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一个7岁孩子说她有离家出走的想法,是否是小朋友心理出问题了?

我是sayen


家是讲道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没有什么对错,只须尽自己的道而已。争执于对错,已经背道而驰了。

如果孩子的能量都消耗在和家长的斗争中而没有精力再去顾及其他,那教育一定是失败的。

问题儿童的背后是问题家长

每一个问题儿童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长或家庭,因为父母往往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孩子的。孩子不按时睡觉是问题,不好好吃饭是问题,爱哭爱闹是问题,说话比别人晚是问题,太文静是问题,好动又是问题,老爱摆弄东西是问题,老弄脏衣服是问题,做事磨蹭是问题,

见人不爱问好是问题,太活泼是问题,不活泼也是问题……所有的问题,都令家长焦虑,都需要被改造。事实是这些问题都只是一时的或阶段性的,有的甚至是父母臆想出来的。

只要是随着孩子的成长,会逐渐消失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在这期间去纠正孩子所谓的问题也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了。

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责。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孩子,会越来越刻板固执。所以,对孩子好点。

成年人想收拾一个孩子还不容易?省心省力,痛快淋漓。可教育是件“秋后算账”的事,栽下罂粟不会结出樱桃,但恶果不知会在哪个枝条上结出。

如果成年人对孩子经常性的批评和打骂,怎么能培养出自信与平和的孩子呢?

孩子没有错,只有不成熟,如果你动不动就认为孩子“错了”,那其实是你自己错了。我相信教育需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解决。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如果家庭生活制度从一开始就得到合理的发展,处罚就不再需要了。在良好的家庭里,永远不会有处罚的情形,这就是最正确的家庭教育道路。”





学习做人


不用看心里医生,可一定要小心啊!可能不是随便说着玩的。

我外甥念叨好几天,想去非洲看大象,全都没当回事,孩子嘛。有一天他把家里的钱偷走了,亲戚朋友全发动,半夜,和另外仨小孩从市里火车站逮回来的(家离火车站70公里,想想多可怕)。要是有去非洲的火车哪?要是小屁孩能买票哪?谁也不能保证遇见的人都是善良的,万一出点事,后悔死都没用!

千万警惕!搞清楚原因!切记不要发火,好好说话!


龙家务小伙


我家孩子7岁,最近家里发生了一些变故,我昨晚睡觉聊天的时候孩子说她想自己离开这个家,听着就心塞,请问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是不是代表孩子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最近性感变得暴躁不听大人的,老爱顶嘴,而且是喊着顶嘴!


我是sayen


你好,对于七岁孩子说想离家出走的想法,我的观点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其实是每个独立意识萌芽的孩子内心的渴望,他们虽然还未长大成人,但他们渴望对世界有更多的探索,作为父母,应该理解和尊重,而不是剥夺这份自由。生活中,总有小家伙一本正经地向父母宣告:爸爸妈妈,我要离家出走了!哭笑不得的同时,父母又难免紧张。那么这些总是闹着要离家出走的孩子,到底在想些啥?

作为父母,对于孩子的离家出走,如果因为过于紧张而做出妥协,就会让孩子以为这种做法是有效的,以离家出走要挟父母,形成惯性地一味索取。因此,最好的做法便是,保持淡定,与其制止、不如让孩子亲自体验一回离家出走的感觉,体会到独立时的孤单和无助,如此,孩子才能真正理解家庭的呵护和温暖。父母若不放心,可以悄悄尾随保护,掌握孩子的行踪,在孩子遇到问题时适时出面。事后,不要责怪孩子,与孩子好好沟通,这样他们才能“知难而退”,还可以借此机会,让孩子树立以下几种意识:

1、规则意识

2、独立意识

3、家庭意识

4、安全意识

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是放手。孩子身上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多多少少带着家庭的印记,当一个家庭是充满爱的,孩子的身上也会流淌着爱,他的行为问题自然会少很多。愿你的孩子永远不会离家出走,共勉!



