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2】19、明清清真寺古建筑 沁阳北大寺全国重点文物

【29/2】1、过去沁河,直接去沁阳

沁阳市隶属河南省焦作市,古称怀庆府、河内县,因故城位于沁水之阳而得此名,位于河南省西北部。

【29/2】2、今天,四年一次的二月二十九

二月二十九,是很宝贵的四年一次。

既然宝贵,那么就牢牢记住吧,每四年的这一天,发生的每件事,无论是好是坏,都牢牢地记住。

【29/2】3、沁阳现代的七彩柱标志

七彩柱,做为现代沁阳的城市标志。

七彩柱的意思:代表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前的16个乡镇4个办事处,每根代表一个乡镇,共20根。地基是沁阳市地图的形状。

【29/2】4、沁河上的沁河桥

沁河,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山西省平遥县黑城村(一说山西省沁源县西北太岳山东麓的二郎神沟),自北而南,向南经安泽县、沁水县、阳城县、晋城市郊区,切穿太行山,自山西省晋城市郊区的拴驴泉进入济源市紫柏滩流入河南省,经济源、沁阳、博爱、温县,于武陟南流入黄河。

【29/2】5、中国优质小麦之都的绿麦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焦作市为“中国优质小麦之都”。这是继荣获“中国北方第一吨粮市”“全国优质小麦加工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之后,我市获得的又一殊荣。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珍惜品牌、珍惜荣誉,通过收获小麦质量调查、品质测报、质量监测、品种培育、舆论引导等措施,全方位提升焦作粮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9/2】6、2017年美国职业男篮队就来到沁阳市体育中心

美国职业男篮队+塞尔维亚国家明星队+美国的篮球宝贝

【29/2】7、壮美的沁阳总干河

沁阳总干河城区段改造(一期)工程作为GUD匠人设计集团景观事业部重点项目,从2017年5月份开工建设,历时两年。

总干河位于沁阳市主城区,是沁阳市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也是该市水系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和黑臭水体治理的"领航"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沁阳城市水系和生态景观,提升城市人居环境,为加快沁阳市生态、绿色、宜居、特色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9/2】8、济水穿怀

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卷之七·河渠志》中载:顺利渠一小支东北流,曰‘济河’。元至正间,总管石林由河内柏香西门令开支渠,引水入城,迤东,架二桥:一曰“利津”,一曰“揽胜”,汇为天鹅池。

“文昌阁下小渠,府城东南角地名史家坑者,为南门以来街巷雨水汇集之处,出水关,小渠归城濠,进双桥涝河。禹王台下小渠,(在)府城东北。济水汇集,出闸口,由小渠迤南,出小石桥归城濠,入双桥涝河。双桥涝河,汇济水及城中积水,东过温县桥,至龙涧村入于沁。河身狭隘,夹岸多沙,最易淤塞。乾隆二十七年,知府沈荣昌深通,为郡城泄水要区。堰道在河内柏香镇东南朱家庄西。引猪龙水入堰,径西小召村、寺上村、张家庄、水运村、宽平村、郭家庄、小村、东小召村,至崇义镇西南仍入猪龙河。灌地四十八顷,乃古渠也。”

【29/2】9、沁阳市总干河城区段的滨河公园

在滨河公园我们看到,这里的路变得更加宽阔平坦了,都铺上了整齐的地砖。为了市民的安全,河道的两岸还特别设置了花岗岩材质的防护围栏,还有亲水步道台阶。

【29/2】10、花开总干河

仅总干河一标段的绿化树种。就已经达到百十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的滨河公园将给大家带来更多惊喜。

【29/2】11、比政府办公大楼都壮观的社区大楼

联盟街社区是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沁园街道下辖的社区,

【29/2】12、抗英保台民族英雄曹谨

(1787年11月5日-1849年6月8日),原名瑾,字怀朴,原字怀璞,号定庵,怀庆府河内县(今河南沁阳市)人,抗英保台民族英雄,历任直隶、福建等地知县。在担任福建台湾府凤山县知县时,开凿了曹公圳(曹公圳旧圳头),而担任淡水同知时亦曾率领士兵乡勇击退英国船舰,此外还有不少政绩,但后来遭英方控告冒功杀俘而被夺花翎。道光廿五年(1845年)十月乞病归,返回故里,最后在家中去世,享年63岁。其事迹收入《清史稿》循吏传中。

