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覆盤4年一度的2月29日,有這樣3件事情值得一直堅持

作者 | 孫瑞希

覆盤4年一度的2月29日,有這樣3件事情值得一直堅持

今天是4年一度的2月29日,此時,我宅在家裡,窗外飄起了雪花。這些天,響應遠程辦公,我一直沒有去工作室。我的生活空間基本就是家裡這一片小天地。

之前,網上有個話題討論特別熱烈:“經歷了這次疫情,你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哪些改變?”

我想起四年前的2016年,那時我還在北京三里屯挪威駐華大使館附近溜達,那會兒思考得最多的是:怎樣過好我的間隔年。今天嘛,思考得最多的是:一日三餐吃啥!

如果沒有這次疫情,我真不知道我的廚藝還有這麼大的提升空間。

被禁足在家的日子裡,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沒法點外賣,我只能自己料理一日三餐。朋友圈裡有做涼皮的,有用電飯鍋做蛋糕的,我挑戰了一下,完敗!

最要命的是,蛋糕沒吃上,還搭了一個電飯鍋。

相較於這些複雜程度高的食物,最讓我難堪的是,自詡廚藝不錯的我,居然連饅頭都蒸不好。

在婆婆的遠程指導下,我蒸出了一鍋“死麵疙瘩”。冰箱冷藏室裡還有我醃的黑不溜秋的醬蘿蔔。

但我還是挺喜歡下廚房,相較於在網上刷疫情數據,製作食物的過程能夠讓我更平靜。

這段時間,除了分享一些自己寫的文章,我極少發朋友圈。人獨處久了,就會不自覺地想事情。這些天,我想明白了3件事。

第一、我是誰

我是幸運兒,儘管工作室業務受疫情影響很大,但我家裡有房,兜裡有錢,冰箱裡有肉有菜,我不缺吃,不缺喝,不缺84,就連最緊俏的口罩問題也解決了,我還健康地活著,我有什麼不知足的呢!

第二、我在哪?

我在長春,這是我的出生地。我的父母兄弟,絕大部分社會關係都在這裡。這座城市向抗疫一線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醫療隊。多年後,回憶起2020年,我想我能夠從容地說: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第三、我該怎麼做?

審視自己,理性地為過去做個覆盤。生涯教育專家古典老師提到過“老事情寫文檔,新事情做覆盤。覆盤會使認知和學習效率提升10倍。”

回顧一下過去四年做過的事情,我覺得有這樣三件事情應該一直堅持。

1、做事前看大勢

瞭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早前是做管理諮詢的,是B端業務。到了2016年,由於管理諮詢市場的萎縮,我開始收縮業務,新的出路在哪裡,我也十分迷茫。

之後,我在國外開啟了“間隔年”:哥本哈根郊區放羊、奧斯陸街頭狂奔、梅拉倫湖畔泛舟、塔林古城賞鳥……那段日子的放空,讓我有了全新的收穫。

2017年夏,我回國後花了1個月時間,研究經濟走勢、市場行情以及細分賽道,我判定受經濟大環境影響,B端下沉,C端崛起,最終我決定將自己的賽道定位在生涯領域。

現在看來,這個決定是正確的。

早些年做管理諮詢的同行們,如果沒有在商業模式上進行顛覆性的創新,那麼多數人的日子都不好過。

所以很多時候,你過得好與不好,並不完全取決於個人努力程度,更取決於時代的大趨勢。

2、對概率較大的事,持續下注 ;對小概率能成的事,堅決不賭

羅振宇曾經提到“概率權”這個思考工具。“概率權”,是指對事實的判斷,不能分成“我有的”和“我暫時沒有的”兩部分。而是從“概率”出發,把事實也分成兩個部分——“大概率能成的”和“概率非常小的”。

他說成功者的行為邏輯有兩個方面:對概率較大的事,持續下注 ;對小概率能成的事,堅決不賭。

比如,做一對一生涯諮詢,如果你有知名度和影響力,接付費個案的概率就大。所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就是需要持續下注的事。

再比如,我回國之後,有個朋友邀請我一同做互聯網金融項目。這個領域對於我來說非常陌生,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儘管他一再邀請,我仍然拒絕了。

事實證明,這種小概率能成的事,後面往往是“坑”。那個朋友現在已經聯繫不上了,聽說踩了“雷”,已經“進去”了。

3、進入本領域一流人才聚集的地方

我接觸生涯知識比較早,一直覺得自己在專業方面還算個蠻厲害的人物。直到我開始陸續接觸國內生涯領域頂尖的培訓機構才發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躋身一流人才聚集的地方,我開始對標高手,分析他們的成長軌跡、擅長領域以及商業模式。

這樣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哪怕我原來是二流水平,只要進了一流的圈層,結果也不會太差。

以上就是我在疫情之下,覆盤自己過去四年人生時的一些感悟,希望對你也能有幫助。


作者簡介:孫瑞希,生涯諮詢師,個人成長教練,今日頭條簽約作者,青雲計劃外部評審團成員。17年職場歷練,以溫和、真誠、接納的狀態為廣大來訪者解決職業困惑,提升職場適應力,探索人生更多可能性。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