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学习书法,想放弃的时候你怎么说服自己坚持下去?

爱书法的王老师


#书法作品# #书法艺术# #书法家#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突然厌倦了,怎么办?

首先说明这是一个正常现象,不要担惊受怕。绝大部分的人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都有过这种经历。这就是瓶颈期,不光是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会遇到,在其他门类(诸如绘画、舞蹈、乐器等等)的学习过程中同样也会遇到这种情况。

出现这种瓶颈期是有多方面的原因,例如进步不大、审美疲劳、激情消退、遇到困难、迷失方向、缺乏信心等等都有可能造成这种情况。

此时我们不要担惊受怕,可以先停止学习休息一下,甚至可以置之不理一段时间,等到那天突然又有了念想和激情的时候再重操旧业。当然还可以换一种方式学习,例如从读帖、临帖转向阅读艺术评论与鉴赏的文章,提高自己的眼界与审美能力。还可以走出去,多和同行交流,多与老师沟通,从他们那里得到启发,从而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或者可以从自己的独自学习变成集体学习,可以去报一个学习班,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影响与监督来督促自己不断前行,激发自己新的学习激情与动力。

但是有两个“千万”一定必须牢记:一是千万不要轻易换帖,转益多师。以为在这种时候是不是换一本字帖临习或换一种题材的画去练习,就可以调整自己,走出困境,这是极其愚蠢的想法和做法。二是千万不要去咨询和请教水平比自己差的同行或年纪大的人。一定要向水平比自己厉害很多,优秀很多,高出几个台阶的高人请教、学习。他们才有真正的能力去为你答疑解惑。

总之,在学习的过程中,抱着一颗平常心,不要有太多目的,更不要有太多的功利心。不要让学习成为负担和累赘。而是要去享受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与美好,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向着更完美的自己接近!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我。我是无心斋,专注于书画艺术品的鉴赏、收藏,欢迎同道一起交流,共同进步!



无心斋手稿研究


学习书法,想放弃要怎么说服自己,我觉着你的这个提问很有意思,有句话说的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你要想想自己最开始学习书法的初衷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陶冶情操,广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还是想提高一下自己的书写能力,以便于在社交圈里得到别人的青睐,给自己加分。这个初衷你要明确下来,这也是你为之坚持的原动力。

我先说说我自己的初衷,我小学时候曾经练过一段时间的书法,也获过市级少年宫的奖项,但当时不太懂事很贪玩,觉着每天被要求写字很枯燥乏味,那时候的家长不像现在这么鸡血,后来随着年级高了没时间写,最终草草收场没有坚持下去。但书法还是在我的人生轨迹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接下来毕业,工作,结婚生子,这期间再没碰触过书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似乎总有个声音在呐喊,平时工作压力很大,总想找个解压方式让自己放松下来,思来想去决定重拾书法,把自己未走完的路坚持走下去。

自17年初开始学习至今,已将近三年光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每天下班回家已经很疲惫,还要辅导孩子的课业,等到能写字的时候已经是十点半以后的时间了,即使这样我也每晚坚持两个小时练字,计算下来也有2000个小时,每当想放弃不写的时候我就想想自己的初衷,想想练字以来带给自己的那份愉悦的成就感,现在练字已然成为了一种让自己更加自律的习惯,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想说坚持做一件事情是非常不容易的,一路走下来我是深有体会的,肯定也会有遭遇瓶颈的时候,感觉临写了这么多为什么还是没有进步,反而越写越丑了,其实这是你处于登山最艰难的时刻,也是提升最关键的阶段,这个时候你只要坚持写,多交流多悟,过段时间当你到达山顶的时候,你会发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你的心境绝对是不一样的。不是有“万小时定律”一说吗,你要坚信内心的力量会让自己坚定的走下去,直到达到自己理想的彼岸。

以上是我近期临写褚遂良《倪宽赞》和赵孟頫《洛神赋》的作品,希望能对你有所触动!


红茶书画美学空间


别人我不知道,我学书法有一段时间也很迷茫,就是练不下去了,大概有两三个一两年吧,找不到方向,停滞不前,怎么写都是那样。但学过书法的人都知道,只要练了书法,是忘不掉的。一两年以后,我买了一些书法方面的报纸,还看了一些教程,这才知道,不仅我,任何一个练某个人的书法的人,有成绩的基本没几个,我这才知道,我走了弯路。于是我就看了一些教程,改练了古代一些其他名家的帖,效果很好,感觉有了底气,兴趣又上来了。逐渐的,我有了方向。


学习书法是长期的事情,要想把自己的字写成名家的样子,至少要几十年不断地钻研,反复的比较,较正,入帖,浸淫,把名家的笔意学过来,出帖;再较正,再入帖,再出帖,再较正。把名家的笔意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学到了,而不仅仅只是埋头练。


要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儿,怎么克服,向哪个方向发展,自己在什么阶段。


学了书法以后,其他的都不叫兴趣了,如果你真的喜欢书法。


飞越黎明


学习书法想放弃,又想说服自己去坚持,这个很纠结吧?