曹谨纪念馆位于沁阳市南门街南段东侧,占地面积约为5500平方米,是2013年在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曹谨墓基础上扩建整修后建成纪念馆。

【29/2】13、更名多次的千年中学旧址

光绪28年(公元1002年),清廷“废科举兴学堂将“覃怀书院”改为“草怀中学堂”。每年个班,学生50名,学制8年。光绪34年(即1908更名为“怀庆府中学堂”。宜统2年(1句10年)由城内东北屑,还到“察院”(旧址)现东院。民国2年又更,为“河南省立沁阳中学民国10年,河南省教育厅通令:“凡省立学冠以所在县地名的统予取消,以数序为其校名,故定名为“河南省立第十三中学”。

1940年更名为“沁阳中学”。民国26年(即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学校迁址黄河南的郏县:1938年山县迁址内乡县1939年由内乡迁址鲁山县的上荡、张良镇;194年由张良镇迁址渐川县李官桥,不久,又迁到以西省风翔县蔡家址;1945年日本投降后,学校又从西家坡迁到洛阳白马寺。

【29/2】14、原隋代天宁寺旧址修建的沁阳博物馆

位于沁阳市覃怀东路,是在原天宁寺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天宁寺历史悠久,创建于隋代,时名长寿寺,唐武后时易名为大云寺,金代又更名为“天宁寺”,至明清达到鼎盛时期。民国之后,由于连年战乱,该寺才逐步衰落,解放后仅剩后部的三圣塔和唐代刻立的《大云寺皇帝圣祚之碑》,寺内其余建筑皆荡然无存。

【29/2】15、天宁寺三圣塔,河南三大金塔之首

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博物馆院内,该塔建于金大定十一年(1171年),距今有800多年历史。作为金代古建筑,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宁寺三圣塔,总高32.76米,由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

【29/2】16、怀府南关很有味道的街道名称

怀府南关的怀府指的就是沁阳,古称怀府。为沁园办事处南关居委会。

【29/2】17、沁阳的怀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怀梆(又名怀调,俗称怀庆梆子、老怀梆、小梆戏、小班戏),河南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怀梆前身是由围桌说唱祈雨演变而来的海神戏,形成于明洪武、永乐年间。原河内县居民多由山西洪洞一带迁来,故海神戏保持着山西戏剧的表演形式,与河内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方言土语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与山西中路梆子接近而又具有怀庆府一带特色的声腔剧种,剧目、唱腔、念白、音乐等方面都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29/2】18、中国明代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和艺术科学家朱载堉纪念馆

朱载堉是中国明代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和艺术科学家,他创建的十二平均律曾轰动欧洲,由此揭开了世界音乐史的新纪元。他在天文历法、数学、计量学、物理学和绘画等学科领域中都有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被西方学者誉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文化巨匠。

朱载堉纪念馆坐落在沁阳市北寺街薛街1号,是朱载堉和他父亲共同生活与进行乐律研究的地方,故又称“郑王乐府”。

【29/2】19、明清清真寺古建筑沁阳北大寺全国重点文物

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市区自治街中段。创建年代未详,明万历八年(1580年)重修,清代增建并重修。

沁阳清真寺俗称北大寺。坐西朝东,分男寺、女寺。占地面积约3100平方米。女寺为多座硬山灰瓦顶建筑。

沁阳北大寺,男寺规模大,现存大门、过厅、南北讲堂、拜殿等,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悬山券棚琉璃瓦顶,檐下施斗拱。

【29/2】19、明清清真寺古建筑 沁阳北大寺全国重点文物


【29/2】19、明清清真寺古建筑 沁阳北大寺全国重点文物


【29/2】19、明清清真寺古建筑 沁阳北大寺全国重点文物


【29/2】19、明清清真寺古建筑 沁阳北大寺全国重点文物


【29/2】19、明清清真寺古建筑 沁阳北大寺全国重点文物


【29/2】19、明清清真寺古建筑 沁阳北大寺全国重点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