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古絲綢之路是怎麼穿越蔥嶺的?

木又盛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打通西域大通道,使中國的絲綢絡繹不絕地運往世界各地。人們一般稱古代的絲綢之路是從我國的西安往西,經甘肅的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再經過今伊朗和兩河流域直抵歐洲的東西交通貿易互通商貿大通道。

  

  西域有廣義與俠義之分。漢朝人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今敦煌市西南)以西,蔥嶺(今帕米爾高於以東,古代也稱不周山)以東,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區稱為西域,這是俠義的西域。古代中國人還把蔥嶺以西的中亞、西亞以及歐洲東部一帶,也稱作西域,這是廣義的西域。

  

  張騫,漢中成固人(今陝西漢中城固縣),出生於漢文帝時代,在漢武帝時,他做了職位不高的郎官,張騫為人性格堅毅,膽力過人,而且辦事敏捷,是漢朝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張騫足智多謀,平時就對匈奴和西域各國的情況,戰爭形式很有研究,主張堅決回擊匈奴的侵擾。所以當漢武帝剛剛發佈通使大月氏的招賢令時,時刻準備為國建功立業的張騫,自告奮勇,應募出使了。

  

  張騫率領100多勇士,乘馬載駝,離開了長安,開始了艱難困苦的長途跋涉,不幸的是剛過隴西(今甘肅定西市中部)不遠,就被匈奴人發現幷包圍了他們,由於寡不敵眾,張騫一行被關押在匈奴人的牢房,匈奴軍臣使盡各種手段和辦法,都沒有使張騫屈服。張騫始終堅持出使西域的光榮使命,堅定頑強,忠貞不屈,被拘禁十餘年後,張騫乘匈奴人不備逃了出來,一連走了幾十天,才逃出了匈奴人的控制區域,張騫帶著剩下的一行人,歷盡千難萬苦,在浩瀚的大漠中行走,沒吃沒喝,穿戈壁,翻雪峰,跨越寒冷的蔥嶺,來到了大宛,最後終於到達了大月氏,見到了大月氏國王。張騫是個有心人,在西域期間,他一面從事聯絡各國的政治活動,一面細心考察西域各地的地理人文情況。回來時,他吸取了西去時的教訓,改走南路返回,沒想到,經過祁連山的羌中時,在一次被匈奴人捉住,結果又被扣留了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張騫乘匈奴人不注意逃出匈奴王庭,回到了闊別了十多年的長安。這次出使西域,前後歷時13年,行程數萬裡,這次雖然沒有完成任務,但是為第二次出使西域打下了基礎。

  

  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漢武帝任命張騫為中郎將,300名隨員、600匹馬、大量的牛羊、金銀絲綢,這次出行浩浩蕩蕩,很順利,不久就到了烏孫,受到了國王的熱情款待,接著,張騫派副使分別訪問了中亞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于闐等國,不僅鋪平了與各國的友誼通道,也擴大了政治影響,帶著各國贈送的禮品回到長安。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打通了通往西域的古絲綢之路,使中國大量的絲綢、手工製品、大量的技術源源不斷地傳入西域,西域的大量物品也傳到了中國,互聯互通使古絲綢大道為世界的貿易、文化、人文,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漢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讚譽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


花兒旅途


絲綢之路共分三條線,分別是海上絲綢之路,從泉州出發,到達西亞各國。南線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經成都西藏到達印度西亞各國,。北線絲綢之路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這條線,它經由崑崙山帕米爾高原到達西亞各國。帕米爾高原也就是你所說的蔥嶺!蔥嶺的名稱來由源自於當地的一種特產,油蔥!它味道鮮美,營養還很豐富,非常的耐低溫,可長期保存。油蔥還有一種特殊的功效,可有效降低高原缺氧導致的高原反應,是翻越帕米爾高原必不可少的一種必備品。

第一穿越路線:

絲綢之路的路線經過:北線也叫草原線路,從長安出發,到達敦煌,而後分南北兩條通道到達西亞各國。因此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說的是穿越,其實並不從帕米爾高原上通過,而是分兩條線路完美的繞開了帕米爾高原的兇險部分,走的是相對平緩的路線。比如北線,從玉門關陽關一帶開始分叉,南線往鄯善莎車一帶走,出月氏國,安息國。

