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何指導初中的學生進行說明文寫作?

幸福站點9


初中作文訓練的體裁一般有三種: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據我多年的觀察和教學發現,學生最怕寫說明文。那麼,如何才能指導初中生寫好說明文呢? 

  一、培養興趣 

  古人云:“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孔子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學生寫好說明文,首先要培養學生對說明文的興趣。 

  二、分類介紹 

  學了一個單元的說明文後,我讓學生嘗試著寫一篇說明文,絕大部分學生都覺得很難寫,於是我根據常見說明文的內容,將說明文分為動物類、植物類、建築類、物品類、程序類、事理類等六類加以詳細的介紹,並向學生介紹這六類說明文普遍的寫作思路和內容結構,以助學生順利完成寫作任務:動物類,需介紹定性、外形、吃食、生活習性、活動範圍、分類、生產、用途等;植物類,則需介紹定性、播種、生長護理、開花結果、收穫儲藏、用途等;建築類,需從外到內介紹建築物的總體外觀、內部結構佈局設計以及他們的特色等;物品類,則需介紹定性、形狀、顏色、分類、結構組成及他們各自的用途和使用方法、結束語等;程序類最簡單,也最公式化,只需寫定性、製作工具和材料、製作方法和過程、結束語即可;事理類,則要先介紹表面現象,提出疑問,再介紹內部結構或原因以釋疑。 

  三、觀察“訪問” 

  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話實在不假。學生在掌握了說明文的寫作方法和要求、內容結構框架之後,接下來碰到的一大難題就是寫作時不能得心應手。 

  究其原因,首先就是平時缺個心眼,觀察事物少,沒能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觀察透。例如,有一次我叫學生寫《我們的校園》,校園本是學生天天可接觸到和看見的事物,但學生們在寫到校門上方所印的校名時,竟普遍得出了三種答案:“XXA中”、“XX第A中學”、“XX鎮第A中學”。這就說明學生平時欠缺觀察,沒有準確的材料可寫,就想當然地亂寫上去,造成不實之處,大大降低了說明文的質量。 

  其次,出現“無米之炊”的寫作窘況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實際歷驗少。這在寫程序說明文時最能體現出來。寫程序說明文時,特別需要豐富的生活歷驗。有一次我佈置學生寫一篇介紹工藝品小製作或食物製作的說明文,大部分學生都覺得很頭痛。挖掘其根源,就是歷驗太少,“難為無米之炊”嘛!這時需要做什麼來補救呢?答案就是做“訪問”了。訪問一下那些懂得各種工藝品製作或食物製作的同學、父母、親人或鄰居,瞭解一下製作的工具、材料和全過程,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寫出真實可感、準確生動的說明文。 

  為了儘可能地杜絕這種寫作時出現的“無米之炊”的情況,我又按各類說明文的內容結構,指導學生平時有針對性地對常見事物進行細緻深入的觀察,還鼓勵學生多查字典和生物書等,平時就注意培養學生加深對常見事物的準確深入的瞭解,避免寫作時再出現“無米之炊”或“臨時抱佛腳”的苦況。經過這一指導,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內容充實和準確多了,也不再覺得寫作時無話可說或無從下筆了,寫作起來也更加得心應手。 

  四、勤於實踐 

  掌握了老師的寫作指導,獲得了觀察訪問的第一手寫作材料後,還不等於掌握寫說明文了,這時還要進行最為關鍵的一步:勤於實踐。大家都知道,“實踐出真知”。寫作不但要實踐,還需勤於實踐,才會有進步,才能提高寫作能力。這好比學游泳,不管你看了多少關於游泳知識的書籍,也不管你看了多少次別人游泳,但並不等於你已學會了游泳,要真正學會游泳,還必須多次親自下水去實踐。只有這樣,才能發現理論無法揭示和肉眼無法看透的缺漏,才能逐步更正、補充和完善他們,達到游泳的最高境界。寫作也正如此,必須勤於實踐,樂於實踐,才能提高寫作水平,完善自己的寫作才能。 

  五、查漏補缺 

  學生寫作實踐之後,是否能出“真知”,關鍵要靠老師的認真批改了。教師在批改作文時,務必要認真細緻,查閱出學生們習作上的優點和缺漏之處,寫好評語,做好記錄。 

  在講授完每一類說明文的寫作思路和方法並收上學生們的習作詳細批改之後,我將學生們常犯的錯誤和個別犯過的錯誤用本子一一抄寫下來,以備在作文評講時用來提醒大家日後該類寫作上需要注意避免的和容易犯錯的地方。這一步很重要,它能令同學們吃一塹長一智,或者說,一個學生的錯誤大家共同認識,下次作文時不致犯同樣的錯誤。 

  六、評講總結 

  作文批改完後,教師們要進行細緻的評講和總結,對好的要進行宣讀和表揚,給以大家學習的典範。比如,一,在第一類說明文寫作批改和評講完畢之後,立即著手在班級教室後牆上置辦一個“寫作學習園地”;二,在學生的每一類說明文習作中挑選出優秀範文若干篇,叫他們再抄寫了交來,另予以十分詳細的筆錄分析和評語;三,每講完一類說明文,就將所有優秀的學生範文及時依次張貼在班級“寫作學習園地”中,以備學生隨時觀摩、交流、學習寫作和總結經驗。



