加油有機會合作。


老年鏡片


休整待發,保持狀態,只為更好的未來。

2011-2015,這是我和拍檔的創業項目是互聯網智能硬件。中間的過程不復述了,因為與問題不相關。隨著技術和政策的發展,導致不能繼續堅持下去,我們於2016年創業結束。

閒賦在家,沒有合適的創業方向,錢倒不缺,只是閒著,心理憋得慌;也沒出去找工作,只是自發弄一些小項目,保持著工作的狀態。

2016年初,我有一位同學知道我沒創業了,他很賞識我的業務開拓和帶市場團隊能力,邀請我去他公司任職部門經理,行業是互聯網金融,一個我沒接觸過,但是又耳熟能詳的行業。

識時務者為俊傑

行業前景、公司規模、人員配備、市場方向,都很完善,而且是我同學,信任度高,重點是我覺得要跟著風口走,利用自己的優勢,做上升期的行業;至於黃昏落幕行業,首先也給不出高薪酬,其次也沒有發展空間。

不是不可以接受部門經理,首先看行業空間。

我在公司算是部門經理(市場部),有一定的權限,也就大膽的放開手腳工作;雖然我對行業陌生,但是在堅持學習新行業知識,也迅速取得不錯的成績。

從3C分期到現金貸,再到銀行與資產的資金撮合,也算是進入了互聯網金融行業,成為半個專家。然後現在也融入了部分互聯網金融的理念,開始了新一輪的創業項目,發展還算順利,融資洽談中。

跨行業導致的崗位落差,需要注意4點:

  1. 心態調整:平常心對待原行業的落寞,堅信自己的實力,保持工作和學習的狀態;

  2. 尋找風口:每年都會有新興的行業,要保持產業的敏銳度,也要觀察分析剛需性求,新興行業遠比老舊產業容易取得成績;

  3. 快速融入:學習、學習、學習!書本、新聞、資訊、課程、行業前輩等等,各種渠道,初期一定要大量學習,讓自己快速融入行業,而不是糾結自己崗位降了,心理不平衡。

  4. 做出成績:你的實力 + 快速學習,就是為了創造崗位成績。有了好的成績,無論內部提拔,還是跳槽高就,你又會從部門經理,成長為總監,副總,甚至像我一樣,找到剛需痛點,開始創業。

崗位落差不是你失敗的藉口;

成功者的素養註定東山再起!


白襯衣MR.羅15年成功創業 & 職場經驗免費分享者線下實體 / 教育培訓 / 人力資源 / 智能硬件 / 互聯網金融謝謝你的關注

白襯衣MR羅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比較靠譜,從畢業在一家單位幹了十多年,做了分公司總經理,35歲出來,現在一家單位做部門經理。

原來單位5-600人,現在單位3-4000人。收入略有降低,但是應酬幾乎沒有了,幹活也順心許多,效率也高了不少。加上內心也煩人叫“總”,從前彈丸大的公司,能有20-30個“總”,也是醉了…


一個大2


我在體制內是副處級實職領導,上升受限時離開體制。經朋友介紹,到民企當了一名中層幹部。不懂業務,當不了高管,只能從中層的行政崗位開始——這已經不錯了。剛開始不習慣,後來慢慢也習慣了。由於我曾經在體制內工作,做事懂規矩、有條理,寫稿子比較順手,很快適應了民企的工作節奏。

只不過,曾經在體制內當過官,官本位的感覺一時半會沒有降下來。民企沒有什麼官本位的概念,上下級差不多,你把下級惹毛了,對方直接辭職就是。體制內進人和出人都不方便,相互之間非常看重關係和人脈圈,在領導面前個頂個地精明。

但是,這家民企是個新興單位,管理較為混亂,工作人員大都沒什麼文化,本科生寥寥無幾。這和體制內人才濟濟的情況完全不同。有時一個任務、一句話,你要反覆交代,甚至親自動手。待久了,你會覺得自己也會漸漸和他們差不多。於是,在幹了一年半後,我堅決選擇辭職,從網上重新找工作。

新單位的規模和產值都大得多,對我也很感興趣。面試時,董事長、總裁、常務副總裁都來面試我。像我們這種有過體制內領導經歷的,無論能力素質和關係人脈都是有利因素,對方很需要。一直在民企工作的高管,在社會關係和人脈方面是有限的。

