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君王想“泰山封禅”究竟多难?为何历史上只有六位皇帝获此殊荣?

张天承


泰山封禅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礼仪,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封禅书中就有

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

秦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这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第三年,始皇帝东巡郡县,把齐,鲁两地的儒生博士召集起来,一起去了天下第一山—泰山的脚下,商议封禅的典礼,以确认自己统一六国后称皇帝的正统性,此所谓受命于天。

之所以封禅行为成为历代帝王的心头好,是因为封禅背后所代表的意义

泰山毗邻黄河,而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根据《史记》的记载,上古先王伏羲氏,神农氏等都曾祭拜过泰山,所以效法先王祭拜泰山,也就是后世帝王的不二选择。

汉代班固所著的《白虎通义》中就曾讲到,所谓是

“王者受命,异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饮”。

表示帝王受王命于天,向天告太平,对天的庇佑表示答谢。这也就让封禅有了沟通天人,协调天,地,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上出现了数百位帝王,但能于泰山封禅的帝王其实只有六位而已,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

宋代以后就再也没有封建皇帝对泰山进行封禅,一方面是元朝对毕竟是湖人正确对中原的风尚行为并不感冒。

而到明清两代,朱元璋下造书废去了泰山自古以来的“东岳天齐仁圣帝”的称号,从此绝了封禅泰山之路。


是阿维啊


历史上“泰山封禅”的皇帝

历史上封禅泰山的六位皇帝分别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

封禅的意义

①强调受命于天、君权神授的重要手段,宣示皇权的合法性;

②展示功绩的重要手段,通告天下自己取得的重要政绩,或者告诉天下治理天下的决心。



封禅的条件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皇帝贤明,政绩显著;

③天降祥瑞,天下归心。


历史上,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实现全国的大一统,自然有资格泰山封禅;汉武帝刘彻国家富强,对匈奴作战取得前所未有的胜利,自然也有资格封禅;汉光武帝刘秀结束王莽新朝统治,光复大汉王朝,也有资格泰山封禅;唐高宗李治、武则天时期,唐朝经济社会繁荣,长安成为天下中心,自然也有资格泰山封禅;唐玄宗李隆基再次实现唐朝中兴,君臣同心,泰山封禅也没有诟病。

这前五位皇帝泰山封禅,其功绩受到后世君王和史家的认可,因此,封禅泰山是历代帝王追求的一个标杆。

而宋真宗赵恒的泰山封禅一下子拉低了封禅的档次,之后帝王来泰山只举行祭祀仪式,不再进行封禅。宋真宗时期,北宋经济虽然繁荣,然而国力不强,与辽国签订每年供给“岁币”的澶渊之盟;宋真宗本人沉迷于方术,以天书、符瑞之说荧惑朝野,广建宫观,劳民伤财。此时的北宋内忧外患,而宋真宗的封禅泰山确实有点给自己脸上贴金了,难怪后世君王都不耻于泰山封禅了。


安定郡小书生


都别抢,我来答。

封禅,所谓封就是祭天;禅就是祭地,古人认为泰山最高,所以就跑到最高的地方去给老天爷汇报工作。

封禅是古代君王向世人展示自己的丰功伟绩,同时也是向上天汇报工作,表示自己受命于天的一种举动,但是封禅确实不是每个皇帝都有资格,其中还是有一些条件。

关于这个封禅的细节,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写的很清楚,其中的要求是:

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凤皇麒麟不来,嘉穀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

这段话是当年齐桓公称霸以后,准备封禅泰山,管仲连忙站出来劝说他不要这样说,理由是“皆受命然後得封禅”,就是说要天命所归才能到泰山去封禅。

这时候的齐桓公还没有统一全国,而且人家周天子还在,所以说齐桓公去封禅是不合适的,毕竟你只是一个诸侯,但是起初齐桓公不听。

于是管仲就说了上面一番话,就是说凡是能够到泰山去封禅的,除非盛在祭器里的是郁山上的黍和北里长的禾,铺在地上作为垫席的是江淮之间特产的三脊茅草。东海送来比目的鱼,西海送来比翼的鸟。

还有很多上天降下来的祥瑞,但如今凤凰麒麟不现,农作物都长的不是很好,杂草倒是长的很快,凶鸟也经常在天上盘旋,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封禅呢?怎么会是天命所归呢?

