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在你們看來,育兒的核心是什麼?就是什麼事最重要?

迷茫的怪盜文


在我看來,育兒的核心就是要處理好父母和孩子的關係。處理好了關係,才知道進退的尺度在哪裡。

一、孩子和父母是獨立的個體

王菲曾在綜藝中被問:會不會想幫女兒找一個理想的父親?

她直接回答:我覺得即使我將來會找到伴侶的話,也是我的伴侶,她有她的父親啊。

孩子不是父母希望的延續,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選擇,父母可以給予意見和引導,但不能替他們生活,他們也不應該為父母而活。

父母也不要把孩子當作自己的唯一寄託,沒有自己的喜好和生活,過度地干預和關注孩子。

有了孩子,父母更需要過好自己的生活,看電影、約會、節日禮物,更應該有。

二、父母和孩子都需要空間

做父母的,不能不給孩子喘息的空間,也不要放大自己的犧牲,無條件壓縮自己的空間。

清華大學的格非教授提出問題:什麼樣的父母是最好的父母?

來自世界各個頂級的心理專家、醫生、學者、作家,都一致認為:60分的父母,才是最好的父母。

60分的父母指的是,既不對孩子不管不問,對孩子的關注也不要超過60%。

三、學會適時放手

《囧媽》在這個不能出門的春節播出,更讓人覺得感觸良多,看小番茄那段簡直令人窒息,我又覺得這就是我們的父母。

龍應臺在《目送》一書中也曾提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在我看來,做父母的要學會的,就是慢慢放手,接受孩子從對你全身心依賴,到慢慢獨立的過程吧。


山佳阿姨


我是一個二胎媽,很高興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在我看來,育兒的核心問題就是愛與陪伴,但愛不是溺愛,而是無條件的、有原則的、溫和的,只要父母擁有這樣的愛,然後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那麼對孩子的教育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一、什麼才是真正的愛?

很多家長可能對愛曲解了,認為愛就是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什麼事都順從孩子等。其實這不是真正的愛,而是“溺愛”,過於溺愛的孩子長大要麼叛逆唯我獨尊,要麼缺乏社會能力,在溺愛下成長的孩子通常很難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那怎樣才是愛?

1、無條件的。很多家長會說,愛孩子當然是無條件的,其實不然,只有孩子愛父母才是無條件的,很多父母在孩子身上頃注很多心血,表面看似為孩子好,實際上是為了滿足“私慾”。比如有面子、有成就感等。特別是那些只看重孩子成績的父母,他們的愛是建立在這個孩子是否取得成就、是否聽話、是否按你的意願行事等。所以,很多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

無條件的愛是:只要你努力了,行為端正了,不管你現在是怎樣的一個人,普通或者平凡,父母依然愛你。而不是與別人攀比,成績成家裡的睛雨表或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等。

2、有原則的。有原則的愛很重要,這種愛是教會孩子如何遵守規則,如何知道底線,無原則的愛是什麼事都順著孩子,那不是愛,那是傷害,試想,一個不知道底線與規則的孩子如何有融入社會、融入集體?他們更多的是以自我為中心。所以,父母應該引導孩子,什麼是原則,什麼是底線。

比如,遵守紀律、遵守交通法規,出門不破壞公物,外出不大聲喧譁、影響別人等,這些都需要父母去給予正確引導。

3、溫和的。很多父母都說愛孩子,但動不動就朝孩子大吼大叫,只要孩子沒按自己的意思來,就辱罵或體罰,即便你再怎麼說為孩子好,口口聲聲說愛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也絕對不是愛,而是專政。當父母習慣用威嚴死死鎮壓孩子時,他們要麼變得自悲,要麼變得叛逆。

所以,父母應該對孩子耐心幷包容,用溫和的態度去處理問題,而不是成天用強硬的手段去“鎮壓”。

二、什麼才是高質量的陪伴?

很多父母會認為,天天呆在孩子身邊就是陪伴了,其實不是,如果你在孩子身邊卻忙著工作,或自顧玩著手機、看電視等。這些都不叫陪伴,真正的陪伴是你有沒有在關注孩子,有沒有好好陪他們玩個遊戲,讀一本書等。

高質量的陪伴包括哪些?

