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寫詩時,你會注意入聲字的運用嗎?

雸夜青藜


東北已無入聲字,如何吟賦出宮商?

我個人不注意,也沒辦法注意(藉口!),因為小可是北方人,一張嘴就是一股兒大碴子味,不怕您笑話,平捲舌我都分不清楚。

所以讀李清照詞的時候非常糾結,按現代語發音都已經美到冒煙,若是按古漢語發音豈不妙到天怒人怨?

北方語音已經沒有入聲字了,讀詩詞天生就有了自卑心理,總覺得照南方人少了一個天賦。導致寫詩詞時也是自信不足,宛如小妾生的女兒,滿臉滿心的自傷自憐,處處抬不起頭來。

從而導致了一個更嚴重,並且無法調和的後果。

寫詩詞時嚴格按照格律填寫,可是讀詩詞時卻要按現代漢語發音進行吟哦,這種諷刺的意味彷彿一個青樓女子晚上接客,白天去大學講授男女授受不親的貞潔之道。又彷彿專家說這個蔬菜解毒那個水果護肝結果這些東西都特麼有農藥殘留一般。

詩詞一道,至少在樂感方面已經和古代脫節了,詩還好一些,詞對於我們北方人來說,除非知道入聲字,或者詞里根本不用入聲字,同時保證詞裡所有字的古代發音和現代發音完全相同,否則,無論如何寫,都不過是養在外面的私生子或沒有名份的小三,連說話都不敢大聲。

北方人寫詩詞中的詞,在寫的時候就已經低人一等了。

沒有了音律之美,還算是詩詞麼?不過是中國風的流行歌曲罷了。

倘若真有心,我應當把所有的入聲字的發音搞清楚,參照上海,安微,閩南等方言把每個字都念到準確無誤。

可是我沒有這個心,詩詞,只是我千萬愛好中的一個,又不想當詩人,專家和學者,算了。

理由就像老公眼裡的老婆,只要想找你茬,總能找到的!


亦有所思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

不為詩而詩,能留心思想,留心韻律,留心平仄,留心對仗,就不易了。

偶有好句,便得意忘形。有人欣賞,便衷心歡喜。

入聲,不問。


塗之人995


會注意,但又不太注意,就是有感而發,重在有點意思。再說,對古詩,近體詩的格律知識沒有研究,寫詩全憑感覺。比如昨日填的這首詞。

清平樂 疫情初出

青青坪草,路上行人少。一連口罩天地小,心中疫霾飄搖。

昨日己過殘冬,今日春來青松,更待百花開啟,庚子一歲順風。

丨敬請大神指教。


Fxh998


普通話沒有入聲字,不必考慮。作詩時兼顧方言的,遵循遵循平仄規則,搗鼓搗鼓古意,未嘗不可。現在都不講究入律,吟誦也不知用哪旋律。有著名學者吟誦多首詩詞,內容無論慷慨激昂還是低緩沉鬱,都是一個調。無律、亂吟,是否還要注意入聲字……算了吧。


詩為諸藝之魂tt


寫詩也要看你寫什麼詩?絕句,律詩,詞牌必須講究平,上,去,入的聲韻格律,按要求辦,守規矩。其它詩體就不必了,不過能注意自己的修詞用字總比無知無畏要好。個人看法,不必在意。


用戶8325650047234


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如果是律詩,當然要儘量合律才好。其他詩詞也要注意儘量做到上口。


雜學評論


應邀答:寫格律詩是要注意的。不然怎麼叫規律。


阿祥79874


不懂古詩的韻律,也不寫古詩,寫現代詩就無所謂了。現代人寫古詩,多已失去了古詩的意境,看起來就像電影的場景道具。


八斗12


不好意思哦,我不會寫詩。有時是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有感而寫,作為留念。不能作為詩。當然為了讀著順暢,也會注意一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