北道從吐魯番到達喀什然後出大宛,康居兩國。

第二穿越準備,

穿越時間時間很重要,有經驗的商隊對帕米爾(蔥嶺)的天氣非常瞭解,他們會挑選相對較好的時間穿越。

穿越的物資準備,在進入帕米爾高原(蔥嶺)之前他們會準備充足的生活物資,常用醫療藥品,配備大量的油蔥和牛肉乾,食鹽。一個人平均配備五到十頭的駱駝運送生活物資。每個駱駝大約駝近千斤的物資。

第三穿越的政治條件,

最開始西域各國並不同漢朝友好,不僅劫匪出沒,有時候還會有其他國家搶劫,但是不管是哪種方式,對商隊來說都是致命的。經常發生整個商隊又來無回的事情。本來環境就惡劣,一旦生病基本上就是死,再加上搶劫所以很正常。後來通過張騫出使西域各國,這種情況得到了極大改變,官軍搶劫沒有了,也會對商隊進行救助。很多時候在穿越帕米爾高原(蔥嶺)的時候各國駐軍都會進行保護,補充商隊的生活物資,這樣穿越的安全性更高了!之所以張騫出使能獲得成功,完全是因為西漢強大的國力。張騫出使之前西漢在西域附近設立都護府,專司國防和商隊保護,剿滅了多數劫匪,有效的保護了商隊,震懾了西域各國。

今天的很多旅遊路線也,是走同樣的路線穿過帕米爾高原(蔥嶺)的,






快樂988


古代“絲綢之路”主要有四條路線,第一條從帕米爾以西取道索格底亞那出發,第二條若另從皮山啟程,越懸度,經罽賓、烏弋山離,再經喀爾馬尼亞、波斯。第三條,走更北的道路,即自天山以北經烏孫、大宛以西河中地區。第四條,走海路,自南亞次大陸西岸諸港西航,經波斯灣至條支的海路。


人在旅途128251865


 古稱蔥嶺的帕米爾高原位於中國、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五國交界處,大致範圍北到阿賴山,南到興都庫什山與喀喇崑崙山,東到崑崙山,西到噴赤河;它由眾多海拔5000—7000多米的山脈及分佈其間海拔3000—4000多米平緩的U型河谷(稱為“帕米爾”)組成,其中有八個大帕米爾及眾多小帕米爾。

  帕米爾高原是中西交通要道:西漢時絲綢之路僅有的(老)北、南兩道都經過時稱“蔥嶺”的帕米爾高原,它是古波斯、古印度、古希臘、西域與古代中國文明的交匯處。絲綢之路的老北道(東漢以後的中道)經過高原東北部的伊爾克斯坦山口與阿賴谷地,通往奧什、費爾干納;而南道相對複雜,還沒有被精確復原,它是筆者重點考察的對象。

  帕米爾高原南道與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南道有三條主要支道:一是喀什—英吉沙道,它向南經喀什卡蘇山口、切裡拱拜孜,再經托里阿特山口、齊奇克里克山口到達石頭城(今塔什庫爾幹縣城、清代蒲犁廳城);二是葉爾羌(今莎車縣城)—蒲犁驛道,它從莎車向西到吉什爾山口折向南,再經過喀喇山口折向西至恰爾隆,在切裡拱拜孜與喀什—英吉沙道匯合;三是玄奘蔥嶺東岡道,它從石頭城向東南經過烏古里亞特山口、坎達爾山口,再折向東北至大同鄉,然後向東跨過葉爾羌河,翻越庫爾幹山口,抵達莎車。現代公路建成之前,這三條道路一直是中國境內帕米爾高原主要交通路線。

  三條支道從東部塔里木盆地登上帕米爾高原抵達石頭城後,向南到達公主堡附近,再折向西到達卡拉其古河谷(即塔克敦巴什帕米爾),河谷南、北、西三個方向分佈一些絲綢之路重要山口:向南翻越明鐵蓋、基裡克山口通往今巴基斯坦境內的罕薩、吉爾吉特;向北翻越排依克山口通往今塔吉克斯坦境內的大帕米爾或小帕米爾;向西翻越瓦罕基爾山口。以上諸道到達噴赤河谷後,再向西或南,絲綢之路南道即越過帕米爾高原。

