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我們有誰真的在意過父母的老去?除了陪伴我們能做什麼?

茶人張光林


第一眼看見這個問題,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沉思了很久,很久。

我今年45,生活在一個三四線城市,是一名普通的國企員工。我的父母也是這是這個城市普通的退休職工,他們淳樸、善良、自尊心強的老人,在他們的生活中除了工作就是家庭,沒有任何興趣愛好。同時,他們對我的教育也非常嚴厲,從小到大,他們總是把我的一切都安排好,規劃好。也許是環境的影響,我的性格懦弱中帶著叛逆,對於感情中的波動表現的非常脆弱。

2016到2017年,因為夫妻感情的矛盾,覺得自己非常的失落,瘋狂之下,以遠遠高於自己收入的代價購買彩票,希望中大獎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最終的結果卻是欠下了40多萬的外債。後來因為催收讓父母知道了這件事,他們拿出自己的養老錢,工資卡里的每一分錢,甚至低下了他們一輩子都不曾低下的頭,忍受著別人的白眼去向親戚借錢來償還我的債務,然後二老每個月幾百元的生活費用,剩下的再在償還別人的錢。

說實話,這兩年望著兩位老人己經全白的頭髮,我真的非常非常後悔,當年的我少些瘋狂,多點冷靜,會至於現在把父母連累成這樣麼,雖然自認為在心中非常重視他們,可自己的行動卻讓他們在古稀之年還受到這麼巨大的打擊。現在的我最怕的就是“子欲養而親不在”,讓我在往後的日子裡失去彌補的機會。

通過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年輕人真的應該要非常非常在意自己的父母,甚至要把他們等同自己的孩子一樣去關心,照顧他們,常回家看看,並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帶他們去旅遊,聚餐之類,讓他們在心靈上能度過一個安祥、開心的晚年,也讓我們自己在不要生活在悔恨中!

我們安慶有句古話“眼睛水往下流”,雖然父母從來不要求子女什麼,只希望子女平安,快樂。可身為子女,我們是否也應該捫心自問,我們能為父母做些什麼,能給他們帶來一個怎樣的晚年。


浴火重生2177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講一講我的故事!希望這個回答能讓大家滿意。

許多年過去了,我依然清楚地記得八十年代的夏天,我們一家5口人圍坐在一起吃晚飯的情景,那個時候,父母都還年輕,我們姐弟都還小…!

長大後我離開了父母去了外地工作,再後來成家立業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也只有每一年春節放假的幾天。平時只是偶爾打個電話問候一下。

和往常一樣,有一天工作之餘,我打電話給家裡,母親接過電話說家裡一切都好,叫我只管安心工作。可這時父親卻突然搶過電話說:“我的母親最近腿疼的厲害,可還是堅持下地幹活。瞞著不讓我們知道"!

我的心一沉,突然意識到母親已不再年輕,真的老了!

我記憶中的母親彷彿永遠是一個樣子,成天忙裡忙外,手裡不停地幹著家務活,從不知什麼是勞累!

父母的衰老總是在兒女的不知又覺中悄然變化著,只是平時我們不太留意這樣的痕跡。

而最近,在我的再三請求下,母親終於放下她農村的事務,來到了我住的城市。為此我特意請了假,來陪伴她。可不曾想,短短几天的日子,我卻惹了母親生氣,她執意在回家,要回去了。

母親一輩子節衣縮食,省吃儉用,她覺得我們過日子大手大腳,一頓飯花掉了她和父親一年的零花。一件衣服大幾百上千…!為此我和她有了分歧,可又不知如何作答。留又留不住,母親住了沒幾天匆匆回去了!

看著載著母親的車,離我越來越遠,我的眼淚奪眶而出。一個人站在那裡!好久…好久…!

父母老了,我們能做什麼,我不知道如何作答……!

