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張衡1800年前就發明地動儀,真能測地震嗎?為何被教科書刪了?

Ta丶黃天瑤


說到中國的四大發明,很多人一定很熟悉。那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而整個世界歷史上這四大發明一直都擁有很高的地位,並影響深遠。但我們今天要說的東西就名聲而言,並不屬於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它是張衡的地震儀。

如果一個好的記憶朋友就能知道,以前教科書上介紹了張衡是東漢著名的地理學家和發明家。它不僅發明了指南針,還發明瞭渾天儀和地震儀。我記憶猶新的是地震儀。它的形狀非常精緻。它是用一個銅壺做的,壺邊刻著八條龍。銅壺裡面是神秘的,外面有八隻金蟾。如果任何方向發生地震,相應方向的龍頭都會吐出一個龍珠,然後落入金蟾口中。很多人小時候可能會看到這個,覺得這個很神奇。

那我們真的能預測地震嗎?。

但近年來,我發現這篇文章被從歷史教科書中刪除。尤其是張衡發明了這個地震儀。再也沒提這是為什麼呢?

眾所周知,教科書的內容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編輯們刪除一些不符合價值觀的過時文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對於張衡製造地震儀存在諸多疑問,史學界也在積極調查,在沒有確切證據前決定暫時不將其編入教科書。

地震儀至今已傳世,只有史料中有記載。歷史學家只通過文字知道地震儀的存在,但沒有任何設計圖紙作為證據。從那以後,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恢復地震儀。可史料記載得描述非常簡單,恢復工作幾乎都是以失敗告終。我們在教科書上看到的地震儀圖片也不是出土的古代文物。而是據史料記載,王振鐸於1951年做的一個模型。

所以經認真考慮,所以編者們才決定把張衡的地震儀從教科書中刪除掉,以免從小被書中的“假”地震儀圖片所誤導,直至歷史得以證明。不難想象,如果真的製作出當年的地震儀,並以提前幾天預報地震時間的能力的話,這一定將震撼世界地震研究界。


LongTime常錟


2010年的時候,有位網友在網絡上發佈了一條讓世人目瞪口呆的消息:他說在歷史教科書中,東漢科學家張衡所製造的“地動儀”模型其實是假的,是上世紀50年代的仿製品。消息剛發佈時,人們對此並不相信,但隨後官方站出來承認了這一點,歷史書上的“地動儀”確實是現代考古學家王振鐸按照古書記載的寥寥數語仿製而成。


20世紀的仿製“地動儀”

這個消息一經發出後,在網絡和現實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人都不敢相信,這麼多年來堅信不疑的“地動儀”竟然是假的。隨後學術界開始對“張衡是否真的研究出了地動儀”這一命題展開了討論。

首先張衡的“地動儀”除了《後漢書》中有關於地震監測的記載案例以外,後世著作中並未有提及。這不禁讓人心生疑問,在科技發展比較落後的古代,地震等自然災害對人們的影響非常大,原因就在於當時沒有完善的監測設施以及完備的周詳的救災方式。而張衡的“地動儀”如果真能有監測地震的良好效果,歷朝歷代為什麼不將其投入使用,甚至改革創新?

“地動儀”是否真的可以監測地震?

根據目前掌握的歷史資料來說,張衡“地動儀”在歷史上成功監測到地震災害發生的記載只有一次,就是歷史教科書上所提到的東漢隴西地震,除此之外,再也沒有關於“地動儀”的實驗案例。這樣一來,人們對於“地動儀”的實際效果產生了懷疑,也許“地動儀”根本不具有監測地震的效果。。

後來經過調查研究,上世紀50年代的仿製“地動儀”經過實驗後,也僅僅只能預測人類模仿的地震環境,對於真正的自然地震目前還沒有預測成功過。所以到今天為止,張衡“地動儀”的監測真實性仍然是個謎團,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科學技術的發展會告訴我們答案。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在古代大災很容易引發朝廷大難,如果地動儀能夠預測地震,又怎麼會在後來的朝代中失傳呢?地動儀更多的作用在於能夠在災後判斷哪裡發生了地震,但是也會誤報。

地動儀是漢代張衡發明的,在那個時代想到用測量地震的方式減少災害帶來的危害,是非常先進的想法。但是現代科學家根據古書中的隻言片語的敘述基本搞明白了地動儀的原理,內部的構造也相對簡單,利用懸垂、槓桿一步步將震動放大,然後推動機械將珠子吐在蛤蟆嘴裡,一次可以判斷哪裡已經發生了地震。在古代地震波的傳遞速度可比騎馬傳遞信息快多了,用這種方式確實有些作用,但是由於其比較靈敏,也會受到周圍震動的影響,所以其可用性可能會大打折扣,歷史上記載用到地動儀的時候好像也不多。