玲玲老师讲育儿


家里不能允许孩子自由,不能接受孩子真实的表现,不能引导孩子给予孩子想要的支持,总而言之,家慢慢形成了一个抗拒孩子舒服存在的地方,孩子自然想要远离这个家。

所谓家,不是一个固定的场所,不是说家人在的地方,而是一个爱和支持在的地方,一个理解和宽容在的地方。

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心的营养是什么,如果心吃的是指责,批评,要求,心都太干涸了,家庭提供不了爱,心里装满了满满的垃圾,孩子就会想要找个地方倾倒这些负能量,家长要学会爱孩子,给孩子提供成长的土壤,爱的环境

记得有个国外的故事,说有个年轻牧师的儿子突然离家出走。他理解不了,就去请教一位老牧师。

老牧师问他:“你是不是经常诅咒你的孩子?”年轻牧师更加疑惑了,“为什么说我诅咒?我怎么会诅咒自己的孩子?”

老牧师说,“所谓诅咒,就是口说和心想另一个人让你很难忍受的错误。你刚才和我说了很久,一直在说你的儿子不爱干家务,不爱听你讲大道理,难道不能说明你诅咒了儿子很久了吗?”年轻牧师这才承认:“是的,我诅咒他很久了。”

“所以,你诅咒了他这么久,他离开你又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呢?”这才让年轻牧师恍然大悟,于是他一直等着儿子打来电话。而当儿子想家了突然打来电话时,年轻牧师并没有像以前一样上来就责骂儿子为什么离家出走,而是告诉儿子自己十分想他。

就这样,饿了几天的儿子在电话另一头感慨:“爸爸,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我第一次从你说的话里感受到你是爱我的”,并最终自己回了家,父子团聚。

这个小故事告诉了我们,孩子离家出走也好,沉默怄气也好,多半是因为家长那些看似微小的行为。这些家长难以重视的小行为,小情绪,却非常有可能成为孩子离家出走的诱因。

那么,一般都是因家长的什么原因与失误,导致孩子选择离家出走呢?

过度苛求孩子

很多家长经常会在2个事情上对孩子过分苛求——一个是考试分数,一个是生活习惯。而说到分数,更会让很多学习不好,或者学习努力却考试不好的孩子压力很大。

而面对父母对分数低的斥责,很多孩子甚至会怀疑“爸妈到底是爱分数,还是爱我?”“考不了高分,我对他们是不是就没什么用了?”

比如,有一位初二的女孩告诉我她一次离家出走的经历:“父母经常会因为学习的事情批评指责我,并且唠叨起来没完没了,总是翻来覆去的就是那一套陈芝麻烂谷子的臭理论,他们说的话我都快背下来了。有一次,我实在是忍无可忍,就和他们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我爸爸竟然说让我滚出这个家门!而我最受伤的是,他们竟然为了分数赶我出门,我都恨死他们了,为了报复他们,我狠了狠心,甩门而去。可是,当我走到楼下的时候,我想还能去哪里啊?心里其实并不想离开家的,于是,我就在楼下转了几圈,等着他们下来找我。”

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请,可是,太多太多的父母却不懂得如何爱自己的孩子,甚至给孩子的错觉是,父母爱的并不是自己,而是分数。而到了这一步,一旦再发生一些误会与口角,就很容易让孩子走极端,离家出走。到时候就为时晚矣了。

所以,妈妈爸爸一定要注意,自己对孩子分数的重视,一定要转化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要么做好后勤,要么言语鼓励,但千万不要只看分数的结果而否定孩子的努力,更不能在语言上斥责,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同时妈妈爸爸还需要理解,孩子临时分数的高低真的不重要,甚至很多男孩子到了年龄较大的时候才会真心收回玩性,努力学习。因此妈妈爸爸千万不可因为一时的不满意而说出让孩子和自己都后悔的话。

