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聊齋說4:給登徒子的懲戒,正義在人間輕薄她人終將有報

前言

我是說話不廢話,讀書都是廢話的吢不語。

不知不覺《聊齋說》系列已經是第四篇了,大家都知道我做的視頻還需努力,文章質量還是自認為不錯的,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翻看之前的作品,一定不會讓大家失望的。

本期給大家帶來的《聊齋志異》卷一《瞳人語》

吢不語重製故事內容

話說有一秀才有才華,名方棟,但舉止行為頗有輕佻。屢次見到獨行的女子,總是尾隨十分輕薄。

清明節前一天,他在城中閒來無事,看見一輛小車,帷幔飾有硃紅刺繡;幾個青衣隨從,緩緩相隨。一行人中間有一婢女,騎著小馬,容顏美貌。

走近一些窺看車馬,簾子敞開,車裡坐著一個妙齡女郎,妝容豔麗,舉世無雙。他瞬間一滯,貪戀的看著女子捨不得拿開目光,忽前忽後,隨著跑了很久。

忽然女郎叫喚婢女來到車子旁邊說:“給我把簾子放下來。哪裡的這麼個輕佻少年,總是來偷看!”婢女放下簾子,生氣的對他說:“這是芙蓉城七少爺的新娘子回孃家,當是你們這裡農家婦女,可以讓秀才們胡亂瞧看!”說完,抓了車道溝裡的塵土撒向他。

他眯著眼睛睜不開。拭一下眼睛的瞬間,那些車馬已經不見了。驚訝又疑惑的他回家了。


聊齋說4:給登徒子的懲戒,正義在人間輕薄她人終將有報

但是眼睛還是不舒服,請人撩起眼皮仔細看,原來眼珠子上長了一小塊白斑,過了一夜更加嚴重了,眼淚簌簌的止不住;白斑慢慢變大了,過了幾天像一枚銅錢那樣厚;右眼珠子上長起了旋螺狀的肉塊,吃什麼藥都沒用。秀才懊惱鬱悶,很想要自己懺悔罪過。聽說《光明經》解脫困厄。於是請人教自己誦讀。開始感到些許煩躁,時間長了就安靜下來。

早晚沒事,打坐數珠。堅持了一年,什麼念頭都安靜下來了。忽見左眼中有人用蚊蠅大小的聲音說話:“漆一樣黑,真是悶死人了!”右眼中有人答應說:“我們可以一起出去稍微玩一下,也好散散這個悶氣。”慢慢覺得兩個鼻孔中,像有東西在蠕動似的,很癢,好像有東西出來了,離開鼻孔走了。

過了很久才回來,又從鼻孔進入眼眶中去了。又說道:“好久沒看過園子,珍珠蘭乾枯死了!”他平時很喜歡香草蘭花的,園子裡種了很多,日間常常自己灑水,自從眼睛看不見了,放在一邊很久了都沒過問,忽然聽到這個話,馬上問妻子:“蘭花怎麼讓它憔悴的死掉了?”妻子問他從哪裡知道的,於是告訴了她原故。

妻子到園子裡驗證這件事,花果然枯萎,感到非常驚奇。她就靜悄悄的躲在房裡等待,看見小人兒從他鼻子裡出來,豆子大小,輕飄飄的樣子徑直出門去了。慢慢走遠了,於是不見了蹤跡。一會兒,兩個人攜手而歸,飛到他的臉上,就像蜂蟻入巢時的樣子。

過了兩三天。又聽見左邊眼睛裡說:“隧道彎曲,來回不便,不如開一道門。”右邊答應說:“這邊壁厚,屬實不易。”左邊說:“我且試一下,成了的話就和你分享。”於是感覺左邊眼眶內好像有人在抓撓弄破皮一樣。

一會兒睜開眼睛一看,突然看見桌子等東西了。欣喜不已告訴妻子。妻子仔細的看他的眼睛,原來脂膜破了一個小洞。過了一夜,左眼上的障礙全都消褪了,仔細一看,竟然是重瞳,但是右眼就像從前,這才知道兩個瞳人合住在一個眼眶裡了。他雖然一隻眼睛瞎了,但是比起平常人來,反而看得更清楚。從此約束自己,鄉親們都稱讚他的好德行。


聊齋說4:給登徒子的懲戒,正義在人間輕薄她人終將有報

白蓮教

《瞳人語》文中有幾個疑問:

  1. 為何書生走了很久,簾子才會放下?
  2. 這一行人何許人也?為何有如此方術?
  3. 這篇文章表面上是教化眾人,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

這是白蓮教這個神秘組織在《聊齋志異》中首次亮相,是一篇很值得看的故事。蒲松齡先生的評價內容他也很值得玩味:

“輕薄者往往自侮,良可笑也。至於眯目失明,又鬼神之慘報矣。芙蓉城主,不知何神,豈菩薩現身耶?然小郎君生闢門戶,鬼神雖惡,亦何嘗不許人自新哉!”

先回答第二個問題:這一行人是白蓮教,稍加思索,咱們的道家神仙懲戒世人歸懲戒,都不會下狠手怕有損自己修為,佛家弟子更是如此,割肉喂鷹的典故更是慈悲,能做這樣事情的也只有民間妖術了,此時名聲最響的就是白蓮教了。


聊齋說4:給登徒子的懲戒,正義在人間輕薄她人終將有報

成都

知識點:芙蓉城舊時指的是成都。白蓮教自宋有之,順治時期白蓮教在南北方活動猖獗,四川西南等地尤為嚴重,民間傳說白蓮教中人擅長撒豆成兵等等方術。

第一個問題也就簡單了,書生走了很久這一行人才有所反應是因為之前的他們是在城中,他們在此使用方術很可能會引起官府的注意,所以走了很久才放下簾子,報復這個登徒子。

之前提過,蒲松齡先生對舊時統治者是反感的,但他看待問題是相對公正的。

他見過戰亂,見過滿清的殘暴,也見過這個國家一天天變得好起來,他反感的是腐朽的官僚和欺壓百姓的惡人,因而他對白蓮教也沒有太多反感的情緒。

所以就像他說的:“鬼神雖然兇惡,又何嘗不容許人們改過自新呢。”

參考文獻:《聊齋志異》

吢不語聊齋說系列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