1、關注。我們通常邊幹著活邊看著孩子,孩子有些會叫媽媽過來,我跟講什麼什麼,很多家長的做法是,不停下手上的工作,邊做邊敷衍了事地回答孩子。其實正確的做法是停下手中的工作,專心去聆聽他們的話,哪怕10分鐘,孩子都會無比的滿足。

2、不要忽略。很多家長會讓孩子看電視自己看手機,表面看似在陪孩子,其實你卻是在忽略,你們之間可能都沒有過好好的溝通交流,都彼此沉浸在電子世界裡,這樣的陪伴不是陪伴,真正陪孩子的是電視不是你。所以,在孩子身邊,父母儘量不要看手機,跟孩子好好玩個遊戲,都會給孩子的心理成長帶去很大的影響。

3、做到堅持。其實要做一件事很容易,但要做到堅持很難。很多媽媽信誓旦旦說,我每天要堅持給孩子讀繪本,堅持陪孩子學英語等,但通常執行一個三五天就鬆懈了。其實父母自律,孩子也會跟著自律,他們會跟父母一樣,學會如何養成習慣與堅持,這點非常重要,這對孩子今後的學習或工作都能起到很好的幫助。所以,父母一定要做到堅持。比如,每晚固定繪本時間、固定給孩子講一個故事等。這些都會讓孩子感受到重視與父母的愛。

三、結語

總之,父母只要做到愛與陪伴,我覺得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孩子的成長需要愛,這種愛會讓他們有安全感與歸屬感,一旦他們有了安全感與歸屬感,這個孩子就會有自信,並且有獨立的人格品質,這種品質對於以後的學習與工作有著非常大的幫助。也就是說,基礎建立好了,接下來再來談學習就容易多了。

我是熊好,兩孩子的媽,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熊媽碎碎念


大家好,我是集集喜平,很高興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有一本書值得大家去閱讀《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下面是我些些感悟!

《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初見這本書名,我還真不知道我可以被孩子當做玩具玩耍。所以認真聽了樊登老師的領讀講解,覺得自己理解不夠深入。那就再聽,這第二次的味道完全不同。我們把自己當做“玩具”,讓孩子沒有拘謹、隨他天性把我們當做最信任的對象,玩得不亦樂乎,初為父母,豈不快慰?

我們小時候把泥巴當玩具,雖然父母有抱怨:難得洗衣服喲。但是抱怨歸抱怨,畢竟在那個環境長大的孩子都差不多,所以也就順其自然了。也所以我們穿補丁衣服補丁褲子,也是日常,因為大家都這樣。後來在不斷變化的社會上慢慢長大了,回顧這些不一樣其實都僅僅是環境上的變化。

聽了幾遍這本書,才懂得更多的道理,和孩子的交流遠遠不止我們自以為那麼簡單。我們父母過去的很多做法現在看來不科學:看著孩子摔倒了,明明哭得稀里嘩啦,甚至都擦破皮流血了,父母口裡卻說:不哭不哭,不疼不疼。其實這個時候孩子真心需要安慰和將心比心的感受啊,只是孩子不能表達不能描述,只是一個勁地哭泣。其實孩子的內心比我們更能承受一些問題。現在的我們做了父母更開明、更能反思,會通過很多渠道的知識來了解不同年齡孩子的心裡特徵,讓我們的孩子更幸福、更有意義地成長。反過來看,我們那個時候的日子,過得實在是委屈。

書裡談了很多觀點和案例。我非常受用,甚至還有些汗顏羞愧,我實在不合格。當然,做父母不能做到盡善盡美,但一定要減少和孩子之間的的遺憾和不安!

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幫到您,謝謝!


集集喜平


我是 ,兩個孩子的80後媽媽,大寶兒子四周歲,二寶女兒兩週歲,倆孩子都是我一手帶大的,我來分享我理解的育兒核心即在育兒過程中什麼事最重要。

孩子從呱呱落地很長一段時間內,吃喝拉撒睡都要依賴父母,父母就是他們的全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孩子首先從父母這裡開始認識世界的,所以我們父母需要無條件的付出愛,並且接納他們各種無常的反應和一切行為。

新生兒-1歲育兒的核心 : 以培養安全感為主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安全感是孩子心靈成長的重要基石,能幫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這與父母的教養方式關係密切。孩子對這個未知世界有太多的恐懼以及不適應,在這個時候,安全感是我們父母必須百分百給與的。

