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比司馬懿更厚黑的五代十國謀略大師楊行密,三敗朱溫奠定南唐基礎

楊行密作為五代十國吳國的奠基人和同期的梟雄有些不同。《唐書》這樣評價:

馳射武技,皆非所長,而寬簡有謀略,善撫御將士,與同甘苦,推心待物,無所猜忌。

這個人武功一般,但有謀略善於安撫將士。這個評價可以抵得上唐太宗李世民了。有“十國第一人”的美譽。但在我看來,楊行密稱得上是五代十國第一人。

這個人心機極重,是不遜色於司馬懿的厚黑大師。

比司馬懿更厚黑的五代十國謀略大師楊行密,三敗朱溫奠定南唐基礎

閃亮登場奪揚州,大哭三日賺人心

公元883年,老糊塗了的名將高駢被之前收降的黃巢部將畢師鐸圍在揚州城。高駢派人緊急求援於瀘州刺史楊行密。這時候的楊行密只有兩千人馬,而畢師鐸卻有三萬人馬。但楊行密還是第一時間出兵揚州。當楊行密趕到安徽天長,揚州城已經攻破,高駢被抓。

畢師鐸聽說楊行密帶兩千兵馬來救援不由大笑。親自帶兵跑到楊行密營寨門前挑戰。楊行密倉促應戰。畢師鐸的第一波攻擊楊行密部隊就潰不成軍,撒腿就跑。畢師鐸興奮異常,因為楊行密帶了許多的糧食。對於斷食幾天的部隊來說,這是上天的恩賜。而就在畢師鐸部隊搶糧食時。楊行密部隊殺了個回馬槍。畢師鐸人雖多但都在搶糧,哪有心情對戰。這三萬人馬被楊行密兩千人馬殺的大敗。畢師鐸一人一騎逃回揚州。

比司馬懿更厚黑的五代十國謀略大師楊行密,三敗朱溫奠定南唐基礎

原來這是楊行密定的計策,故意把營寨堆滿袋子引誘畢師鐸搶糧,再趁機回軍

畢師鐸跑回揚州越想越氣,親手殺了高駢 ,可憐一代名將高駢晚年竟死於小人之手。楊行密得知高駢被殺,親自帶士兵朝揚州方向大哭三天。高駢以前的兵將深受感動來歸順的很多。(感情牌)

第四天,楊行密大舉進軍揚州,畢師鐸帶殘兵向北逃走。大唐最富有的揚州落入楊行密之手。

揚州是淮南治所,也是長江出海口,東南半壁的物資轉運都要通過揚州,而且鹽業極其發達。所以誰得到揚州,誰就有了爭霸天下的經濟基礎。

比司馬懿更厚黑的五代十國謀略大師楊行密,三敗朱溫奠定南唐基礎

避其鋒芒讓揚州

當楊行密進入揚州卻發現揚州根本不是傳說的那樣繁華。市民易子而食,街道冷落。士兵進了揚州還不如在瀘州,在瀘州最起碼還吃的上飯。

其實揚州富有不假,但是建立在給唐政府物資轉運和鹽業發達的基礎上。但自從黃巢起義後,整個國家處處戰火,又加上當時的淮南節度使高駢晚年在揚州信什麼鬼道士,搞得揚州烏煙瘴氣兵亂不止。

現在的揚州就是一塊燙手山芋,天下人還以為楊行密得了一塊寶地。最關鍵是,有太多人惦記著揚州。黃巢餘孽秦宗權在北方攻城略地,就派自己的弟弟秦宗衡南征。逃跑的畢師鐸也和秦宗衡聯合,第一個目標就是揚州。後來秦宗衡部將孫儒殺秦宗衡和畢師鐸,成了這3萬部隊的統領。這孫儒比秦宗衡更猛,沒幾日就給攻破揚州門戶高郵

此時的楊行密即便得了高駢的部隊也不過就是一萬多部隊,而且沒有糧食。在左思右想之下決定主動放棄揚州,退回大本營瀘州。

這就是戰略撤退

比司馬懿更厚黑的五代十國謀略大師楊行密,三敗朱溫奠定南唐基礎

下了三年的戰略大棋,包圍揚州孫儒

這孫儒也是個熱血青年,當初跟隨秦宗權也說過“大丈夫當仗劍取富貴”的話,進入揚州後沒有立刻乘勝追擊楊行密,而是立刻自稱淮南節度使,過起了官癮。揚州本來已經沒了糧食,楊行密也是因為餓肚子才撤退的。但孫儒有他的辦法,學他的老領導秦宗權,年輕能打仗的抓進軍隊當士兵,老弱病殘直接殺掉用鹽醃起來,當飯吃。孫儒在揚州待了3年,連遠近的老弱病殘都讓他們吃完了。

楊行密在孫儒沉迷揚州繁華的時候,已經四面出擊宣州、潤州、滁州、和州、楚州。從戰略上包圍了揚州的孫儒。

到了這時候孫儒才發現楊行密在下一步大棋,自己已經被包圍了。孫儒終於在揚州待不住了,因為基本上把揚州地面上能吃的“糧食”都吃了。孫儒集合20萬軍隊,號稱50萬,這是一支吃人的魔鬼部隊。楊行密知道孫儒部隊的戰鬥力驚人,採取堅壁清野的戰術。不和孫儒正面對戰。時間一久孫儒連儲存的“糧食”都吃完了。楊行密集合全部吃飽喝足的部隊一舉擊敗孫儒。