  另外,石頭城西的納茲塔什山口是19世紀歐洲探險家經常走的捷徑,由此可到達今塔吉克斯坦境內的阿克蘇河谷,再向北進入大帕米爾,或向南進入小帕米爾。但由於從石頭城通往納茲塔什山口的辛滾溝狹窄,夏季洪水氾濫,而山口海拔超過4500米,其他季節大雪封路,難以通行。現代公路通過石頭城以北、中國與塔吉克斯坦邊界上的闊勒買山口,但此山口距離主要商路與定居區的噴赤河谷太遠,且其間均為高海拔地區,因此它與納茲塔什山口都不在絲綢之路常規路線上。

  “瓦罕谷地”不是“瓦罕走廊”

  近年來很多國內媒體甚至當地政府誤將西起中國、阿富汗邊境的瓦罕基爾山口,東至公主堡的塔克敦巴什帕米爾稱為“瓦罕走廊”,這是錯誤的。“瓦罕走廊”是近幾十年出現的國外媒體用語,專指阿富汗的瓦罕行政區,它與“瓦罕谷地”(分屬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瓦罕帕米爾”(即瓦罕河谷)以及“瓦罕國”的空間範圍不同。

  海拔僅2000多米的噴赤河谷上游是瓦罕谷地人口聚居區,也是絲綢之路西下蔥嶺的重要通道。玄奘跟隨商隊歸國時,即由此一路東行,經由達摩悉鐵帝國的都城昏馱多(今位於噴赤河南岸阿富汗的漢杜德)到達瓦罕河與帕米爾河交匯形成噴赤河處,然後沿著帕米爾河谷東北行到達波謎羅川(今大帕米爾),並經過大龍池(今佐庫裡湖與其東的一系列湖泊、河流),再向東南行,經過小帕米爾東端,翻越排依克山口到達朅盤陀國卡拉其谷河谷,向東經過公主堡,再北上抵達位於徙多河(即今塔什庫爾幹河)畔的都城石頭城。

  傳統絲綢之路被湮沒

  絲綢之路不避艱險,翻越雪山、穿越河谷,主要是因為帕米爾高原位於幾大文明交匯處,是交通樞紐。開闢於東漢的新北道雖自然條件較好,但要經過中亞草原遊牧區,受不穩定因素影響較大,且去往印度、波斯、地中海等地區的路途迂迴,因此翻越帕米爾高原的絲綢之路老北道與南道作為商路一直興盛不衰,直至20世紀初帕米爾高原被現代邊界分割為止。

  雖然中巴公路號稱現代絲綢之路,但它翻越帕米爾高原的兩個重要通道——中巴邊境的紅其拉甫山口與北下喀什平原的蓋孜河谷由於峽谷狹窄險峻、水流洶湧,馱貨的驢、馬、駝等行走極其困難、危險,並非絲綢之路經過之地。翻越帕米爾高原的絲綢之路選擇寬闊河谷,如塔克敦巴什、大、小帕米爾等,甚至翻越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口以避免海拔較低但更危險的河谷:從石頭城一路向東的葉爾羌—蒲犁驛道突然在新迭離開塔什庫爾幹河谷,折向北翻越齊奇克里克山口就是為了避開前方險峻河谷,而這段河谷恰恰是現代公路路線。傳統絲綢之路穿越的山口與河谷很多已劃入邊境軍事禁區,逐漸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我們的絲綢之路復原研究均建立在文獻資料(中國古籍與歐洲探險隊的考察報告)、地圖、遙感影像與實地考察等綜合研究基礎上,在復原帕米爾高原部分絲綢之路基礎上,再向西延伸到中亞、南亞、西亞,將絲綢之路的全景用現代地理信息技術準確、全面、直觀地復原。




Dream小風子


絲綢之路,由西漢都城長安出發,(東漢時由都城洛陽出發,)經過河西走廊,然後分為兩條路線:

一條由陽關,經鄯善,沿崑崙山北麓西行,過莎車,西逾蔥嶺,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亞歷山大,公元前30年為羅馬帝國吞併),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

另一條出玉門關,經車師前國,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蔥嶺,過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漢時遊牧於康居西北即成海、裡海北部草原,東漢時屬康居)。

河西走廊是絲綢之路的要道,早在文獻記述絲綢之路之前2000年,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線路已經開通,但它不是為出口絲綢,而是為進口和田玉。“絲綢之路”名稱是德國學者的“發明”。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貿易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

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就將這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此後中外史學家都贊成此說,沿用至今。

廣義的絲綢之路指從上古開始陸續形成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除了上述的路線之外,還包括在南北朝時期形成,在明末發揮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與西北絲綢之路同時出現,在元末取代西北絲綢之路成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絲綢之路等等。






Travel攝


絲綢之路究竟如何翻越古稱蔥嶺的帕米爾高原?據悉,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教授侯楊方破解了這一困擾學界數百年的難題。他開發的《絲綢之路歷史地理信息系統》第一次精確呈現了絲綢之路的脈絡。

帕米爾高原是絲綢之路的樞紐,無論是去中亞還是南亞,絲綢之路的主要路線都要經過帕米爾高原,而這裡高海拔的山谷縱橫交錯,地況非常複雜。以往所有的研究、記錄一到此地就語焉不詳,成為困擾中外學者的難題。

侯楊方向中新社記者透露,此次的絲綢之路復原研究是建立在文獻資料(中國古籍與歐洲探險隊的考察報告)、地圖、遙感影像與實地考察等綜合研究基礎上的。在翻閱了玄奘《大唐西域記》以及19世紀歐美學者的考察筆記後,有關人員通過衛星地圖將文獻中提及的座標一一精準GPS定位,還原出大致的線路。

“設想再好,走不通也是沒有用的。”為了確認路線,專家多次趕到新疆考察,詢問當地的老牧民過去公路建成之前如何行走,從而還原出準確的路線。直到如今,還有許多人行走在這條一千多年前就走出的道路。

絲綢之路“申遺”多年來已經歷多次失敗,認為,過去申請的都不是“道路”,而是道路中的一個個城市,且一到帕米爾路線就模糊了。



神奇的黑水城


現在,蔥嶺位於是我國現在的極西之地,因為人口稀少GDP基本忽略,也沒多少人關注。不過,在唐朝的時候,非常的重要,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致富之路啊!

當年,大唐和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還在這幹過一仗,唐打輸了,於是中華文明未能再得西擴。帕米爾高原是絲綢之路的樞紐,無論是去中亞還是南亞,絲綢之路的主要路線都要經過帕米爾高原,而這裡高海拔的山谷縱橫交錯,地況非常複雜。以往所有的研究、記錄一到此地就語焉不詳,成為困擾中外學者的難題。

如今,帕米爾高原在中國的區域,主要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和喀什地區境內。東以木吉谷地和塔什庫爾幹谷地為界,與西崑崙山相鄰,南鄰喀喇崑崙山。北部呈北西一南東走向,南部呈北北西南南東走向。

帕米爾高原是古代絲綢之路經過的地方,當時從塔里木盆地到高原上,要沿高原東緣的峽谷溯河而上,再翻越高原上的幾條山脈,經過終年冰雪覆蓋的山口,道路十分艱險。現今,從塔里木盆地的第一大城市喀什乘汽車只需一天便可到達帕米爾高原上的塔什庫爾幹,可謂天險變通途。


未能與時間和解


古稱蔥嶺的帕米爾高原位於中國、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五國交界處,大致範圍北到阿賴山,南到興都庫什山與喀喇崑崙山,東到崑崙山,西到噴赤河;它由眾多海拔5000—7000多米的山脈及分佈其間海拔3000—4000多米平緩的U型河谷(稱為“帕米爾”)組成,其中有八個大帕米爾及眾多小帕米爾。