没办法,齐桓公最好只好打消了封禅的念头。

其实从管仲的这番话里,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封禅所需要的一些条件,那必须是国泰民安,天降祥瑞才行,不过其实按照这个标准,很多皇帝都可以到泰山上去封禅,譬如像李世民、永乐、康熙这些皇帝都是可以去封禅的。

但是他们偏偏没有,我国历史上一共有7位皇帝进行过封禅,这个人数可以说是相当稀少的,他们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

秦始皇并不是第一个举行封禅的皇帝,早在三皇五帝时代就已经有了封禅泰山的仪式,《史记·封禅书》有云:

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

不过由于缺乏相关的资料,所以这种说法还是引起不少人的怀疑。

封禅是一件大事,不是皇帝想去就行,如果资格不够是要受到天下人的嘲笑的,譬如秦始皇封禅时,由于恰好遇到暴风雨,于是天下的老百姓都说“始皇上泰山,为暴风雨所击,不得封禅”。

封禅在秦汉时代似乎还是受到一定程度的推崇,到了后面这些皇帝们似乎都不再关系这种仪式感,其实这既可以说是礼崩乐坏的表现,也是人们对大自然的看法产生了一定变化。


围炉谈史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话说,这泰山封禅这可是每个帝王的终极梦想,但自打秦始皇开创皇帝这个职业开始,咱大华夏地头上经历了四百多位皇帝,但够格跑泰山这块进行封禅的,也就六、七个。

说道这里估计有哪些个小伙伴要吧嗒嘴:“这老梁又开嘴炮了,六个就六个,还整六七个,这到底是六个,还是七个?”

这不能怪俺,因为封泰山这块,一共有六个男皇帝,还有一个跟着自己老公凑热闹的女皇帝——武则天,这不就成了六七个吗?

这不后来武则天,想要自己个搞一个封禅,这就感觉自己个和老公已经去了一趟泰山了,这再去一趟他也不合适,所以武则天后来一个人就去了嵩山封禅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好奇,这究竟是那六个大牛,敢跑泰山封禅,俺就给大家伙数数,这头一个秦始皇嬴政,第二个汉武帝刘彻,第三个汉光武帝刘秀,第四个就是带着老婆武则天来的唐高宗李治,接着就是前半生把大唐王朝又带了个小高潮,后半生又把大唐王朝扔到阴沟里的唐玄宗李隆基,最后一个一般人这都没咋听过的宋真宗赵恒。

说实在的,咱前三这没有啥争议的。

秦始皇,这压根就是皇帝中的大牛啊,虽然他创立的朝代短点,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啥的,整的那些个事情,把咱大华夏的根给牢牢的栓在了一起。

就算是搁现在,天南海北的人凑一起,各说各话,都觉得对方说的是啥牛犊子鸟语,压根就听不明白,但上手写方块字,就没有不认识的,同是一片天的人啊!

修的那秦直道,将整个大华夏的土地紧紧的联系到了一块,让后来的皇帝都明白,这天下您没统一了,这就是罪过,你压根就不是啥好皇帝。

所以之后的皇帝不管是啥有能力的还是能力欠缺的,心心念念的都喜欢把这土地霸到自己的怀里。

所以秦始皇这就当之无愧啊!

再有汉武帝,咱大华夏地头上数得着的皇帝,把个匈奴人打的屁滚尿流,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直接就干翻了远在西方的罗马帝国。

一个大大的汉字这就烙到了咱大华夏人的脑门上,这都多少年过去了,这字都成了咱的姓氏,这也是一牛人。

汉光武帝,虽然有着刘邦的血脉,到他这里都稀薄了,蹲在大华夏地头那已经是平民的身份,最后愣是结束了王莽的新朝统治,恢复了大汉王朝。

咱大华夏地头上,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中兴之君,外加定鼎帝王称号的皇帝。他的中兴说道根子上,是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王朝,只不过沿用了汉的称谓罢了。