自此,丟失三年的揚州又回到楊行密手中。整個淮南也成為楊行密的領地。

比司馬懿更厚黑的五代十國謀略大師楊行密,三敗朱溫奠定南唐基礎

收朱瑾擴充軍力,勝朱溫威震天下

戰勝孫儒,楊行密成了淮南第一人,慢慢的佔領淮南全境。就在楊行密事業一路高歌的時候。卻來了一個難題。一人來投靠楊行密,這個人叫朱瑾,之前是鄆州刺史,他的鄆州和他哥哥朱煊的兗州都被朱溫所佔領,朱煊一家被殺。

如果收下朱瑾,勢必會得罪近鄰朱溫。此時的朱溫滅秦宗權、滅時溥、滅朱煊,傭兵30萬,屬北方第一強。但楊行密看到的不只是朱溫所可能給的壓力,還有更深層面的戰略。朱瑾不只是一個人投靠,他還帶來了一支北方騎兵,這對楊行密來說是巨大的驚喜。因為淮南不產戰馬,陸戰不夠強,而有了這支騎兵就補齊了楊行密的短板。而且朱瑾所帶的騎兵有一人叫李承嗣,是北方李克用的愛將。通過收留他可以和李克用結成聯盟,夾擊朱溫。

楊行密左右思量後,決定收留朱瑾和他的部隊。

比司馬懿更厚黑的五代十國謀略大師楊行密,三敗朱溫奠定南唐基礎

該來的還是來了,剛收留朱瑾一個月,一向井水不犯河水的朱溫派大將葛從周、龐師古帶領八萬大軍攻打楊行密的壽州。但楊行密早有準備。

原來朱溫軍隊大多為步兵騎兵,不善水戰。尤其是帶領水軍的龐師古是陸戰名將卻是水戰外行。龐師古百戰百勝,不把楊行密和淮南兵放在眼裡。

水軍竟然駐紮在低窪之地。這是犯了兵家大忌。可淮南兵可是水戰高手。楊行密學“關羽水淹七軍”掘開淮水大壩,水淹龐師古。龐師古三萬大軍被來勢洶洶的大水衝了個乾淨,即便是跑出來的也被朱瑾騎兵斬殺,龐師古自己也死於朱瑾騎兵的馬刀之下。

葛從周帶陸軍還沒反應過來,自己家的水師就玩完了,戰略安排完全打亂。楊行密的小舅子朱延壽趁機帶著大兵偷襲葛從周。陸軍也大敗,葛從周只帶幾百衛隊逃回汴州。

朱溫與楊行密第一次大戰,以楊行密的完勝告終。此後的十多年時間裡,朱溫和楊行密大戰三次,朱溫次次大敗。能使朱溫敗的這麼慘的只有楊行密了。

公元902年,唐昭宗封楊行密為吳王。

比司馬懿更厚黑的五代十國謀略大師楊行密,三敗朱溫奠定南唐基礎

裝病除內奸

大將安仁義、田軍、朱延壽(楊行密的小舅子)都和楊行密一起創業走過來。當都成了王侯將相,卻放棄當初的情義互相看不順眼。田軍、安仁義先後反叛。因為朱延壽和田軍、安仁義關係很好,楊行密也懷疑他會反叛,想除掉他,但又怕他的勇猛,左思右想思出一計。

楊行密眼睛有病,有一天醒來突然大哭,睡在一旁楊行密的夫人也是朱延壽的姐姐驚問:

“ 大人怎麼了,為何要哭 ”

楊行密哭著說:“老天不幫我呀,我的眼睛看不到了”

朱夫人半信半疑。在此後的日子裡楊行密足不出戶,經常在屋裡走路會碰到柱子和其他物品。又有野史說,朱夫人欺負楊行密眼瞎竟然當著楊行密的面與衛士做苟且之事(為了事業也是夠拼的)

比司馬懿更厚黑的五代十國謀略大師楊行密,三敗朱溫奠定南唐基礎

時間久了,朱夫人終於相信。楊行密對她說:“我失明是上天奪我的事業,我的兒子都不中用。淮南能託付給朱延壽我就放心了”

朱夫人喜出望外趕快派人把楊行密的話告訴弟弟朱延壽,讓他趕快來。朱延壽不知是計,一路小跑趕到楊行密家。剛走近楊行密,楊行密一劍刺進朱延壽胸膛。就憑藉這一計,也能成為五代十國第一厚黑大師

沒過多久,田軍、安仁義都被殺。這樣一場危險的窩裡鬥以最小的代價化解。

我非常懷疑,楊行密是拿著一本《三國演義》打天下的,這不就是司馬懿騙曹爽的計策嗎?

比司馬懿更厚黑的五代十國謀略大師楊行密,三敗朱溫奠定南唐基礎

楊行密的一生堪稱完美,不管是處理上下級關係還是戰爭都能看到謀略的影子。但天不假年,楊行密只活了54歲,是五代十國前期死得最早的梟雄,在他死前江淮地區都成為吳國的國土。為後繼者南唐成為南方最強奠定了基礎。三次打敗朱溫,死死遏制住強大的朱溫勢力沒有做過長江。

如果再晚死十年,以他的能力,東南半壁恐怕都是他楊行密的天下了。但歷史沒有如果,英雄還是謝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