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不知细叶谁裁出的诗意是什么?

kun191443820


阳春时节,杨柳飘絮。正是诗人咏柳好时节。

这句“不知细叶谁裁出”出自贺知章的《柳枝词.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枝词》是当时民歌的一种曲调。开元年间的著名诗人、书法家贺知章,运用了《柳枝词》这种形式,吟诵了初春的柳树,写了诗人对时光赞美的喜悦心情。

碧玉,是碧绿色的玉石。柳树叶子是翠绿的,所以比作碧绿。第一句概括了柳树全貌,用的是诗词中常用的倒装句法。如果译成现代的语言,就是“一株碧玉装扮成的高树”。

诗的第二句,从柳树转向柳叶,都全貌转向细节:只见柳枝纷垂,犹如千万条绿色丝线织成的绦带。这些比喻,还是从实处着想着笔,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别精彩的地方。

妙就妙在第三、四两句的一问一答上:凭空想来,出其不意;问的奇怪,答得有理。使人读了以后觉得意趣盎然。

诗人对柳树是越看越爱,也就越看越细。他看到柳树翠绿玲珑,不禁惊奇地由看而想,由想而问:这样细巧的叶子,是谁有这么精巧的手艺裁剪出来的呢?

从植物学的普通常识来说,春天来了树木都要发芽,这难道还需要问吗?当然,古代的人科学知识不如现代人,但对这个简单的道理还是懂得的。其实,这种设问手法属于浪漫主义风格,在文学作品的构思上是许可的

诗人先是提了问,紧接着便回答是“二月春风似剪刀”。哦,原来把这些细巧的柳叶剪裁出来的,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那么又是谁拿起这把剪刀的呢?古代称为“造物者”;现在叫做“大自然”。

诗人在诗中没有明说,因为诗人不是为了解答问题,其目的是为了赞美柳树,赞美大自然。

上句一个“裁”字,下句就相应地用了“剪刀”,在修辞的逻辑上是非常严谨的。我们不妨品悟一下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是多么令人折服。

春风一吹,柳树发芽,柳叶是可以进行观察的,而春风促使树木发芽而产生的力量,却是很难具像,也不好琢磨的。于是诗人使用了“剪刀”这个非常普通的用具,一下就能使人们产生具体形象的联想。不得不佩服诗人用词的精炼和高超。

这首小诗虽然描写的是柳树,却以清新的词句表达了一种健康的感情。

古典诗词经过了千年的传承,现代人对古诗词可能了新的观念和文化元素。在电视剧《长安二十四时辰》中,则把贺知章的《咏柳》中的关健词:柳树、柳枝、柳叶剪刀、春风赋于了人和人际关系,及至话语权的因素。仔细品味一下,不但觉得有趣,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十分的贴切。

其实这就是文学自身所涵盖的功能所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读者中,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有句话比喻的很好形象:“一千个观众就会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 ,是很有道理的。


文子心语


这句诗出自唐朝贺知章的《咏柳》,全诗文如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抓住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美人,美人就是柳,两者之间没有分别。“碧玉”一词具有双关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符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


关于碧玉的典故 大家听到小家碧玉这个词汇,其实,碧玉,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美女,即成语"小家碧玉"的主角,晋代汝南王司马亮的妾。《碧玉歌》写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因此,后人用小家碧玉代指小户人家美丽的年轻女子,碧玉的意思就是指年轻美丽的女子。 在这里诗人大胆采用比拟手法,将垂柳看做年轻的美丽女子,新颖,大胆,形象,写作手法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值得赞颂!


“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不知道这满树的柳叶是谁裁出来的,二月的春风就像剪刀一样裁剪出了美丽的柳叶。诗人的构思更加巧妙。


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垂柳依依,柳叶翩翩起舞,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春回大地,首先看到得景色应该是柳树吧!柳树是春天的使者,最先焕发青春。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不知细叶谁裁出”面对美景,诗人不禁发问,这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吗?从而引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自问自答,把春风比作剪刀,春风是美的创造者,春风裁出了春天。诗中表达诗人在早春时节的无限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贴切,超尘脱俗,新颖,这正是此诗的成功之处。相信很多人对这首诗都非常喜欢。