而以前的課本中不少文章是一些不理解科學原理的人寫的故事,從故事中得到一些啟發是可以的,但是卻有點無限拔高了古人的智慧,科技或者人類掌握的自然知識是隨著時間而增長的,現代人都無法預測地震,指望連地震原理都不知道的古人解決地震預測的難題,實在是不怎麼靠譜。而現代復原的候風地動儀模型根本就沒作用。

對於地震,現代更多的也是預警,而無法預報。所謂的預報是在地震發生前準確地說出哪裡哪個時間會發生地震,可以使人們提前疏散避免災害,而預警是利用現代技術,在地震發生後極短的時間內將預警消息傳佈出去,地震的不同波傳播速度不同,而且要低於光速傳播的信號,尤其是P波,所以僅僅是預警信息就已經可以幫助人們很好地避免地震災害。這種方式需要設置大量的地震儀,採集地震波信息,利用傳播的時間差救人。所以這兩種關於地怎消息的傳遞是有時間上的先後關係,一個是震前、一個是震中或者震後。有關地動儀的古文敘述中,也沒有講到其可以預測地震,只是降到曾經利用地動儀判斷出哪裡發生了地震。地震對於現代人類來說仍是不可預測的,不管是基於歷史地震規律或者是動物異常行為,都無法準確預測,如果誤報依然會帶來一定的損失,所以很少採取這種不靠譜的方式,而且人總不能為了防備地震一直住在野地裡吧。

(悲壯的兩小時 主人公 前蘇聯宇航員 科馬洛夫)

張衡地動儀的文章從課本中刪除也和我國現在更重視科教教育有關,不能誤導人。青少年時期固然要形成堅韌的品格,但是也容易受到錯誤信息的干擾,而且難以區分文學和現實。現在小學課本已經和80後、90後有相當的區別了,還有一篇《悲壯的兩小時》,講的是前蘇聯宇航員返回地球時事故喪生的故事,通篇也缺乏科學依據,如今也早就不見了。


來看世界呀


先搞清楚一點,史書上記載張衡的地動儀雖然是能測地震,《後漢書》裡講了永和3年,也就是公元138年,地動儀蟾蜍對著西方吐了銅球,幾天後陝西飛馬來報,說發生了地震,問題是,某一地方發生地震後,根據震波地動儀才有反應,蟾蜍吐銅球,有刺激的響聲等,它不是在地震發生之前測出地震,是在地震發生之後才有反應,所以它是個“馬後炮”式的設備,在古代通訊不發達時期,地動儀有其利用價值。

由於張衡身為太史令,整天搗鼓些旁人看不懂的玩意兒,被認為是不務正業,地動儀發明後沒得到朝廷認可,可以說壓根就沒推廣和使用,很快地動儀就失傳了,史書上對地動儀的構造和原理介紹的極其簡單,僅有“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廖廖幾句,後人根本弄不清是怎麼一回事,北齊的天文學家信都芳、隋朝的數學家臨孝恭等人都曾對張衡的地動儀研究,留下《地動銅儀經》等著作,但僅為機械原理說明,並沒有實物,這些著作還失傳了。

所以直到今天,地動儀只存在於1800多年前的史書中,所有的一切都失傳了,1875年意大利人發明了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地震儀,當時的日本學者指出,中國早在東漢時期就有測地震的地動儀,引起了國際地震學界的重視,國內外學者參照僅有的古資料,經過探索,反覆實驗張衡的地動儀,卻無一例外地失敗了,所以地震界有了張衡地震儀未驗證成功而被否定的說法,甚至說根本就沒有地動儀這東西。

我們建國後,也提出了復原張衡地動儀的方案,終於在1959年復原了地動儀模型,毫不客氣的說,這不是模型,因為沒有圖紙,只是想象圖罷了,地震也根本測不準,只能充當擺設。在當時為了在國際上充面子,對外宣稱地動儀是真實可靠的,還將此模型納入歷史教科書,但國內一直有質疑之聲,平心而論,教科書上的地動儀確定只是個無用的想象模型,為免誤導,近幾年教科書就給刪除了,有消息稱在2011年成功復原了可測地震的地動儀,並得到了專家的鑑定通過,能否為先賢張衡正名,咱們拭目以待吧。