好多孩子成年後反應自己沒有安全感,或多或少對他們的幸福人生造成了負面的影響。而這種安全感的缺失很有可能就是嬰幼兒時期種下的惡果。

得知這一點,我也是時時刻刻注意培養孩子的安全感。

我兒子一歲之前,我基本上二十四小時陪伴,連上個廁所他都哭的撕心裂肺,每次睡一會兒覺他都要睜開眼看看媽媽在不在,如果在他就又放心的睡了,每次每次他睜開眼的時候我確定他都能第一眼看到我,時間久了他就知道無論他醒著或睡了媽媽一定在旁邊,不會離開他的。慢慢的他就能自己睡一個長長的覺了,這就是孩子安全感。

題外話,周圍認識的好多媽媽訴苦,一個人帶娃,吃飯都是大問題。我也是這樣過來的,練就了一手抱娃一手做飯的本事,有時飯做好了,孩子哭的卻吃不到嘴裡,“為母則剛”,當媽不容易,希望家人多理解善待我們媽媽吧。

1歲-3歲育兒的核心:以陪伴和引導為主

孩子一歲之前主要是吃喝拉撒睡,一歲以後孩子的心理和情感需求都會豐富起來,孩子在這個階段最主要的特徵就是存在各種敏感期,有依戀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腿腳敏感期、語言的敏感期、物權意識敏感期等等。我們父母一定要認識這些敏感期並做出相應的積極反應,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行為表現當成不乖斥責孩子,違背了孩子的天性,從而造成他的痛苦,留下心理隱患

比如,兩歲左右是孩子的物權意識敏感期,我兒子兩歲的時候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玩具是我的,不給你玩。”然後緊緊的抱在懷裡怕別人搶走,我不會強迫拿走他的玩具,或要求他把玩具給其他孩子玩。而有的家長則會責怪他們的孩子“你這個孩子怎麼那麼自私,那麼小氣?要分享知道嗎?”要知道孩子是先理解東西的所有權以及支配權,後面才學會如何分享的。我們父母一定不要給孩子戴上“自私小氣”這頂帽子哦。順利度過物權意識敏感期,我們父母切記不要和孩子較真,順著他就可以了,幾個月以後再慢慢引導孩子如何分享。孩子也能很好的接受。

其他敏感期也一樣,父母要和孩子站在一起,創造積極條件給孩子應對敏感期,比如孩子喜歡吃手,父母可以確定孩子的手是乾淨的即可,或者給孩子買一個咬咬樂,讓他的口腔得到很好的鍛鍊。手腳腿敏感期,我們可以多帶孩子戶外活動,爬爬樓梯,踢踢球等都是不錯的。

耐心的陪伴,積極的引導,孩子不會讓我們失望的。這裡我特別想強調家庭環境對孩子的重要性。

父母的言行,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個性和品德的形成。家庭氣氛,父母的品德行為,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我們家我和爸爸從來不對著孩子的面吵架,說髒話,而且經常帶著“謝謝,對不起……”,很少當著孩子長時間玩手機,所以孩子也對手機不感興趣,我們愛看書的習慣也感染了兩寶,每天都有讀繪本的習慣。有好吃的一家人必須分享。吃飯一家人到齊了才能動筷子……

我兒子現在有好吃的,首先給爸爸媽媽,然後是給妹妹,最後才是自己,問他為什麼,他說,“爸爸媽媽是長輩,要尊敬,妹妹最小,要疼愛,我要像孔融讓梨學習”。四歲孩子知道不少《三字經》裡的典故呢。

有一次遇見一個兩三歲的孩子說“操……”我內心一驚,父母可能不經意的口頭禪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作為孩子的父母,要擔負教育好子女的責任,就必須先從自己做起,給孩子做好榜樣。

高質量的陪伴守護讓孩子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環境,我每天都要對孩子表白無數遍“兒子,媽媽愛你,一輩子都會陪著你。”

我兒子三歲上幼兒園,班裡其他孩子哭的撕心裂肺拉著父母不讓走,有的父母也被孩子感染的抹眼淚,真是傷感,我提早半年就給他打預防針,做心理輔導,“媽媽在家給你做好吃的,一定第一個來接你……,”結果第一天上幼兒園,我兒子直接一句“媽媽再見,自己就找玩具去玩了,”我也傷感,開玩笑說怎麼養了個白眼狼。其實就是孩子在父母這裡得到了滿滿的安全感,加上適當的引導,孩子就可以勇敢自信的離開家,獨自去闖世界了。

3歲 - 6歲的育兒核心:以性格培養為主

這個時期是孩子的性格養成期,瑞士心理學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說過“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的性格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的一生,除了知識決定命運之外,性格也往往影響著人生。