我分享我自己的经验哈,起初我把练字也当做学“书法”,这样很累的,也经常放弃。我也经常问自己要不要坚持?

后来我想明白一件事,我现在,练字就是练字干嘛非要把自己的这个练字行为抬那么高呢?我不就是在练字吗?

想明白后我就轻松很多。其实每天花半小时,一小时书写就是纯粹的练字,至于能不能变成书法只能让时间去积累,水到不一定渠成的![呲牙]


一舟驭风三里游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一定要把学习书法当成一种快乐,一种习惯。时刻提醒自己坚持不懈,甚至你可以想象未来你就是一位书法家,也可以现在就把自己当成一位书法家,想像的美好会成为你的动力,每天练习的成果也是你的动力。书法是每日练习的积累,多写总会有成果。我以前读书时学了二年书法,工作了10多年都没写过。去年开始又重新练,现在每天练,有空就写。零星的时间,与其浪费了还不如练习书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每隔一段时间就能感受到进步喜悦。


设计中悟道


田英章老师的字体,我的确很喜欢,现在也正在练习中,给自己的任务是每天练习六个字,这些天来的感受是,有些吃力。 之前一直练习的是一本行书字典,里面有各种书法大师的字,看中哪个自己喜欢的就练习哪个,学了后面就忘记了前面,而且没有字形,这种方式很危险,会导致永远也练不好字。

于是我从网上看了一些字体,选中了田楷,虽然初练起来有些吃力,但就像田英章老师说的,选中自己感兴趣的字贴,研究字架结构、章法布局、行字风格,切不可一曝十寒,要坚持练下去,就一定会成功。

三年、五年、十年是书法练习者的一个阶段,如果能认真的坚持走过这些阶段,当你某一天回过头来再看时,你的进步和成功会让你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那些曾经付出的枯燥、寂寞和汗水都是值得的。

我们一直在强调这样一个道理: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学习书法,也要伴随这样的思想,不停的练、不停的思考、不停的总结,直到与书贴近似,直到当你看到一个字时,脑海中已经勾勒出这个字的模样,直到能做到下笔有神,胸有成竹。

练字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初学者最容易放弃,特别是当看到别人的字写得如何如何好,而自己却怎么也写不出那种水平来,甚至会有练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一旦丢掉字帖,准备创作时,才发现根本无从下笔。我也有过类似的情况,所以,之前也是时断时续,还是从去年才下定了决心,把练字当饭吃,饭要以少吃一餐,但字却不能一天不练。

我们要沉下心来,读帖、背帖、临帖、校正,如此反复,必将有所收获。诚然,如果此间,身边能有良师的指导,会使您在学习中事半功倍,少找很多弯路。不可像我一样,停停走走,最后又回到原点。其实,今天发表内心感受的同时,也是 想借这个平台,希望能有老师给我多些指导和帮助,如此就更好了。,








董泽柱书法


暗示自己,书法学习历来都是漫长艰苦的修行,功夫的长进是极其微观的,不可能立竿见影。行百里者半于九十,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有志者事竟成,对书法学习一定要有足够耐心。

提醒自己,喜欢书法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幸运,且行且珍惜,一旦丢弃,再想重新拣起来,可能需要付出数倍的努力。书法见情怀,是养人塑人的高雅艺术,既然选择在书海修行,就说明此生与书法有着不解之缘,不可轻易言弃。

告诫自己,不要存在投机主义,也不能当行动上的侏儒。历史上所有的书法大家,无不是倾之大爱、善始善终,笔冢,墨池,学欲有成,必须吃得常人不能吃的清苦,必须守惯常人不能守得寂寞。天分有差別,但这不足以成为书法学习的障碍,即便是拙,尚有勤奋可以补,笨鸟也还可以先飞嘛。书法的修为,说到底拼得就是细心、耐心、痴心、净心,相信自己,只要功夫下到了,没有大成也有小成,总会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浅谈。插图选自《抱庸硬笔行楷唐诗三百首》。


抱庸詩書


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经历过像你所说的想放弃的这样的念头。因为学习书法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还有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出现瓶颈的问题,每到这时候很多人都会有放弃的念头,这很正常。但是如何对待这件事情?各有各的办法,各有各的想法。走过这20多年,自己也经历过许多次这样的时候,现在回头一看真是感慨万千。今天我就结合我的经历来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1、挽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一定要在练字的过程中想着我们为什么开始了练字,我们为什么热爱书法?只要不忘这一点儿,那么我们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儿,永远对别人的热嘲冷讽,或者是其他的影响都会置之不理勇往直前。 比如说你是个老师,你练书法的初衷可能是为了有一手漂亮的字,写一个漂亮的板书,让我们的教学得心应手,让门的学生们崇拜而自豪,因为他们崇拜的是知识。也许你还有别的想法,但是一定是有想法的。所以每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要想想自己当初为什么学书法。这样就不再会去理会别人怎么看,而是重新回到我要怎么练上。

