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我一般不輕易表揚,但我就是要表揚上海醫療隊!”金銀潭的患者為何這麼說→

“我一般不輕易表揚,但我就是要表揚上海醫療隊!”金銀潭的患者為何這麼說→

大年三十,上海市援鄂醫療隊接手武漢金銀潭醫院北樓二樓、三樓危重病區。來自奉賢區的醫護人員在承擔醫護工作的同時,積極為病人進行心理疏導。他們細緻入微的照顧,贏得了病人的認可和尊重;他們充滿陽光的自信,感染著周圍人。

“我一般不轻易表扬,但我就是要表扬上海医疗队!”金银潭的患者为何这么说→

“我一般不輕易表揚,但我就是要表揚上海醫療隊! ”

“焦慮――無助――絕望――恢復信心,看著這位病人一點點好轉,心裡特別欣慰。 ”說起30床的病人,奉賢區古華醫院內一科護士長蔡海英印象特別深刻,“他是武漢一家大學的教授,今年65歲,我們都叫他範老師。

“家裡還有兩個人也中招了,沒有希望了,沒有希望了。 ”範老師一直在嘴邊唸叨這兩句話。 1月30日,蔡海英第一天走進武漢金銀潭醫院三樓危重病區,她從交流中感覺到,帶著呼吸機的範老師有點焦慮。 於是,蔡海英來到他床邊,輕聲說: “範老師,現在國內外都在為治療新冠做努力,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你要有信心! ”

範老師住進金銀潭醫院已經有一陣子,情緒從一開始的焦慮、無助到後來的絕望。 每次,蔡海英和其他護士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幫助他擦身、換床單、換被套、換尿不溼,全部清理乾淨。 或許是感受到護士們的悉心照顧,範老師顫顫巍巍地向她們豎起了大拇指。

範老師最絕望的時候,無論護士說什麼,他都是搖頭。

護士給他換藥,他搖頭; 護士給他餵飯,他也搖頭,拒絕進食。 蔡海英見狀,先用紙巾擦掉呼吸面罩外面的水珠,再用溫水輕輕擦拭著範老師的臉。 一邊擦一邊勸: “要吃一點才有抵抗力,才能有力氣和病毒做鬥爭。 ”幾次下來,範老師似乎聽進去了,慢慢開始進食,哪怕只有吃一點。

“我一般不轻易表扬,但我就是要表扬上海医疗队!”金银潭的患者为何这么说→

現在,護士們每4小時一班,無論誰交接班,都會特意交接一下病人的情緒和進食情況。

情況在一天天的好轉。 範老師的家屬打電話來時,也經常提醒範老師說: “要相信醫生護士,積極配合他們。 ”蔡海英每天都來到範老師的床邊,對他說: “範老師,你一天比一天好,要加油啊! ”護士們一有空就和他聊天,拉拉家常,緩解他寂寞的情緒。

“範老師整個人的心態好很多了。 ”蔡海英說道,現在,他積極配合治療,氣色恢復得不錯,並且拿掉了呼吸機,換成高頻吸氧,已經能下床走路了。

護士們的辛苦付出,換來了病人的認可。“我一般不輕易表揚,但我就是要表揚上海隊!你們做得真的不錯,為你們點贊!”範老師堅定地說道。

“當我握住老人的手,他漸漸平靜下來”

90後的年輕護士身上,一種陽光、樂觀的精神,也在悄然影響著病人的心態。

今年30歲的奉賢區中心醫院呼吸科護士吳玲玲,是第一次參加疫情的救助工作。 2月1日凌晨,她注意到一位50多歲的阿姨,在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時,一直在拉扯麵罩。 “剛進監護室時,病人可能會有一個‘人機抵抗’的過程。 ”吳玲玲心裡暗自分析。 “阿姨,機器打氣的時候,用鼻子吸氣; 機器停的時候,用嘴吐氣。 不然的話,打氣時,氣體就打到你肚子裡,肚子裡的氣越來越多,會難受。 ”吳玲玲陪在這位阿姨身邊,一遍遍地教她如何配合呼吸機。 漸漸地,這位阿姨的呼吸越來越順暢。 但她還是不放心,眼睛一直盯著屏幕看指標,或者盯著溼潤呼吸道的“溼化罐”。 看出阿姨的焦慮,吳玲玲在一旁輕聲說:

“阿姨,您放心。我一直在您身邊,會及時加水;指標如果出現異常,儀器會報警的,您不要擔心。

現在,這位阿姨經常會親切地叫護士們“玲玲”“小馬哥”,還會問護士“你們有沒有吃飯啊? 上班怎麼過來的啊? ”這些,在吳玲玲看來都是一個好轉的信號――她已經不再只盯著自己的病情,開始關心周圍的人和事。 的確,這位阿姨現在已取下呼吸機,改為鼻導管吸氧。

“我一般不轻易表扬,但我就是要表扬上海医疗队!”金银潭的患者为何这么说→

60多歲的劉老伯因多年糖尿病,眼睛都看不見了。 一開始,老人拒絕進食,護士勸他: 要麼喝點營養液吧。 可他依然搖頭。 細心的吳玲玲注意到,老人的雙手一直在不自覺的擺動,她心想: 可能因為眼睛看不見,又沒有家人陪在旁邊,好多陌生機器接到自己身上,老人覺得害怕。 於是,她很自然地握住老人的手,“這時,我感覺到他也握住了我的手。 ”此時,周圍一片寂靜,沒有人說話。 當吳玲玲把勺子送到老伯伯嘴邊的時候,他很配合,喝掉了營養液。

現在,老人已經換成鼻導管吸氧,每天吃飯時他還會主動說“我自己來吧。 ”說到這,吳玲玲臉上露出了笑容。

80多歲的陳奶奶兩年前摔倒過,有精神疾病史,她不僅拒絕吃飯,還拒絕用藥。 陳奶奶不肯吃飯時,92年出生的奉賢區中醫醫院護士孫旦萍,就像哄小孩一樣說:“這飯這麼香噴噴,我看了都想吃,你嘗一嘗?儘管每吃一口,陳奶奶都說吃不下,但吃著吃著,她的嘴角露出了笑容,最後吃了大半碗飯菜。 吃完飯,她主動提出要喝水,被子熱了要掀開。

病人提出的這些要求,在孫旦萍看來,不是麻煩,而是好轉的信號。孫旦萍笑了。

“我一般不轻易表扬,但我就是要表扬上海医疗队!”金银潭的患者为何这么说→

“下一次,我依然會主動報名,奔赴前線! ”

一般來說,微信群自然是希望人越多越好,但有一個微信群,卻希望人越來越少。

“我們主動邀請患者、家屬建了一個微信群。 ”奉賢區中心醫院呼吸科主任魯立文在武漢金銀潭醫院二樓病區,他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患者有什麼不舒服或是有什麼需求,家屬有什麼想諮詢的,隨時隨地都可以在群裡說,值班醫生都會及時解答。 “原先,這個群有50多個人,現在一些人出院了,群裡人數少了十幾個。 我還真的挺高興的。 ”說到這兒,魯立文不禁笑了。

“其實,這不僅緩解病人和家屬的焦慮,也能及時跟蹤病人的病情變化。 ”每個醫生值一次班就要16個小時,除了收新病人、病程記錄、查看化驗單、在電腦上讀CT片子; 最主要的是處理病人的病情變化,對病情做評估,或是調整治療方案。 雖然說,一天查房有2次,但是有些患者對自己的狀況十分在意,稍有些變化就想知道是什麼原因。“於是,我們想到建個微信群,及時回答家屬和病人的問題,讓他們更安心。

“我一般不轻易表扬,但我就是要表扬上海医疗队!”金银潭的患者为何这么说→

對於90後來說,勇敢地承擔責任,是他們體現價值的宣言。 吳玲玲在上海主動報名時,就想著自己是呼吸科的,專業對口。 去年11月8日剛入黨的她告訴記者,“我覺得自己年輕,身體好,這個時候,我就應該上。 ”

“我現在已經30歲了,是該承擔社會責任的時候了。 ”古華醫院感染科的護士王婷、奉賢區精神衛生中心心理醫生李超,不約而同地對記者說了同樣的話。 在三歲半兒子眼中,媽媽王婷是與“病毒怪獸”鬥爭的“勇士”。 對王婷、李超、吳玲玲這些90後來說,“這一切很值得! 來過一次,對自己提升不小。下次,我就算有經驗的人了,我一定還會主動報名奔赴前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