但是,對方目前也只能給我一箇中層領導的崗位。原因很簡單——作為空降部隊的我,對單位不熟悉,還沒有漂亮成績,不能完全服眾。任何單位的高層,都離不開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積累。貿然把我放到高管位置上,既是對企業的不負責,也是對我的不負責。我初來乍到,很容易出問題。高管接觸的層面和要求與其他層面不一樣,出問題都是大 問題。萬一出了問題,對我的自信心也是重大打擊。中層領導承上啟下,上下關注,能夠儘快適應崗位,已經不低了。如果我能安定下來在這裡長期幹,取得了好的成績,相信也會有好的結果。

我答應了。別人說的在理啊。其實,別說給一箇中層崗位。如果薪酬夠優厚,你讓我從業務員做起也沒問題。畢竟,人是靠吃飽肚子活著,而不是靠面子活著。

你覺得我說得在理嗎?


樸素文明


2017年父親生病,老婆產後抑鬱症,放棄所有,回到老家,準備用三年時間從頭開始,沒想到第二年2018年5月就被人挖了,目前高管任職,2019年換職場,建團隊,各項指標都不錯,收入也湊合。那年我30歲,馬上33歲了。我想說,有能力沒,有能力怕個熊。


sunpaifou


如果拿得起,卻放不下,只能說明這三年的副總經理還沒有教會自己很多成長路上必備的東西。

一個頭銜而已,沒人會因為一個頭銜真正的高看你一眼。職場講究的就是利益關係。

01

崗位名稱,不代表什麼。環境不一樣,崗位千差萬變

曾經很多人獵頭我,讓我去做副總經理,我都沒答應。

在我還是個經理的時候,就有公司打我電話,約我面試副總經理的崗位。

當時聽到這個電話的時候,把我自己都嚇了一跳。心想,我只是一個經理而已,何德何能坐上副總的位置。

再接著聽下去,結果是個創業型公司,賣醫療器械,剛剛起步。而我雖然是個經理,但是卻是在一家大型公司,整體來說經驗還算豐富。

我當時就拒絕了,結果後面還有不同的獵頭給我打電話,推薦這個崗位。

不用去,我都可以想象得到所謂的副總經理,究竟要幹些什麼。

一個十幾號人的公司,和一個幾千人的公司,這崗位性質能一樣嗎。

說白了,我去到那裡,說好聽點叫做副總,說不好聽點,就是個打雜、跑業務的。

所以不要看到職位從經理升到副總就高興,從副總降到經理就難過,沒什麼,這說明不了任何問題。

02

找工作,找的是機遇、發展、薪酬福利,而不是崗位頭銜

混跡職場,沒有人是衝著頭銜去的。我給你一個副總經理的頭銜,卻讓你做經理的工作,拿小兵的錢,誰又願意呢。

我們工作,無非是想有更好的發展前景、更大的提升空間和更高的薪酬福利待遇。畢竟工作就是為了生活。

沒人會為一個頭銜而活。頭銜並不飽肚子。

所以,如果一個部門經理,給到的薪酬福利、發展前景,和副總經理持平,甚至還要好,那為什麼就不能接受呢。

這就像很多大公司招新人,提供的都是些基礎崗位。但招進去的這些人,大多數都在外面已經做到主管、經理級別的崗位了。

他們之所以願意接受,肯定是因為現在崗位整體,要比之前更好。

網上不也有人經常問一些很稀奇的問題嗎,比如“給你月薪10萬,你願不願去深山工作”之類的。

這種問題下面往往會有這樣的回答“在哪?我去。我可以做到你破產”。

雖然這是個搞笑的回答,但很顯然,只要錢足夠,其他一切都好談。

03

找工作,本質上還是能力的問題,能力夠了,相應的職位不會差

不過話說回來,既然是從副總到經理,而不是保持原樣,至少說明在現在的崗位上,個人能力還不足以勝任副總的崗位。

這樣一想,就更沒什麼心裡過不去的坎了。畢竟這個結果的產生,是因為自己能力不足導致的。

如果足夠,就算這家公司不提供副總的崗位,自己完全可以再換一家,而沒必要死磕著這裡不放,內心還如此的糾結。

再強大一點,自己創業,自己當老闆,那比副總不是更上一層了嗎。

所以說啊,不要太過於糾結崗位名稱了,只要這個職位在發展上,和自己的預期是吻合的,那就可以做。

如果實在是過不去那個坎,很簡單,再換就是。沒必要太委屈了自己。

我是 ,管理諮詢公司COO,頭條等多平臺簽約作者,擅長職業規劃與心理輔導,專業書籍《從零開始學招聘》全網售賣。歡迎關注!為您解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