培養好孩子的性格將會對孩子的一生有積極的影響 ,這時候孩子會做出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和一些過激的行為,甚至會做很多錯事,讓家人感到無可奈何,甚至對他產生反感和責罵。

“人之初,性本善”,這個階段的孩子沒有善惡對錯之分,只有好玩不好玩,“性相近,習相遠……養不教,父之過……”父母應該抓住培養孩子性格的特點,才能更好的培養孩子的性格問題。

好多父母都有孩子要求得不到滿足,滿地打滾的經歷吧,我家倆孩子也是,給我棒棒糖,要不就躺在地上不起來。我只用了一招,不罵他,不打他,不說教,這個時候孩子在哭鬧,什麼都聽不進去;不走開,孩子哭是有目的性的,要表現給我看的,我就看著,不哄,適當給他擦擦眼淚,但絕不“示弱”,要哭就接著哭,直到他停止。

我沒有對孩子打罵,只是用這方式告訴他:沒有道理的發脾氣,沒有任何作用。

我的好多育兒經驗來自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很實用,她認為,對六歲前的孩子進行教育,要抓住以下幾個關鍵問題:剋制任性、防止壓抑、學會控制、學會忍耐、防止自私、經歷挫折。育兒遇到麻煩的爸爸媽媽可以去網上搜相關資料去看。

這個期間孩子性格塑造過程中最需要的是讚美、鼓勵和引導,因為他們幼小的身材和不健全的發育,做錯一些事情屬於正常現象。

“媽媽,你看我會自己穿衣服了,我是不是很棒?”

“是的,寶貝,你會穿衣服了,特別棒,媽媽很開心你又長大了一點”。

以後寶貝的衣服穿的越來越好,父母的讚美鼓勵大大的激勵了孩子,一心要向著爸爸媽媽期待的方向努力。

過多的責罵、指責和負面的情緒,會使孩子心理嚴重地受挫,甚至對心理造成極大的創傷。父母一定要學會欣賞孩子,他們有犯錯的權利。在這個時期要學會鼓勵、認可和讚美

總結,孩子在每個階段的發展特點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育兒核心也是不同的,父母一定要遵循孩子的成長特點。該培養安全感的時候就專注培養安全感,能放手的時候就要積極主動放手。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健康快樂成長。


雲朵媽媽育兒


一,愛

對孩子滿滿的愛意是核心,也是基礎。如果沒有愛,不存在育兒這件事,更別談核心了。有了這個基礎,再學習如何愛、怎麼愛,才能在正確的育兒路上走下去。如果有人發出天下父母都是愛孩子聲音,對不起,不敢苟同。那些動不動就把孩子打個半死的,稍微不順心就語言暴力的,我不覺得他們有愛。對待孩子的態度千萬種,嚴重的就不想在這裡說了,怕被刪除答案,但網上一搜虐待親生兒女相關話題比比皆是、觸目驚心。

二,育兒知識

有了基礎,才有方法。不知道何為正確的育兒,就算你再愛自己的孩子,也很容易變成溺愛,甚至畸形的愛。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要不斷學習科學的、合理的、適合自己的育兒知識,只有使用正確的方式才不會走彎路,這就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思考。

三,尊重

親子關係就是親子關係,並不會成為朋友,所以足夠的尊重並不是低三下四試圖成為朋友,更不會讓孩子成為溺愛的犧牲品。但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有獨立的特點和個性。每次面對孩子有不好的情緒時,先問問自己會不會對其他人也這樣。對領導忍氣吞聲,對朋友充分理解,對長輩尊敬有禮,為啥對孩子就破口大罵?這是恃強凌弱。

四,理解

當我們做父母的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感受到父母的嚴厲?有沒有因為父母的呵斥壓而變得敏感膽小?有沒有被冷嘲熱諷毫不關心的語言壓的喘不過氣?甚至有沒有遭到過父母的毒打?怎麼到了我們當父母了就忘得一乾二淨?有人說之所以也變成這樣是因為培養孩子太難了,正因如此懂得了自己父母的難處,然後美其名曰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可是如果這些真的有用你真的成為他們想教育成的樣子了嗎?充分理解孩子是最好的育兒角度,過去已經過去,學會理解才會讓你的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和歸屬感,而在這面前,教育的再好也沒用。

五,做好孩子平庸的準備

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是平庸的,不要企圖望子成龍。如果孩子才華橫溢出人頭地,那是上天對你的饋贈,不要以為是你的功勞,如果平庸也不要責怪孩子。成功了貪天功為己有,失敗了都怪孩子身上未免有些不要臉。孩子的身心健康、素養、道德才是你需要關心的。有健全的人格以及成熟的心智就不會太差,不然清北自殺的那些孩子是成功還是失敗?育兒影響的是孩子的一生,不要目光短淺的只顧眼前。