记得在十多年前,我在学校里边写字的时候,有人就说加油练啊,十年之后我的孙子也就上一年级了,你就给我孙子写本子封面名字了啊!我只是微微一笑,你说你的我写我的,互相没有什么关系。十年过去了,曾经这样说过的人也想着多么想让你给他写一幅作品,挂在家里边,来人便说这是我的同事赠我的。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所以一切贵在坚持,一切在于加油干,不忘初心。

2、想放弃的时候,还有一种情况是自己想放弃。为什么呢?因为书法练习,它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不然怎么有人书俱老的说法呢?有时候到了一定的瓶颈阶段,如果自己感觉练不进去了,提不高了,也没人指点,这时候极有可能才产生放弃的念头。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我的想法是先放弃几天,做做别的事儿,过这么几天再来观察揣摩这种字体到底有哪些特点,先找点儿规律的东西,看看能不能找见。读点书论方面的东西或者诗词歌赋之类的文学方面的东西。有时会被作品中一个作家说的话或者是某人干的事儿,忽然对你有所启发,然后反过来再开始练习,也许你会惊讶的发现你的字又上了一个台阶。

在几十年的学书当中。我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我就是用这种办法去克服她的。事贵有恒,我们干什么事情,记得我们当初选择了就不再抱怨不再动摇,坚定地走好每一步。抱怨别人,那只能说是自己的不坚定,对自己的选择方向的疑惑,对自己自信的不足。因此上,我们要坚信自己。如果说,把毛笔字都写得那么好,还有什么事情能做不好呢?这儿自信是书家们必须要有的。因为书法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培养人的坚韧的性格,自律的作风,极强的思考能力的过程。

总之,每天看着自己熟悉的比较满意的作品,内心荡漾起的那种幸福的感觉,别人是无法体会的。我们是活给自己的,因此上每当出现转折波折挫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对自己说,会过去的。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这么多,一家之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不胜感激。也在这里希望和大家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把人生过的幸福,把书法达到人书俱老。


边写边说书法视界


这问题问的好,下面我本人结合自身体会,跟大家一起谈一下这个话题,仅供大家参考。

学习书法,特别是临帖,可以说是十分枯燥的过程,但临习字帖又是提高我们书法水平的重要手段,我见过太多的学习书法坚持不下去的书友了,大多都是败在了临帖上,原因就是受不了临帖的枯燥,我本人对此也是深有体会,说实话我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但当出现这个念头的时候就看你如何去面对了。

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化解这个问题,当临帖枯燥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集字创作来提高一下学书兴趣,也就是说从字帖当中找出一些字来组成古诗句或名言警句,之后我们对比着临摹下来,这样的集字创作能在临帖枯燥之时缓解我们不安的心情,极大的提高我们学书的兴趣。

其次就是换字体临摹,比如我们临摹的楷书,那我们可以拿一本行书字体进行尝试性的临摹,这样也可以避免长时间单写一种字体的枯燥乏味,这可不是说让你一起学两种字体,我的意思是写一下行书,调节一下心情,让我们以更好的心态去学习书法。

自古就有“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说法,学习书法亦是如此,大家要明白,想要在书法方面有所成绩,不下苦工夫是修不成正果的,想放弃的时候想想一想以前下过的那些功夫,如果放弃岂不是白费了。


墨香阁书法讲堂


首先:心无挂碍,方得自在

要自审自己的知识结构,志趣爱好,人生规划,以及衡量自身的诸多现实因素,是否须要学习书法,此事不能强求……要有一个轻松的心情去对待,古人云:“学书先散怀抱”!

其次: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书法学习,需要像对待恋人一样爱!书法人需要有文人情怀,有追贤慕古之质,当你爱上书法,就有会有心念的定位,立、行、坐、卧,万事万物皆能悟得书法之精魂,让你体味到书法的无限奥妙,唐草圣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和担夫争道,悟得草书之道,宋黄山谷见船夫划船,悟得笔法终成一代宗师,当你爱上书法,就会潜移默化的从被动变为主动,就不存在“说服自己坚持”的问题了!

再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书法是一个庞大的,立体的艺术系统,非简单的技艺之道,需穷其一生,殚精竭虑,方能有所修为,一蹴而就,一曝十寒,乃习书之大忌也,纵观千年,在艺术上有成就者,皆是寒毡坐透,铁砚磨穿,方能登堂探奥。孙过庭《书谱》载:王羲之言“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大意:王羲之与钟繇,张芝两位先贤相较书艺,与钟繇不相上下,也许还超过他,与张芝的草书相比,只能算是一个层次,但是张芝笔法精道熟练,习书时涮洗笔砚的池水都黑了,如果我能像他这么用功,未必比他差)“池水尽墨”可见张芝用功之深;赵壹所著的《非草》中有古人学习草书的痴狂画面: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座,不惶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鳃出血,犹不休辍:大意说说大家聚会的时候,互相也没时间聊天,都自顾自的用手指在地上画来画去学习草书,手臂都破皮了,指甲都断了,手指出血了,也还不停息。(有点大家刷手机之感)由此可见 ,古人用功之精,习书之勤!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