圖文繪歷史


張衡1800年就已經發明瞭地震儀,真的能測地震嗎?答案:不能。

小的時候拜讀歷史,也知道張衡發明了地震儀,八個方位如八卦圖裝八條龍,地下放八個青蛙張大口,哪個方位地震了,龍嘴含的一顆珠就從哪個方位掉下來。

這個道理好像地震儀與地球連接一樣,地震過後才知道的,而地震儀與地震的方位都比較遠,在救援的方法也是比較渺茫了。

從古代開始,地震對人類的傷害,大家都知道了,張衡發明了地震儀,無非也是想從救援立下汗馬功勞,張衡的發心是慈悲。

我們可知道,古代是封建社會思想,有了那麼大的發明,肯定驚動世界,為什麼後來地震儀又會失傳呢?可能與當時的救人方法不是很實用。

地震對人類造成的傷害,一直到現在人類都還在研究探索,下面是自己經歷過地震的心得,發出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震過後必有雨,那個是很實在的東西,天氣預報現在都能知道兩天後,哪個地方下雨了。反過來觀察天氣預報,哪個地方下雨就會有地震嗎?不一定。

這樣一來,不是造成了很多障礙混亂的假象嗎?而且又造成很多誤判,再連接到地球的板塊這裡來觀察,哪個地方是地震帶危險的,可以使用這個方法,減少了觀察的範圍,如四川:河北:雲南:日本:臺灣:菲律賓:印尼等地方。

第二的方法,大地震大搖擺前十秒鐘左右,發生隆隆的響聲,好像超重的大貨車從自己身邊開過一樣,響了十秒鐘左右,開始大搖擺是最危險的時候了,發生了大地震,眾生也不要慌亂,能逃則逃,不能逃就跑到安全的地方逃避。

特別注意:大地震來之前的二天,所謂的地震雲:如條雲:排骨雲,棉花雲等都是瞎貓碰上死耗子,又如怎麼動物忐忑不安,亂叫亂跑亂竄都是假的東西,自己都觀察十年了,又親自經歷過地震了,不要亂髮這些信息上來誤人子弟,這個是害人害命的信息。發心需好,但是自己沒有經驗,不要在這裡亂髮假信息為妙,害了人終害自己。

真實信息:地震過後下雨,大搖擺前十秒鐘左右發生隆隆的響聲。

歡迎大家閱讀:



A百姓心聲共鳴A


如果真能夠預測的話,那麼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等,就不會給我國人民造成那麼大的人員傷亡了。

有關刪除之說是這樣的:

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中,刪除了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有關內容。那個被印在教材上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由王振鐸復原、以“直立杆”為理論基礎製作的地動儀模型,開始淡出當代青少年的視野。張衡發明了地動儀是確定無疑的史實,這在史書上有記載。據統計,自東漢末年到南北朝時范曄完成《後漢書》,撰寫東漢史書的共有13家,這些史料中關於地動儀器型的記載大體相同。其中范曄的歷史著作《後漢書·張衡列傳》只用了196字記載了候風地動儀。



由於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原件早已丟失,近現代以來有多人根據史書記載嘗試過復原地動儀,其中包括日本人服部一三,和英國地震學家米倫。1936年我國考古學家王振鐸也對地動儀進行了復原,到1951年王振鐸重新設計了地動儀復原製作品,該作品後來被收入到歷史教科書中,成為了大多數人記憶中地動儀的樣子。 由於王振鐸所復原的地動儀,是採用“直立杆原理”,但是,中國科學院教授和專業地震工作者馮銳翻閱對比了歷史資料後,發現了王振鐸所採用的“直立杆原理”無法成立。為了讓地動儀模型原理更科學、和更接近於史料記載,馮銳教授也著手設計了一款地動儀,並於2009年9月20日,由中國科技館新館開展,與觀眾見面。



但是,新出版的教材裡,在講到張衡和候風地動儀時仍舊採用王振鐸的“直立杆原理”模型圖 ,而沒有采用馮銳設計的、更為符合科學邏輯的地動儀圖樣。馮銳本人多次與人民教育出版社溝通,希望能夠糾正教科書上的這一錯誤。2010年1月24日,馮銳接到袁貴仁部長的電話,表示仔細閱讀馮銳修改教科書的建議和相關資料後,原則同意修改張衡地動儀這一章節。在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中,原本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已被完全刪除。



馮銳教授表示,迄今為止,我們雖然復原出了更科學邏輯、更符合史料記載的地動儀模型,這也僅是“我們在當前這個時代對張衡的理解”,至於近2000年的候風地動儀到底是什麼樣,後人又會不會製造出更加接近原貌的張衡地動儀,現在還無法輕易下結論。


應該說,教科書刪除的只是王振鐸復原的地動儀模型圖,是進一步掃清我們探索的障礙,刪除的是對歷史的不尊重,進一步還原了歷史的真相。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不喜歡吃白菜


張衡發明的候風地動儀,不能預測地震!

