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长期感到孤独,心理会不会变态?


对于我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寂寞是我们会努力回避的情境.在寂寞中,我们往往体验孤独、凄凉、丧失等等,而这类感觉显然是大多数人不希望有的。 当然也有少数人例外,比如尼采、叔本华之流。他们选择寂寞、孤独,不愿与人为伴,哪怕宁愿与动物生活(叔本华养了一条称作“世界灵魂”的卷毛狗)。同时把一些至今都熠熠生辉的思想带到我们的世界。虽然二者都有非常丰富、深刻的思想,但不可否认终其一生都是寂寞孤独的。 这时候就如同大众对心理学教授和临床心理学家的误解,每每认为心理学教授一定能做心理治疗,殊不知也许某个心理学教授可能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甚至是个人格障碍.而人格障碍层面的人显然做不了心理咨询.但这并不影响这种人在心理学理论方面的研究. 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寂寞太久不会绝对导致心理扭曲,前提是这类人对寂寞孤独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对生命的意义有很深入的探索和理解.才能很好的面对寂寞,体验寂寞,品尝寂寞甚至享受寂寞.只是这类人往往是人中龙凤,我们很少能有缘接触. 当然,对大多数人来说,寂寞太久会让他们难以承受.这会让他们感觉到隔离、孤独、凄凉、悲哀,好像与世界隔绝了,掉入一个无底的深渊中,而且似乎没有尽头。这往往会使得陷入这种状态的人抓狂,甚至精神崩溃。 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寂寞是需要赶快处理的。他们会通过与周围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来帮助自己面对寂寞。 有些人会让自己走出去,与周围人交流来建立与这个世界的链接。有些人会发展自己的各种爱好让自己与世界建立链接。无论与人与物,都让自己与世界的某一部分建立链接。通过这种方式来避免寂寞的体验。 有时候长时间的寂寞会让我们的心理功能降低到一个较低的水平。这时候,我们可能无法通过正常的方式来与这个世界建立链接,所谓的心理扭曲,也往往容易在这种情境中产生。比方说,当一个人爱的能力缺失时,他往往会用恨或攻击的方式来表达希望与对方链接的愿望。而对方由于他的表达方式难以接受,又往往会退避三舍来作回应,这使得他更难以与对方建立链接。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又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乃至减低他的心理功能。 所以说,爱恨情仇,寂寞欢愉都是我们内心情感世界的一部分。缺一不可。但同时又都须有程度上的把握,无论何种情感的过度体验,都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影响以致创伤。都需要通过心理咨询来重新理解和把握。



老孙是大海


需要看调整,实际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变态的程度,尤其是长期孤独也会造成心理变态或者扭曲,需要强大的心理状态来调整,提个建议,不如去享受孤独,那也会成为你人生成长的重要部分,做你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去改善孤独感,那也许都会成为一种快乐!例如,一个人长期孤独,但是喜欢美食,他会每天抽出时间去买菜,学菜谱,做各种美食来让自己享受,即学会了一门生活技术也享受了孤独!



幸福佐敦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唯有孤独的人才强大”,也许天才的苏格拉底就是这样一个孤独的人。面对社会的不理解,他依旧坚持传播自己的思想毫不动摇,直至慷慨赴死。在当时整个雅典社会,苏格拉底毫无疑问是一个最孤独的人,他懂得的实在是太多了,越懂得的多越发的感到自己的无知,正所谓智者永远有一颗孤独流浪的灵魂。

长期的孤独,你有一天会发现外在是孤独的,但实际你很丰富,只是一念之差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