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大问题!孩子三岁了,怎样进行金钱教育?

钟启元


相关研究表明,孩子的从4-6岁开始进入金钱敏感期,对“钱”产生基本的认知;7-12岁会进入财商确立期,逐步形成自己的金钱观。

在美国,人们把对孩子的财商教育称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美国佛罗里达州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幼儿园就要开始财商教育。

在英国、法国等地,家长和学校也都十分重视孩子幼儿时期金钱观念的培养,并针对性制定了清晰具体的财商教育计划。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反观国内,一方面家庭对财商教育的意识缺失,没有对孩子的金钱观培养制定明确、具体的目标要求。

另一方面,在线支付的兴起,方便快捷的形式,稍不留神,孩子就容易用家长的手机进行不合理的消费。

而且孩子在支出时,往往对实际的花费“无感,导致他们对“花钱”的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一部手机,一串数字密码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背后的金钱从哪里来,代表了什么,孩子却没有具体概念。

因此,家长需要帮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通过一些实用的练习进行金钱教育启蒙。

01 和孩子大方“谈钱”

给孩子谈钱不是问题,避而不谈才是问题。

正确理解金钱的概念,家长可以从教孩子认识货币开始。例如每张纸币的面值,1元,5元,10元。

同时,家长还可以陪孩子玩「模拟购物」的游戏。

家长可以打印相关的闪卡,贴上对应的价格,然后模拟到超市购物的过程,和孩子进行问答。

例如:

问:How much is an apple?(或者其他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答:It's xx yuan.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文末附模板下载)

在这样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将具体事物和不同金额的钱建立联系,能帮助孩子建立对金钱更具象的认知。

家长还可以在这样的模拟游戏中,引导孩子了解家庭的日常花销,了解金钱的正确用途。

02 分清“需要”和“想要”

除了引导孩子了解金钱的正确用途,家长还需引导孩子在花钱上,区分什么是必需的(Needs),什么是自己喜欢,想要的(Wants)。

家长可以制作一张图标,然后陪孩子将不同的事物分类到Needs或者Wants中。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不过孩子可能会对想要和必须的界限比较模糊;一颗糖也能成为孩子眼中的必需品。

这需要家长和孩子结合日常生活进行探讨,分清支持生活的必需品(Needs),还有给生活锦上添花的东西(Wants)。

03 为“花钱”制定合理规划

家长还要引导孩子,给“花钱”制定合理的使用计划,提升孩子的理财能力。

这里家长可以参考美国家庭常用的「三个存钱罐」教育法,即给孩子设立三个理财方向:“消费”、“储蓄”和“给予”(每个比例可以设置成30%,剩余的10%做自由调配)家长再根据这三个方向陪孩子记账,记录消费明细。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消费”(Spend)是孩子能够自由支配的部分,家长可以好好利用这部分的钱,引导孩子分清花钱的轻重顺序。

而且每次支出,孩子看到金额减少,会更加珍惜每次花费,逐渐培养有序,自律的消费观念。

“储蓄”(Save)则教会孩子存钱,让孩子过度支出,陷入“财政危机”。

储蓄不仅能让孩子理解,想买到喜欢的东西,需要通过点滴的积累才能实现;同时储蓄的“延迟满足”,也是一种对孩子自控力的锻炼。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给予”(Give)则更多是引导孩子学会感恩和分享,在力所能及的范围给他人或社会做出贡献。

像疫情期间,家长可以陪孩子了解疫情,通过捐赠等公益方式,培养孩子初步的社会认知,学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

孩子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感受爱和收获喜悦,无疑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会孩子从小正确认知金钱,获取金钱和使用金钱,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一个能妥善管理金钱的孩子,能够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过好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