这也算一个。

这唐高宗李治,说真的感觉有那么一点缺的,但人家好歹是继承了李世民的衣钵,这大唐王朝到他手上也算鼎盛,万邦来朝。加上还有个一代女皇武则天,这也够格。

唐玄宗李隆基,这人前半生还可以,毕竟人家还有个唐朝中兴的功绩,虽然这后半生沉迷奢侈的生活,一个杨玉环就把他给扔到了阴沟里去了。

说真的,唐玄宗李隆基这真缺了那么点意思,但这资格还是有的。

最后这位宋真宗赵恒,这整个就有点扯,直接就拉低了帝王封禅泰山的水准。

您这唯一能拿上面的就是经济能力,这强的那可不是一星半点儿,有俩糟钱,可您自己个瞅瞅,整个大华夏您还没统一到一块呢?

人家封禅的头一个条件就是国家统一,您这第一条就缺了。

再有就您这实力,年年的给人家整岁币玩纳贡的,这压根就矮人家一截不说,您这天天的搁那方术,天书里边找出路。

这第二条贤明这块可够不上啊!

这也不知道是那颗大牙撑出来,想起给自己个脸蛋子贴金了。

第三条天降祥瑞,天下归心,这块俺咋瞅着您这也不够啊!

这不从他这开始,就没有帝王到泰山封禅了,丢不起那人。

要俺说,这后边最有资格搁泰山这块封禅的就是人家朱元璋了。一家伙就结束了乱糟糟的元朝统治,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王朝。

别的不说,就说人家整的那法律条款,搁到现在都在使用,一个人就把宰相这制度给总结扔到了历史的尘埃当中去了。

以后其他的皇帝,这都不够格。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君王想泰山封禅一点都不难,只要组织好人、组织好一切事宜想去就去了,只不过在泰山封禅结束之后,你可能要遭到普天下黎民百姓的怒骂,以及史官对你横添了几笔,在之后的几千年里面你都抬不起头来。

事件回顾

封建王朝当中只有6位皇帝泰山封禅,最后一位叫宋真宗,今天我们单纯的讲讲宋真宗。

宋仁宗的确是非常可怜的,因为他在活着的时候被普通的老百姓骂了无数遍娘。

原因很简单,因为宋真宗曾经参与过一次战役,那场战役之后签订了一个条约,那个条约叫澶渊之盟。只不过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的时候,手下的大臣告诉他,不要紧,我们就是赔点钱能够让天底下的老百姓安居乐业,有什么比这个还要好的呢?

宋真宗非常开心,毕竟这点钱对于宋朝来说实在是算不上钱,于是钱赔了,紧随其后,宋真宗就天天等着,等了两天、等了两个月、等了两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竟然没有百姓来表扬自己。

于是宋真宗再也坐不住了,让自己身边的太监赶紧去民间问一下,为什么没有人来表扬自己签订这样一个伟大的协议呢?

太监去得快,来得更快,第2天的时候太监就直接告诉宋仁宗:大事不好了,民间百姓正在骂你娘呢。

这个时候宋真宗才意识到上当了,这个澶渊之盟自打签订开始宋仁宗就已经受到了很多诟病。怎样能够把自己的这些人生污点通通去除呢?如果按照清朝或者明朝的统治手段来看,那就是通通杀干净就好了,老百姓敢说你的坏话杀掉就可以了呀。

但是宋真宗没有,宋真宗想了一个他自认为非常好的主意,那就是泰山封禅。

后面的事情不说大家也晓得了,泰山封禅之后,老百姓骂他骂得更欢了,与此同时,在此之后的所有封建王朝的皇帝哪怕有着很大的功劳,也都不敢泰山封禅了,因为宋真宗的泰山封禅拉低了身份。

没错,这就是事实

什么叫泰山封禅呢?这有一个更加古老的传说,那就是皇帝是天子。

于是我们继续问道,什么是天子呢?答案是上天的儿子。

既然是上天的儿子,就需要时时刻刻向老天爷汇报自己的情况,比如今年自己吃的什么、喝的什么、玩的什么、闹的什么、今年哪哪怎么样了、自己和几个小妾生了几个孩子等等等等。