最後我想說,孩子愛父母遠勝過父母愛孩子。不要自戀的意淫父母多麼高尚,自己編出一些什麼“愛子心切”、“偉大的母愛”、“兒行千里母擔憂”、“天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父愛如山”之類的話。愛孩子的語言很多,可孩子什麼都不會說的時候,你注意到他看你時的眼神了嗎?多麼純淨不沾染任何私慾和雜念的愛意。





sam的爸爸


一、環境\r

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培育孩子的基礎條件。\r

當嬰兒還在母親的子宮裡,他的大腦已經在學習和吸收環境所帶來的信息。著名的“吮吸”實驗測試,當孕晚期當母親每日對著胎兒讀特定的故事,孩子出生後便能夠區分熟悉的故事和陌生的故事;區分母親的聲音和陌生女人的聲音。甚至子宮的其他環境,例如母親的心跳具備安撫作用;胎兒會適應熟悉的刺激等。\r

因此,即使在子宮中,胎兒已經開始學習,記憶和關注了。\r

二、婚姻\r

良好的家庭環境離不開良好的婚姻關係。\r

我們經常說要給孩子足夠的愛,但是極少父母懂得這種“愛”應該是什麼樣的形式發出。不是媽媽為了你放棄喜歡的工作失去了自我或是爸爸為了你努力做著不喜歡的工作。這樣的愛,不但對孩子造成負擔,還嚴重的影響的婚姻關係。\r

想象一下,如果爸爸哪怕每天很晚回家,依然親吻一下妻子和孩子,依然體諒全職太太的妻子在家裡的辛勞,週末全家一起做愉快家務。感受到丈夫的愛,妻子脫離社會的焦慮不安得到緩解,正向的情緒傳遞給孩子,這樣充滿理解和愛的環境下長大的小孩,就能夠具備良好的同理心。我記得網絡有句話: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相愛。\r

三、親子關係\r

良好的親子關係源自於理解、尊重。\r

假設有個採訪實驗,當我們要求母親描述孩子時,A類母親會從孩子的情緒、慾望、精神生活和想象力來描述;B類母親會從身高、體重、興趣、成績等來描述。我們把A、B兩類母親區分為擅長“將心比心”和不擅長“將心比心”。不擅長“將心比心”的父母會將兒童做出讓人惱怒的對父母不利的行為單純直接認定為故意敵對,從而忽略了兒童行為背後的訴求是否合理。\r

如果幼兒的行為總被照料者認定為惡意,他們也會將他人做出對自己不利的行為不加思考就認定為惡意,這種發展出敵對歸因偏差的兒童,有可能會產生反社會行為的風險。\r

[來看我]育兒煩惱可以私信fancy爸比訴說哦[來看我]





fancy爸比


育兒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涉及方方面面。

首先,是孩子的健康問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作為孩子,一定要健健康康的成長。所以,家長平時照顧孩子一定要用心,給孩子吃好、喝好,增加孩子營養,還要多帶孩子參加戶外運動,增強身體素質。

第二,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有了強壯的體魄,精神層面也要提高,這樣才能提高孩子認知和修養,培養孩子一個很好的性格,不妨給孩子多買些繪本,報個早教班,家裡播放著早教音樂,晚上給孩子講個故事,無形中開拓孩子大腦思維。

第三,是父母的陪伴和榜樣問題,孩子的成長家長不能缺席,父母要增加陪伴孩子的時間,這樣的孩子才沒有孤獨感,才能有依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長對於孩子的影響大,要想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家長必須有好習慣,榜樣的影響潛移默化,但是深刻。我家孩子一歲左右,看到父母都往垃圾桶裡扔垃圾,我們沒教他,他自己也會習慣性的往垃圾桶裡扔垃圾。



髮卡姐姐


育兒的核心,我看到很多人說學習育兒理念、健康和學會尊重等等,其實這些,是育兒的基礎,不是核心。

育兒的核心,是育己,是家長成為更好的自己,孩子能夠傳承寶貴的家學,在良好環境和習慣的長期薰陶中,滋養身心。這世界上的生存哲學、某領域的成功要素,根本就不是你上網能免費搜到、交學費能學到的內容。傑出的、有領悟力的家長,在自己的賽道拼殺中悟出的道理,就會傳給自己的孩子,他的孩子,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看到不同角度的世界。