我只希望我們能珍惜有父母的日子,多陪陪她們,她們其實要求很低的!我愛我的父母。





112914586人到中年


父母在,家就在。我是很注意父母的身體,明顯感覺他們的精神狀態一年不如一年,今年春節回家,老孃幹不動了,每年都是她帶領大家做飯等,今年我們大家來做了,她只是說一說,晚上兄弟姐妹四個和老爹老孃一起說說話,我感覺又回到小時候了,雖然兩個姐姐已經都做了奶奶。還是趁著他們健在,多陪陪他們!











縹緲的我1828


我74年的,出門打工已經27年了,以前交通不方便,經常一年兩年都不回家,說實話連陪伴我都沒做到,就別說還能做點什麼了?現在感覺父母真的老了,特別是母親還有糖尿病,父親抽菸喝酒很厲害,七十多了也戒不了,順其自然吧他心裡舒服就好。我在廣東雖然有點遠,但一年儘量回來一兩次,春節必須回來陪父母過。今年遇到這疫情一直走不了,雖然我也著急,可想到畢竟也能多陪父母一段時間,也不錯。兒女再大在父母眼裡都是孩子,我現在只能儘量不讓父母操心,有時間就回來看看他們,願父母健康長壽,讓我多盡些孝道。


阿峰吊車


我個人結婚比較晚,以前沒結婚前,我爸媽最喜歡我回家,因為我和父母之間很融洽。

現在我結婚了,兩個孩子的全職媽媽,回家的機會比較少。因為自己沒有收入,老公最近一年收入也很不穩定,沒有辦法給他們更多的東西。

讓我更感觸的是,去年老公想創業,我們想找爸媽借錢,我爸很爽快地答應了我,雖然錢不多,但是都是爸爸平日去做工攢下來的。

他們自己對物質要求不高,能攢下的錢都儘量攢著,一是為了以後能不拖累兒女,二是如果兒女有需要,還能給予兒女一點幫助。

其實不是我們陪著父母,而是他們的愛一直伴隨在我們身邊,他們的付出從沒有缺席。

我有時覺得自己現在很力不從心,沒有能力給予他們更多,也很害怕失去他們,因為有爸媽在,就覺得自己還有個心靈的依靠!

而現在最多能做的就是多和他們說說話,平等對話,真心關心他們。最大的願望,還是父母健康快樂。


柳岸花謎


昨天帶著孩子去看父母,在父母那裡吃了中飯,忙了一上午看到父親坐著休息,在關注疫情,順便拍了張照片。

父親發白的頭髮,穿著孫子讀高中時的校服,心裡好懺愧。

父母為我操勞了一生,還要為孫輩操心,欠父母的太多!無以回報!只願父母安好,身體健康!



何苓


時間都去哪兒了,

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

生兒養女一輩子,

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我後悔嗎?也許我回想以前有些事沒有做,很後悔,很苦惱,我要得多努力才能趕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小時候覺得時間很慢,陪伴他們的時候很多,長大了忙工作,時間甚少,他們總能記得你的生日,你的愛好,你的脾氣,不管我們有多大,在他們眼裡還是孩子。

回家了,給做好多好吃的,都是我喜歡的。

除了陪伴,我想沒有比這更好的東西了。

他們所需求的僅僅就是陪伴這點小小的要求!





樹的音樂


我們都結婚了,父母也老了。雖說兄弟姐妹家離父母家不遠,但回父母家的次數屈指可數。我們上班忙,為孩子的學習忙,有空閒躺沙發上都不想動了。偶爾打電話,知道他們茶餘飯後會和一群老年朋友跳廣場舞,有時會組織一起遊山玩水,每當這時候,心裡內疚就會少一點。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拉扯大,別說讓他們享清福,連最簡單的陪伴都沒有,可他們從來不說半句怨言,反過來寬慰我們。