只不过老天爷毕竟也很忙呀,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时候着等你汇报,所以就慢慢的有了这个传承,只有一定能力,并且身份地位达到一定状态的皇帝才可以泰山封禅,比如秦始皇,比如汉武帝。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趣谈唐宋元明清


“封禅”泰山是古代君王们非常热衷的一件事,不过历史上真正完成“封禅泰山”殊荣的却只有六位君王,他们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六位皇帝。

【注:武则天和唐高宗一起封禅泰山时,并不是皇帝,她登基后,封禅的是嵩山。】

封禅的六位君王中,前五位没啥争议的,宋真宗通过伪造天书,给自己找封禅泰山的理由这件事,让他成了史上六位封禅君王中被认为是最耻辱的一位。

《宋史·真宗本纪》点评他:及澶洲既盟,封禅事作,祥瑞沓臻,天书屡降,导迎奠安,一国君臣如病狂然,吁,可怪也。

一、“封禅泰山”有多难

《史记·封禅书》开头便点明了封禅的难度: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自古以来受命于天的帝王们,何尝不封禅?大概没有降下祥瑞,就去行封禅之事的人大有人在,我未曾见过有出现封禅的祥瑞而不去封禅的君王。

有的人承受了天命但他的功绩达不到封禅的标准,有的人功绩达到了封禅的要求,而他的道德水平不够,有的人道德水平和功劳都达到标准了,但他却无暇顾及封禅,所以从古自今,得以实行封禅之事的君王很少。

由此,咱们总结出来,封禅的前置条件有四条,其难度也是相当高的:

1、君王需要立下巨大的功劳;
2、君王需要上天降下的“祥瑞”作为封禅的许可证;
3、封禅需要巨大的财力和稳定的国家局势;
4、君王的德行需要得到“上天”的认可。

简单说来,一位君王要想能够在泰山上举行一次封禅的大典,需要名气、功绩、金钱、稳定的国际环境,以及上天赐予的不知名的祥瑞。

二、君王们为何想要封禅泰山

关于君王为何热衷“封禅”这件事,汉代班固的《 白虎通义 》解释说:“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

“封禅”实际上是借助于君权天授的观念,将君权与神权相统一,好借此赋予君王特殊的权力地位。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君王们希望封禅泰山的三条理由:

1、表明自己是上天授命的君王,具有合法正统的统治地位;
2、为了向天下人表明自己对国家做出的贡献很大;
3、为了向神灵祈福,希望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值得一提的是,在宋真宗之后,封禅泰山的习俗便名存实亡了,后世的君王们都只祭祀,不封禅了。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脑洞趣味历史


我是专注历史的莫地方,我来回答。

在中国古代,“泰山封禅”是个很神圣的事情,这个事情不是全部认都可以去的,必须要光宗耀祖,并且要获得很大的成就、功绩才可辉来到这里祭拜祖先,炫耀自己的功绩,皇帝也是人,贵为天子,但是也要有成就后才可以去祭拜自己的祖先,炫耀自己的功绩,皇帝想封禅难度自然比平民大, 到底要什么样的功绩皇帝才可以封禅。

皇帝想要泰山封禅一定要立下不世功劳,一般情况下不是开国皇帝或者有极大功劳的皇帝才可以去封禅,要不会弄得天怒人怨,根据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封禅书》对封禅做出了一下要求。

一、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二、皇帝贤明、政绩显著。

三、天降祥瑞,天下归心。

能做到以上几点真的很难,历史上数百个皇帝,真正泰山封禅的只有六位皇帝、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

秦始皇千古一帝、当之无愧,灭六国、车同轨、书同文、一统天下、史称始皇帝。

汉武帝刘彻,开疆拓土,大展国威,为强汉立下坚实基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定儒家思想成为后世中心思想,可以说他封禅没什么问题。

