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怎么防治地蝗虫?

用户8537106454361


在八十年前的中国,每当到旱灾爆发后,人们在艰难抵抗灾害时,会下意识地从口粮中节省下粮食进行储存。因为在以前,“久旱必有蝗”已经成为华夏民族的共识,特别是在长江以北区域的人们。

旱灾是可怕,可最让人丧失信心的是旱灾过后,人们刚刚享受那久旱逢甘霖的喜悦之时,突然而来的蝗灾,铺天盖地横扫一切绿色的植物,要知道,此时可是青黄不接之时,完全可以摧毁掉在旱灾中艰难活下来的人的信心。

中国历史上蝗虫灾害是有记载的,平民百姓没有任何庄庄稼可以吃,相继饿死。据史籍记载,我国从周末春秋时代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2600多年中,重大的蝗灾就发生过800多次,平均2~3年就有一次地区性的蝗灾发生,间隔5~7年就有一次大范围的蝗灾发生,危害严重。如1927年山东省发生的大蝗灾,造成700万灾民流离失所,四处逃荒;1929年的蝗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受灾农作物240万公顷,造成损失达1000万银元以上;1944年发生的大蝗灾,约330万公顷庄稼被吃毁等等。因此,蝗灾与水、旱灾害成为我国历史上威胁农业生产,影响人民生活最严重的三大自然灾害。那么,中国历史上,蝗虫成灾是什么时候得到治理的呢?

根据《捕蝗要法》中记载,主要的方法是由百姓用竹竿撑起白布以顺风的方式四面围追,把蝗虫赶到一起,集中的扑打,这也是春秋战国年间兴起的白刃战!第二种方法是掩埋法,这种效果非常的好,一埋一片,但是操作难度也高,一旦埋得浅了,蝗虫也能自己钻出来。面对蝗灾古人最多的就是用火来诱烧蝗虫,然而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虽然当时能控制住蝗灾,但几年后蝗虫还会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了新中国诞生后农药的产生才让蝗灾得到有效控制!

当然,这同样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一些益虫和益鸟也遭到牵连,可这又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1986年我国还从美国引进了蝗虫微孢子,这是一种能够大量削减蝗虫繁衍、聚集能力的微生物,让蝗虫不能形成大规模产卵,从而达到有效预防蝗灾。

当然,我们不能说蝗虫就被彻底消灭了,例如在2014年湖南张家界的寨峪村,当时这里就发生了一场蝗灾。村民及时上报,最后通过人工喷药以及飞机喷洒药剂等手段,将蝗宰扼杀在爆发前。想要彻底的消灭蝗灾,我们一定要从自我做起,保护好生态环境






区翠娟


蝗虫以咬食植物的叶和茎为主,主要取食禾本科植物,如小麦、玉米、高梁、水稻、粟、芦苇、稗草和荻等植物,饥饿时也取食大豆等双子叶植物。主要栖息地是粗放耕种、低产(杂草丛生)的庄稼地以及苇地、荒地、库区、盐碱滩涂等蝗虫适生地。

迁飞性蝗虫(简称飞蝗)选择在芦苇地、茅草地、河堤等处产卵,非迁移蝗(简称土蝗)在山坡、荒地、高岗地、坟头等干燥处产卵,卵均在5月到6月之间孵化,孵化后先为害杂草,随着龄期的增长逐渐向附近农田扩散转移,尤以干旱季节转移明显。大发生年份,杂草被吃光后,可成群迁飞转入农田,造成危害。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栽培防治。栽培植物前,深翻土壤25至30厘米,通过暴晒、机械损伤、用天敌捕杀等方法破坏虫卵,降低虫口密度。及时清除农田四周杂草,破坏蝗虫的生存环境。

人工捕杀。虫口密度不大时,可组织人工撒网捕杀。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控制虫口密度。蝗虫的天敌如鸟类、蛙类、益虫、螨类、病原微生物等。应多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增加天敌数量。