隨著自己孩子慢慢長大,漸漸明白了他們一片苦心。做父母的不求自己的孩子能賺回一座金山,但求孩子平安快樂成長;不求孩子有多孝順,但求自己不拖累孩子。

我們現在走的路,他們已經走過來了,知道我們不能陪伴的苦衷,內心中還是把我們當不懂事的孩子。我們能做的就是經營好自己的小家,照顧好我們自己的身體,時常報平安,他們心裡就很欣慰。不要再把自己的孩子交給父母帶了。他們年紀大了,身體大不如前,孩子調皮搗蛋,會讓父母的身體雪上加霜。我們只需要時常帶孩子回去看看,兒孫繞膝,讓他們享受天倫之樂。


糊圖愛


我們有誰在意過父母的老去?除了陪伴我們能做什麼?這是別人提的問題。
我今年53歲我想就這個問題說說我的感受,在我年輕的時候從來沒想過父母老了的問題,更沒在意過,只是想著盡最大努力孝順父母就好。
二十年前父親去世的時候只是難過痛苦,覺得父親沒好好享福就早早去世了很可惜!父親去世後母親身體逐漸不好,年齡越來越大需要子女的陪伴了,有時也會老小孩了!每次回孃家都儘量陪她聊聊天(那時我覺得母親應該是很需要)走的時候有時母親會給你一些東西,無論需要下需要我都會拿著,因為我覺得我拿著了母親會高興,她會覺得自己對兒女還有用。因為很多老人在老的時候就怕讓兒女感覺他們老了沒用了是累贅了!雖然大多數兒女不會這樣覺得,但是人老了就會這樣想,都會努力的想為兒女做點事。


兩年多前母親去世的時候我已經當了奶奶,那時的感覺就是這輩子再也沒有父母的疼愛了(😭)雖然那個年代父母兒女眾多不會像現在的孩子會得到父母太多的疼愛,但是那個年代的兒女都會更加的體諒父母,孝順父母!
現在我的兩個孫子快三歲了,臨時我們還住在一起每天帶著倆孫子,還要盡力做好能做的家事,儘量做到他們滿意!也希望他們能體諒自己,多給點好臉色少讓我操點心。雖然告誡自己儘量少管閒事,但是作為老的有時還是會囑咐他們一些事,兒媳不錯做的挺好,兒子有時候就會給點臉色看,為了不讓兒子煩氣我現在越來越小心翼翼的了[流淚]
作父母的都是想著盡最大努力傾盡所有的幫助兒女,寧願自己苦點累點也是希望兒女過得好。可是作為父母要求兒女的確不多,無非就是希望自己老了的時候不要嫌棄自己,多給點好臉色(不要小看這好臉色,親生的兒女給父母好臉色不容易)能擔待父母老了以後的一些行為(有些父母老了會老小孩,有些兒女就不理解還煩氣)
這是我個人的一點感受,“子欲養而親不待”希望父母還在的兒女們多多善待自己的父母吧!因為天下所有的愛只有父母的愛是最無私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3770ff2f44c8418c8fa0f7bb5ca6919f\

家棟家梁的奶奶



有誰在意過父母的老去。可以肯定地說,這樣的人肯定佔多數。

人終究會老去,終究會離開這個世界,這是物質規律決定的,

我們自己也會衰老,也會最終離開這個世界,人生就是一場離別。

實際上很多人都想為父母多做點事,多陪伴父母。只是有的條件有限,有的無法回到父母身邊。如果能整天陪伴在父母左右,那已經是極大的孝心了。



那麼除了陪伴,我們還能做什麼?

古語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可見行孝要及早。

《孝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就是說你要保護好自己,別讓老人為你擔憂,這是孝的開始。

在你有能力的時候,多給父母買點好吃的,盡最大的努力去在物資上滿足父母,在老人生病的時候,你精心陪護照料,這也是孝的表現。

而最大的孝心,是讓父母精神上得到滿足。你工作出色,你品德高尚,你為國為民奉獻,這些都是為父母爭光,父母會為你感到無比榮耀。

因此,除了陪伴父母,在生活上滿足父母的需要之外,你要保護好自己,發展好自己,這就是最大的孝心。



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幫助到了你,更多內容,請關注今日頭條公眾號“獨自旅行的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