家長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跑線。我講個段子,希望你能明白我在說什麼。一個小男孩指著班上成績最好的女生說:“爸爸,你看,她好厲害,是我們班的學霸!聽說在外面補好多門課程呢。” 爸爸不慌不忙地回答:“’喔,她長大以後,會到爸爸的公司來面試的。”

問題來了,當大家都卯足了勁,在育兒的賽道上競爭,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奧數班的時候,孩子在裡面上課,家長在外面玩手機。這時候操勞忙碌的你,是否有底氣說:“我在終點等著這些孩子們,歡迎他們長大了來為我打工。”


欣姨說


轉自網絡:

關於育兒,各位父母肯定都有自己的一套,而本身由於父母的教育背景、職業、 人生價值觀、 教育觀等的不同, 對孩子教育的定位和目標也存在差別, 甚至可能 是天壤之別。 有的父母是想培養一個將來的“名人”孩子, 有的父母是想培養一 個能功成名就的孩子,而有的父母則重在孩子性格稟性脾氣為人方面。

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的教育理念起著極關鍵的作用,這決定著父母的教育定位。教育理念不同, 其育兒的方式方法必然不同, 在實際的育兒行動中其表現也 必然不同。在生活中我們常能看到, 有的父母將很小的孩子全權交給爺爺奶奶帶養,自己只負責賺錢, 他們的教育理念是賺儘量多的錢為孩子提供最優的物質條件,也為將來孩子能夠上名校或出國留學作經濟準備; 有的父母甚至認為孩子會自己長大,用不著太操心; 有的父母給孩子在假期或週末安排大量的所謂特長特技班,其理由是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些都是教育理念的不同表現。

有的父母會為自己的一些做法說出一大堆的理由, 或者說是難處, 做任何一件事 當然是有理由的,也必然各有各的難處。比如工作忙,沒時間帶孩子;不賺多些 錢將來怎麼給孩子提供最優的條件。 但如果細想一下, 不難發現, 這些理由和難 處並不能完全站得住腳,也不是不能克服的。

在我看來,要把孩子教育好,最關鍵的是要培育良好的親子關係。 有的人可能 會說,我也想啊,但孩子不配合啊。那你試著自問一下,你花了多少時間在孩子 身上?你是否從孩子尚在娘肚子裡就開始了你的親子關係之旅?至少是否從孩 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培育你和孩子之間的良好親子關係?你抱過幾次孩 子?你陪孩子玩過幾次?跟孩子說過多少話聊過多少天?那怕孩子尚處在嬰兒 期還不能說話,其實她已經可以交流了,只不過那是“嬰語”。給孩子洗澡、撫 觸,這些從出生就開始要做的事, 你做了嗎?你堅持了嗎?親子關係不是一句空 話,也不是等到孩子有了問題時才想到要做, 那太晚了。 與孩子的互信和良好親 子關係的建立非一日之功。

想要教寶寶學漢字的看過來~安利這款非常好用的識字軟件【貓小帥學漢字】,將識字當做遊戲,讓寶寶輕輕鬆鬆學會漢字!


笨點點


您好,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作為有著多從業幼教領域的博士生,我談談我的看法。

育兒的核心理念肯定是不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不至於走偏,至於什麼快樂教育、帶孩子見世面、打孩子等等方法都只是輔助。

撇開遺傳的問題不談,受父母環境影響幾乎可以說佔到能影響孩子性格形成的70%以上,所以,對於您的問題,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學會正確的育兒觀和育兒方式。

首先,幼兒時期的孩子是一張白紙,孩子會成為怎麼樣的人,父母正確的的教育實在太重要了!我總結了一套框架,核心就是“打一棒子給顆糖。”您管教孩子的時候要恩威並施,一味的縱容使得孩子走上不歸路,而過於嚴厲又會逼走孩子或親子關係之間產生裂紋。我建議您學習一下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掌握幼兒心理,從而把控他,使用肢體語言和話術來管制他。對於孩子皮,不聽話,你第一方法是要去誘導、引導他走上正確的做法,使用話術這方面,我文章寫過,這裡篇幅限制就不過多贅述了。

當然,當你的引導失敗時,如果是原則性問題,您必須要採取強制方式,使用“家長權威”去壓迫他,甚至說說“威脅”他,把打孩子作為最後手段,當然我並不是很建議這麼做,尺度您要自己把握視情況而定。

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