化学防治。一是设毒饵防治:在晴天无风时,用麦糖或新鲜碎草、水、40%的氧化乐果乳油以100:100:0.6的比例混合拌匀,每亩用量1.5至2公斤,随配随撒。注意用药后在农田醒目的地方一定要立标牌或派专人看管,不能污染农作物。二是喷施化学药剂:在低龄若虫期喷施1万倍20%灭幼脲1号悬浮乳剂。在高龄若虫和成虫期,常喷施1000倍50%的辛硫磷乳油或50%的杀螟松乳油进行防治。


中国认真


防治蝗虫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这些防治要达到的目标都是消灭蝗虫,避免蝗虫对庄稼的为害。 在防治蝗虫时我们强调要预防为主,因地因时制宜,采取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所谓的预防为主,就是要尽量在蝗虫大发生之前,或在蝗虫发生程度较低,蝗虫还没有给庄稼造成损失时,及时采取行动,将蝗虫杀死。否则,在蝗虫发生程度严重时采取行动,不但要使用更多的人力和金钱,而且也会给庄稼造成严重的损失。有时农民朋友在田间一发现蝗虫就着急了,为了尽快杀死蝗虫,往往首先选用化学农药防治蝗虫。这样做虽然可以很快杀死蝗虫,避免庄稼损失,但是同时也杀伤了大量的蝗虫天敌,并且给环境和庄稼造成了严重的农药污染,有时由于农药使用不当或施用技术掌握的不好,还会在打药时引起农药中毒。因此过分强调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蝗虫,会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在防治蝗虫时不应首先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而要采用那些对环境和庄稼无污染、对人和家畜、家禽安全的方法,如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在蝗虫发生极为严重时,科学地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也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符合农民的长远利益。 农业防治 主要方法可以归结为三种: 1、减少蝗虫的食物源。很多种蝗虫都吃玉米、小麦、高粱、水稻、谷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树等。因此在蝗虫发生地尽量多种植大豆、苜蓿、果树和其它林木,则可以防治蝗虫; 2、减少蝗虫的生存地。有些蝗虫发生地地势较低,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地块改造成池塘,养鱼、养虾,这样可以使蝗虫的生存地大大减少,也会较好地防治蝗虫; 3、减少蝗虫的产卵地。有些种类的蝗虫,如东亚飞蝗,它喜欢在干燥裸露的地块产卵,我们要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增加植物的数量,使植物覆盖度达到70%以上,这样的地块就不适于蝗虫产卵了,也就可以减轻蝗虫的危害。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有三种:(1)保护和利用当地蝗虫的天敌控制蝗虫;(2)采用生物农药防治蝗虫;(3)牧鸡和牧鸭防治蝗虫。 保护和利用当地蝗虫的天敌。 蝗虫的天敌很多,包括青蛙、蜥蜴、鸟、真菌、病毒、线虫、捕食性的甲虫、寄生性的蜂类、寄生蝇类等。很多种青蛙或蛤蟆都可以吃蝗虫,如泽蛙、金线蛙、林蛙、黑斑蛙还有黑眶蛤蟆、中华大蛤蟆等;黑斑蛙每天可以捕食蝗蝻135只以上。泽蛙每天可以捕食122多头蝗蝻。蛤蟆每天可以捕食167头蝗蝻。在自然界鸟吃虫是普遍的常识。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鸟吃蝗虫记载,如在唐代就记载有数千万白鸟取食蝗虫,一晚上就将蝗虫吃尽,庄稼免于受害。我国记载吃蝗虫的鸟有18种,包括海鸥、伯劳、灰喜鹊、喜鹊、草鹭、椋鸟等。我曾经在天津大港水库东亚飞蝗发生基地,观察到有大批海鸥飞到发生程度高的地块捕食蝗虫的情形。蚂蚁、步甲、芫青、雏蜂虻、食虫虻等都是蝗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在蝗虫的发生地可以常见到它们捕食蝗虫的情况。而蝗虫的寄生蜂等又是蝗虫的寄生性天敌昆虫。 在自然界中他们可以消灭很大一部分蝗虫,一般可以有效的控制蝗灾的爆发,除非由于某些原因,蝗虫的天敌没有能力控制下蝗虫则大爆发。因此保护和利用好当地的蝗虫天敌,对于控制蝗虫有重要作用。 种植可以招引天敌的植物,如中华雏蜂虻和芫青的幼虫捕食蝗虫的卵,成虫取食花蜜或花,因此可以在蝗虫发生地种植开花植物,为天敌成虫提供补充食物,提高天敌的数量,控制蝗虫; 1、 在蝗虫的发生地为鸟搭巢,招引鸟类来落户,防治蝗虫; 2、 防止乱捕杀青蛙,保持自然界中青蛙的数量; 4、在打化学农药时要避开天敌发生期,或发生地点,并且尽量选择性高的农药,也就是说这些农药只对蝗虫有杀伤作用,而对天敌无杀伤作用。 生物农药防治老师:目前用于防治蝗虫的生物农药有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和印楝素。 蝗虫微孢子虫是蝗虫专性的、只有单个细胞的原生动物。蝗虫取食了有微孢子虫的食物后,就可以引起蝗虫得微孢子虫病。经过一段时间后,蝗虫因得病而行动迟缓、不能飞行,产卵量下降,直至死亡。蝗虫一旦得了微孢子虫病,它就成为了传染源,到处传播微孢子虫,而且得了病的蝗虫它产下的卵也带有微孢子虫。这种病可以通过食物污染、蝗虫相互咬食,在蝗虫群中传播,形成长期的流行病,就像是流感一样。因此一次防治后,该病可以在蝗群中流行多年。