工作忙,疏于交流监督

除了对于孩子分数的苛责,日常疏于交流与监督也可能导致孩子离家出走。

“你们就知道忙活那个店,就别管我,什么都别管,早晚有一天我把你们的店给烧了”。有一位妈妈朋友,夫妻两人平时都把心思用到了经营管理上,而忽略了孩子。结果有一次,孩子就是在因为小事被爸爸责怪的时候说出了上面的话。虽然孩子并没有如话里那么做,但之所以能够说出这样的话,也说明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亲子之间缺少感情交流。

大人们经常会有一些看似“无懈可击”的理由,来疏于自己对孩子的陪伴:“工作太忙了,真的没有时间陪孩子”“应酬太多,每天很晚才回家,想和孩子交流,孩子都睡了”“经常出差,难得休息还要和朋友聚会”“宝贝,下周再带你去动物园,这星期事情太多了”“没办法,一家人总要吃饭,哪有多余的时间照顾孩子”。

前天晚上,内蒙古一个8岁的小女孩由于主观认为父母想生二胎认为不要自己了,于是负气离家出走。小女孩自己家住在很偏远的一个农村,找不到家,幸好被好心人发现,并带给了民警,最终和家人团聚。后来家人说,他们平时就是因为疏于告诉女儿自己也爱着她,才导致女儿“想多了”的时候自己跟没没有觉察。

再比如,同样在前天,山东青岛某小学三个熊孩子放学后竟然同时都没有回家,而是坐上了去往海滩的计程车。而当急坏了的几家父母找到民警,民警最终在海滩发现他们时,几个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竟然让人哭笑不得——打算挖个洞,在野外生存过夜!

我们不知道几个熊孩子是不是因为看了贝爷的节目才这么做,但其中遇到涨潮、人贩的危险又岂是几个普通家庭可以承担的。几家大人在等待民警找孩子的过程中,一定吓坏了吧!

然而,显然在这件事情上,家长并没有做好孩子日常的监督。如果能从孩子平时的只言片语中知道他有“出走”的计划,或者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而让孩子把“出走计划”和盘托出,想必妈妈爸爸们也就不用面临这个潜在的巨大隐患了。

夫妻感情不和

其实,一个最容易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在于,家庭环境的不和睦与不信任。

“孩子最近脾气很暴躁,动不动的就摔东西,撕东西,还经常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吃不喝,有时离家出走,干脆住在同学家里”,另一位妈妈在后台倾诉。原来,他们夫妻两人的关系非常紧张,孩子的父亲经常会“找茬”,因为一点小事就会大发雷霆,甚至当着孩子的面把这位妈妈打的遍体鳞伤,在单位稍有不如意,就会把情绪带回家,对着妻子和孩子就是一顿发泄,不是砸就是摔。

那么,万一孩子真的离家出走了,妈妈爸爸要怎么处理呢?最安全的办法是:

1. 冷静分析:从各种迹象,先判断孩子究竟是离家出走,还是只是偷偷临时跑出去玩。如果刚刚才责骂过孩子,那么离家出走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2. 报警:在离家超过好几个小时没有音讯,或者亲戚朋友家孩子都不在,或者孩子在家写了“留言信”或短信时,一定要马上报警处理,千万不要耽搁。毕竟,如果孩子是去见网友,情况会更复杂,更麻烦。

3. 不要责骂:10岁以下孩子不会选择晚上离家出走,因为年龄较小,一般都比较怕黑,害怕,不会单独离家出走,孩子自己回来不要责骂,要告诉他家长很担心,外面不如家好吧,以后不要这样做。

4. 搁置一段时间再教育:10岁至13岁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离家出走不会马上回来,一般会选择住在比较近的最要好的同学家。只要家长知道孩子的下落,并和同学的家长取得了联系,那么家长也不要急着让他回来。都在气头上,回来只会矛盾激化。住两三天后,孩子自己就忘了。主动回来后,家长先向孩子承认不对的地方,孩子听后会耐心听你讲道理的。