  帕米爾高原是中西交通要道:西漢時絲綢之路僅有的(老)北、南兩道都經過時稱“蔥嶺”的帕米爾高原,它是古波斯、古印度、古希臘、西域與古代中國文明的交匯處。絲綢之路的老北道(東漢以後的中道)經過高原東北部的伊爾克斯坦山口與阿賴谷地,通往奧什、費爾干納;而南道相對複雜,還沒有被精確復原,它是筆者重點考察的對象。

  帕米爾高原南道與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南道有三條主要支道:一是喀什—英吉沙道,它向南經喀什卡蘇山口、切裡拱拜孜,再經托里阿特山口、齊奇克里克山口到達石頭城(今塔什庫爾幹縣城、清代蒲犁廳城);二是葉爾羌(今莎車縣城)—蒲犁驛道,它從莎車向西到吉什爾山口折向南,再經過喀喇山口折向西至恰爾隆,在切裡拱拜孜與喀什—英吉沙道匯合;三是玄奘蔥嶺東岡道,它從石頭城向東南經過烏古里亞特山口、坎達爾山口,再折向東北至大同鄉,然後向東跨過葉爾羌河,翻越庫爾幹山口,抵達莎車。現代公路建成之前,這三條道路一直是中國境內帕米爾高原主要交通路線。

  三條支道從東部塔里木盆地登上帕米爾高原抵達石頭城後,向南到達公主堡附近,再折向西到達卡拉其古河谷(即塔克敦巴什帕米爾),河谷南、北、西三個方向分佈一些絲綢之路重要山口:向南翻越明鐵蓋、基裡克山口通往今巴基斯坦境內的罕薩、吉爾吉特;向北翻越排依克山口通往今塔吉克斯坦境內的大帕米爾或小帕米爾;向西翻越瓦罕基爾山口。以上諸道到達噴赤河谷後,再向西或南,絲綢之路南道即越過帕米爾高原。

  另外,石頭城西的納茲塔什山口是19世紀歐洲探險家經常走的捷徑,由此可到達今塔吉克斯坦境內的阿克蘇河谷,再向北進入大帕米爾,或向南進入小帕米爾。但由於從石頭城通往納茲塔什山口的辛滾溝狹窄,夏季洪水氾濫,而山口海拔超過4500米,其他季節大雪封路,難以通行。現代公路通過石頭城以北、中國與塔吉克斯坦邊界上的闊勒買山口,但此山口距離主要商路與定居區的噴赤河谷太遠,且其間均為高海拔地區,因此它與納茲塔什山口都不在絲綢之路常規路線上。



綠色-軍魂


蔥嶺就是現在的帕米爾高原。帕米爾海拔在4000-7000米。可以說蔥嶺是古絲綢之路上最為艱險和神秘的一段。當地有一民謠:一二三雪封山,四五六雨淋頭,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臘月開頭。七八九是帕米爾高原之旅的黃金季節!帕米爾高原扼古代新疆通中亞和南亞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由於地勢高寒,行旅艱險,因此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沿途出現了幫助行旅解決住宿和給養的驛站。

翻越帕米爾絲綢之路一般走新疆的南疆比較多。先通過塔里木盆地,然後登上帕米爾高原抵達石頭城(現在的新疆的塔什庫爾幹附近),向南到達公主堡附近,再折向西到達卡拉其古河谷(還沒出國),河谷南、北、西三個方向分佈在一些絲綢之路重要山口,這些山口是大山間存在的山道。南邊的明鐵蓋山口、基裡克山口通往今巴基斯坦,西邊的東剋剋吐魯克山口通往阿富汗,北面排依克山口通往今塔吉克斯坦境內的大帕米爾或小帕米爾。通過山口,就可以翻越蔥嶺。

當然翻越蔥嶺並不是容易的事。


新疆風物誌


我是LLQ走四方,很榮幸為你解答!

蔥嶺就是現在的帕米爾高原,絲綢之路到喀什後分為南北兩線翻越帕米爾高原。在古時候交通工具不發達要翻越蔥嶺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我覺得古人翻越帕米爾高原主要是沿河流行走的。河流最大限度的保證了飲水問題,在乾旱的西域沒有水一切都是空談。走河谷相對來說地勢平坦比頻繁的翻越大雪山,跨越大峽谷要節省體力。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