光武帝刘秀,结局乱局,在建大汉雄风,史称“光武中兴”泰山封禅也没什么问题。

唐高宗李治、他在位期间大唐版图是最大的时候,并且对盛唐有承上启下的功劳,泰山封禅也没什么问题。

唐玄宗李隆基、早期政治清明,国富民强,开创“开元盛世”也当之无愧,虽然晚期昏庸造成安史之乱,但是他泰山封禅也没什么问题。

宋真宗赵恒、签订檀渊之盟虽然保证了国家稳定,但是实际上那个国家还属于动荡时期,经济富强,但是军事不行,是北宋积贫积弱的开始的原因之一。

古代无数帝王都想“泰山封禅”,但是总归这个也只是个虚名,封禅不仅对国家经济和势力有什么帮助,也仅仅就是满足皇帝虚弱心而已,一些皇帝也深知没什么用处,最终就没有选择泰山封禅、


莫地方


封禅不是就那几个人,夏之前还有三十二帝七十二王,封禅泰山,泰山为什么叫泰山?因为泰皇。古有天皇地皇泰皇,三皇之中,泰皇最贵!说什么向上天汇报工作的,告诉我,泰皇他需要向谁汇报工作,天?他不配。泰皇最初的封禅是封印天地间神魔血脉以应对绝天地通,并将封禅大祭传给了轩辕,让他一代代的进行封禅,后来颛顼氏果真绝天地通断了天人之路,即至商,周天子替天行道,最后一位人王陨落。人皇成了天子,天子行事需顺天应人,上承天命,泰山的封禅才成了向上天汇报。但是这也不是谁都有资格的,你没有天命所归,便不是天子,因为周是第一个天子,所以天答应了周朝天下八百年。无论是东周西周朝的确是八百年寿命。及至始皇,横扫六合,改天子为皇帝,祖龙征天,兵马俑贯通幽冥。他在泰山封禅是想恢复从前的人皇,但是他败了。还未出证便以身死,兵马俑永镇皇陵。其祖龙精魄一分为五各归五位人杰。几经杀伐,项羽得其三,刘邦得其二。垓下之战,天亡项羽,项羽终究败给了天命。刘邦本是一头蛟龙奸淫刘氏所生,此乃天命所归,刘邦聚齐五道祖龙精魄,受命于天,为史上第一位真龙天子。此后历朝历代皇帝皆是天子。汉朝两百年,穿越者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昊天一筹莫展,命紫微星下凡将宿命笼罩众生,紫微星携二十八星宿转世人间,推翻新朝,为光武大帝。重建汉朝,史称东汉。后世在宿命笼罩的天机下,再无波动。皇帝就是天子,封禅是真龙天子。


红尘匆匆客


泰山算不得是中国最高的山,但却是有着皇权威严的特殊地点。泰山贯穿山东中部,泰安市境内,绵亘于泰安、济南、莱芜三市之间,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

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泰山雄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大海,西靠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东西长约200千米,南北宽约50千米,主脉,支脉,余脉涉及周边十余县,盘卧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

而相传,盘古死于此处,东岳大帝为盘古五世孙,而东岳大帝又叫泰山神。从战国到汉代,都到泰山封禅。

《管子.封禅》里面就有‘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


作为第一位统一华夏的帝王,始皇帝是第一位泰山封禅的皇帝,也是最有资格的一位,并在泰山勒石以记事。

后世皇帝也以泰山其特殊地理位置,传说,始皇帝遗迹为准,大有作为,一统天下的帝王封禅。

这个极大的荣耀,也只有六位帝皇享有。

第一个就是始皇帝嬴政,第二个是汉武帝刘彻、第三个是汉光武帝刘秀,第四个是唐高宗李治,第五个是唐玄宗李隆基,第六个则是宋真宗赵恒。

封:堆起祭台

禅:扫出净土祭祀

也是封禅的内容所在,看似简单,有这个资格的帝王不多。


寻料


我也来参一脚[微笑]每个人的看法不同答案不同。我只想说要想泰山封禅有很多必要条件。比如此人必须是当时的天下霸主(共主地位更高),此项措施劳民伤财,还有古时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有的好天时那个周期之长自己去了解吧。还有古时的天地君亲师,你细品。身为天下第一人还有谁比他大,他还在追求什么,我也不知道说实话[来看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