农村小邱


如何预防地蝗虫

一、农业防治

1、减少蝗虫的食物源。很多种蝗虫都吃玉米、小麦、高粱、水稻、谷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树等。因此在蝗虫发生地尽量多种植大豆、苜蓿、果树和其它林木,则可以防治蝗虫。

2、减少蝗虫的生存地。有些蝗虫发生地地势较低,可以把这样的地块改造成池塘,养鱼、养虾,这样可以使蝗虫的生存地大大减少。

3、减少蝗虫的产卵地。

二、生物防治

1、保护和利用当地蝗虫的天敌。蝗虫的天敌很多,包括青蛙、蜥蜴、鸟、真菌、病毒、线虫、捕食性的甲虫、寄生性的蜂类、寄生蝇类等。蚂蚁、步甲、芫青、雏蜂虻、食虫虻等都是蝗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

2、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目前用于防治蝗虫的生物农药有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和印楝素。蝗虫微孢子虫是蝗虫专性的、只有单个细胞的原生动物。蝗虫取食了有微孢子虫的食物后,就可以引起蝗虫得微孢子虫病。绿僵菌是蝗虫的病原真菌。蝗虫接触了该真菌后,真菌就可穿透蝗虫的皮肤(体壁),进入到蝗虫的体内繁殖,或是产生的毒素,或是菌丝长满蝗虫体内使蝗虫死亡。印楝素是从一种叫做印楝的树中提取的一种物质,属于植物源杀虫剂。

3、生物防治是牧鸡、牧鸭治蝗。牧鸡、牧鸭治蝗就是养鸡、养鸭来吃蝗虫,达到消灭蝗虫的目的。

三、化学防治

很多化学农药都可以用于防治蝗虫,目前用于防治蝗虫主要有机磷类农药的马拉硫磷、敌敌畏;菊酯类农药,溴氰菊酯、绿氰菊酯等;昆虫生长调节剂,卡死克等。还有很多混配的农药,如快杀灵等等。目前地面化学防治常用农药有:75%马拉硫磷油剂、2.5%敌杀死油剂、5%卡死克水剂、45%敌马乳油、30%辛氰乳油等。均可按上述农药的使用说明书配药喷施。这几种农药的施药方法是,地面防治的施药方法以超低量喷雾(喷洒药液1.5-2.25升/公顷)和低容量喷雾(喷洒药液10-15升/公顷)为主。也可适当采用喷粉或撒毒饵进行防治。但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特别注意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高选择性的农药,还要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