十里春风喜相逢


这半句诗词出自唐·贺知章《咏柳》

这是小学课文中的一首必读必背经典诗词,

不知那丝丝柳叶是谁裁出,原来二月的春风像巧匠手中的剪刀,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采用了拟人手法“裁”,立意很高,正值三月第一天,都关在家里的人们,可以尽情想象摇曳多姿随风飘摆的柳叶,带来生机和活力



多多tulip


出自唐朝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更妙的是:“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超级科学奶爸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这句话出自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细叶谁裁出的大意是:不知道这么细的柳叶到底是谁制作出来的。

这句诗明显是用了而不是反问句,因为前两句诗已经表达了春天的气息。而用设问句把读者吸引入春天的情景,不知不觉中于前两句联系到一起,仿佛春天的美景就在眼前。

而后一句就是回答了设问句,二月春风似剪刀,是春风把柳叶装扮的那么华丽。

这首诗没有用太过华丽的辞藻,通俗易懂,但是确是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谢谢。


易生君子


古人咏柳者甚蕃,其中贺知章的《咏柳》诗别具一格,清新俏皮。贺知章:唐朝著名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文字通俗,文风清新。他的《回乡偶书》妙趣横生,脍炙人口。一生旷达潇洒。他的情感缕缕在诗里体现。

唐天宝三年,他奉昭回乡。此时正是早春二月,江南的杭州一派草长莺飞,万物萌动之象。诗人回到故乡无比欢心,看见丝丝烟柳,不觉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咏柳》七绝。

全诗一共四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整首诗清新活泼,从整体到部分,由大到小,多用比喻与拟人。‘’碧玉妆成一树高‘’第一句就把柳树化身为小家碧玉的少女。一个‘’高‘’衬托出少女娉婷的身姿。‘’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丝万缕的枝条,也化作少女腰间的裙带。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作者继续联想,这巧夺天工如眉如画的柳叶是谁裁出来的呢?作者自问自答,原来是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裁出来的呀!春风姑娘给大地换了新衣。春意盎然,何其美哉!这两句巧妙的把比喻和设问连接起来。烘托出春天无限美感,作者的喜悦之情。唐诗的意象中用‘’柳‘’做‘’留‘’意,送别故人,经常折柳以示留。贺知章回到故乡,用‘’咏柳‘’写出留意,当时这个调皮的老头心里是何其的快哉呀!




淡凝1


关于这首诗,我更喜欢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里面的分析。

“碧玉妆成一树高”说的是太子已经长大成人,可以作为储君了。

“万条垂下绿丝绦”可以理解为太子已经开始结交官员,丰满羽翼。

“不知细叶谁裁出”说的是太子周边的官员看起来数量庞大,实则只是充充数量,因为个人力量过于纤细,受人摆布,同时也问了一句,是谁造成这种结果的呢?

“二月春风似剪刀”回答了第三句的问题,“二月春风”直指当今皇上,因为大自然的力量是无法抗衡的,以此代表君王至高无上的权利。农历二月有个节日,二月二龙抬头,暗指帝王。

虽然影视剧是这么写的,但是个人感觉很贴切,很符合逻辑。


古书堂


1.碧玉妆成一树高

大家知道小家碧玉是指女孩子,妆成是指化妆完成,女孩子亭亭玉立的婀娜身子啊,像一棵树一样高。

2.万条垂下绿丝绦

前一句在说女孩子,那第二句应该就是说的装扮了。什么装扮是用“条”来做量词而且还能“垂下”呢?显然是裙子啊!一个女孩子只能穿出来一条裙子,那“万”就说明是很多女孩子站成一排,“绿丝绦”是说都穿的绿色的丝质的裙子。

3.不知细叶谁裁出

这个问句意思很明显,唯一不好理解的就是所谓“细叶”是什么?回过头来看第二句里这个“绦”字,本来是指带状或绳状物,和细叶联系在一起,原来这是告诉大家裙子是碎条款的

4.二月春风似剪刀

农历二月,差不多是我们现在公历的三月多,春风也明示了这是春天。

这春风一来,这碎条裙可不得被吹得飞起了,所以才会说“似剪刀”,就像剪刀把裙子剪短了一样……嗯

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


一席人间烟火


诗人用疑问的手法说的,不知道这柳树的叶子是谁裁出来的。接着说出答案,原来是二月的春风。用的是比拟的手法。其实万物的本身油然而生。植物依然有植物的根本。


崔青松鑫鑫付天曌付林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