萌娃成长日志


孩子离家出走,对于做父母的来讲,是最棘手的事情了。

首先要弄清孩子出走的原因

孩子还小,一般出现这种情况的孩子在家庭里承受着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想要解脱,进而萌生一走了之的想法。其实,离家出走往往会给孩子带来挫折,甚至是灾难,这些都是不能预测的。父母应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般来说,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会选择逃避。出于自卑,觉得自己不能应付心理难题和现实困难。

离家出走的孩子往往存在以下原因:

第一种,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尤其是学习方面,孩子产生强大的压力,以至于厌学,想要逃离父母的管制。

第二种,家庭不和谐: 父母不和,经常争吵,更有甚者,把孩子作为出气筒; 家庭复杂,婆媳关系不能平衡好; 有时是父母忙于工作,缺少对孩子的关怀,或者说关心孩子方式太过简单,塞钱走人,不闻不问。

第三种是孩子遇到不能解决的困难,可能来自学校,也可能来自家庭。

最后一类,是孩子为了证明自己,想独立,寻求刺激和喜欢冒险,性格上容易冲动,易受不良文化和坏人的引诱,最后导致离家出走。

想要防微杜渐,父母必须从自身做起。

  首先,父母要经常关心孩子,留意孩子的一举一动,多个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学习和心理发现近况。这样家长把握了孩子的心态,就能及时对其疏导,防微杜渐。对于人际关系不好的家庭,孩子本身就有压力。

家长要处理好家庭内部人际关系。坦诚相待,让孩子把对家长的不满都说出来。家长冷静对待,承认自己缺点,勇敢向孩子表示歉意。这样经过相互交心,进一步与孩子沟通,进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解决面临的困难。

  其次,如果孩子已经出走过或已萌生出走念头的孩子,应对其及时耐心地说服教育和分析。让孩子明白出走并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很危险。有责任心的孩子应该面对现实,正视各种矛盾压力,多与老师和家长沟通,主动去解决问题。

  另外,家长也要认真反思。经常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问题。

教育当时不当,往往是孩子出走的直接原因。很多家长“主宰心理”强,缺乏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总认为自己的做法是为了孩子好,强行要求孩子,使得孩子蒙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也正是这种“理直气壮”带来了孩子离家出走的苦果。

  最后,家长尊重孩子的成人感和自我意识,尊重个人意见。同时,家长要多与教师以及孩子的同学接触,以便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及早了解孩子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家长与老师、孩子同学的接触应坦诚自然,确保获得信息的真实。


精英数学物理


一个7岁的小孩有离家出走的想法,是否是小孩心里有问题?

7岁小孩有这种想法,为什么你会认为是小孩心里有问题,而不是你的家庭教育有问题。

事实上,孩子在成年之前,父母的言传身教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个小孩未来是龙是虫,是人是鬼,是善是恶。从小陪伴在身边长大的父母亲起到一个决定性的作用。

就拿7岁小孩有离家出走的想法来举例。

1.这个小孩的家庭氛围肯定不好,要不然她不会想着逃脱这个地方。

2.父母可能会经常吵架。父母吵架这件事,是小孩子在家最怕看到的几件事之一。

3.小孩的父母教育有问题。要么太严,要么太凶,要么干脆打骂。

4.家庭过于困难也有一定的原因。

5.父母平时和孩子相处的方式不对,平时很少沟通,或玩些游戏什么的。

6.父母平时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以至于孩子的很多想法,做父母的都不知道。甚至出现了危险性问题,也没能及时的沟通和解决。

7.对孩子说的话,做的事,心里想法不够重视。

所以说7岁小孩有这种想法,不能,单单把责任就直接扣在小孩头上。作为孩子的父母首先要自我反省,自己是不是有做错的地方。

和孩子坐下来好好沟通,解决问题,方为正道。

希望小孩可以改变这么危险的想法,早日恢复健康。





人生你好


哈,不一定。现在的孩子,不比以前,小脑袋瓜里,有各种奇思妙想。有这么几种情况:

1)拿来“威胁”爸妈的武器或小心思:孩子在提出的一些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很会观察长辈的弱点,知道家长都疼爱他们,所以就开始和家长斗心眼了“你不是不答应我吗,那我离家出走”,家长兜不住了,就会赶紧答应,而且家长还会把此事时刻挂在心理。所以呢碰到这种情况,要静心观察孩子。

2)7岁的孩子,不是有句老话么:7岁8岁万人嫌,惹得鸡狗不喜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尽管有些很天真,但那是他们的世界,觉得自己长大了,所以也会想着出去闯闯。这种想法不是不可能,但他们不会想到出去后的危险,一直被呵护着,会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如果是这种情况,也不是心理问题,很可能是一种好奇和挑战的思维。

3) 家长的教育给孩子带来了困惑。因为呆在家里不舒服,不爽,不安全,不自由等等的感觉,会让孩子想逃离家的掌控。这种情况下,还真有可能孩子心理遇到了问题。这个心理问题可大可小。

总之,以上各种情况下,对孩子表达出的这种话,不能大意,也不能紧张。而是和孩子对话。这种对话呢,不要以家长自居的心态,而是以一个生命好教练或者朋友的角度,去和孩子探讨为什么想出去呀?出去是想做什么呢?呆在家里不也一样可以完成么?出去后可能会遇到困难等等去启发孩子真实表达自己。这样孩子的内心想的才会告诉自己,不然会告诉你你想要的答案,那就不好了。

孩子,是个独立的生命,但不要管控过多,原则和安全底线把握好。


泉水叮咚009


很高兴呢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来说孩子离家出走来自两方面的原因,接下来呢我就说说我自己的观点。

1.来自孩子性格层面的。 从小孩子脾气就大,易冲动,自尊心特别强,再加上自己在幼儿园里接触的一些人和事,所受的委屈得不到理解的时候,她的心里就会产生离家出走的想法。

2.来自父母争吵后的处理方式和家庭生活氛围的影响,从潜意识里她就意识到当自己不开心,受委屈得不到理解和发泄的时候,她就会产生类似父母冷战,回娘家的想法,也就是离家出走。

3.性格决定了她的选择,家庭的影响促成了她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方式。

4.性格软弱的孩子不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处理好和她人的关系,所以我们需要对她进行针对性的性格引导和培养。

5.性格强势,脾气大,易冲动的孩子,我们也应该对她进行指导和培养,改善家里的生活氛围,和自己家庭生活中夫妻问题的处理方式,以身作则,影响孩子们对于自己性格上的极端进行改变。

6.思想决定命运,知识改变未来。 让我们在学习中成长吧,爱孩子,我们就要有选择的去爱和引领,让她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问题小管家


7岁的小孩,虽然认识离家出走这几个字,也知道字面的意思,但是对于这几个字的分量以及产生的严重后果和对周遭所有人特别是亲人的影响还是一知半解中。之所以有这个行为,肯定事出有因,或许是遇到了在他那个年龄还无法处理和承担解决的事,也或许是一时的情绪之下而为,或许是日积月累需要找到一个出口而又不知如何就用离家出走来逃避解决或者希望引起注意。

不管是什么原因,首先监护人要引起重视,找到源头,分析原因,耐心沟通,同时也要让他明白现实,离家出走的种种他不能承受的危险结果,要让他心里有个正确的概念。

至于是否心里有问题,现在的小孩一般比较早熟,出现了这个行为,不管怎样,多多少少心里是有着难以排解和跨越的思绪在,但是也不要当他是个病人,那样也是很容易引起他的抵触心理,个人认为,最好的方法是用最自然对于他来说最舒适的方式来让他明白最严重的后果,而不是一味地带着有色眼镜看病人一样看待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