霞飛ing


文章的條理性是客觀事物、事理本身特點、規律在文章結構上的反映。說明文解說事物、闡述事理就要按這些關係來安排說明次序,使之層次清楚、主次分明。 介紹生產過程的說明文,應按生產的時間順序說明;介紹植物生長的說明文應考慮其生長順序,依次說明,當然不管哪類說明文都應注意主次分明。說明文語言的特點是樸素平實,且常使用專門術語,容易給人枯燥乏味的感覺。為了提高說明的效果,必須在語言上下一番功夫。說明文的語言不在於堆砌華麗的詞藻,而在於用語確切、精當、通俗、風趣。

首先,在仔細觀察事物,透徹瞭解事物特徵的基礎上選用最能確切地反映客觀事物的詞語加以說明,尤其要注意恰當選用限制範圍大小、表明條件關係之類的詞語。如《中國石拱橋》中說到盧溝橋:“橋寬約八米,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一個“約”字說明橋面並不恰好是八米,這裡只取約數;一個“幾乎”說明路面平坦的程度基本上與河面平行,但還不是完全平行。《看雲識天氣》中“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而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這裡形容雲的形態特徵的詞語和表明時間性的詞語配合用,十分確切,十分精當。

其次,要注意掌握和運用好必要的專門術語,防止說“外行話”,例如“航天”和“航空”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飛機在大氣層內飛行,稱為航空;衛星、飛船在大氣層外飛行稱為航天。它們是採用不同的飛行器在不同的空間來完成飛行任務的。寫文章時必須注意諸如此類的區別。

再次,適當運用比喻、擬人、擬物等修辭手法。例如《中國石拱橋》一文開頭:石拱橋的橋洞成拱形,像天上虹。用“虹”來比喻石拱橋,很形象生動,使讀者清楚地瞭解了石拱橋的外形特徵。再如《大自然的語言》中,作者用比喻、擬人的手法說明“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勞動人民根據這些現象掌握季節規律,安排農事。這段文字由於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不僅通俗易懂,而且生動有趣,饒有興味。



金輝數學教學重點講解


要學習說明文寫作,我覺得先應該瞭解把握關於說明文的一些特點。

說明文: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學體裁。可以這樣描述:選擇恰當的說明方法,按照一定的說明順序,對說明對象的特點做科學的介紹。

說明對象:就是要介紹的實物和事理。通俗來說,說明對象就是你要介紹的東西。如:《中國石拱橋》中的說明對象就是實物的趙州橋和盧溝橋,通過說明趙州橋和盧溝橋的特點,在說明中國石拱橋歷史悠久,結構堅固的特點。就是實物性說明文。《大自然的語言》介紹了物候學及其研究的對象,闡述了物候學現象來臨的有關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學的意義與知識,說明了物候學的特性與本質。就是事理性說明文。

說明方法:為了更好說明說明對象的特點而運用的方法。常見的有舉例子、引用、列數字、打比方、做比較、列圖表等多種,這兒就不再詳細展開介紹。(這在小學階段已經學過)

說明順序:

時間順序:按照時間先後來安排說明順序。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常採用這種順序。

空間順序: 按照空間方位關係來安排說明順序。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特徵常採用這種順序。

邏輯順序:按照事物的邏輯關係來安排說明順序。這種順序常用於事理說明文。

常見的邏輯順序有:1、從主到次 2、從簡單到複雜3、從概括到具體4、從整體到局部5、從現象到本質 6、從結果到原因7、從特點到用途8、從一般到特殊9、從原因到結果等等。

如何指導初中生寫說明文,就從以上幾點入手。

一、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徵。

這裡對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徵進行描述:抓住事物的特徵,要善於觀察和比較。既要注意事物的總體面貌,也要觀察其局部。事物大部分有主體部分或關鍵部分,這就最能體現它的特徵。例如:寫一篇關於建築的說明文。這建築可以是單體建築,比如一棟樓、一座橋,也可以是群體建築比如一條街巷、一片塔林。.抓住建築的特徵來寫,注意介紹建築的位置、外觀、用途等。例如: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鍋、電視機、手機、等。選取你最熟悉的一種物品作為寫作對象,查閱相關資料,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為題,寫一篇說明文。觀察物品的外形,想一想它是什麼材料做的,這種材料有什麼特點,這個物品有什麼用途等。從中選取反映物品主要特徵的內容做重點說明。

二、選擇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

運用合適的說明方法,既可以更準確的說明事物的特徵,也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避免枯燥乏味。例如:《中國石拱橋》中引用《水經注》中的話,可以更好說明其歷史悠久。舉趙州橋、盧溝橋來寫,它們是石拱橋的典型代表,更具有說服力。說其長時又用數據,是趙州橋特徵更具體,更準確。例如:你作文時介紹關於手機時,可以列數字,通過長、寬、厚的數據,使人對你介紹的手機大小有充足認識。

三、選擇合理的說明順序。

關於說明順序,不同的人從不同角度做介紹時,用到的說明順序也可能不同。例如:要介紹一建築時。可以以時間順序介紹其歷史變遷,這類型的建築從何時出現,到啥時達到鼎盛、啥時候這種建築就少了,而今天介紹的這建築時何時哪類建築的典範,有啥特徵。可以按空間順序去寫它的結構佈局,介紹前後左右、也可東南西北各位的特徵。也可按邏輯順序去寫,整體到局部,從主到次。

一般情況下,介紹一種事物,往往以一種說明順序為主,兼用其他說明順序。

總之,我們作文的時候,抓住事物的特徵,要介紹那些內容,之後用恰當的說明方法結合合理的說明順序,把說明對象的特徵有條理給大家介紹清楚就行。

說一千道一萬,寫作,關鍵在自己多訓練,多揣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