候風地動儀外面有八條龍,用來指示八個方位。龍口之內有銅丸,哪個方位的龍口吐出了銅丸,就代表著哪個方位發生了地震。

根據漢書的記載,有一條龍吐出了銅丸,但是沒有人感覺到地震。過了好幾天驛卒傳來消息,隴西一帶發生了地震。這時候大家都覺得候風地動儀很神奇!

從這段記載來看,這其實根本就不是預測,只是能感知到地震而已。只有發生了地震之後,候風地動儀才能知道是哪個方位發生了地震。

候風地動儀不是預測地震,而是感知地震。只是由於地震的信息傳來的比較晚,所以就顯出了候風地動儀能夠預測一樣。

現在教科書上刪沒刪不太清楚,真得被刪掉了也沒有什麼稀奇。

韓非在兩千多年前,就把很多事情看得很透徹。《韓非子》記載過這麼一個故事,可以用來印證一下。

燕王非常喜歡微雕,有個人就前來給他做微雕。這個人的微雕技術非常高超,可以在荊棘尖上雕出一隻獼猴來。

燕王的御用鐵匠就找到燕王,先是說他也做不出這麼個作品來,然後用理論也解釋不通。由此證明了那個搞微雕的人是個騙子,燕王於是就把那個人給殺了!

韓非子在最後說道:現在很多撰家噱者都和這件事兒差不多。

不久前有個噱者,複製了一個候風地動儀,但是達不到史書記載的效果。該噱者又研究了候風地動儀的原理,用理論也沒有解釋通。

所以該噱者就認為,既然自己都複製不了,理論上也沒法解釋,那麼就只有一種可能,那東西肯定就是不存在的!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寄暇學宮


張的候風地動儀,是地震發生後,地震波首波傳到儀器位置才測到發生地震的,且只有微震感應至大到失衡才測得,對於地震太小,太遠,震波過弱並不能測定,特別不能測出震級和較精確位置,故對於科技已發達,有各種測試地震強度,位置及震源深度的方法,設備來講已沒多大現實義意。另方面,地動儀發明的晉代,古人在認知,及當時資訊與交通都十分落後條件下,特別是封建迷信當道形勢下,是有巨大進步價置和科學意義的,這也僅在歷史上實用而肯定。最後,地震的予測,是當今世界正在追求的重大課題,這就使我們的教課書更要與時俱進,才可更科學地開拓未來。以上是此問邀答的簡述。


黃親國旗


首先,我們的中學教科書並沒有刪除張衡及地動儀的故事,這件事早在2018年就由人教社出面闢謠了。

相關新聞在2018年10月11日被新華網登載,名為《人教社否認歷史課本 刪除張衡地動儀內容》。如果不相信的話,大可以自己去查證。

刪除之舉雖然是假消息,但爭議卻沒有平息。

很多人仍然質疑張衡和地動儀故事的真實性。如果以“求真務實”為教科書編寫的標準,刪除才是正理。

畢竟,歷史上的地動儀並沒有流傳下來,誰也不知道它到底有沒有用處。

目前大家熟悉的地動儀,其實是科學史學者王振鐸先生在1951年根據《後漢書·張衡傳》的文字描述,所複製出來的模型,這個複製品是根本起不到監測地震效果的,只具有裝飾價值。

同理,還有其他古代的發明,也仍然面臨著地動儀式的尷尬。

諸如司南,目前還是現代複製品。再比如活字印刷術,根據今人的研究,其實在古代很少應用,直到明清都是雕版印刷佔了主流。

將這些情況概括一下,就會發現傳說中的古代發明面臨很大的矛盾,古代的文字描述和現實並不相符。

因此,如果以“求真務實”作為歷史教科書的編寫標準,確實有必要思考是否應該讓這些東西進入到課本體系。

總而言之,這個新聞是假的,地動儀沒有被教科書刪除。但是,複製品地動儀沒有起到作用,這確實是真的。


HuiNanHistory


虛假的厲害!早就刪了是為了不再繼續丟人現眼!我們的歷史記載裡邊假的東西太多了!應該好好清理一下。比如:阿房宮、扁鵲華佗妙手回春、武林高手打遍天下、武松打虎、鄭和寶船長100多m……,太假了能不能長點腦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